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培养学生发展思维能力,养成好的思维品质,课堂设问是关键,只有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才能拓宽学生思路,诱导发展思维能力。
【关键词】思维能力;培养;教育
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明确提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学生发展思维能力,养成好的思维品质呢?笔者认为要培养学生发展思维能力,养成好的思维品质,课堂设问是关键。因为设问是课堂中沟通联系、传授知识、反馈信息的主要方法。叶圣陶先生说:“教师引导学生用心阅读,宜揣摩何处为学生不易领会,即于某处提出问题,令学生思考之,思之而后不得,则为明讲之。”所以,只有精当的设问,才能诱导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一、诱导思维促迁移
教学过程都是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进行新探索,获取新知识的认知过程。而“迁移”是联系新旧知识的纽带,所以,教学中要善于抓住新旧知识的连结精心设问,以创设迁移条件,让学生在“疑问——探索——发现——解决”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如《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文,教学导入时可这样设计:《十六年前的回忆》与《军神》有何共同特点?(都是写人的文章)。我们是怎样学习《军神》的?引导学生回忆《军神》中抓住外貌、语言、动作、神情、心理等体会人物特点的方法。这就为《十六年前的回忆》的阅读迁移了阅读方法。这样设问能让学生在分析、比较、概括中发现知识的内在联系,在迁移中发展思维。
二、启迪思维化疑难
阅读教学中,疑难丛生,随时都会出现。于疑难处发问,引导学生改变思维方向,创设探索学习的情境,以浅化难点,平缓坡度,使之进入自我解疑的新境界。如教学《田忌赛马》,在简介历史背景、交代事情结果后,学生对其结果不理解,此时,顺势设问:为什么还是原来的马,只调换了一下出场顺序,就轻易地转败为胜?其奥妙到底是什么?以引发探究心理,激发探究热情,这样学生就会迫不及待地阅读课文,在阅读的过程中分析、推理,使之能弄清楚主要在于田忌的好朋友孙膑善于观察、勤于动脑,从而让学生明白要有创新就要打破常规,不仅要有胆识,还要善于观察,精于分析,从全局出发,为了全局的胜利,不惜牺牲局部利益的正确的思想方法。这样学生不仅深刻理解了文章的中心,也受到深层次的思维训练。
三、激发思维破重点
任何一篇课文均有侧重点,教学中为了保证重点突出,训练有效,须抓住重点设问引思,激发思维,引发探索,把握重点,实现教学目标。如《会摇尾巴的狼》是一则寓言故事,全文深动地描绘了狼的伪善形象,同时通过老山羊对狼的“怀疑——识破——揭露”的过程,突出了狼的凶恶本质,紧紧抓住狼的神态、语言和动作描写,启发学生思考:老山羊看了狼几眼,说:“你不像狗,倒很像狼!”狼连忙半闭着眼睛说了一些伪善的话。狼为什么要半闭着眼睛说话就值得深思?问题一提出,学生思维活跃,有的说:“狼的眼睛很凶,会发出绿光,半闭着眼睛就可以遮掉一些凶气,显得更温和些。”有的说:“狼半闭着眼睛,一方面显得温和些,另一方面可以偷看老山羊的神色,再作下一步打算。”这样,学生对狼就有了深刻的认识,紧接着问:在狼将绝迹的今天,为了维护生态平衡,我们又能做些什么呢?学生就能从环保上大做文章,教师顺势进行环保教育,这样既升华了学生对狼的认识,又突破了文章重难点,思维又得到了激发。
四、训练思维解矛盾
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在阅读教学中抓住矛盾处设问,创设愤悱情境,训练思维,统一认识。如《延安,我把你追寻》中“我们永远告别了破旧的茅屋,却忘不了延安窑洞温热的土炕。”“我们毫不犹豫丢掉了老牛破车,却不能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永远告别”与“却忘不了”、“丢掉了”与“却不能丢”是两组矛盾,准确理解这两组词是理解句子、全文的重点,为此设问:能找出相互矛盾的词语吗?为什么永远告别又忘不了?为什么丢掉了却又不能丢?这样学生结合前面内容及背景,通过两组词语的鲜明对比,就能理解,这两组词意在反复说明,落后的生产、生活条件要改变,但延安的革命精神要发扬,实现现代化需要延安精神。这样引导,效果就不言而喻了。
五、发散思维创想象
想象是一种跨越时空而又立足于现实的思维活动。是一种由此及彼的思维飞跃。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重要手段,教材虽然尽最大努力地贴近学生生活,但有些内容离学生生活还比较远,理解难度较大,教学中只有引导学生借助想象创造形象,加深感受,深化认识。如讲完《矛与盾》一文,可以这样引导: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究竟结果会怎么样?(拓宽思路,发挥想象,无论哪种结果都不能自圆其说。)那么,下一次卖矛、卖盾他会怎么做呢?这样既升华了课文中心,又加深了理解,拓展了学生思维空间,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
六、创造思维补空白
由于构思炼意,运笔行文的需要,许多文章中往往都省略了一些内容,形成了语言文字的空白。教学时,要于空白处设问,引导补充空白,训练学生的创造思维。如《穷人》一文,教学完之后,教师可设问:桑娜拉开了帐子后会怎么样?后来随着这七个孩子慢慢长大,会出现什么问题?当这七个孩子都长大了又是怎样的景况?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续写故事,进行创造,填补文章没有列出的空白,培养学生创造思维。
总之,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是拓宽学生思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
作者简介:唐军(1970.8--),男,小学高级教师
责任编辑:王利强
【关键词】思维能力;培养;教育
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明确提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学生发展思维能力,养成好的思维品质呢?笔者认为要培养学生发展思维能力,养成好的思维品质,课堂设问是关键。因为设问是课堂中沟通联系、传授知识、反馈信息的主要方法。叶圣陶先生说:“教师引导学生用心阅读,宜揣摩何处为学生不易领会,即于某处提出问题,令学生思考之,思之而后不得,则为明讲之。”所以,只有精当的设问,才能诱导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一、诱导思维促迁移
教学过程都是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进行新探索,获取新知识的认知过程。而“迁移”是联系新旧知识的纽带,所以,教学中要善于抓住新旧知识的连结精心设问,以创设迁移条件,让学生在“疑问——探索——发现——解决”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如《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文,教学导入时可这样设计:《十六年前的回忆》与《军神》有何共同特点?(都是写人的文章)。我们是怎样学习《军神》的?引导学生回忆《军神》中抓住外貌、语言、动作、神情、心理等体会人物特点的方法。这就为《十六年前的回忆》的阅读迁移了阅读方法。这样设问能让学生在分析、比较、概括中发现知识的内在联系,在迁移中发展思维。
二、启迪思维化疑难
阅读教学中,疑难丛生,随时都会出现。于疑难处发问,引导学生改变思维方向,创设探索学习的情境,以浅化难点,平缓坡度,使之进入自我解疑的新境界。如教学《田忌赛马》,在简介历史背景、交代事情结果后,学生对其结果不理解,此时,顺势设问:为什么还是原来的马,只调换了一下出场顺序,就轻易地转败为胜?其奥妙到底是什么?以引发探究心理,激发探究热情,这样学生就会迫不及待地阅读课文,在阅读的过程中分析、推理,使之能弄清楚主要在于田忌的好朋友孙膑善于观察、勤于动脑,从而让学生明白要有创新就要打破常规,不仅要有胆识,还要善于观察,精于分析,从全局出发,为了全局的胜利,不惜牺牲局部利益的正确的思想方法。这样学生不仅深刻理解了文章的中心,也受到深层次的思维训练。
三、激发思维破重点
任何一篇课文均有侧重点,教学中为了保证重点突出,训练有效,须抓住重点设问引思,激发思维,引发探索,把握重点,实现教学目标。如《会摇尾巴的狼》是一则寓言故事,全文深动地描绘了狼的伪善形象,同时通过老山羊对狼的“怀疑——识破——揭露”的过程,突出了狼的凶恶本质,紧紧抓住狼的神态、语言和动作描写,启发学生思考:老山羊看了狼几眼,说:“你不像狗,倒很像狼!”狼连忙半闭着眼睛说了一些伪善的话。狼为什么要半闭着眼睛说话就值得深思?问题一提出,学生思维活跃,有的说:“狼的眼睛很凶,会发出绿光,半闭着眼睛就可以遮掉一些凶气,显得更温和些。”有的说:“狼半闭着眼睛,一方面显得温和些,另一方面可以偷看老山羊的神色,再作下一步打算。”这样,学生对狼就有了深刻的认识,紧接着问:在狼将绝迹的今天,为了维护生态平衡,我们又能做些什么呢?学生就能从环保上大做文章,教师顺势进行环保教育,这样既升华了学生对狼的认识,又突破了文章重难点,思维又得到了激发。
四、训练思维解矛盾
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在阅读教学中抓住矛盾处设问,创设愤悱情境,训练思维,统一认识。如《延安,我把你追寻》中“我们永远告别了破旧的茅屋,却忘不了延安窑洞温热的土炕。”“我们毫不犹豫丢掉了老牛破车,却不能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永远告别”与“却忘不了”、“丢掉了”与“却不能丢”是两组矛盾,准确理解这两组词是理解句子、全文的重点,为此设问:能找出相互矛盾的词语吗?为什么永远告别又忘不了?为什么丢掉了却又不能丢?这样学生结合前面内容及背景,通过两组词语的鲜明对比,就能理解,这两组词意在反复说明,落后的生产、生活条件要改变,但延安的革命精神要发扬,实现现代化需要延安精神。这样引导,效果就不言而喻了。
五、发散思维创想象
想象是一种跨越时空而又立足于现实的思维活动。是一种由此及彼的思维飞跃。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重要手段,教材虽然尽最大努力地贴近学生生活,但有些内容离学生生活还比较远,理解难度较大,教学中只有引导学生借助想象创造形象,加深感受,深化认识。如讲完《矛与盾》一文,可以这样引导: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究竟结果会怎么样?(拓宽思路,发挥想象,无论哪种结果都不能自圆其说。)那么,下一次卖矛、卖盾他会怎么做呢?这样既升华了课文中心,又加深了理解,拓展了学生思维空间,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
六、创造思维补空白
由于构思炼意,运笔行文的需要,许多文章中往往都省略了一些内容,形成了语言文字的空白。教学时,要于空白处设问,引导补充空白,训练学生的创造思维。如《穷人》一文,教学完之后,教师可设问:桑娜拉开了帐子后会怎么样?后来随着这七个孩子慢慢长大,会出现什么问题?当这七个孩子都长大了又是怎样的景况?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续写故事,进行创造,填补文章没有列出的空白,培养学生创造思维。
总之,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是拓宽学生思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
作者简介:唐军(1970.8--),男,小学高级教师
责任编辑:王利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