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课堂教学的和谐与效率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PI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课程背景下,和谐教育是培养合格的社会人才的必要手段。所谓和谐教育,就是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以社会发展需求与人的自身发展需求相和谐为宗旨,协调并整体优化各种教育因素,创设和谐的育人氛围,使受教育者具有优良的品德、创造的能力、文雅的举止、健康的心理、健壮的体魄。
  生物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同时又是一门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的科学。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生物学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获得有关生命科学的知识和技能,更是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塑造和培养。下面我就如何在课堂中实施和谐教育与实现教学有效性谈一些自己的认识和做法:
  一、教师树立和谐教育观念是首要
  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对知识拥有权利,也有能力进行选择与加工。学生往往选择那些自己认为有兴趣、有价值的知识,排斥那些枯燥无味或他们自认为无用的知识。教师的知识输出量往往不等于学生的知识接受量。那怎么办呢?最根本的是努力使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体作用与教师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得到最完美的和谐的统一。为此,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充分体现和谐教育。
  1.激励达和谐
  坚持正面教育。我们学校是一所农村中学,学生从小在语言、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和训练较少,课堂上表现比较胆小,大多都因怕答错被人笑而不敢发表自己的见解。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多用鼓励、肯定性的语言,激励学生大胆发言,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有了自信,才可能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民主达和谐
  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即使学生做的不是很好,也应从态度和过程上给予肯定,使学生形成敢想、敢说、敢为的创造精神。在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自立意识和自主精神。
  3.内化达和谐
  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本。和谐教育的内化原则是使学生在愉悦的情绪情感的心理体验中获取知识、接受教育,促成内因的变化。要实施启发式教学法,提供启迪学生思维、发展学生自学能力和主动发展能力的启发式教学,以主要精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夏丐尊先生有一句话说得好:“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里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生物教学效果的优劣与师生的情感联系相关。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每时每刻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心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1.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情感
  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我们应站在理解学生的角度上,运用“换位思考”的思想去揣摩学生的想法和需要,从而去欣赏他们、鼓励他们、诚心诚意的对待他们;运用“无错原则”激励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教师不是“发号施令”者,而是导引者、组织者、合作者,是学生的朋友。我们要有一颗充满爱的心和宽容的品质,以形成一种师生之间无话不谈、畅所欲言的氛围,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中开展教学,才能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教师必须有一个良好的心态
  课堂教学中的教师应该是快乐的,教师的情绪易感染学生。当教师由于种种原因烦躁不安地走进教室,打开书本进行教学和操作实验时,学生会感到压抑,从而使得心理闭锁,阻碍了新信息的输入;而当教师面带微笑,怀着喜悦的心情走进课堂教学时,学生会备感亲切,快乐之情油然而生。以教师自己的快乐情绪来影响和引发学生的快乐情绪,创设一个愉快、和谐的情境氛围,使得学生思维活跃,更有效地接受信息的输入。
  三、构建和谐的教学过程
  1.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和谐教育要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所以应该用“你不会学,我教会你学;你不想学,我让你喜欢学”去取代“你不会,我来教;你不想学,我强制你学”的传统教学模式。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针对如何引发学生对课堂的兴趣多下工夫,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参与,使他们的认识活动通过自己的实践和感知而得到实现,从而激发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把知识学牢、学好。
  2.要注意教学手段的艺术性
  教学手段的艺术性越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越浓。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量多地运用幻灯、挂图、模型等各种直观教具,录像、计算机等辅助教学,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课堂氛围更和谐、生动。
  3.重视实验教学
  长期以来,学生对生物实验总是充满着好奇心理。教师在生物实验教学中,可以利用这一点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操作,并给予及时的肯定评价,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使他们由直观的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从而自己得到结论。
  四、塑造和谐健康人格
  “传道、授业、解惑”,我们的老祖先将“传道”放在首位,可见其重要性。对于学生的教育,使学生获得应得的知识,仅仅是教育的一个方面,而塑造和谐健康人格尤重于前者。一个人无才有德,对社会无法尽责;而一个人有才无德,虽然会为社会创造一定的价值,但也可能对社会产生巨大的破坏性。因此只有德才兼备,才能真正称其为人才,也才是我们教育的目标。作为一个生物学教师,我们在教授学生生物学知识的同时,更应注意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塑造。因此,在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挖掘利用教材中丰富的内容,对学生进行和谐人格的塑造。同时,教师的人格品位,是给予学生最直接、最具体影响的人格情景源。教学过程既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观察、发现、了解教师的过程。教师的思想品德、行为举止、一言一行都会给学生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直接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影响,正所谓言传身教。因此,作为一名生物学教师,要热爱本职工作,责任感强,具有良好的文化修养、专业理论和一定的技术能力,教学生动有趣,组织能力强,对学生一视同仁;要在学生面前始终如一地表现出高尚的人格,促使学生形成和谐健康的人格。学生的健康人格,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懂得学习的目的、肩负的责任,教学有效性势必得以提高。
  总之,当今的社会越来越强调社会的和谐发展,构建和谐社会要求教育的和谐。和谐教育的宗旨与当前社会发展和素质教育的要求是一致的,和谐教育应渗透到教育的全过程,应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体现。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以语文教学的实践,论述了在课堂上如何提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具体做法,使学生在提高语文能力的同时,得到全面发展并形成良好的自身特质。  【关键词】非智力因素、 语文教学、意志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信息化程度的提高,使得新一代青少年的生活水平较高,知识面较宽,但由此产生了较强的自我的意识,削弱了对克服困难的意志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将会使学生缺乏集体观念和团队精神;学习上处于浮躁的状
摘要:语文教学生活化,就是要让语文教学与生活实践紧密联系,在生活中学,再把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对培养小学生综合素质具有实践性意义。  关键词:小学语文 生活化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学内容应重视与学生生活经验相结合,加强语文课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强调“依据生活而教育”。所谓语文教学生活化,就是要让语文教学与生活实践紧密联系,在生活中学,再把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由此
【摘要】中学教师只有加强自身信息素养,具备创新意识,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全面实施和推动我国的素质教育发展。  【关键词】培养提高 中学教师 信息素养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的各个行业,特别是教育,传统的教育教学活动为了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我们教师必须准备好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同时,我们《新课标》的要求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因此,我们教师只有不断的提
【摘 要】学生从初中到高中,物理学习容易形成高原现象,特别是在初中学习物理比较好的学生,本文站在教师的角度,重在讲述初、高中教学的差异和在初中教学中如何做好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是学生能很快的适应高中教学。  【关键词】物理 教学 衔接    有些在初中时物理程度较好的学生,进入高中后抱怨物理听得懂但不会做题,初高中学习物理的区别在哪里呢?我在担任了十二年高中物理教学教学后,又担任了初中物理教学
现代教育已经进入一个崭新的课程改革时代。转变教育观念,全面实施以激发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探究性教学已逐渐地走入课堂,原因在于,它将学习的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在科学探究过程中,老师不断给学生创造机会,尽量让课
摘要: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是教会学生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小学阶段语文教学关键。学生除养成良好的识字习惯外, 还必须掌握“活”的识记方法,为今后的自学阅读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教师必须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掌握一定的识字方法、技能,使学生真正爱识字、乐识字、轻松识字。本文我就自己在日常教学中的一些经验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大家一起交流。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识字 技巧    1、教会学生在预习中识
摘要:“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它突破和超越了学科本位的观念,真正把学生作为一个大写的“人”确立起来。这意味着新的基础教育观是“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是“目中有人”的教育,是把学生看成有思想、有权利、有尊严,正在成长发展中的人的教育。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 音乐教学 以人为本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一切。”以人为本,以学生为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动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所谓创新教育,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推行素质教育的重点,所谓创新能力还是一种浅能,是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独立设计,创造出新方法的能力。体育课外活动是体育教学过程的必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经受锻炼,发挥自身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也是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   一、活动前营造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创新动力和创新思维   学习情境是学生学习
【摘要】“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从这句古谚可以得知,教师的首要任务是传道,即帮助学生掌握做人的道理和自主思考的能力。在高中生物课的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学生对于书本知识的记忆,更要关注学生能否在此过程中学会系统地、完整地学习了解一门学科,从而掌握学习的方法和自我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思考能力;高中学生;生物    一、培养学生自主思考能力的意义与重要性  马克思曾经说过“思考是一个民族进步
随着时代的发展,电教教学设备的投入,使得我们的学生也能享受到现代化教学手段下的教育,能否合理、有效地利用现代化电教媒体,真正服务于教学,这还得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作更多地学习和尝试,在新课程改革的大旗下,我也投入极大的热情进行了一些尝试,尝到了许多甜头,也走了不少弯路,对于合理利用电教媒体也有自己的一些心得,其中感受最深的一点莫过于要将语文教学中电教媒体进行优化组合、合理利用,切莫为了多媒体而多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