断碑形象,时间意识与王者情怀

来源 :诗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ichou1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是从一首长诗认识南鸥的,那首《断碑,或午夜的自画像》的长诗也许不应当被忽略和遗忘,我至今仍然认为,那是他建立起自我诗人形象的一次非常漂亮的出场,尽管那时他已经是一位具有相当辨识度的诗人。自那时起,一个有重量的诗人南鸥定格在我的视野,他的“我在自己的家乡成为异乡人”的生存恐惧和精神孤独成为滋养他诗歌魂魄的乳汁。可贵的是,他一路写来,像一名无畏的勇士,又像一个委屈的孩子,深刻地嵌入历史的记忆与个体的隐秘神经,不断发出预警,始终保持着启蒙者的执着和理想主义的热情。惠特曼说,人人都在写诗,但是连一个诗人都没有,而南鸥显然是一位真正的诗人。
  下面我试着从三个维度简略地谈谈我的感受。
  “断碑形象”是我阅读南鸥诗歌时脑海中浮现出的第一个意象。“断”字在他的诗中反复出现,加上与之构成的词汇所涵盖的生命经验和精神指向,与“碑”结合最终形成了南鸥诗人形象的立体存在。他宣言要“从此拉断自己的琴弦”,发现“已压断风的翅膀”“折断模糊的时间”,“断”字作为一种事物状态的定性描述,给人的冲击力尚来自外在的赋予,但当它与“断崖”(《孤独是一位王》)“断碑”构成主旨意象的时候,南鸥跌宕的命运与不屈的坚守都投射其中,诗人的人格形象凸显而出。我之所以依然用“断碑形象”作为认知南鸥诗歌的切入点,还是觉得把“断崖”理解为诗人生存历经和生命语境的隐喻更为贴切。犹如曾卓《悬崖边的树》,南鸥的诗人形象就是“断崖边的断碑”。而这“断碑”显然来自命运的暴晒、风吹、雨浸,甚至雷劈、斧琢、山洪冲击,是的,南鸥与断碑一样,是被命运塑造、被时光雕刻而成的。
  时间意识是认知南鸥诗歌的第二个重要通道。诗歌是时间的艺术,但优秀的诗人无不在时间的纵轴上开掘着空间的边界。在南鸥笔下,“时间”既是客体的存在,也是主体的外化形态,更是具有明显意志的主宰,诗人的“时间意识”体现着多层次、多角度的解读,他甚至把一本诗集的名字叫做《渴望时间最后的修饰》。事实上,诗人一生的对手只有一个,那就是时间,时间意识既是历史意识也是现实意识,更是未来意识。但显然的,在与时间的对峙中我们最终都是失败者,也只能是失败者,我们存在和抗争的意义都在于向庞大之物证明我们有着坚不可摧的信仰。在《狂欢之后》中认为“蚂蚁爬动着自己的宿命”,这无奈而清醒的发现让诗人的时间意识不断开掘、延展、升华,他没有陷在这些宿命的认知中,他发现“时间成为海拔”(《孤独是一位王》)后,也发现“命定的容颜,覆盖了时间”(《一场雪天下大白》),最终将对时间与人的对立思考统一起来。
  基于内在精神的强力与瑰丽的想象力之上的“王者情怀”,我想这是诗人南鸥为新诗植入的带有浓重个人色彩的诗学标记。因为与那些外在的纯粹浪漫抒情诗人的想象不同,南鸥的王者情怀包含两个重要的价值基点,一是基于弱小而突破卑微的强大,二是历经磨砺之后重新的自我定位与自我雕塑。诗人在这两条轨道上推进,既获得了美学层面上开放、自由、丰富的呈现,又获得了精神原像的涅椠。他在此动态的过程就是“寻找”,正如开头我提到的那首长诗《断碑,或午夜的自画像》中所指认的“异乡人”的精神定位。精神的漂泊和孤独是熬炼诗人精神之魂的大容器,而他自喻(当然也是对一个群体的指称)为顶着天空的蚂蚁,这些微小的战士“是大地的老祖宗/又是私生子。它们在乱石问昼夜爬行/精细的肚皮,昼夜擦出火焰/但是人们听不懂,也看不见”,但他们依然是“顶着天空的蚂蚁”,“他的卑微令天空弯下高贵的身躯”(《惩罚》)。“孤独是一位王,但是没有家乡/没有姓氏”“当荒野的乱石/说出了姓氏,时间成为海拔”“王头顶桂冠,桂冠顶着天空”(《孤独是一位王》),由此,“蚂蚁”与“王”的形象从本质上统一起来。
  诗人说,“心跳以王的名义/牵引着风暴”“其实孤独是一位深渊的王”(《星宿》),而在《一只野兽在我的体内昼夜走动》中,诗人又哀婉地告知“你最好在我的体内/定居下来生儿育女,以国王的名义/颁布法典”。可见,南鸥的王者情怀所展现的是一种高贵与卑微完美统一的人类的精神原像,而所寄寓的依然是带有形而上意味的人类命运的终极之问。当顺从和献媚成为时代主流表情和思维定势的时候,只有诗人还在精神旷野上独自面对无边的苍凉发出浩嘆和天问。他的《狂欢之后》是典型的王者之诗,也是典型的追问之诗。“狂欢”是如蚁人群的迷醉之舞,犹如火焰的言辞只能是灰烬,失血的大地终将熄灭万家灯火,连星光也被黑暗吞噬。从这个意义上说,诗人的追问来自对历史和现实的指认,以及对沉沦和毁灭的拯救,既有自我救赎的意味,更有对人类命运的承担。读之,令人想到尼采,想到乌纳穆诺。那藏着天空的野心的火焰、那露出白生生骨头的天空所构成的巨大的苍穹,在令我们绝望的时候毕竟还听到有人在仰天诘问。
  略萨说“文学,首先是对社会的发言”,南鸥就是一位坚持用诗的方式对社会不断发言的人,他基于“真实的生命体验和炼狱性的命运以及想象能力”“在沉潜、厘清、盘诘和追问中以紧张、酷烈、劲哀、高迈的诗歌话语方式擦亮了灵魂、历史、时代和现场的隐秘纹理和深层构造”(霍俊明语),他作为诗人和诗歌批评家,以自身的命运做诠释,不断印证并完善着自己的精神立场和诗学理想,为我们提供了一份关于新诗得失的弥足珍贵的活性样本。
  2020年暮秋 明夷斋
其他文献
看卢沟晓月  那晚,夜凉如水,永定河  波澜不惊  桥栏的石狮静静守着  这片京畿之地  月未变:高冷,孤傲  萤火虫一闪一暗  惜我来自江南  桥未变:宛如半个月亮  静静卧在河间  风吹过,夜空有星星坠落  似乎预示着我今生  旅途的坎坷  山未变:霜染疏林,染我两鬓  人生不过尔尔  留一點儿痴,留一点儿傲水 芹  乡下,孩子们都随作物一起生长  水芹,芍药,秋菊,杏子  她们都是村子里  
期刊
海滨之夏  你说你时常在自身的裂隙里  观摩大海,时常望见鹳鸟踟蹰在  无垠的滩涂上,与世界  保持深深的隔阂,一个夏天就这样  坠落在你走神的片刻里,一个椅子  被时间秘密地摘取,一个呼吸转暗  随即逃逸,万物如此无言而苍白  你像是某个敏感词,一经说出  便如群鸥般坍塌无存  你需要和我一样找寻些偏僻的甜  惊奇于陌生人的沉默,和房间里  延误的月光,你应该随意毁灭点儿什么  譬如桌上的杯子,
期刊
十里水乡记  午后,乘一艘船到蓉溪  像归隐图中的渔人  芦苇深处,我们像一个个闯入者  来到另一个世界  倾斜的树干枝丫荡着湖面  白鹭,是一首首飞往天空的歌谣  踏上丰钱桥,我们不敢说话  生怕会惊扰河里的沉石  而所有关于人的故事  都倒映进这片平静的湖面费家大院  鸟鸣婉转,犹如树叶与日光  在这个春日的上午  互相磨合  这座百年老房,仿佛一個岛屿  镶嵌在这个小区里  有人路过,用现代
期刊
石家庄,听起来好像是一个石头很多的村子,就好像全天下的石头都能在这里寻根问祖。  有位诗人叫大解,他总嫌这里的石头不够多,千里迢迢从各地往这里搬运石头。有一次他从西藏抱回来一块大石头,西藏因此就变得轻了一些。  还有位诗人叫陈超,被人世间的苦难折磨了很久,他以为自己被磨成了一块石头。  于是,有一天他从高楼落下,石家庄因此变得重了一些。  古书里管这儿叫常山,不知道啥时候就改成石家庄了。  这里的
期刊
我生来有一片土地,如同她的爱。  我从来没有怀疑过这片土地能给我什么样的理想。  我爱她,是因为这里没有墙角的老鼠洞,没有墙头等着风的杂草,也没有比爱更仇恨的陷阱。  在她的世界里,爱是最干净的时空。  我用我的语言抱紧全村的人,他們不嫌弃我残缺的样子,因为从小我们是一起长大的。  打过架,骂过人,玩过自己。  现在的我们,成了这一代人聚集的这一片土地的主人。  哪一天我回家,找不到家门,我可以大
期刊
向大海致意  碎银。蓝钻。金涛的流苏。舞者的余韵。  沉锚。暗礁。珊瑚。朽木。早无生死之心。  海面的静谧与水底的波澜,柔韧且了无挂碍。  海面上空,驾着幼兽逡巡的王,亲切如睦。  令人警醒的魔法。众鸟飞散,时间停顿。魅力掌控于一粒细水、恒沙与轻风。  理乱流,清浊世,荡恩仇。漂流瓶正孤独捎走人间的悲喜。  净目。涤身。荡胸。以悬浮的盐的翠粒。以恻隐,以微软的轰鸣。  独自对镜,在沉湎中获得力量。
期刊
我只能相信  我只能相信  冬日来临之前  “犁翻起深处的黑土”  我只能相信  天空崩塌之前  “筛子提了足够饮用的水”  我只能相信  当爱开始之前  路途遥远,鞋已挂在檐下最重要的事  她说  吃一根棒棒冰吧  那是在傍晚,遛完小灰  之后的事  我像一条河那样淌着  天上还挂着薄云彩  大姐们的广场舞早已火热  河边的钓鱼人闪着蓝光  我像一条河那样淌着  再没有比吃一根棒棒冰  更重要的
期刊
绝句·玉山图  千山雪没无人迹,万里尘清天籁沉。  缥缈飞来闲野鹤,悠悠带月入空林。浪淘沙令·登黄鹤楼   烟敛碧云收,横笛吹秋。鱼龙惊起万千愁。仙子已随黄鹤远,月照危楼。   暮色满汀洲,人似沙鸥。古今世事总悠悠。星月涌波天地阔,江水东流。忆少年·金陵怀古   古今多少,荒台落日,苍苔断碣。红尘似春梦,有悲欢谁设。   世事浮云无可说,几时回、六朝豪杰。露桥淡烟里,任笛吹明月。绝句·扬州作  前
期刊
他们收割了一万年的阳光  该遗忘的,早已经遗忘  我的血液,我的家乡我千年的姓氏  那些被反复肢解的时光就像  体内被割的器官  今天,我没有权力遗忘  今天只属于亡灵,他们是时间的审判者  那些细节,染红喜马拉雅山的雪峰  他们提升了今天的海拔  他们从废墟里探出头来  黑洞洞的眼眶,命令钢铁重新回到钢炉  随手扯起一条古老的河流,将它  倒挂在天上  他们让时间哑口无言  让每一天,都变成了时
期刊
乡村是传统中国的生存样态,是传统社会超稳定的结构,使中国呈现出费孝通所说的“乡土中国”的特征。现代文明的莅临,全球化的席卷,改变了乡村的面貌,使之难免走向沦陷和疼痛。新文化运动的一代体验和书写着这一乡土经验和沦陷之痛,构成现代文学的一大母题。时至今日,作家们的乡土情结与乡愁感受更为浓烈,在评论界引起的关注与反响,也是与日俱增的。  乡村不仅仅是地理意义上的自然空间,它历来都是一个文化空间,也是一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