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旅游资源是发展旅游业最基本的前提,是吸引旅游者的直接条件和因素,是旅游业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生态效益的重要条件。我国旅游资源相对丰富,但近几年来,我国部分地区的旅游资源的开发片面的只看中眼前的利益,只利用旅游资源而不注重环境保护,对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严重危害。本文从实际出发,提出了旅游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旅游;环境;保护
一、旅游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
旅游业作为资源依附性很强的产业,比任何其他行业都更依赖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的质量。如果旅游区的整体生态环境优美,就能有力地吸引游客前来观光赏景,促进并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而大自然的美丽风光又能够让人们体会到良好生态环境带来的种种美好感受,从而激发人类尽自己所能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愿望。旅游资源与生态环境息息相关。通常意义上的生态环境是指“以整个生物界为中心,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活的自然因素和人工因素的环境系统。它由包括各种自然物质、能量和外部空间等生物生存条件组合成的自然环境和经过人类活动改造过的人工环境共同构成。”例如花园城市新加坡,本土除了海滩和阳光,几乎再没有什么自然旅游资源了。但新加坡人建造了十分清洁安静的环境,特别注意环境保护和绿化,并建有动物园、植物园、圣淘沙岛等特色的人文旅游资源,旅游业得到惊人的发展,每年入境的国际旅游者人数几乎是本国人口(260万)的2倍,创匯近50亿新元,旅游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旅游资源只有经过合理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才能使其发挥功能和效益。因此,在旅游资源开发中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有着重要的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
二、我国当前旅游环境的现状
1、旅游活动全过程中形成的环境问题。旅游者在游览景区活动的过程中无意或者故意的损坏性行为直接导致旅游环境的破坏,尤其是知名度较高、名声在外的热门景点,旅游旺季时,短时期内涌入大量人群,国内许多的景点景区,这种超容量超负荷运转的现象十分突出,导致景区内植被受到不可恢复性的破坏,野生动物受到了永久性的伤害,环境受到了极大的污染,缩短了其寿命,大大的降低了景区景点的吸引力。
2、工业生产对旅游环境的破坏。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来,工业生产带来的一系列污染严重破坏了之前的自然生态环境,对景区的影响是最为持久的。在我国,由于工业化水平非常落后,工业生产技术含量低,“三废”的污染造成了很多以旅游业著称的城市总体环境质量持续恶化。二十世纪初,江苏省太湖就爆发了一场蓝藻诱发的生态灾难,让无锡市民哄抢纯净水饮用。除了太湖,还有滇池、巢湖、淮河、海河等,都是因为工业生产对水体污染日益严重。
3、制度不完善和管理不健全。旅游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不完善和管理不健全。我国关于在环境保护上虽然在立法工作取得了一定成就,制定了一定的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和地方行政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但却没有一套集完整性、系统性、专门性的旅游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加之长期以来,旅游景区没有权威的环境保护机构,一个旅游景区往往分属不同的几个部门主管,形成了旅游部门、环保部门、住建部门多头领导,互相扯皮,各自为政的现象,对旅游环境保护具体工作的延续和开展非常的不利于。
4、环保经费严重不足。一直以来我国财政拨给的环保业务费用和环保专项经费严重短缺,非常多按规定需要交纳的环保费没有按规定如实如时如数的加以征收,再加上过去环境污染治理太多工作不到位,导致很多的的专项没有资金保证,工作根本无法开展,导致了恶性循环。
三、加强旅游景区环境保护的对策措施
1、端正旅游开发和旅游景区的指导思想。 当前的正确指导思想应是可持续发展理论,纠正“有资源就开发、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风景吃风景,充分利用本地区的丰富资源,加大开发利用力度,力争在近期内取得可观的阶段性成果。”之类的错误或片面性提法,真正把开发和建设的思想统一到与社会和环境协调一致的可持续发展思路上来。旅游资源开发规划的制定,是旅游开发研究的中心环节。规划在对旅游景点做出科学构想和设计的同时,还要提出地形景观、林木植被、文物古迹、动植物、水体以及整个生态环境、旅游环境意境的保护措施,并合理规定保护区范围和确定环境容量。
2、坚持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老路的做法。 这是一条前人曾走过的以牺牲自然环境的巨大代价来换取经济繁荣的错误之路。世界上许多国家为此都付出了高昂的代价。旅游开发必须在规划中充分论证对环境的消极影响,实行开发与保护相结合,或者是在保护的基础上适度开发,
3、控制旺季景区的游客量。针对旅游旺季一些旅游景点人满为患的实际情况,旅游主管部门和旅游景点要采取有效措施对游客进行疏导、分流或限制。
4、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旅游环境的保护必须立法,因为只有将环境保护纳入法律条款,才能增强环境保护的力度,才能使环境保护落到实处。否则,被破坏之后再想到保护,为时晚矣。运用法律手段保护旅游环境,就是给旅游者、旅游经营者和旅游管理者制定行为规范,对其内容,特别应包括旅游区建设项目的审批办法和权限、旅游环境保护的范围和内容、对违反保护条款者的处罚办法等。
5、提倡文明旅游,杜绝旅游污染。游人的文明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旅游景区的环境质量,我们的游客乱扔垃圾、随地吐痰、乱涂乱画等不文明习惯改变之日,就是我国旅游环境改善之时,对此,在加强宣传教育的同时,要配之以严格的处罚规定,对于不文明行为,罚而不严,等于不罚,必须通过各种媒体加强全民的环境道德教育,在治理和保护旅游环境的同时,重视对青少年的环境道德教育。旅游景区应采用适当方式,让游客认识到自己在消费旅游资源的同时,必须自觉地维护风景名胜区的良好环境。应呼吁广大游客爱护大自然的山山水水,在美好的景观之中也留下自己美好的身影。
参考文献
[1] 李兆国.浅谈发展旅游与保护环境[J].当代生态农业.2010(Z2).
[2] 吴海棠.论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J].当代经济.2011(10).
[3] 刘涛.旅游开发对环境影响问题的思考[J].旅游纵览(行业版).2011(03).
关键词:旅游;环境;保护
一、旅游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
旅游业作为资源依附性很强的产业,比任何其他行业都更依赖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的质量。如果旅游区的整体生态环境优美,就能有力地吸引游客前来观光赏景,促进并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而大自然的美丽风光又能够让人们体会到良好生态环境带来的种种美好感受,从而激发人类尽自己所能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愿望。旅游资源与生态环境息息相关。通常意义上的生态环境是指“以整个生物界为中心,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活的自然因素和人工因素的环境系统。它由包括各种自然物质、能量和外部空间等生物生存条件组合成的自然环境和经过人类活动改造过的人工环境共同构成。”例如花园城市新加坡,本土除了海滩和阳光,几乎再没有什么自然旅游资源了。但新加坡人建造了十分清洁安静的环境,特别注意环境保护和绿化,并建有动物园、植物园、圣淘沙岛等特色的人文旅游资源,旅游业得到惊人的发展,每年入境的国际旅游者人数几乎是本国人口(260万)的2倍,创匯近50亿新元,旅游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旅游资源只有经过合理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才能使其发挥功能和效益。因此,在旅游资源开发中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有着重要的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
二、我国当前旅游环境的现状
1、旅游活动全过程中形成的环境问题。旅游者在游览景区活动的过程中无意或者故意的损坏性行为直接导致旅游环境的破坏,尤其是知名度较高、名声在外的热门景点,旅游旺季时,短时期内涌入大量人群,国内许多的景点景区,这种超容量超负荷运转的现象十分突出,导致景区内植被受到不可恢复性的破坏,野生动物受到了永久性的伤害,环境受到了极大的污染,缩短了其寿命,大大的降低了景区景点的吸引力。
2、工业生产对旅游环境的破坏。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来,工业生产带来的一系列污染严重破坏了之前的自然生态环境,对景区的影响是最为持久的。在我国,由于工业化水平非常落后,工业生产技术含量低,“三废”的污染造成了很多以旅游业著称的城市总体环境质量持续恶化。二十世纪初,江苏省太湖就爆发了一场蓝藻诱发的生态灾难,让无锡市民哄抢纯净水饮用。除了太湖,还有滇池、巢湖、淮河、海河等,都是因为工业生产对水体污染日益严重。
3、制度不完善和管理不健全。旅游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不完善和管理不健全。我国关于在环境保护上虽然在立法工作取得了一定成就,制定了一定的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和地方行政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但却没有一套集完整性、系统性、专门性的旅游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加之长期以来,旅游景区没有权威的环境保护机构,一个旅游景区往往分属不同的几个部门主管,形成了旅游部门、环保部门、住建部门多头领导,互相扯皮,各自为政的现象,对旅游环境保护具体工作的延续和开展非常的不利于。
4、环保经费严重不足。一直以来我国财政拨给的环保业务费用和环保专项经费严重短缺,非常多按规定需要交纳的环保费没有按规定如实如时如数的加以征收,再加上过去环境污染治理太多工作不到位,导致很多的的专项没有资金保证,工作根本无法开展,导致了恶性循环。
三、加强旅游景区环境保护的对策措施
1、端正旅游开发和旅游景区的指导思想。 当前的正确指导思想应是可持续发展理论,纠正“有资源就开发、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风景吃风景,充分利用本地区的丰富资源,加大开发利用力度,力争在近期内取得可观的阶段性成果。”之类的错误或片面性提法,真正把开发和建设的思想统一到与社会和环境协调一致的可持续发展思路上来。旅游资源开发规划的制定,是旅游开发研究的中心环节。规划在对旅游景点做出科学构想和设计的同时,还要提出地形景观、林木植被、文物古迹、动植物、水体以及整个生态环境、旅游环境意境的保护措施,并合理规定保护区范围和确定环境容量。
2、坚持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老路的做法。 这是一条前人曾走过的以牺牲自然环境的巨大代价来换取经济繁荣的错误之路。世界上许多国家为此都付出了高昂的代价。旅游开发必须在规划中充分论证对环境的消极影响,实行开发与保护相结合,或者是在保护的基础上适度开发,
3、控制旺季景区的游客量。针对旅游旺季一些旅游景点人满为患的实际情况,旅游主管部门和旅游景点要采取有效措施对游客进行疏导、分流或限制。
4、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旅游环境的保护必须立法,因为只有将环境保护纳入法律条款,才能增强环境保护的力度,才能使环境保护落到实处。否则,被破坏之后再想到保护,为时晚矣。运用法律手段保护旅游环境,就是给旅游者、旅游经营者和旅游管理者制定行为规范,对其内容,特别应包括旅游区建设项目的审批办法和权限、旅游环境保护的范围和内容、对违反保护条款者的处罚办法等。
5、提倡文明旅游,杜绝旅游污染。游人的文明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旅游景区的环境质量,我们的游客乱扔垃圾、随地吐痰、乱涂乱画等不文明习惯改变之日,就是我国旅游环境改善之时,对此,在加强宣传教育的同时,要配之以严格的处罚规定,对于不文明行为,罚而不严,等于不罚,必须通过各种媒体加强全民的环境道德教育,在治理和保护旅游环境的同时,重视对青少年的环境道德教育。旅游景区应采用适当方式,让游客认识到自己在消费旅游资源的同时,必须自觉地维护风景名胜区的良好环境。应呼吁广大游客爱护大自然的山山水水,在美好的景观之中也留下自己美好的身影。
参考文献
[1] 李兆国.浅谈发展旅游与保护环境[J].当代生态农业.2010(Z2).
[2] 吴海棠.论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J].当代经济.2011(10).
[3] 刘涛.旅游开发对环境影响问题的思考[J].旅游纵览(行业版).2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