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6年7月,著名科学家杨振宁和妻子翁帆的南行(中国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就如巨星巡回演出,四处被热情的“粉丝”围拥追逐,在三地刮起了猛烈的“杨振宁旋风”,引人瞩目。杨振宁在新加坡的公开讲座,更是吸引了2500名听众,座无虚席之外,连站位也插针不进。
杨振宁于1957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是最早获得诺贝尔奖殊荣的两位华裔科学家之一。经过半个世纪,他对群众仍然具备如磁铁般的吸引力,跟他做出在82岁暮年迎娶28岁少女翁帆的“壮举”有关。
赤诚追求所爱
一个人从年轻到老,敢于追求所爱,不管他的所爱是人,是事物,还是真理,他都能放开胸怀地去拥抱,而且升华成乐观前进的动力,这个人是绝对幸运的。
杨振宁教授可以说是最好的例子。84岁的他最近在新加坡访问时,再度成为了众人瞩目的焦点。他身旁年轻的妻子翁帆让这股杨振宁旋风增添了不少的柔情蜜意。其实在杨振宁的人生旅途中,有三个重要的女性。一个是他的母亲,一个是他的第一任妻子杜致礼,再一个就是翁帆了。
记者:杨振宁出生于安徽合肥,父亲杨武之是数学家,20世纪20年代留学美国。母亲在他4岁时就教他背诵古诗,抗战时带着杨振宁和他的弟妹逃难。母亲坚韧的性格对他在学术上的奋斗影响深远。
杨振宁:关于我母亲。她没有受过任何新式学堂的教育,她念过几年私塾,后来认字,是她自己学的。我母亲是一个有坚强意志的人,我很佩服她。
记者:1949年杨振宁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一家中餐馆,邂逅了国民党名将杜聿明的千金——杜致礼。第2年两人结婚,孕育了3个孩子。
杨振宁:杜致礼本来是念英国文学系的。她跟我结婚以后,曾经做过一个很短时期的事情。后来生了孩子,她就没有再做事情。到了晚年,她曾经义务地在美国石溪教过一些时候中文。除了这些短的、暂时的事业,她的一生就是帮助我,家务事由她管。我们一起相伴走过了40多年。
记者:杨振宁教授在82岁那年做了人生中重要的决定,和28岁的翁帆结婚,引起了广泛的讨论。有人祝福,也有人质疑。杨振宁说他自己根本没想到人们对他动、开会。
记者:你觉得你跟杨教授之间有什么特别的一些共同点呢?
翁帆:我觉得我们比较共同的就是,我们比较真。就是,我们不会很虚假地去做一些什么事情或者说一些很虚假的话。
出题玩游戏 改诗乐悠悠
我是在酒店咖啡厅对杨振宁、翁帆夫妇做访问的。
84岁的杨振宁教授,浅蓝色衬衫外是深蓝色外套。显得精神奕奕,两眼尤其炯炯有神。样子要比报章上的照片灵活利索得多。30岁的翁帆也是一身深蓝色连衣裙,青春的脸蛋散发着娟秀之气,很讨人喜欢,难怪杨振宁要说翁帆是上帝送给他的最后一份礼物。
作为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获得者,杨振宁已被传媒追逐50年,接受记者采访是小儿科。翁帆起初略有防卫神态,不过,聪明机灵的她,很快进入受访状态。
记者:很高兴看见你们两位神采飞扬,最近感觉怎样?
翁帆:我们两人在一起很愉快。我想,要神采奕奕,首先要心情好,感觉快乐。我认为保持心态和心情愉快是很重要的。而且,我们两人有很多话要说,谈的并不是深奥的东西,不一定讲哲学、讲生命,总是什么都谈。振宁的朋友都说他这两年年轻了,每次看见他,都说比上回年轻了。
记者:那这是你的功劳了。
翁帆:我们是互相的。他也让我觉得很快乐。
记者:你把青春浇灌在他身上,而他把智慧灌注在你的身上,是这样交流吗?
翁帆:并非全是这样。
杨振宁:我觉得你智慧这个词用得不恰当,翁帆只是从我这里得到些经验。如前两天,我去“台湾中央研究院”开会,看到很多“院士”。我介绍给她,告诉她这个人做什么,有什么成就,现在在哪里工作,我尝试把这几十年的经验,慢慢传给她。
翁帆:我们看见什么就谈什么,去参观博物院一定玩游戏。
杨振宁:游戏是这样的:我们进美术馆或者博物院参观前,会约定在里面不讨论,到出来时我会问她,如果这家美术馆要送你一幅画,你选哪幅?以此来看看我们两个人是否选的是同一幅画。这样我们就有很多话题讨论了。
记者:你们的合拍率怎样?去10家美术馆,有没有8家都选同1幅画?
翁帆:我们的审美观大致相差不远,虽然不一定同选1幅画,但是小范围还是一致的。
杨振宁:太现代主义的画,我们都不太喜欢。
翁帆:很多现代画作,抽象过了头,只是一团色彩,我们都不能接受。
记者:你觉得翁帆怎样?
杨振宁:她聪明可爱,而且是一个没有心计的女孩。我认识她的时候,用guileless(单纯)来形容她,两年后,我觉得她仍是这个样子,这就是她的特点。她也不是aggressive(行为激烈)的人,对世界并不是主动要去改变的人。
记者:你觉得杨教授怎样?
翁帆:他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人,绝不令我沉闷。而且他很有品德,这是他最好的地方。开始认识他的时候,还会常想着他是大人物,是学者,很尊重他。慢慢接触后,这些已不重要。他很好,常会出些数学题目给我做。说我能回答的话,就算达到什么水平。
记者:你什么水平?
杨振宁于1957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是最早获得诺贝尔奖殊荣的两位华裔科学家之一。经过半个世纪,他对群众仍然具备如磁铁般的吸引力,跟他做出在82岁暮年迎娶28岁少女翁帆的“壮举”有关。
赤诚追求所爱
一个人从年轻到老,敢于追求所爱,不管他的所爱是人,是事物,还是真理,他都能放开胸怀地去拥抱,而且升华成乐观前进的动力,这个人是绝对幸运的。
杨振宁教授可以说是最好的例子。84岁的他最近在新加坡访问时,再度成为了众人瞩目的焦点。他身旁年轻的妻子翁帆让这股杨振宁旋风增添了不少的柔情蜜意。其实在杨振宁的人生旅途中,有三个重要的女性。一个是他的母亲,一个是他的第一任妻子杜致礼,再一个就是翁帆了。
记者:杨振宁出生于安徽合肥,父亲杨武之是数学家,20世纪20年代留学美国。母亲在他4岁时就教他背诵古诗,抗战时带着杨振宁和他的弟妹逃难。母亲坚韧的性格对他在学术上的奋斗影响深远。
杨振宁:关于我母亲。她没有受过任何新式学堂的教育,她念过几年私塾,后来认字,是她自己学的。我母亲是一个有坚强意志的人,我很佩服她。
记者:1949年杨振宁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一家中餐馆,邂逅了国民党名将杜聿明的千金——杜致礼。第2年两人结婚,孕育了3个孩子。
杨振宁:杜致礼本来是念英国文学系的。她跟我结婚以后,曾经做过一个很短时期的事情。后来生了孩子,她就没有再做事情。到了晚年,她曾经义务地在美国石溪教过一些时候中文。除了这些短的、暂时的事业,她的一生就是帮助我,家务事由她管。我们一起相伴走过了40多年。
记者:杨振宁教授在82岁那年做了人生中重要的决定,和28岁的翁帆结婚,引起了广泛的讨论。有人祝福,也有人质疑。杨振宁说他自己根本没想到人们对他动、开会。
记者:你觉得你跟杨教授之间有什么特别的一些共同点呢?
翁帆:我觉得我们比较共同的就是,我们比较真。就是,我们不会很虚假地去做一些什么事情或者说一些很虚假的话。
出题玩游戏 改诗乐悠悠
我是在酒店咖啡厅对杨振宁、翁帆夫妇做访问的。
84岁的杨振宁教授,浅蓝色衬衫外是深蓝色外套。显得精神奕奕,两眼尤其炯炯有神。样子要比报章上的照片灵活利索得多。30岁的翁帆也是一身深蓝色连衣裙,青春的脸蛋散发着娟秀之气,很讨人喜欢,难怪杨振宁要说翁帆是上帝送给他的最后一份礼物。
作为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获得者,杨振宁已被传媒追逐50年,接受记者采访是小儿科。翁帆起初略有防卫神态,不过,聪明机灵的她,很快进入受访状态。
记者:很高兴看见你们两位神采飞扬,最近感觉怎样?
翁帆:我们两人在一起很愉快。我想,要神采奕奕,首先要心情好,感觉快乐。我认为保持心态和心情愉快是很重要的。而且,我们两人有很多话要说,谈的并不是深奥的东西,不一定讲哲学、讲生命,总是什么都谈。振宁的朋友都说他这两年年轻了,每次看见他,都说比上回年轻了。
记者:那这是你的功劳了。
翁帆:我们是互相的。他也让我觉得很快乐。
记者:你把青春浇灌在他身上,而他把智慧灌注在你的身上,是这样交流吗?
翁帆:并非全是这样。
杨振宁:我觉得你智慧这个词用得不恰当,翁帆只是从我这里得到些经验。如前两天,我去“台湾中央研究院”开会,看到很多“院士”。我介绍给她,告诉她这个人做什么,有什么成就,现在在哪里工作,我尝试把这几十年的经验,慢慢传给她。
翁帆:我们看见什么就谈什么,去参观博物院一定玩游戏。
杨振宁:游戏是这样的:我们进美术馆或者博物院参观前,会约定在里面不讨论,到出来时我会问她,如果这家美术馆要送你一幅画,你选哪幅?以此来看看我们两个人是否选的是同一幅画。这样我们就有很多话题讨论了。
记者:你们的合拍率怎样?去10家美术馆,有没有8家都选同1幅画?
翁帆:我们的审美观大致相差不远,虽然不一定同选1幅画,但是小范围还是一致的。
杨振宁:太现代主义的画,我们都不太喜欢。
翁帆:很多现代画作,抽象过了头,只是一团色彩,我们都不能接受。
记者:你觉得翁帆怎样?
杨振宁:她聪明可爱,而且是一个没有心计的女孩。我认识她的时候,用guileless(单纯)来形容她,两年后,我觉得她仍是这个样子,这就是她的特点。她也不是aggressive(行为激烈)的人,对世界并不是主动要去改变的人。
记者:你觉得杨教授怎样?
翁帆:他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人,绝不令我沉闷。而且他很有品德,这是他最好的地方。开始认识他的时候,还会常想着他是大人物,是学者,很尊重他。慢慢接触后,这些已不重要。他很好,常会出些数学题目给我做。说我能回答的话,就算达到什么水平。
记者:你什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