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文章意为高

来源 :作文评点报·中考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123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人说得好:“千古文章意为高。”这里的“意”讲的就是文章的立意。立意是文章的精神内核和灵魂,立意是否正确、深刻、新颖,是能否拉开作文档次的一个关键。那么怎样使中考作文在立意正确的前提下新颖深刻高人一筹呢?
   一、鞭辟入里,立意求深。“意为高”主要体现在深刻上,而立意深刻并非是写惊天动地的“大”题材。有大题材可写自然是好事,但有了大题材也不一定能写出立意深刻的文章来。就大多数同学而言,所见之人,所遇之事,往往是平凡的居多,只要在“深”字上下功夫,对自己熟悉的生活材料多做由表及里的深入分析,挖掘出他们所蕴含的价值意义,同样能写出立意深刻的文章。这正像地下水,会挖井者能出清泉,不善挖者滴水不见。
   二、巧选角度,立意求新。人们的思维能力尽管千差万别,但写文章都常常偏重于求同思维,对同一材料、同一问题的认识,大都趋于相同。这样写出来的文章人云亦云,千文一面,万人同腔,毫无新意。故中考作文要想夺得高分,可运用发散思维,即不集中于一点而是多角度多方面地去思考。这样可以开阔立意的思路,由此及彼,有利于找到较理想的有新意的主题。运用此法的思路是:先以文题或材料为中心,借用发散思维列出可供写作的众多立意子项;然后对这些子项进行分析筛选,排除别人文章用的以及眼前考生可能写的子项;最后从剩下的子项里,选出独特的、最佳的、自己最擅长发挥的一项构思行文。
   三、反弹琵琶,立意求异。“意为高”,就必须克服惯有的思维定势,打破常规去思考、分析,逆向立意,见人之所未见,言人之所未言,表达出不同凡响的认识和看法。但是提炼的新观点必须合乎准确、正确的原则,经得起推敲,没有片面性。譬如,说到“离别”这个话题,人们想到的可能都是离愁别绪、缠绵悱恻、痛苦哀伤。古人的许多离别诗也验证了这一点,“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诗名满天下的岑参在离别时不免徒增伤感。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连诗仙李白也为离别而忧愁。其实我们也可以反弹琵琶一下。
   四、另辟蹊径,立意求奇。立意新奇,最根本的就是要扣紧时代脉搏,渗入时代概念,反映时代精神,奏响时代强音。要选择那些让我们为之欢呼,为之雀跃,为之流泪,让人难以忘怀的事情来写,把最能体现时代新生的一些热点素材融入到自己的作文当中,让作文紧跟时代步伐,充满时代气息。
其他文献
有一位画家,擅长做减法。他是毕加索。   毕加索一生酷爱画牛。年轻时,他画的牛就已经栩栩如生,跃然纸上。曾有一次,毕加索在田间画牛,一头黄牛也正在田头吃草。牛瞥见画中之牛,瞪大眼睛,盯了片刻之后,竟然落荒而逃。从此,毕加索被人称之为“牛人”。后来,毕加索画的牛越来越简练,筋骨凸显、笔笔精湛。到了老年时,毕加索画的牛只有寥寥数笔,把皮毛血肉全都减去了,只剩一副骨架。   正是这些只有骨架的牛,成了毕
期刊
唐代的科举考试只考一首诗,名曰“试帖诗”。写“试帖诗”有许多规定:每句必须五个字,全诗十二句 (有时要求十六句),还要讲究平仄、对偶、押韵,等等。   有一年,诗人祖咏去长安应试,题目是《终南望余雪》。祖咏潜心构思后,提笔写下了第一句:“终南阴岭秀。” 终南山位于长安城南,层峦叠嶂,风景秀美。夏日林木葱郁,冬天白雪皑皑。从城里南眺,只能看到山的北坡,山的北面在古代叫“阴”。这句写遥望终南山北麓,风
期刊
19世纪80年代前,法国新生婴儿的死亡率非常高,平均每5个新生婴儿中就有一个在学会爬行之前夭折,而那些早产并且体重不足的婴儿,死亡率则更高,75%的这类新生儿因为体温过低,会在几周内死亡,满心的期待,换来的却是无可奈何的悲痛离别,这让许多年轻的父母们痛苦不已。   斯蒂芬·塔尼是巴黎妇产科医院的一名年轻医生,这家医院主要是为住在城市里的贫困妇女们提供住院接生医疗服务,该院在当时的法国属于贫困、弱势
期刊
我们每个人的人生其实就是一条路,这条路上精彩纷呈,千姿百态,诱惑无处不在。你是一直朝前走呢,还是每到一处就乐不思蜀呢?你选择前者,那就意味着放弃,但你能到达路的终点,取得事业的成功;你选择后者,虽然能饱览风光,但你永远实现不了人生的目标。其实人生的成功取决于学会放弃。   人生在世,首先我们要学会明智的放弃。鲸鱼追捕一只沙丁鱼,沙丁鱼飞快地向浅海滩逃去。但是鲸鱼并没有觉察到危险的存在,依然穷追不舍
期刊
导语   很多学生写作文时常有这种错误的看法:材料越多越有说服力,材料越多越能感人。显然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作文的材料在精不在多,很多人在写作时不知道根据中心取舍材料,把什么材料都收进文章,以为这样内容就具体、充实。但其实,文章内容没有主次,是一堆材料,像流水账。这样的作文,显然不是好文章。   因此我们写作文时要学会对材料进行精选,对材料进行去粗取精,要选那些典型的、新颖的,有表现力的材料。典型
期刊
湖边,站着一只鹭鸟。游人感觉好玩,纷纷驻足观看,有人顺手扔给它一小块吃剩的面包。试想:接下来会发生什么?若不出意外,所有人都会这么想:鹭鸟会吃掉面包。   然而,奇迹发生了。鹭鸟并没吃掉面包,而是将它叼起来,再将它放进面前的湖水里,然后,站在岸边瞅着湖水。   正当人们不知其意之时,一条小鱼向面包游来,不用说,它是来享用这块面包的。可是,说时迟那时快,还没等小鱼张嘴,鹭鸟的长喙迅速张开,啄向水中的
期刊
哈丽特是美国的女钢琴演奏家,晚年爱好跑步,每天都围绕社区附近的小湖绕圈慢跑。76岁那年,她第一次参加了马拉松比赛,之后,除了2013年因口腔癌手术住院外,每年都参加圣地亚哥马拉松赛。   2014年的圣地亚哥马拉松赛定在6月1日,已经91岁高龄的哈丽特又报名了,这将是她连续16年来的第15次参赛。然而,就在比赛前一个月,她的皮肤癌复发,不得不又住进了医院。直到比赛前一周,她才拖着肿胀的双腿出院。 
期刊
语文课上,学生们问老师:“什么是满意?”   老师举了一个例子:两人同去一个苹果园,甲坐着,乙去摘苹果。乙第一次摘了14个苹果,第二次摘了18个苹果,两次摘的苹果大小一样。请问,是14个让甲满意,还是18个让甲满意?   学生们回答:“当然是18个让甲满意。”   老师摇摇头说:“不一定。如果第一次甲希望乙摘10个,而乙摘了14个,那么甲就很满意了,因为多了4个;如果第二次甲希望乙摘20个,而乙只
期刊
我们每个人的人生其实就是一条路,这条路上精彩纷呈,千姿百态,诱惑无处不在。你是一直朝前走呢,还是每到一处就乐不思蜀呢?你选择前者,就能到达路的终点,取得事业的成功;你选择后者,那么虽然饱览了风光,但你永远实现不了人生的目标。  我曾在一本杂志上看到这样一个故事:一头鲸鱼追捕一只沙丁鱼,沙丁鱼飞快地向浅海滩逃去,但是鲸鱼并没有觉察到危险的存在,依然穷追不舍地紧跟着向前冲,等它反应过来的时候,它那庞大
期刊
一天,释迦牟尼坐在王舍城的竹林精舍里,出去托钵的弟子们陆陆续续地回到精舍,一个个威仪俱足,神态安详。  弟子们静静地走到水池旁边,洗去沾在脚踝上的尘土,然后端端正正地坐在坐具上,等待佛陀的开示。  佛陀结跏跌坐,慈祥地说:“世界上有四种马:第一种是良马。主人为它配上马鞍,套上辔头,它能日行千里,快如流星。尤其可贵的是,当主人一扬起鞭子,它一见到鞭影,便知道主人的心意,前进后退、或快或慢都能揣度得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