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变化无处不在。如果你儿时有过去照相馆拍照的回忆,那么你可能经历过家用傻瓜相机的年代,而当下的手机摄影时代将过去的一切经验都变得无足轻重起来。
我们的拍摄不但变得随时随地,还能上传到网络进入一个更为广阔的世界。因此,普遍存在于家庭影像中的节点事件、宏大仪式感,正被大量的生活日常影像所消解。与此同时,拍摄者也从照相馆的专业摄影师逐渐变成了自拍的大众,我们也不再有耐心期待冲印店的实体照片,而是在手机、电脑等大小屏幕上立即读取影像。可以说,家庭相册的功能被记忆卡和移动硬盘所取代。
我们在拥抱虚拟世界的同时,越来越愿意将家庭的生活细节放在社交网络上分享。种种不可逆的切实变化,将我们推向了一个崭新的影像时代。
因此,我们如何看待、整理以及呈现家庭影像,变成了一个问题。一个大的转变,体现在叙事方式上,即由宏大的叙事转而到对细节进行反复描述。
如今是否还有“慎重的一拍”?
当拍照在生活中由一项仪式变成和呼吸一般随意时,我们不再从海量的生活中以重要时刻和事件作为脉络,来进行“慎重的一拍”。以前,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我们往往选择重要的时刻进行拍摄,面对成山成海的生活经验时,我们辨别最重要、最值得纪念的时刻进行定格。但现在,我们越来越放松和随意,将生活的细节重重扒开,将时间层层推进,拍得越来越多。
当照片中开始出现家庭中的一切,如物件、空间、人物、事件,甚至各种情绪和景观时,注视也变得微观,这实则提出了一系列形而上的问题:在家庭关系中,我是你的什么人?我们是什么关系?我是自己的什么?
日本摄影师内仓真一郎(Shinichiro Uchikura)便是带着如此种种疑问,进入到拍摄之中。五年前他的第一个小孩出生时,兴奋之情盖过了一切,作为摄影师他没有进行拍摄。但在适应了父亲这个角色五年之后的2016年11月,他的第二个小孩出生,这一次,他变得冷静了许多,在“复习”小孩出生的经历中,强烈的疑问和好奇心驱使他拿起了相机。
从儿子身上,他想探寻没有自我意识的人类纯真状态,同时因为父子的血缘关系而“补习”了自己刚出生不久时的情景,内心的镜像照射引发了他对父子关系及自我存在的思考。进一步,对生命与生命之间、记忆与记忆之间的交叠与流转的思考,促使内仓真一郎在拍摄《宝贝》这一系列照片时不停思考。
从细节入手
内仓真一郎的拍摄混杂着摄影师和父亲的视角,因此,我们很少从他的影像中看到一般家庭影像的日常与随意,而是感受到每张照片背后的刻意和慎重。即便如此,细节却从不曾少过。他的拍摄依循着从大叙事转向细节描述的特点。
从哪个细节着手,是当下攝影师们各自深入探索的实践课题。拍摄中,内仓真一郎顺着探索未知和神秘的逻辑,多维度深入到儿子的各种细节反应中。他的作品,一方面是对父子关系进行反复确认,另一方面通过仔细地拍下表情、肢体、环境、光线、影调等细节,层层推进情绪,从大量的细节中提炼出对儿子世界的感知。照片中,内仓真一郎没有放过生活中被我们轻易跨过的鸿沟、被忽视的日常,以及无法言说的交流困境。同时,我们能从他的画面中感受到父亲对新生儿子的温柔相待。
黑白影调的隐喻
以黑白照片来拍摄小孩,是内仓真一郎经过深思熟虑的选择。
的确,我们多少可以从画面中感受到一种庄重,即便婴儿毫无意识和记忆,但内仓真一郎清楚地感知到他刚出生不久的小孩很清楚自己要什么,而且懂得用什么方式达到自己的目的。 对人类的本能和后天习得的社会知识和智慧等问题的思考,都在内仓真一郎拍摄婴儿的过程中得到了放大。而内仓真一郎在拍摄中反复思考的另一个命题,便是死亡:人在一刹那间生,在一刹那间死。
黑白的影调隐含了生死一瞬间的唏嘘,包含了对死亡所产生的悲怆之情。内仓真一郎画面中的悲伤情绪和他对儿子出生的狂喜之情一起,矛盾的对立之情产生了一股强大的漩涡,将观者搅入其中。
在拍摄或生活中,内仓真一郎必定反复注视着他的小孩,当注视一而再再而三进行时,我们可以确定,他不再让疑问和困惑轻易溜走,而是以影像为探索从大量的细节中,从整个拍摄的叙事来架构图片与图片的关系,呈现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愈發复杂的家庭影像
内仓真一郎只是拍摄家庭影像摄影师中的一例,但他的实践反映出在如今的家庭影像中,摄影师一再将家庭生活细节、家庭成员情绪和关系等拿出来梳理,而这些影像也越来越有丰富的层次。
为什么会这样?如前文所述,对家庭影像,每个人都不陌生,但没有任何一个时代像今天这样,因为技术和信息的发展,而使家庭随时处在拍与被拍,看与被看之中,且照片拍摄、分享的数量越来越惊人。这显示了我们正参与的一场技术革新正在改变生活。而不容置疑的是,家庭生活的拍摄正大步跨出保存记忆、分享与观看私密情感等传统功用,越来越多参与到社交网络及公共观看的当代生活形态之中,摄影师便需要思考在这样的环境中如何让家庭照片有不同的形式,并承载更复杂的情感和讯息,但伴随其中的可能会是越来越难读懂的照片。
就这样,内仓真一郎带着他自己的预设、目的和困惑拍摄了《宝贝》,影像成了他对家庭及父子关系进行探索和追问的一种途径。
我们的拍摄不但变得随时随地,还能上传到网络进入一个更为广阔的世界。因此,普遍存在于家庭影像中的节点事件、宏大仪式感,正被大量的生活日常影像所消解。与此同时,拍摄者也从照相馆的专业摄影师逐渐变成了自拍的大众,我们也不再有耐心期待冲印店的实体照片,而是在手机、电脑等大小屏幕上立即读取影像。可以说,家庭相册的功能被记忆卡和移动硬盘所取代。
我们在拥抱虚拟世界的同时,越来越愿意将家庭的生活细节放在社交网络上分享。种种不可逆的切实变化,将我们推向了一个崭新的影像时代。
因此,我们如何看待、整理以及呈现家庭影像,变成了一个问题。一个大的转变,体现在叙事方式上,即由宏大的叙事转而到对细节进行反复描述。
如今是否还有“慎重的一拍”?
当拍照在生活中由一项仪式变成和呼吸一般随意时,我们不再从海量的生活中以重要时刻和事件作为脉络,来进行“慎重的一拍”。以前,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我们往往选择重要的时刻进行拍摄,面对成山成海的生活经验时,我们辨别最重要、最值得纪念的时刻进行定格。但现在,我们越来越放松和随意,将生活的细节重重扒开,将时间层层推进,拍得越来越多。
当照片中开始出现家庭中的一切,如物件、空间、人物、事件,甚至各种情绪和景观时,注视也变得微观,这实则提出了一系列形而上的问题:在家庭关系中,我是你的什么人?我们是什么关系?我是自己的什么?
日本摄影师内仓真一郎(Shinichiro Uchikura)便是带着如此种种疑问,进入到拍摄之中。五年前他的第一个小孩出生时,兴奋之情盖过了一切,作为摄影师他没有进行拍摄。但在适应了父亲这个角色五年之后的2016年11月,他的第二个小孩出生,这一次,他变得冷静了许多,在“复习”小孩出生的经历中,强烈的疑问和好奇心驱使他拿起了相机。
从儿子身上,他想探寻没有自我意识的人类纯真状态,同时因为父子的血缘关系而“补习”了自己刚出生不久时的情景,内心的镜像照射引发了他对父子关系及自我存在的思考。进一步,对生命与生命之间、记忆与记忆之间的交叠与流转的思考,促使内仓真一郎在拍摄《宝贝》这一系列照片时不停思考。
从细节入手
内仓真一郎的拍摄混杂着摄影师和父亲的视角,因此,我们很少从他的影像中看到一般家庭影像的日常与随意,而是感受到每张照片背后的刻意和慎重。即便如此,细节却从不曾少过。他的拍摄依循着从大叙事转向细节描述的特点。
从哪个细节着手,是当下攝影师们各自深入探索的实践课题。拍摄中,内仓真一郎顺着探索未知和神秘的逻辑,多维度深入到儿子的各种细节反应中。他的作品,一方面是对父子关系进行反复确认,另一方面通过仔细地拍下表情、肢体、环境、光线、影调等细节,层层推进情绪,从大量的细节中提炼出对儿子世界的感知。照片中,内仓真一郎没有放过生活中被我们轻易跨过的鸿沟、被忽视的日常,以及无法言说的交流困境。同时,我们能从他的画面中感受到父亲对新生儿子的温柔相待。
黑白影调的隐喻
以黑白照片来拍摄小孩,是内仓真一郎经过深思熟虑的选择。
的确,我们多少可以从画面中感受到一种庄重,即便婴儿毫无意识和记忆,但内仓真一郎清楚地感知到他刚出生不久的小孩很清楚自己要什么,而且懂得用什么方式达到自己的目的。 对人类的本能和后天习得的社会知识和智慧等问题的思考,都在内仓真一郎拍摄婴儿的过程中得到了放大。而内仓真一郎在拍摄中反复思考的另一个命题,便是死亡:人在一刹那间生,在一刹那间死。
黑白的影调隐含了生死一瞬间的唏嘘,包含了对死亡所产生的悲怆之情。内仓真一郎画面中的悲伤情绪和他对儿子出生的狂喜之情一起,矛盾的对立之情产生了一股强大的漩涡,将观者搅入其中。
在拍摄或生活中,内仓真一郎必定反复注视着他的小孩,当注视一而再再而三进行时,我们可以确定,他不再让疑问和困惑轻易溜走,而是以影像为探索从大量的细节中,从整个拍摄的叙事来架构图片与图片的关系,呈现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愈發复杂的家庭影像
内仓真一郎只是拍摄家庭影像摄影师中的一例,但他的实践反映出在如今的家庭影像中,摄影师一再将家庭生活细节、家庭成员情绪和关系等拿出来梳理,而这些影像也越来越有丰富的层次。
为什么会这样?如前文所述,对家庭影像,每个人都不陌生,但没有任何一个时代像今天这样,因为技术和信息的发展,而使家庭随时处在拍与被拍,看与被看之中,且照片拍摄、分享的数量越来越惊人。这显示了我们正参与的一场技术革新正在改变生活。而不容置疑的是,家庭生活的拍摄正大步跨出保存记忆、分享与观看私密情感等传统功用,越来越多参与到社交网络及公共观看的当代生活形态之中,摄影师便需要思考在这样的环境中如何让家庭照片有不同的形式,并承载更复杂的情感和讯息,但伴随其中的可能会是越来越难读懂的照片。
就这样,内仓真一郎带着他自己的预设、目的和困惑拍摄了《宝贝》,影像成了他对家庭及父子关系进行探索和追问的一种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