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西部大开发中发展区域物流的意义和作用
在国际上,物流产业被认为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和基础产业,其发展程度已成为衡量一国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被喻为促进经济发展的“加速器”。我国正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必将极大促进西部地区物流量的增加,将为西部现代物流业发展创造新的机遇。西部大开发将数以万亿元的资金投入到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中,其中很大一部分是连接西部各省相互联系,以及西部与东部交通运输的通路工程,这必将推动西部与东部地区的商品交流以及与东盟国家的贸易来往,拓展西部现代物流市场发展的空间。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中国和东盟的贸易往来日益频繁。2002年,中国同东盟国家的双边贸易额突破了500亿美元,东盟已成为了我国第5大贸易伙伴。物流业等服务性行业的快速发展,将会为中国同东盟间的经贸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对我国进一步扩大出口总量,吸引外国直接投资也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西部省份建立区域物流网络的困难与优势
我国的西部地区地处中国与东盟经济圈的几何中心地带,同东盟国家之间既有陆地接壤,又有海上通道相联系,是中国进入中南半岛的桥头堡和东南亚国家进入中国的门户。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后,中国西部地区的交通地位大大提升,由过去的边陲和交通末梢变为重要通道和枢纽。凭借着西部地区的区位优势和发达的交通网络,使得形成中的西部区域物流中心中的南宁、昆明、贵阳、北海、防城港等城市与海港连成一片,东可延伸至珠三角和海南等加工中心,西可贯通南亚中亚,南可架起进入东盟各国的通路,北可直达中原各省份。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以后,中国同东盟的经济往来越发密切,西部的陆路运输大动脉将承载更多的进出东盟的货物运输压力,而环北部湾各港口所具有的面向东南亚、背靠大西南的优越地理位置,使得我国从这里进出口货物比绕道上海等东部港口既省时又省钱。
虽然西部地区的货物出入境运输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但瓶颈问题仍然存在。主要包括:口岸管理服务设施落后、有关法律法规不够配套、口岸管理单位间关系不够协调以及出入境汽车运输线路纵深度不够等。并且,日前我国西部省份物流运输体系和物流信息系统总体水平不高,难以支撑现代物流系统的高效运行和稳定运行。主要表现在:还没有形成经营布局合理、网络健全完善、业态结构优化、方便居民生活的连锁商业服务体系;还没有真正形成以中心城市、交通枢纽、物资集散地和口岸地区为主的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体系。因此,当务之急要突破上述两个基础设施瓶颈的制约。
三、西部省份建立区域物流网络的途径和方法
(一)建立完善的物流运输体系
构筑现代化物流运输体系,要按照网络化和多种运输方式协调发展的要求,集中抓好主骨架、主通道和主枢纽建设,以西部地区的港口中心城市和口岸中心城市为枢纽,以铁路、高等级公路、航空、干线航道为骨架,水陆空并举、干支线相连,基本形成贯通整个西部地区、连接国内、通向东盟各国的物流运输体系。要针对西部各省公路、铁路、水路、航运四大运输部门分割、地区分割的状况,积极引导上述交通运输部门加大物流一体化改革力度,打破人为分割状况,强化多式联运网络建设,形成若干多式联运枢纽。
(二)建立便捷的物流信息系统
发展现代物流业的重要依托之一是建设物流信息平台,它对于物流组织和营运流程创新、推动物流产业现代化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适应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需要,西部地区应加紧建成高效便捷、国内领先,而且能够与国际接轨的现代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提供广泛、准确、及时、功能完善的国内外物流信息及相关增值业务服务。逐步营造与电子商务相适应的现代物流发展环境,以现有的信息平台为基础,整合现有的物流信息网站,构筑国际化的、大型的公共物流信息服务平台“西部—东盟物流网”,传递和发布国内外物流信息。
(三)加快区域分流园区的建设
物流园区是物流平台的重要载体。它作为各种物流设施和物流企业在空间上集中布局的场所,对物流企业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规模效益将起到重要作用。为适应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需要,西部地区的中心城市,特别是沿海港口城市和沿边口岸城市,应及早建立物流园区。遵循“市场引导,企业运作,政府扶持”的原则,形成市场、企业和政府有效组合的发展格局。园区建设应以海港、空港、铁路、高速公路为依托,以火车运输、汽车运输、海运等为核心企业,吸引区内外大型物流企业加盟,通过整合地区物流板块,提高效率和服务水平。
(四)积极培育物流业市场的主体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市场主体是企业,政府的主要作用在于培育物流服务市场,加速物流市场主体的形成。目前我国西部地区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缓慢,与发达国家和地区差距很大,潜力也很大。现代物流业发展中,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培育是关键环节,它代表着现代物流业发展方向。培育第三方物流企业,不仅可以推进自身专业化、规模化经营,提升产业集中度和产业技术现代化水平,而且可以为西部地区重点培育大小物流企业,提供高效率的物流服务,降低物流成本。
(五)正确发挥政府的统筹监管职能
目前中央和地方政府都对物流产业的发展给予高度重视,但不应盲目上项目。由于西部物流产业处于起步阶段,很多地方在经济上尚未达到兴建专业化物流基地或大型配送中心的条件,因而要避免资源浪费。政府应从制定政策、规范秩序、协调管理、职业教育等方面入手,为促进物流业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以制度创新推动区域经济整体协调发展。
(六)改善西部地区的物流软环境
目前华南的广东、海南等省都在积极构建物流中心,抢占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物流中心的制高点。除了降低物流成本外,还要大力改善软环境,树立新形象,吸引更多的物流企业前来投资。从2004年开始,南宁市将每年举办中国—东盟博览会,利用南博会这张“城市名片”,促进同东盟国家合作机制的形成。西部各省份可以通过举办一系列的博览会、展销会等形式的活动,以会展业带动区域物流的发展。
(七)加快培养、积极引进物流业专门人才
西部各省教育部门应积极鼓励和支持省各高等院校根据市场对物流人才的需要,设置现代物流及相关的本专科专业,为西部地区培养高中级物流管理人才,同时可参与并开展多层次的现有物流人才培训方面的继续教育。另外,要积极从其他地方引进物流方面的专业人才。西部各省份可以利用西部大开发的机会,通过招聘的方式从东部引进人才,帮助西部发展,以尽快发展西部的现代物流业。
在国际上,物流产业被认为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和基础产业,其发展程度已成为衡量一国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被喻为促进经济发展的“加速器”。我国正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必将极大促进西部地区物流量的增加,将为西部现代物流业发展创造新的机遇。西部大开发将数以万亿元的资金投入到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中,其中很大一部分是连接西部各省相互联系,以及西部与东部交通运输的通路工程,这必将推动西部与东部地区的商品交流以及与东盟国家的贸易来往,拓展西部现代物流市场发展的空间。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中国和东盟的贸易往来日益频繁。2002年,中国同东盟国家的双边贸易额突破了500亿美元,东盟已成为了我国第5大贸易伙伴。物流业等服务性行业的快速发展,将会为中国同东盟间的经贸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对我国进一步扩大出口总量,吸引外国直接投资也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西部省份建立区域物流网络的困难与优势
我国的西部地区地处中国与东盟经济圈的几何中心地带,同东盟国家之间既有陆地接壤,又有海上通道相联系,是中国进入中南半岛的桥头堡和东南亚国家进入中国的门户。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后,中国西部地区的交通地位大大提升,由过去的边陲和交通末梢变为重要通道和枢纽。凭借着西部地区的区位优势和发达的交通网络,使得形成中的西部区域物流中心中的南宁、昆明、贵阳、北海、防城港等城市与海港连成一片,东可延伸至珠三角和海南等加工中心,西可贯通南亚中亚,南可架起进入东盟各国的通路,北可直达中原各省份。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以后,中国同东盟的经济往来越发密切,西部的陆路运输大动脉将承载更多的进出东盟的货物运输压力,而环北部湾各港口所具有的面向东南亚、背靠大西南的优越地理位置,使得我国从这里进出口货物比绕道上海等东部港口既省时又省钱。
虽然西部地区的货物出入境运输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但瓶颈问题仍然存在。主要包括:口岸管理服务设施落后、有关法律法规不够配套、口岸管理单位间关系不够协调以及出入境汽车运输线路纵深度不够等。并且,日前我国西部省份物流运输体系和物流信息系统总体水平不高,难以支撑现代物流系统的高效运行和稳定运行。主要表现在:还没有形成经营布局合理、网络健全完善、业态结构优化、方便居民生活的连锁商业服务体系;还没有真正形成以中心城市、交通枢纽、物资集散地和口岸地区为主的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体系。因此,当务之急要突破上述两个基础设施瓶颈的制约。
三、西部省份建立区域物流网络的途径和方法
(一)建立完善的物流运输体系
构筑现代化物流运输体系,要按照网络化和多种运输方式协调发展的要求,集中抓好主骨架、主通道和主枢纽建设,以西部地区的港口中心城市和口岸中心城市为枢纽,以铁路、高等级公路、航空、干线航道为骨架,水陆空并举、干支线相连,基本形成贯通整个西部地区、连接国内、通向东盟各国的物流运输体系。要针对西部各省公路、铁路、水路、航运四大运输部门分割、地区分割的状况,积极引导上述交通运输部门加大物流一体化改革力度,打破人为分割状况,强化多式联运网络建设,形成若干多式联运枢纽。
(二)建立便捷的物流信息系统
发展现代物流业的重要依托之一是建设物流信息平台,它对于物流组织和营运流程创新、推动物流产业现代化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适应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需要,西部地区应加紧建成高效便捷、国内领先,而且能够与国际接轨的现代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提供广泛、准确、及时、功能完善的国内外物流信息及相关增值业务服务。逐步营造与电子商务相适应的现代物流发展环境,以现有的信息平台为基础,整合现有的物流信息网站,构筑国际化的、大型的公共物流信息服务平台“西部—东盟物流网”,传递和发布国内外物流信息。
(三)加快区域分流园区的建设
物流园区是物流平台的重要载体。它作为各种物流设施和物流企业在空间上集中布局的场所,对物流企业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规模效益将起到重要作用。为适应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需要,西部地区的中心城市,特别是沿海港口城市和沿边口岸城市,应及早建立物流园区。遵循“市场引导,企业运作,政府扶持”的原则,形成市场、企业和政府有效组合的发展格局。园区建设应以海港、空港、铁路、高速公路为依托,以火车运输、汽车运输、海运等为核心企业,吸引区内外大型物流企业加盟,通过整合地区物流板块,提高效率和服务水平。
(四)积极培育物流业市场的主体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市场主体是企业,政府的主要作用在于培育物流服务市场,加速物流市场主体的形成。目前我国西部地区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缓慢,与发达国家和地区差距很大,潜力也很大。现代物流业发展中,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培育是关键环节,它代表着现代物流业发展方向。培育第三方物流企业,不仅可以推进自身专业化、规模化经营,提升产业集中度和产业技术现代化水平,而且可以为西部地区重点培育大小物流企业,提供高效率的物流服务,降低物流成本。
(五)正确发挥政府的统筹监管职能
目前中央和地方政府都对物流产业的发展给予高度重视,但不应盲目上项目。由于西部物流产业处于起步阶段,很多地方在经济上尚未达到兴建专业化物流基地或大型配送中心的条件,因而要避免资源浪费。政府应从制定政策、规范秩序、协调管理、职业教育等方面入手,为促进物流业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以制度创新推动区域经济整体协调发展。
(六)改善西部地区的物流软环境
目前华南的广东、海南等省都在积极构建物流中心,抢占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物流中心的制高点。除了降低物流成本外,还要大力改善软环境,树立新形象,吸引更多的物流企业前来投资。从2004年开始,南宁市将每年举办中国—东盟博览会,利用南博会这张“城市名片”,促进同东盟国家合作机制的形成。西部各省份可以通过举办一系列的博览会、展销会等形式的活动,以会展业带动区域物流的发展。
(七)加快培养、积极引进物流业专门人才
西部各省教育部门应积极鼓励和支持省各高等院校根据市场对物流人才的需要,设置现代物流及相关的本专科专业,为西部地区培养高中级物流管理人才,同时可参与并开展多层次的现有物流人才培训方面的继续教育。另外,要积极从其他地方引进物流方面的专业人才。西部各省份可以利用西部大开发的机会,通过招聘的方式从东部引进人才,帮助西部发展,以尽快发展西部的现代物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