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知识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工具。思维能力增强了,智力水平也就提高了。因此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非常重要。本文分析了小学生的思维能力特点,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几种方法。
关键词:小学生;小学数学;思维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4-0106-01
数学知识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工具。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智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我们在运用数学知识的同时,离不开我们的思维能力。思维能力增强了,智力水平也就提高了。因此各国的小学数学都把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作为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
一、小学生思维能力的特点
1.小学生直观形象思维能力较强。小学生总是对自己见到、摸到、嗅到、听到的事物感兴趣,能够留下深刻的印象,对事物的认识和思维过程总是与具体的事物联系在一起的。
2.小学生抽象概括能力较弱。小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较弱,他们对抽象概念的理解总是借助于对直观事物的了解。还记得在讲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这节课时,学生对“平均分”这一概念不理解,我在教学中就利用直观的教具来帮助学生突破这一难点。
3.小学生有效思维的时间较短。由于小学生思维品质的特点,小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弱,因此,小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那么学生有效思维的时间就较短。如果我们教师一节课大部分时间都在进行新授内容的学习,而不变换花样,课堂教学效果肯定不会太好。
4.小学生思维的内容浅显,缺乏灵活性。在教学找规律时,2、5、9、14、20、__35、44中间的数应该填几,有很多同学找不到规律,就放弃了,没有进行深入的思考。在他们的印象中像2、4、6、8、10、12、14和1、3、5、7、9、11、13这样的等差数列,才算有规律,因为它们每相邻两个数之间差2。而2、5、9、14、20,__35、44,它们的差依次是2、,3、4、5、6、7、8、9,有一定的变化性,学生学习起来就困难较多,这与学生年龄尚小的思维特点是分不开的。
二、培养小学生思维能力的策略
1.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积极发展学生思维。
数学知识是严密的逻辑系统知识。就学生的学习过程来说,往往以前所学旧知识、旧经验是新知识的基础,新知识同时又是对旧知识、旧经验的引伸和发展,学生的认知活动也总是以已有的旧知识和经验为前提。鉴于此,每教一点新知识都要尽可能复习有关的旧知识,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为探究新知来铺路搭桥,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迁移规律,在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中构建知识网络、发展思维。
2.进行说意练习,培养思维的逻辑性。
语言是思维的裁体,思维依靠语言,语言促进思维。教师对学生加强语言的调控,训练其口语表达能力,是学生能够有根有据进行思考的基础。因此教学中要使学生比较完整地叙述思考过程,准确无误地说出解答思路,并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简洁规范,逐步提高思维的条理性和逻辑性。要使学生获得准确丰富的感性知识,又必须通过合乎逻辑语言引导,最后大脑借助于语言,对感知的事物去伪存真,分析综合,抽象出本质特征。
3.结合现实生活,从实际问题出发去理解数学、分析数学。
例如,在学习了“两步计算应用题”后,教师在课堂上布置了一个简易文具用品店,标上“铅笔2支3元,写字本10本15元,橡皮擦5个5元。”再提问:“小王想买8本写字本,可只带了10元,大家说小王带的钱够吗?小王想在这个简易文具用品店买9元钱的文具,请大家帮她算一下怎样买才能刚好花完呢。”此时,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了,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不但掌握了知识点,体验到了学习数学的快乐,还培养了数学思维创造能力。
4.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维。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问题,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能构激发学生思维,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的思维能力只有在思维的活跃状态中,才能得到有效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材重点和学生的实际提出深浅适度,具有思考性的问题,这样就将每位学生的思维活动都激活起来,通过正确的思维方法,掌握新学习的知识。例如在应用题的教学中,当学生仔细读题,边读边想,弄清题目内容,并能复述题意后,教师可以适当提些问题进行启发,如:“题目给的条件有什么作用?”、“要求的这个问题必须知道哪些条件?”、“题目了这几句话是什么意思?”、“根据这个条件你能得出哪些结论?”等等,引导学生自己逐步想出办法,解决问题,而绝不是简单的告诉他用什么方法做。
5.精心设计练习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的最有效办法是通过解题的练习来实现。因此设计好练习题就成为能否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一环。设计练习题要有针对性,要根据培养目标来进行设计。要设计多种练习形式。通过多种练习形式,不仅有助于加深理解所学的数学知识,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并激发学生思考问题的兴趣,要设计一些有不同解法和有多个答案的练习题,对于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有很大益处。但是,做有不同解法的练习题时,不宜让学生片面追求解法的数量,而要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思路,或运用不同的知识去解决,并且要找出简便的解法。设计的练习题的难度要适当,要使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思考运用所学知识能够正确解答出来。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根据题中具体条件,自觉、灵活地运用数学方法,通过变换角度思考问题,就可以发现新方法,制定新策略。长期坚持这样的训练,学生一定能产生浓厚的学习数学、运用数学的兴趣。让我们给学生一片广阔的天地,给他们一个自主的空间,让他们乐学、会学、善学。让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在课堂学习中得到充分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OL].2010.
[2]刘俊波;徐继霞.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J].教育前沿(理论版);2008-10-15.
[3]章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J].江西教育;1989-09-28.
关键词:小学生;小学数学;思维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4-0106-01
数学知识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工具。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智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我们在运用数学知识的同时,离不开我们的思维能力。思维能力增强了,智力水平也就提高了。因此各国的小学数学都把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作为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
一、小学生思维能力的特点
1.小学生直观形象思维能力较强。小学生总是对自己见到、摸到、嗅到、听到的事物感兴趣,能够留下深刻的印象,对事物的认识和思维过程总是与具体的事物联系在一起的。
2.小学生抽象概括能力较弱。小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较弱,他们对抽象概念的理解总是借助于对直观事物的了解。还记得在讲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这节课时,学生对“平均分”这一概念不理解,我在教学中就利用直观的教具来帮助学生突破这一难点。
3.小学生有效思维的时间较短。由于小学生思维品质的特点,小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弱,因此,小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那么学生有效思维的时间就较短。如果我们教师一节课大部分时间都在进行新授内容的学习,而不变换花样,课堂教学效果肯定不会太好。
4.小学生思维的内容浅显,缺乏灵活性。在教学找规律时,2、5、9、14、20、__35、44中间的数应该填几,有很多同学找不到规律,就放弃了,没有进行深入的思考。在他们的印象中像2、4、6、8、10、12、14和1、3、5、7、9、11、13这样的等差数列,才算有规律,因为它们每相邻两个数之间差2。而2、5、9、14、20,__35、44,它们的差依次是2、,3、4、5、6、7、8、9,有一定的变化性,学生学习起来就困难较多,这与学生年龄尚小的思维特点是分不开的。
二、培养小学生思维能力的策略
1.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积极发展学生思维。
数学知识是严密的逻辑系统知识。就学生的学习过程来说,往往以前所学旧知识、旧经验是新知识的基础,新知识同时又是对旧知识、旧经验的引伸和发展,学生的认知活动也总是以已有的旧知识和经验为前提。鉴于此,每教一点新知识都要尽可能复习有关的旧知识,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为探究新知来铺路搭桥,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迁移规律,在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中构建知识网络、发展思维。
2.进行说意练习,培养思维的逻辑性。
语言是思维的裁体,思维依靠语言,语言促进思维。教师对学生加强语言的调控,训练其口语表达能力,是学生能够有根有据进行思考的基础。因此教学中要使学生比较完整地叙述思考过程,准确无误地说出解答思路,并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简洁规范,逐步提高思维的条理性和逻辑性。要使学生获得准确丰富的感性知识,又必须通过合乎逻辑语言引导,最后大脑借助于语言,对感知的事物去伪存真,分析综合,抽象出本质特征。
3.结合现实生活,从实际问题出发去理解数学、分析数学。
例如,在学习了“两步计算应用题”后,教师在课堂上布置了一个简易文具用品店,标上“铅笔2支3元,写字本10本15元,橡皮擦5个5元。”再提问:“小王想买8本写字本,可只带了10元,大家说小王带的钱够吗?小王想在这个简易文具用品店买9元钱的文具,请大家帮她算一下怎样买才能刚好花完呢。”此时,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了,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不但掌握了知识点,体验到了学习数学的快乐,还培养了数学思维创造能力。
4.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维。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问题,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能构激发学生思维,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的思维能力只有在思维的活跃状态中,才能得到有效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材重点和学生的实际提出深浅适度,具有思考性的问题,这样就将每位学生的思维活动都激活起来,通过正确的思维方法,掌握新学习的知识。例如在应用题的教学中,当学生仔细读题,边读边想,弄清题目内容,并能复述题意后,教师可以适当提些问题进行启发,如:“题目给的条件有什么作用?”、“要求的这个问题必须知道哪些条件?”、“题目了这几句话是什么意思?”、“根据这个条件你能得出哪些结论?”等等,引导学生自己逐步想出办法,解决问题,而绝不是简单的告诉他用什么方法做。
5.精心设计练习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的最有效办法是通过解题的练习来实现。因此设计好练习题就成为能否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一环。设计练习题要有针对性,要根据培养目标来进行设计。要设计多种练习形式。通过多种练习形式,不仅有助于加深理解所学的数学知识,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并激发学生思考问题的兴趣,要设计一些有不同解法和有多个答案的练习题,对于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有很大益处。但是,做有不同解法的练习题时,不宜让学生片面追求解法的数量,而要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思路,或运用不同的知识去解决,并且要找出简便的解法。设计的练习题的难度要适当,要使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思考运用所学知识能够正确解答出来。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根据题中具体条件,自觉、灵活地运用数学方法,通过变换角度思考问题,就可以发现新方法,制定新策略。长期坚持这样的训练,学生一定能产生浓厚的学习数学、运用数学的兴趣。让我们给学生一片广阔的天地,给他们一个自主的空间,让他们乐学、会学、善学。让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在课堂学习中得到充分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OL].2010.
[2]刘俊波;徐继霞.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J].教育前沿(理论版);2008-10-15.
[3]章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J].江西教育;1989-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