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课程背景下,和谐教育是培养合格的社会人才的必要手段。所谓和谐教育,就是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以社会发展需求与人的自身发展需求相和谐为宗旨,协调并整体优化各种教育因素,创设和谐的育人氛围,使受教育者具有优良的品德、创造的能力、文雅的举止、健康的心理、健壮的体魄。
生物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同时又是一门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的科学。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生物学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获得有关生命科学的知识和技能,更是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塑造和培养。下面我就如何在课堂中实施和谐教育与实现教学有效性谈一些自己的认识和做法:
一、教师树立和谐教育观念是首要
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对知识拥有权利,也有能力进行选择与加工。学生往往选择那些自己认为有兴趣、有价值的知识,排斥那些枯燥无味或他们自认为无用的知识。教师的知识输出量往往不等于学生的知识接受量。那怎么办呢?最根本的是努力使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体作用与教师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得到最完美的和谐的统一。为此,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充分体现和谐教育。
1.激励达和谐
坚持正面教育。我们学校是一所农村中学,学生从小在语言、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和训练较少,课堂上表现比较胆小,大多都因怕答错被人笑而不敢发表自己的见解。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多用鼓励、肯定性的语言,激励学生大胆发言,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有了自信,才可能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民主达和谐
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即使学生做的不是很好,也应从态度和过程上给予肯定,使学生形成敢想、敢说、敢为的创造精神。在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自立意识和自主精神。
3.内化达和谐
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本。和谐教育的内化原则是使学生在愉悦的情绪情感的心理体验中获取知识、接受教育,促成内因的变化。要实施启发式教学法,提供启迪学生思维、发展学生自学能力和主动发展能力的启发式教学,以主要精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夏丐尊先生有一句话说得好:“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里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生物教学效果的优劣与师生的情感联系相关。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每时每刻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心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1.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情感
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我们应站在理解学生的角度上,运用“换位思考”的思想去揣摩学生的想法和需要,从而去欣赏他们、鼓励他们、诚心诚意的对待他们;运用“无错原则”激励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教师不是“发号施令”者,而是导引者、组织者、合作者,是学生的朋友。我们要有一颗充满爱的心和宽容的品质,以形成一种师生之间无话不谈、畅所欲言的氛围,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中开展教学,才能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教师必须有一个良好的心态
课堂教学中的教师应该是快乐的,教师的情绪易感染学生。当教师由于种种原因烦躁不安地走进教室,打开书本进行教学和操作实验时,学生会感到压抑,从而使得心理闭锁,阻碍了新信息的输入;而当教师面带微笑,怀着喜悦的心情走进课堂教学时,学生会备感亲切,快乐之情油然而生。以教师自己的快乐情绪来影响和引发学生的快乐情绪,创设一个愉快、和谐的情境氛围,使得学生思维活跃,更有效地接受信息的输入。
三、构建和谐的教学过程
1.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和谐教育要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所以应该用“你不会学,我教会你学;你不想学,我让你喜欢学”去取代“你不会,我来教;你不想学,我强制你学”的传统教学模式。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针对如何引发学生对课堂的兴趣多下工夫,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参与,使他们的认识活动通过自己的实践和感知而得到实现,从而激发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把知识学牢、学好。
2.要注意教学手段的艺术性
教学手段的艺术性越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越浓。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量多地运用幻灯、挂图、模型等各种直观教具,录像、计算机等辅助教学,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课堂氛围更和谐、生动。
3.重视实验教学
长期以来,学生对生物实验总是充满着好奇心理。教师在生物实验教学中,可以利用这一点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操作,并给予及时的肯定评价,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使他们由直观的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从而自己得到结论。
四、塑造和谐健康人格
“传道、授业、解惑”,我们的老祖先将“传道”放在首位,可见其重要性。对于学生的教育,使学生获得应得的知识,仅仅是教育的一个方面,而塑造和谐健康人格尤重于前者。一个人无才有德,对社会无法尽责;而一个人有才无德,虽然会为社会创造一定的价值,但也可能对社会产生巨大的破坏性。因此只有德才兼备,才能真正称其为人才,也才是我们教育的目标。作为一个生物学教师,我们在教授学生生物学知识的同时,更应注意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塑造。因此,在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挖掘利用教材中丰富的内容,对学生进行和谐人格的塑造。同时,教师的人格品位,是给予学生最直接、最具体影响的人格情景源。教学过程既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观察、发现、了解教师的过程。教师的思想品德、行为举止、一言一行都会给学生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直接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影响,正所谓言传身教。因此,作为一名生物学教师,要热爱本职工作,责任感强,具有良好的文化修养、专业理论和一定的技术能力,教学生动有趣,组织能力强,对学生一视同仁;要在学生面前始终如一地表现出高尚的人格,促使学生形成和谐健康的人格。学生的健康人格,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懂得学习的目的、肩负的责任,教学有效性势必得以提高。
总之,当今的社会越来越强调社会的和谐发展,构建和谐社会要求教育的和谐。和谐教育的宗旨与当前社会发展和素质教育的要求是一致的,和谐教育应渗透到教育的全过程,应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体现。
生物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同时又是一门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的科学。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生物学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获得有关生命科学的知识和技能,更是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塑造和培养。下面我就如何在课堂中实施和谐教育与实现教学有效性谈一些自己的认识和做法:
一、教师树立和谐教育观念是首要
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对知识拥有权利,也有能力进行选择与加工。学生往往选择那些自己认为有兴趣、有价值的知识,排斥那些枯燥无味或他们自认为无用的知识。教师的知识输出量往往不等于学生的知识接受量。那怎么办呢?最根本的是努力使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体作用与教师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得到最完美的和谐的统一。为此,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充分体现和谐教育。
1.激励达和谐
坚持正面教育。我们学校是一所农村中学,学生从小在语言、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和训练较少,课堂上表现比较胆小,大多都因怕答错被人笑而不敢发表自己的见解。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多用鼓励、肯定性的语言,激励学生大胆发言,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有了自信,才可能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民主达和谐
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即使学生做的不是很好,也应从态度和过程上给予肯定,使学生形成敢想、敢说、敢为的创造精神。在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自立意识和自主精神。
3.内化达和谐
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本。和谐教育的内化原则是使学生在愉悦的情绪情感的心理体验中获取知识、接受教育,促成内因的变化。要实施启发式教学法,提供启迪学生思维、发展学生自学能力和主动发展能力的启发式教学,以主要精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夏丐尊先生有一句话说得好:“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里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生物教学效果的优劣与师生的情感联系相关。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每时每刻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心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1.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情感
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我们应站在理解学生的角度上,运用“换位思考”的思想去揣摩学生的想法和需要,从而去欣赏他们、鼓励他们、诚心诚意的对待他们;运用“无错原则”激励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教师不是“发号施令”者,而是导引者、组织者、合作者,是学生的朋友。我们要有一颗充满爱的心和宽容的品质,以形成一种师生之间无话不谈、畅所欲言的氛围,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中开展教学,才能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教师必须有一个良好的心态
课堂教学中的教师应该是快乐的,教师的情绪易感染学生。当教师由于种种原因烦躁不安地走进教室,打开书本进行教学和操作实验时,学生会感到压抑,从而使得心理闭锁,阻碍了新信息的输入;而当教师面带微笑,怀着喜悦的心情走进课堂教学时,学生会备感亲切,快乐之情油然而生。以教师自己的快乐情绪来影响和引发学生的快乐情绪,创设一个愉快、和谐的情境氛围,使得学生思维活跃,更有效地接受信息的输入。
三、构建和谐的教学过程
1.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和谐教育要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所以应该用“你不会学,我教会你学;你不想学,我让你喜欢学”去取代“你不会,我来教;你不想学,我强制你学”的传统教学模式。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针对如何引发学生对课堂的兴趣多下工夫,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参与,使他们的认识活动通过自己的实践和感知而得到实现,从而激发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把知识学牢、学好。
2.要注意教学手段的艺术性
教学手段的艺术性越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越浓。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量多地运用幻灯、挂图、模型等各种直观教具,录像、计算机等辅助教学,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课堂氛围更和谐、生动。
3.重视实验教学
长期以来,学生对生物实验总是充满着好奇心理。教师在生物实验教学中,可以利用这一点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操作,并给予及时的肯定评价,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使他们由直观的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从而自己得到结论。
四、塑造和谐健康人格
“传道、授业、解惑”,我们的老祖先将“传道”放在首位,可见其重要性。对于学生的教育,使学生获得应得的知识,仅仅是教育的一个方面,而塑造和谐健康人格尤重于前者。一个人无才有德,对社会无法尽责;而一个人有才无德,虽然会为社会创造一定的价值,但也可能对社会产生巨大的破坏性。因此只有德才兼备,才能真正称其为人才,也才是我们教育的目标。作为一个生物学教师,我们在教授学生生物学知识的同时,更应注意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塑造。因此,在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挖掘利用教材中丰富的内容,对学生进行和谐人格的塑造。同时,教师的人格品位,是给予学生最直接、最具体影响的人格情景源。教学过程既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观察、发现、了解教师的过程。教师的思想品德、行为举止、一言一行都会给学生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直接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影响,正所谓言传身教。因此,作为一名生物学教师,要热爱本职工作,责任感强,具有良好的文化修养、专业理论和一定的技术能力,教学生动有趣,组织能力强,对学生一视同仁;要在学生面前始终如一地表现出高尚的人格,促使学生形成和谐健康的人格。学生的健康人格,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懂得学习的目的、肩负的责任,教学有效性势必得以提高。
总之,当今的社会越来越强调社会的和谐发展,构建和谐社会要求教育的和谐。和谐教育的宗旨与当前社会发展和素质教育的要求是一致的,和谐教育应渗透到教育的全过程,应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