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生态旅游对三亚珊瑚礁保护区的影响与开发管理

来源 :建筑遗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f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开展生态旅游已成为当今自然保护区建设和旅游业发展的一个热点。当前三亚珊瑚礁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取得一定成效,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影响其进一步深入发展。如何解决伴随生态旅游开发而带来的一些问题已成为保护区亟待解决而必须尽快解决的问题。基于此,文中分析了发展生态旅游对保护区的影响,以及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推进其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生态旅游;珊瑚礁;保护区;开发管理
  中图分类号:X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珊瑚礁是地球上生产力最高,生物种类最丰富的生态系统之一,被人们称为 “海洋中的热带雨林”。珊瑚礁以其独特优美的自然景观和丰富多彩的生物种类,构成了三亚绚丽多彩的热带海底风光,成为吸引游客发展旅游业的重要资源。三亚珊瑚礁自然保护区地处三亚市近岸海域,大部分区域毗邻三亚市沿海主要风景区。由于其丰富的珊瑚礁资源和良好的区位优势为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一、生态旅游对保护区的影响
  (一)生态旅游对保护区的积极影响
  1、生态旅游是加快保护区建设与发展的有效途径
  就目前我们国家的国情而言,自然保护区都大致面临着:管理区域大、人员缺少、资金不足、基础建设差、管护装备缺乏等一系列问题,一直以来成为制约自然保护区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三亚保护区建区初期也是面临着这些问题,甚至无船艇,无法坚持日常的最低限度的管理工作。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是大多自然保护区面临的重要课题。
  在这种背景下,生态旅游被认为是连接保护区的保护功能与其自身生存发展的纽带,同时还可带动区域的经济发展。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1998)经过对全国100个保护区的分析调查,认为相对于已经存在的各种资源的开发方式,生态旅游是我国大多数保护区应当积极选择的最好发展策略。发展生态旅游,是吸纳企业参与,争取社会力量和资金的介入支持,既有利于改变保护区原有的孤立管理态势,弥补国家投入不足,又能扩大影响,这是增强保护区自身建设和发展的需要。三亚保护区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结合保护区的实际,提出在不破坏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保护区良好的资源和区位优势,走“以保护促发展,以开发促保护”的路子。1996年,经国家海洋局批准,首先在亚龙湾片区建立了“亚龙湾珊瑚礁保护与发展综合管理示范区。”引入企业合作开展生态旅游,尝试实行了“政府管理,企业参与”的管理模式,并由企业出资于1997年建起了保护区建区以来第一个基层保护站,并配备了管护人员、工作船艇和海上通讯器材等设备。这种管理模式逐步推广到另两个保护片区(大东海和西岛)。继而又建起了第二、第三个珊瑚礁保护站。保护区基础建设初具规模,保护能力建设逐步得到提升。从此保护区改变了建区以来基层无管护站的被动局面,从而走出了一条适应本保护区保护与发展的新路子。
  2、当地社区参与,并分享生态旅游带来的收益
  生态旅游活动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是当地社区的参与。如果社区看到保护自然资源可以增加收入或带来其它利益,那么保护的积极性就会增加。比如生态旅游带来的长期利益取决于有一个稳定的生态环境,社区就更愿意保护这些资源。以保护区内西岛的海岛生态旅游为例,该岛居住有近4千多村民,共有劳动力1500人,他们长期以岛四周珊瑚礁区的渔业为生,相当部分村民长期以滥采挖珊瑚礁,乱炸鱼为业,导致该岛四周海域珊瑚礁沦为生态破坏重灾区。因此,如何促进保护区周边社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不仅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而且直接关系到保护区的管理工作是否可持续。为了解决这个难题,保护区积极引导和帮助当地群众转变观念,1999年引进了旅游企业上岛开发海岛生态旅游项目。特别是海岛旅游业的发展,缓解岛上世代以海为生和长期依赖挖珊瑚礁为陋习的村民的就业问题,越来越多的村民在旅游公司找到了工作。目前,将近千名原从事以挖珊瑚礁为生的村民被企业吸纳转入了从事海岛生态旅游行列,他们由挖礁为生转为了海洋生态保护者和宣传者。如今,“保护珊瑚礁,就是保护自己的家园。”这一观念逐步被当地村民接受,禁止采挖珊瑚、炸鱼等破坏珊瑚礁行为也被写进社区村规民约里。村民不曾料到,过去那些被他们乱采滥挖的美丽的珊瑚礁竟让他们捧上了“金饭碗”。据西岛社区居委会提供的数据表明,上个世纪1999年西岛社区GDP为986.8万元,人均收入仅为980元/年;而到2011年GDP达到7199.2万元,人均收入为8500元/年(当地农民人均收入仅为5050元/年);2011年人均收入比1999年增长了近九倍。更重要的是让村民亲眼看到良好的生态效应,才能使他们成为保护生态环境的受益者。应该说,这一创新的保护区管理模式不仅有效地强化了保护区珊瑚礁及其生态的保护,也成为保护区管理和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双赢的模式。
  (二)生态旅游对保护区的消极影响
  我们看到生态旅游给三亚保护区带来了积极影响,另一方面也会给保护区带来消极的影响,主要反映有以下几方面:
  1、生态旅游加大了保护区管理难度。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一方面可为保护区创造了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伴随生态旅游开发而带来的环境污染、一些游人的不文明活动和行为、以及一些企业开发的盲目性和经营管理措施不力等都会对其资源造成干扰和破坏,对保护区的正常管理带来影响,加大管理难度。
  2、生态旅游所带来的环境容量问题日渐突出。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旅游费用的
  廉价,高速增长的旅游人数大大超过了环境的生态承载能力。一些企业为力求得到高利润、以增加游客数量为代价,不顾环境容量限制,超规模接待游客,特别是节假日,游客倍增,高度集中,造成自然环境超负荷运转,这种只求利益最大化的直接后果会使海洋生态平衡遭到破坏。
  3、目前我国尚未形成适合我国国情的关于生态旅游的标准和规范体系,以及相关法律法规,造成保护区生态旅游的管理在许多方面无章可循。在保护区生态旅游的管理上,现有的国家和地方法律法规原则性强,缺乏详细、明确的规定,已不适用当前情况。由于法规的严重滞后,制约着保护区生态旅游的健康发展。   4、保护区不能从旅游经营中合法地收取资源利用补偿费,使得生态旅游所得收入无法得于实现,不利保护区工作的开展。保护区引进企业开发旅游十多年以来,由于保护区的现行管理体制造成保护与经营相分离,企业对保护区的投入已经不能满足需要,而且远远不能抵偿保护区管理成本的投入,出现企业通过经营旅游获得丰厚的利润,而保护区还要承担旅游业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这种不合理的现象严重阻碍着保护区的生态环境保护与管理。这固然与保护区处于发展的初始阶段有关,但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体制必须尽快扭转。
  5、保护区管理者的知识水平对保护区生态旅游的管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保护区缺乏高素质的专业管理人才和科研力量。保护区虽然制定了生态旅游规划但实施过程中并未很好执行,许多措施没有管理到位。严重影响了保护工作的正常、有利开展。
  二、管理对策与建议
  (一)通过宣传教育,确立正确的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利用宣传教育手段,提高广大游客和居民的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意识和环保意识。对旅游企业和从业人员进行海洋环保、海洋生态系统等相关知识的培训与教育,使其改变传统的海洋旅游观,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旅游观,克服短期行为,建立旅游资源忧患意识。在对游客的宣传教育方面,可考虑在旅游过程中应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联系眼前景物,对游客进行生动活泼的环境教育,不仅能增加游客的知识和游兴,还能有效地提高他们的生态保护意识,从而自觉地保护旅游地的生态环境,这是旅游从业人员,特别是导游应负起的责任。
  (二)加强生态旅游的科学研究和生态监测
  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速度快,许多技术难题尚未得到较好的解决。保护区应组织科研力量,重点开展保护区生态旅游容量计算方法、资源开发利用阈值、生态旅游规划方法及生态旅游对保护区的潜在影响等研究,切实解决生态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同时,还应加强生态旅游的生态监测工作,在旅游区域建立永久监测点,并与核心区和缓冲区的研究样点同时观察,进行比较分析,以监测旅游开发区的环境质量变化,并每隔一定时间,对生态旅游的环境影响进行后评估,促进保护区生态旅游的健康发展。
  (三)加强法制建设,制定相应法规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在我国仍属于新生事物,需要有明确法规进行规范管理,当前迫切需要制定的法规主要有《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办法》。将其纳入立法规划,争取早日颁布实施。同时建议国务院有关部门修改《自然保护区条例》,建立生态资源利用补偿制度和机制及相关的实施细则。
  (四)建立促进保护区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管理机制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能否做到集自然、保护、科教、创收于一体,实现生态、社会、经济三大效益的统一,关键取决于管理水平的高低。因此,建立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机制,构建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是极为重要的。保护区应尽快组织成立“海洋环境与生态研究服务中心”管理机构,向保护区管理工作的中级阶段——效益型(其特点是:保护区的各项工作已经全面展开:科研工作已形成系列,并在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
  发展中起到参谋和决策作用;人为的干扰和破坏已经消除;多种经营已具有比较稳定的发展方向和一定的发展规模;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均较明显)迈进,实现保护区的功能完整、职责分明、互相协调而且层次简练、结构合理、功效高的组织网络科学管理系统。
  (五)加强科研队伍建设
  1、有计划地培养保护区的科研力量,利用大专院校、培训班、专题讲座、学术会议等各种形式及请进人才、派出学习等办法培养一批专业人才,提高保护区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
  2、成立保护区科研顾问委员会。科研顾问委员会成员为3名左右,组成人员主要来自全国各大专院校和科研研究所的教授和专家。科研顾问委员会的职责是指导保护区制定科研计划和开展科研工作。
  三、结束语
  三亚保护区实践经验表明,保护区通过组织开展生态旅游,企业参与保护区的管理能够较好的解决保护区管理工作的初级阶段——保护型管理,也有利于实现社区参与,通过社区群众的参与和从中受益,共同致力于推动保护区的稳定健康发展。尽管生态旅游也会给保护区生态环境和管理带来一定的影响,有些影响是我们现今所无法预测的,但只要保护区自身的管理手段和措施到位,建立科学的管理规章,提高对于生态旅游的管理水平,生态旅游带来的负面影响会被减少到最低限度。
  参考文献:
  [1]国际环境与发展学院、中国项目办公室.2002.中国·可持续发展·实践.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中国南部沿海生物多样性管理项目国家项目办公室.2006.中国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管理模式探索.(内刊)
  [3]于自然、李康、闻天香.2002.自然保护区管理百科全书.当代中国音像出版社
  [4]江泽林.2002.海南经济可持续发展文集。北京:海洋出版社
其他文献
摘要:对于现代企业来讲,为了实现对企业信息的有效管理,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已经开始致力于建立企业内部的ERP管理信息系统。目前国内的大中型企业,很多已经建立了完善的ERP企业管理信息系统。ERP是企业实现管理信息集成共享,提高综合管理水平,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辅助工具,但目前许多制造业企业对于ERP还存在着一些认识上的误区和实施中的问题,因此客观正确认识ERP,选择适合企业特点的系统,合理实施,是实
期刊
摘要:历史街区是城市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较完整体现某一历史时期城市的传统风貌,反映当地历史文化特色的社区,历史街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记录了历史风貌,保存有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历史信息,反映出历史文化名城的特色和风貌,实施对历史街区的有效保护,在城市建设快速发展的今天,对于传递历史信息,展现历史风貌,提高城市品位,进一步改善街区居民的生活都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历史建筑;
期刊
摘要:经济管理是人类各种活动中最重要的活动之一,人类社会面对着一对尖锐的矛盾:一方面可供利用的各种资源都是稀缺的;另一方面人类的欲望是无限的,不会停留在某一水平上,因此,经济的本质就是作出选择,来恰当配置和充分利用稀缺的资源,生产出产品,并分配给社会集团和成员,以满足其不断增长的需求和欲望,从这样的思路出发来看管理,我们会有更深刻的理解,所谓管理,就是适应组织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变化,有效地配置和
期刊
摘要:高层建筑在当前城市化进程中扮演着愈发重要的角色。论文从高层建筑特点及发展趋势,在介绍了当前高层建筑施工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高层建筑绿色施工相关理论,最后重点探讨了高层建筑绿色施工成本控制的实施的重点。  关键词:成本控制;高层建筑;绿色施工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和都市化进程的迅速加快,高层建筑在现代城市建设中的扮演着愈加重要的角色,在资源紧缺的现代生活中,完善并加强高层建筑的
期刊
摘要:张掖路步行街是兰州市的著名的商业街,但现有规划模式已经逐渐落后,不能满足自身形象提升要求和市民舒适使用要求,所以针对不完善和不合理之处进行分析并提出改造方案。  关键词:步行街;空间;改造  兰州市张掖路是一条百年老街,旧时位于兰州老城中心---镇远门与来煦门之间,清代陕甘总督署(现为省政府)、甘肃布政使署(现为警备区)均坐落于这条街上。此路原称“中华路”,上世纪中期更名为“张掖路”。张掖路
期刊
摘要:为了确保建筑物的安全,其前提条件就是使之拥有稳固的地基。本文与实际相结合,仔细分析了地基稳固的重要性,地基基础缺陷形式和与之相对应的处理原则以及措施,并且强调了地基加固的原则与方法。希望可以对广大建筑领域的工作者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进一步保证建筑的安全,为社会提供更多安全放心的建筑。  关键词:地基基础;缺陷处理;地基加固;安全  一、地基稳固的重要性  地基是建筑物地面以下的承重构件,它承
期刊
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的大规模的使用,推动了建筑施工管理水平的发展,由于建筑施工的复杂性和工程技术的严格要求,导致信息技术在建筑施工管理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怎样提高建筑施工管理水平,这对建筑行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因此本文提出一些有效地方法,为以后在建筑施工管理中的信息技术应用的提高奠定基础。  关键词:建筑施工管理;信息技术;应用  随着市场经济不断的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在这种形式下,建
期刊
摘要:近年来,中国的经济发展正愈来愈受到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的困扰。一是传统的发展模式不仅造成了生态环境的极大破坏,而且浪费了大量的资源,加速了自然资源的耗竭,使发展难以持久;二是以末端治理为主的工业污染控制,忽视了全过程的污染控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污染。解决的方法只有改变发展模式,从源头全过程考虑,清洁生产审核应运而生。本文对清洁生产审核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相关的探讨,并提出了相关对策,以供大家参
期刊
摘要:本文阐述了钢结构设计的原则及钢结构稳定设计的主要特点,对钢结构主要构件设计方法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钢结构;稳定性设计  钢结构稳定问题区别于强度问题。本文提出了刚结构主要构件的设计,随着新型结构的出现,设计人员对其性能认识的不足,从而导致构件的失稳,只有深入了解,与时俱进,才会使得钢结构稳定理论设计不断地完善。  1 钢结构设计的原则  根据稳定问题在实际设计中的特点提出了以下三项原则并
期刊
摘要:简单回顾了吸收式制冷技术的发展背景;较详细地介绍了国内外吸收式制冷技术的研究热点,主要包括对新工质对、吸收循环、传热与传质、智能化控制方式等几方面的研究。目前,溴化锂吸收式机组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空调系统,本文对其在国内外的应用现状进行了详细介绍,主要包括热电冷联产、直燃型吸收式冷热水机组、蒸汽型吸收式冷水机组、热水型吸收式冷水机组、太阳能吸收式机组等。最后对吸收式制冷技术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