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游戏是幼儿学习的基本方式,也是幼儿园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游戏材料作为游戏的物质载体,是影响游戏质量的关键因素。适宜的游戏材料能丰富幼儿游戏的内容和形式,从而促进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但目前部分幼儿园及教师对幼儿游戏中材料的投放和使用的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充分发挥游戏材料的教育价值。因此,本文从游戏材料投放适宜性的角度分析当前在STEM教育背景下幼儿园游戏材料投放的现状,通过发现问题,从理论和实际的层面提出合理建议,以促使幼儿在与游戏材料的互动中实现最大限度地发展。
STEM是科学、技术、工程、数学这四个领域融合的课程,这种融合性的知识除了系统性的项目活动支持,还离不开游戏的獨特价值。在游戏的过程中,幼儿能用多种感官或动作探索游戏材料,关注动作所产生的结果,从而发展自身的科学探究能力。由此可见,STEM课程与游戏是息息相关、相辅相成的。
在游戏中,幼儿的天性得以释放,而游戏材料作为游戏的基础,关系着幼儿游戏的氛围和效果等。目前,部分幼儿园在游戏材料的投放、使用和更换上还存在一些不适宜的问题。
(一)游戏材料的投放
1.材料投放不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需要
部分幼儿园在投放游戏材料时忽视了各年龄阶段幼儿的特点,造成小班、中班、大班的游戏材料和形式差不多,游戏的难易程度也没有太明显的区别。此外,部分幼儿教师没有及时捕捉到幼儿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兴趣点,没有根据幼儿的兴趣需要设计游戏和投放游戏材料,这就导致幼儿在游戏中的积极性不高,对游戏的兴趣不持久,让游戏只是停留在“玩”的表面上,并不能真正发挥它的教育价值。例如,有的幼儿园在小班的生活区中投放“钓小鱼”“扣纽扣”“夹夹子”等游戏材料,而在中班的生活区中也会投放相似的操作材料。由于小班幼儿生活经验缺乏,手指动作发展不完善,投放的这些材料能让小班幼儿在玩中得到多种能力的锻炼。但是中班幼儿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社会性等相较于小班幼儿来说有了很大的发展,这类简单重复的游戏难以激发他们探索的兴趣。
2.材料投放没有考虑到幼儿的个体差异,缺乏层次性
幼儿期是孩子个性的形成期,一百个幼儿就有一百种表达方式。同一年龄段的幼儿在经验、能力和学习特点等方面存在个体差异。同一种游戏材料会导致能力较强的幼儿对游戏失去探索的兴趣,影响幼儿游戏的积极主动性;也会导致能力较弱的幼儿在游戏中产生挫败感,缺乏自信心,从而产生抵触游戏的情绪。因此,教师在投放游戏材料时应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的原则,要体现出材料的层次性,让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游戏材料,让幼儿能用自己的方法进行探索,从而获得提高。
3.材料投放不符合幼儿的发展水平
部分幼儿园在投放游戏材料时,还会出现与幼儿发展水平不相适应的问题。例如,在小班的“小兔医院”里,教师除了投放听诊器、针筒等常见的医疗用品玩具之外,还提供了压舌板、血压器和X光片等幼儿平时很少接触到的材料。由于小班幼儿缺乏一定的社会生活经验,对于这些过于复杂的材料只会随意摆弄,不会真正用于游戏活动情节中。此外,小班幼儿的游戏水平处于平行游戏阶段,教师只提供一两个针筒、听诊器等材料会引起幼儿的争抢,无法满足他们的游戏需求。游戏材料的提供不符合幼儿的发展水平会导致幼儿在游戏中无法与材料产生互动,失去游戏真正的意义。
4.材料投放在种类和数量上应用不灵活
有的幼儿园投放的游戏材料种类比较单一,无法满足幼儿的不同需要。例如,在小班的美工区活动中,教师提供蜡笔和纸等材料,让幼儿可以随意画自己想画的东西。其中一位幼儿对教师说她想剪纸,但教师告诉幼儿今天的任务是画画不能剪纸,于是幼儿毫无兴致地拿起蜡笔开始画画。在幼儿游戏中,教师不能灵活地更换提供的材料,缺乏系统性,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幼儿进一步的操作、探索,不利于幼儿的发展。同时,游戏材料在数量上不够充足,也会导致幼儿出现争抢游戏材料的现象,既影响了游戏的效果又扰乱了班级的秩序。
(二)游戏材料的使用
1.游戏材料缺乏探索性
无固定功能的游戏材料能引发幼儿的探索行为,发展他们的创造力。STEM教育要求幼儿具有探索精神,但有的幼儿园会出现材料功能单一、缺少可变性的问题。例如,在一次中班的角色游戏“娃娃家”中,教师投放了一整套仿真的家居设备和厨房用具等,幼儿已经完全熟悉了游戏材料的固定搭配,在游戏中他们只是机械地做每一件事,如哄娃娃睡觉、看电视等,幼儿之间相互缺少交流。如教师提供了一个纸盒做的仿真电视机,屏幕上只有猫和老鼠的画面,幼儿在进行角色扮演时永远只看这一个画面,限制了幼儿思维的发展。但如果教师提供多个其他画面的泡沫板,让幼儿的思维和想象力不受约束,让幼儿根据需要与同伴交流,自己更换屏幕的内容,则可以引发幼儿的游戏探索行为。
2.游戏材料缺乏生成性
幼儿每一次的游戏都是不同的,仅仅提供预设的游戏材料无法满足幼儿的游戏需求。STEM教育从项目活动开始就已经具备工程意识,要支持幼儿合作、探索、创造,要让幼儿利用辅助材料完成活动。如果此时教师没有提供适当的材料,幼儿会因为材料不足无法完成活动目标,这便阻碍游戏的进一步发展,抑制幼儿的潜能。教师很多时候只考虑到为了完成游戏任务而投放材料,忽视游戏中幼儿的即时需要,没有及时地调整材料,不利于幼儿的进一步探索。因此,教师应根据游戏的生成,及时增加或调整材料,从而促进游戏情节的发展。
(三)游戏材料的更换
1.游戏材料更换周期较长,不能与游戏主题紧密联系
很多幼儿园都存在游戏材料更换的周期较长、更换时间不合理等问题,甚至有的班级桌面游戏材料一学期都没有更换。长期不更换游戏材料,对于发展水平较高的幼儿来说,便失去挑战性,无法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导致幼儿无法深入开展游戏活动。此外,还有部分教师在幼儿游戏中缺乏观察和指导,没有根据游戏主题的变换适时更新材料。 2.游戏材料多为成品材料,缺乏半成品材料和废旧材料
幼儿园大部分的游戏材料都是购置或教师自制的成品材料,对半成品材料和废旧材料的使用较少。当材料出现损坏需要更换时,大部分教师会直接购置成品材料投入使用。例如,在蛋糕店游戏中,幼儿觉得蛋糕不够“卖”,教师就直接拿出海绵制作的仿真蛋糕。但如果教师提供给幼儿一些边角料的皱纹纸、小绒球和水果小模型等材料,让幼儿自己动手制作喜欢的小蛋糕,不仅创新了幼儿的玩法,还能提高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一)根据游戏的发展适时地调整材料的种类和数量
游戏材料的种类和数量不充足,就无法满足幼儿的游戏需求;若种类和数量过于丰富,便会干扰和分散幼儿的注意力。因此,游戏材料种类和数量的投放应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要根据游戏的发展及时调整幼儿材料。例如,在区域游戏“小红花剧场”中,教师提供跳舞的服装、帽子、鞋子等,几名幼儿在舞台上尽情地跳舞。表演结束后,台下有名“观众”说:“我想听一个故事。”台上的小“演员”们愣了一下。这时教师立刻拿出几个动物头饰和手偶给他们,小“演员”们立刻兴奋地讲起了故事。教师要善于捕捉幼儿在游戏中的兴趣点,并根据游戏的发展适当地增加或调整游戏材料,不断丰富幼儿的游戏内容。
(二)投放的游戏材料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需要
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在知识、能力、社会经验和兴趣爱好上都存在差距,游戏材料的投放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需要。小班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性较差,思维具体形象,模仿能力较强,并且在游戏中多为平行游戏。因此,教师应投放结构性较强但功能较简单的材料,这些材料还要逼真且数量多。中班、大班的幼儿随着能力的增强、社会经验的逐渐丰富,教师可投放原材料、半成品材料等结构性较低的材料,让他们在游戏中自主探索,学会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三)及时更新游戏材料和变换游戏材料的陈列
随着幼儿游戏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幼儿游戏经验的不断积累,教师应根据班级的具体情况及时更新游戏材料和变换材料的陈列。游戏材料投放一段时间后,幼儿已经熟悉掌握了材料的玩法,对游戏材料的陈列会产生厌倦,渐渐就会对游戏失去兴趣。因此,教师一方面可以更换创意、有趣的材料吸引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另一方面也可以适当改變游戏材料的陈列,如将一个游戏区的材料转移到另一个游戏区,让幼儿产生视觉上的新鲜感,打破材料一成不变的呆板。
(四)尽量提供无固定功能的材料,注意材料的探索性
无固定功能的游戏材料,可以促使幼儿按照自己的想象创造出材料的多种玩法,引发幼儿在游戏中积极地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幼儿在自由探索中能刺激感官,充分挖掘游戏材料的潜在功能,实现“一物多玩”,在与材料的互动中促进自身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例如,在建构区游戏中,教师投放鞋盒、一次性纸杯、矿泉水瓶等材料,幼儿在游戏中积极主动地操作、创造各种材料,让游戏真正“活”了起来。
(作者单位:常州市钟楼区科技实验幼儿园)
一、STEM与游戏的关系
STEM是科学、技术、工程、数学这四个领域融合的课程,这种融合性的知识除了系统性的项目活动支持,还离不开游戏的獨特价值。在游戏的过程中,幼儿能用多种感官或动作探索游戏材料,关注动作所产生的结果,从而发展自身的科学探究能力。由此可见,STEM课程与游戏是息息相关、相辅相成的。
二、当前幼儿园游戏材料投放的现状问题
在游戏中,幼儿的天性得以释放,而游戏材料作为游戏的基础,关系着幼儿游戏的氛围和效果等。目前,部分幼儿园在游戏材料的投放、使用和更换上还存在一些不适宜的问题。
(一)游戏材料的投放
1.材料投放不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需要
部分幼儿园在投放游戏材料时忽视了各年龄阶段幼儿的特点,造成小班、中班、大班的游戏材料和形式差不多,游戏的难易程度也没有太明显的区别。此外,部分幼儿教师没有及时捕捉到幼儿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兴趣点,没有根据幼儿的兴趣需要设计游戏和投放游戏材料,这就导致幼儿在游戏中的积极性不高,对游戏的兴趣不持久,让游戏只是停留在“玩”的表面上,并不能真正发挥它的教育价值。例如,有的幼儿园在小班的生活区中投放“钓小鱼”“扣纽扣”“夹夹子”等游戏材料,而在中班的生活区中也会投放相似的操作材料。由于小班幼儿生活经验缺乏,手指动作发展不完善,投放的这些材料能让小班幼儿在玩中得到多种能力的锻炼。但是中班幼儿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社会性等相较于小班幼儿来说有了很大的发展,这类简单重复的游戏难以激发他们探索的兴趣。
2.材料投放没有考虑到幼儿的个体差异,缺乏层次性
幼儿期是孩子个性的形成期,一百个幼儿就有一百种表达方式。同一年龄段的幼儿在经验、能力和学习特点等方面存在个体差异。同一种游戏材料会导致能力较强的幼儿对游戏失去探索的兴趣,影响幼儿游戏的积极主动性;也会导致能力较弱的幼儿在游戏中产生挫败感,缺乏自信心,从而产生抵触游戏的情绪。因此,教师在投放游戏材料时应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的原则,要体现出材料的层次性,让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游戏材料,让幼儿能用自己的方法进行探索,从而获得提高。
3.材料投放不符合幼儿的发展水平
部分幼儿园在投放游戏材料时,还会出现与幼儿发展水平不相适应的问题。例如,在小班的“小兔医院”里,教师除了投放听诊器、针筒等常见的医疗用品玩具之外,还提供了压舌板、血压器和X光片等幼儿平时很少接触到的材料。由于小班幼儿缺乏一定的社会生活经验,对于这些过于复杂的材料只会随意摆弄,不会真正用于游戏活动情节中。此外,小班幼儿的游戏水平处于平行游戏阶段,教师只提供一两个针筒、听诊器等材料会引起幼儿的争抢,无法满足他们的游戏需求。游戏材料的提供不符合幼儿的发展水平会导致幼儿在游戏中无法与材料产生互动,失去游戏真正的意义。
4.材料投放在种类和数量上应用不灵活
有的幼儿园投放的游戏材料种类比较单一,无法满足幼儿的不同需要。例如,在小班的美工区活动中,教师提供蜡笔和纸等材料,让幼儿可以随意画自己想画的东西。其中一位幼儿对教师说她想剪纸,但教师告诉幼儿今天的任务是画画不能剪纸,于是幼儿毫无兴致地拿起蜡笔开始画画。在幼儿游戏中,教师不能灵活地更换提供的材料,缺乏系统性,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幼儿进一步的操作、探索,不利于幼儿的发展。同时,游戏材料在数量上不够充足,也会导致幼儿出现争抢游戏材料的现象,既影响了游戏的效果又扰乱了班级的秩序。
(二)游戏材料的使用
1.游戏材料缺乏探索性
无固定功能的游戏材料能引发幼儿的探索行为,发展他们的创造力。STEM教育要求幼儿具有探索精神,但有的幼儿园会出现材料功能单一、缺少可变性的问题。例如,在一次中班的角色游戏“娃娃家”中,教师投放了一整套仿真的家居设备和厨房用具等,幼儿已经完全熟悉了游戏材料的固定搭配,在游戏中他们只是机械地做每一件事,如哄娃娃睡觉、看电视等,幼儿之间相互缺少交流。如教师提供了一个纸盒做的仿真电视机,屏幕上只有猫和老鼠的画面,幼儿在进行角色扮演时永远只看这一个画面,限制了幼儿思维的发展。但如果教师提供多个其他画面的泡沫板,让幼儿的思维和想象力不受约束,让幼儿根据需要与同伴交流,自己更换屏幕的内容,则可以引发幼儿的游戏探索行为。
2.游戏材料缺乏生成性
幼儿每一次的游戏都是不同的,仅仅提供预设的游戏材料无法满足幼儿的游戏需求。STEM教育从项目活动开始就已经具备工程意识,要支持幼儿合作、探索、创造,要让幼儿利用辅助材料完成活动。如果此时教师没有提供适当的材料,幼儿会因为材料不足无法完成活动目标,这便阻碍游戏的进一步发展,抑制幼儿的潜能。教师很多时候只考虑到为了完成游戏任务而投放材料,忽视游戏中幼儿的即时需要,没有及时地调整材料,不利于幼儿的进一步探索。因此,教师应根据游戏的生成,及时增加或调整材料,从而促进游戏情节的发展。
(三)游戏材料的更换
1.游戏材料更换周期较长,不能与游戏主题紧密联系
很多幼儿园都存在游戏材料更换的周期较长、更换时间不合理等问题,甚至有的班级桌面游戏材料一学期都没有更换。长期不更换游戏材料,对于发展水平较高的幼儿来说,便失去挑战性,无法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导致幼儿无法深入开展游戏活动。此外,还有部分教师在幼儿游戏中缺乏观察和指导,没有根据游戏主题的变换适时更新材料。 2.游戏材料多为成品材料,缺乏半成品材料和废旧材料
幼儿园大部分的游戏材料都是购置或教师自制的成品材料,对半成品材料和废旧材料的使用较少。当材料出现损坏需要更换时,大部分教师会直接购置成品材料投入使用。例如,在蛋糕店游戏中,幼儿觉得蛋糕不够“卖”,教师就直接拿出海绵制作的仿真蛋糕。但如果教师提供给幼儿一些边角料的皱纹纸、小绒球和水果小模型等材料,让幼儿自己动手制作喜欢的小蛋糕,不仅创新了幼儿的玩法,还能提高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三、幼儿园游戏材料投放的方法
(一)根据游戏的发展适时地调整材料的种类和数量
游戏材料的种类和数量不充足,就无法满足幼儿的游戏需求;若种类和数量过于丰富,便会干扰和分散幼儿的注意力。因此,游戏材料种类和数量的投放应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要根据游戏的发展及时调整幼儿材料。例如,在区域游戏“小红花剧场”中,教师提供跳舞的服装、帽子、鞋子等,几名幼儿在舞台上尽情地跳舞。表演结束后,台下有名“观众”说:“我想听一个故事。”台上的小“演员”们愣了一下。这时教师立刻拿出几个动物头饰和手偶给他们,小“演员”们立刻兴奋地讲起了故事。教师要善于捕捉幼儿在游戏中的兴趣点,并根据游戏的发展适当地增加或调整游戏材料,不断丰富幼儿的游戏内容。
(二)投放的游戏材料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需要
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在知识、能力、社会经验和兴趣爱好上都存在差距,游戏材料的投放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需要。小班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性较差,思维具体形象,模仿能力较强,并且在游戏中多为平行游戏。因此,教师应投放结构性较强但功能较简单的材料,这些材料还要逼真且数量多。中班、大班的幼儿随着能力的增强、社会经验的逐渐丰富,教师可投放原材料、半成品材料等结构性较低的材料,让他们在游戏中自主探索,学会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三)及时更新游戏材料和变换游戏材料的陈列
随着幼儿游戏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幼儿游戏经验的不断积累,教师应根据班级的具体情况及时更新游戏材料和变换材料的陈列。游戏材料投放一段时间后,幼儿已经熟悉掌握了材料的玩法,对游戏材料的陈列会产生厌倦,渐渐就会对游戏失去兴趣。因此,教师一方面可以更换创意、有趣的材料吸引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另一方面也可以适当改變游戏材料的陈列,如将一个游戏区的材料转移到另一个游戏区,让幼儿产生视觉上的新鲜感,打破材料一成不变的呆板。
(四)尽量提供无固定功能的材料,注意材料的探索性
无固定功能的游戏材料,可以促使幼儿按照自己的想象创造出材料的多种玩法,引发幼儿在游戏中积极地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幼儿在自由探索中能刺激感官,充分挖掘游戏材料的潜在功能,实现“一物多玩”,在与材料的互动中促进自身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例如,在建构区游戏中,教师投放鞋盒、一次性纸杯、矿泉水瓶等材料,幼儿在游戏中积极主动地操作、创造各种材料,让游戏真正“活”了起来。
(作者单位:常州市钟楼区科技实验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