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大学英语课堂是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途径,教学干预是学生获得英语语用知识的重要手段。文章旨在提醒中国英语教师提高自身语用意识,并把教材内外的与交际活动相关的英语语用知识贯穿于课堂,显性教学与隐性教学相结合,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交际能力。
【关键词】 大学英语课堂 语用能力 显性教学 隐性教学
大学英语课堂是中国大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途径,课堂教学理念、目的、内容和教学质量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随着新一轮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过去英语课堂只强调培养学生词汇和语法为中心的语言能力的观念正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越来越多的教师和学生认为,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和语言技能的训练才是大学英语课堂的重点。同时与交际紧密相关的西方文化知识的教授也是英语课堂的必要教学内容。目前,虽然大学生已学习英语若干年,但是其语用意识和语用能力仍处于较低水平,语用失误和跨文化交际障碍屡屡出现,所以大学英语课堂中语用教学内容的增加成为必然。
1.中国学生的英语语用能力
语用能力和语言能力不同,是指语言使用者在具体的语境中能恰当得体地表达和理解别人的能力。中国大学生既缺乏跨文化交际的实践经验,又缺乏来自于英语课堂的知识和练习,普遍语用能力不高,在语言实际应用中常常遭遇交际障碍。即使是英语专业学生,其英语语法和语用能力程度也极不平衡。
英语语用能力的高低受语用意识的程度的影响。李民和陈新仁(2007)的调查发现中国英语专业学生的语用意识程度不高,并且语用意识的程度和语用能力水平之间显著相关。他们认为在英语教学者要重视学生语用意识程度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英语语用能力。在另一项对非英语专业本科生的英语语用能力调查(周燕宇、丰涛、杨慧,2008)中,学生的语用能力远远低于其语用能力,导致这种能力不平衡的主要原因是学生语境意识淡泊,母语文化的负迁移和教材、教师的负面影响所致。
英语语用能力受到英语语言能力的影响,但如何影响及其影响程度还尚无定论。洪岗(1991)的研究发现,大学四年级学生的语用失误与一年级学生相差无几,说明语言能力和语用能力间并不一定成正比关系。而Yang(2008)则认为,较高的英语语言能力使学生在实施请求言语行为时得以运用更多的外部调节语,如感谢、道歉和许诺等,所以较高的英语语言能力会对语用能力提高产生积极作用。
其次,在教材內容之外应多讲授和交际活动相关的英语文化和语用知识,既可以丰富课堂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培养学生的语用意识和提高语用能力。利用汉英文化的异同进行教学常常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英语和汉语在称谓方面有着显著的区别。英语文化中人与人之间的平等意识使得称谓仅用于称呼对方,而与礼貌、人际关系无太多联系。而汉语的称谓不仅仅起称呼对方的作用,更是说话人表达礼貌的重要方式,具有极其重要的语用意义。顾曰国(1992)的汉语礼貌概念中“称呼准则”是重要内容,即用适当的称呼语主动跟对方打招呼。汉语称呼语中含有人际间“上下有义,贵贱有分,长幼有等”的社会关系,称呼语的改变即代表关系的改变。在英语文化中,隐私通常是禁忌的话题。在跨文化交际中与西方人谈论收入、年龄和婚姻是不恰当的。而中国人之间,即使是关系疏远的两个人,也会以年龄、家庭等话题来体现对对方的关心,从而拉近两人的关系。类似的例子还很多,如汉语和英语在礼貌原则、打招呼和对赞扬的反应等方面都有差异,教师可以利用这些差异进行语用知识教授,提高学生的语用意识和语用能力。
2.英语课堂的语用教学
中国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尽管可以通过英汉语用的相同点获得一定的英语语用知识,但教学干预才是更重要的语用知识获得途径,特别是对于鲜有机会进行英语交际的中国学生,课堂语用教学是学生主动获取英语语用知识的主要途径。Rose & Kasper(2001)探讨了课堂环境下语用教学的若干问题。认为语用方面的教学和指导对于理解和使用目的语的语用规范是必要的。Takimoto(2007)探讨了三类不同输入任务,即显性教学、解决问题和隐形教学,对日本的英语学习者语用能力发展的影响。结果发现,三种任务均对学生的语用能力提高有积极作用,原因是这些任务强调了目标结构的语言语用和社会语用特征,并使学生对这些输入进行了加工。Takahashi(2001)通过对日本大学生英语学习情况的研究发现,在程度最高的输入强化和提供显性元语用信息的条件下可以实现学生对语用特征的有效学习。但是显性教学的持续效果、适用对象及对语用能力发展程度的影响还有待研究和思考。
参考文献:
[1]顾曰国.礼貌、语用与文化[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2,(4):10-17.
[2]洪岗.英语语用能力调查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1991,(2):56-60.
[3]李民,陈新仁.英语专业学生性格类型与语法、语用能力及其意识程度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9,(2):119-124.
(作者单位:长江大学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 大学英语课堂 语用能力 显性教学 隐性教学
大学英语课堂是中国大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途径,课堂教学理念、目的、内容和教学质量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随着新一轮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过去英语课堂只强调培养学生词汇和语法为中心的语言能力的观念正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越来越多的教师和学生认为,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和语言技能的训练才是大学英语课堂的重点。同时与交际紧密相关的西方文化知识的教授也是英语课堂的必要教学内容。目前,虽然大学生已学习英语若干年,但是其语用意识和语用能力仍处于较低水平,语用失误和跨文化交际障碍屡屡出现,所以大学英语课堂中语用教学内容的增加成为必然。
1.中国学生的英语语用能力
语用能力和语言能力不同,是指语言使用者在具体的语境中能恰当得体地表达和理解别人的能力。中国大学生既缺乏跨文化交际的实践经验,又缺乏来自于英语课堂的知识和练习,普遍语用能力不高,在语言实际应用中常常遭遇交际障碍。即使是英语专业学生,其英语语法和语用能力程度也极不平衡。
英语语用能力的高低受语用意识的程度的影响。李民和陈新仁(2007)的调查发现中国英语专业学生的语用意识程度不高,并且语用意识的程度和语用能力水平之间显著相关。他们认为在英语教学者要重视学生语用意识程度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英语语用能力。在另一项对非英语专业本科生的英语语用能力调查(周燕宇、丰涛、杨慧,2008)中,学生的语用能力远远低于其语用能力,导致这种能力不平衡的主要原因是学生语境意识淡泊,母语文化的负迁移和教材、教师的负面影响所致。
英语语用能力受到英语语言能力的影响,但如何影响及其影响程度还尚无定论。洪岗(1991)的研究发现,大学四年级学生的语用失误与一年级学生相差无几,说明语言能力和语用能力间并不一定成正比关系。而Yang(2008)则认为,较高的英语语言能力使学生在实施请求言语行为时得以运用更多的外部调节语,如感谢、道歉和许诺等,所以较高的英语语言能力会对语用能力提高产生积极作用。
其次,在教材內容之外应多讲授和交际活动相关的英语文化和语用知识,既可以丰富课堂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培养学生的语用意识和提高语用能力。利用汉英文化的异同进行教学常常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英语和汉语在称谓方面有着显著的区别。英语文化中人与人之间的平等意识使得称谓仅用于称呼对方,而与礼貌、人际关系无太多联系。而汉语的称谓不仅仅起称呼对方的作用,更是说话人表达礼貌的重要方式,具有极其重要的语用意义。顾曰国(1992)的汉语礼貌概念中“称呼准则”是重要内容,即用适当的称呼语主动跟对方打招呼。汉语称呼语中含有人际间“上下有义,贵贱有分,长幼有等”的社会关系,称呼语的改变即代表关系的改变。在英语文化中,隐私通常是禁忌的话题。在跨文化交际中与西方人谈论收入、年龄和婚姻是不恰当的。而中国人之间,即使是关系疏远的两个人,也会以年龄、家庭等话题来体现对对方的关心,从而拉近两人的关系。类似的例子还很多,如汉语和英语在礼貌原则、打招呼和对赞扬的反应等方面都有差异,教师可以利用这些差异进行语用知识教授,提高学生的语用意识和语用能力。
2.英语课堂的语用教学
中国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尽管可以通过英汉语用的相同点获得一定的英语语用知识,但教学干预才是更重要的语用知识获得途径,特别是对于鲜有机会进行英语交际的中国学生,课堂语用教学是学生主动获取英语语用知识的主要途径。Rose & Kasper(2001)探讨了课堂环境下语用教学的若干问题。认为语用方面的教学和指导对于理解和使用目的语的语用规范是必要的。Takimoto(2007)探讨了三类不同输入任务,即显性教学、解决问题和隐形教学,对日本的英语学习者语用能力发展的影响。结果发现,三种任务均对学生的语用能力提高有积极作用,原因是这些任务强调了目标结构的语言语用和社会语用特征,并使学生对这些输入进行了加工。Takahashi(2001)通过对日本大学生英语学习情况的研究发现,在程度最高的输入强化和提供显性元语用信息的条件下可以实现学生对语用特征的有效学习。但是显性教学的持续效果、适用对象及对语用能力发展程度的影响还有待研究和思考。
参考文献:
[1]顾曰国.礼貌、语用与文化[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2,(4):10-17.
[2]洪岗.英语语用能力调查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1991,(2):56-60.
[3]李民,陈新仁.英语专业学生性格类型与语法、语用能力及其意识程度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9,(2):119-124.
(作者单位:长江大学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