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忘却的纪念

来源 :老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lianwaiguo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记不清是哪位名家谈到人生的价值时,说过这样一句话:“只要开的不是一朵虚花,哪怕只是一只渺小又不甜蜜的果实,也是对此生的纪念。”是的,大凡平民众生,人生显赫的少,平凡的多,但值得纪念的谁人都有!不过,如我辈这样平凡之人,一生有值得纪念的,怕大多是应该忘却的。忌于当年鲁迅先生为纪念刘和珍君写下过《为了忘却的纪念》,我这,便为自己写了这篇《应该忘却的纪念》。
  那还是上个世纪的1968年秋,我从省城一所大学“一杆子插到底”,分配到了赣南一个县的公社农村中学。学校坐落在离圩镇较远的黄土岗上,三排干打垒的教室和宿舍,一小栋同样干打垒的食堂,学校既无围墙,更无大门。到学校出来接我的,不是校长,不是教务主任,也不是老师,而是一位进驻的“贫下中农宣传队”的队长。后来听人说,他实际是前几年的高考落榜生,初中还是在这里读的。所以,他比起我,只不过是少喝了几年墨水,多晒了几天太阳。看其打扮,除了没像我戴上了一副深度近视眼镜,其他的,身上“贫下中农”味,并不比我多多少!
  到了学校,不知怎的,我有一种莫名的烦躁。本来,我从省城来到这偏僻的农村中学,是想找一个避开当时城市那种激烈斗争场面的“避风港”,不能与世隔绝,可也能平稳安身。哪想到,这里“阶级斗争”的火药味也是够浓的,揪出这个和批臭那个的大标语和大字报糊满了学校的黄土墙。我提醒自己:千万千万别跳入这火海呀!哪知道,没过几天的一个晚上,那位“贫宣队长”把我叫了去。先是,领着我在他房里设的“忠”字台前,向着毛主席他老人家的像,将拿着《毛主席语录》的右手按放在胸前,做完三分钟的“晚敬”,接着,他便给我来了一番“忠告”。现在回忆起来,大意是:这学校二十来个教职工,池塘小,王八多,庙小妖风大!什么地、富、反、坏、右和叛徒,个个都如“火烧巴茅,心不死”,你死我活的阶级斗争没有一刻停止过,我们要随时掌握阶级斗争的新动向。他还一再强调:你刚走出学校门,一定要到阶级斗争的风口浪尖上摔打自己。说完这番话,他又很郑重地告诉我,公社党委查了我的档案:贫下中农出身,根子正,在学校又坚定站在捍卫毛主席革命路线上,所以,决定要我担任学校“三査小组”的副组长,组长先由他这位“贫宣队长”兼着。还说过几天,公社党委的任命文件就会下来。
  “贫宣队长”这一席话,叫我忐忑不安;一听说公社党委还决定我担任“三査小组”副组长,更叫我出了一身冷汗:“三査小组”副组长权有多大,什么样“待遇”,我可不知道,但它是干什么的,倒是十分清楚!这时,我到这个县第一天遇见的一幕又呈显在我的眼前。那天,我从住的饭店出来,只见广场上人山人海,全县无产阶级专政委员会成立大会正在这里举行,三大溜戴高帽、挂黑牌、低头弓背的“牛鬼蛇神”被拉上台来接受批斗,听说其中还有一个“现行反革命”被宣判了死刑。县里这“第一枪”打响了,接下来各公社是不是也要照此办理?
  怎么办?回到宿舍,一个晚上苦思冥想,最后终于想出了一条金蝉脱壳的风险“妙计”。在第二天吃午饭的时候,我特意坐到“贫宣队长”的同一条板凳上,快快吃完饭便匆匆离去,一封没有封口的信故意遗落在桌上。事后的这几日,我可一直提心吊胆着,特别留心听那喇叭叫,特别留心看墙上的大标语,开会时更是诚惶诚恐竖起耳朵听“贫宣队长”分析学校阶级斗争的新动向。出乎预料,一切都平安地过去了。公社党委的文件也久久没有下来。
  两个月后,学校宣布下放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教师名单,我在其中。欢送会上,坐在我身边一位也是戴着大红花的下放老师悄悄地问我:你是不是给你的同学写过一封对学校“三查”不满的信?
  哦!我全明白了。我那封特意丢给“贫宣队长”看的信,导致了我今天的被下放。只是因为我出身好,根子正,没能把我推到阶级敌人的一边。但,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还是很有必要!
  40年后,再回想起这段往事,真还有点心惊呀!
  应该忘却了!虽说这是我人生中值得纪念的一件事。
其他文献
1958年10月,我第一次来到新余,那时我才17岁。记得那是一个火红的年代,为了在钢铁产量上“超英赶美”,我们国家发动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全民大炼钢铁运动。那天,我用一根竹扁担,一头挑着铺盖卷,一头挑着小木箱(里面装着换洗衣服),和众多的少男少女们一道,在新余火车站下了车。我们是由南昌铁合金厂招工后,被派往设在新余县珠珊乡板桥村的“江西省新余钢铁工业干部学校”学习的。   到了板桥村一看,哪里有学校的
期刊
     
期刊
上世纪80年代中期,九江市委老干部局成立不久,一位从市委党校调来的年轻姑娘,用自己的热情倾心服务于老干部,老同志亲切地叫她“小夏”。如今,岁月的车轮驶入了21世纪,小夏的青春容颜已逐渐消失,但她服务老干部的热情却丝毫不减,惟一改变的是老同志对她的称呼:由“小夏”成为“老科长”。她就是九江市委老干部局一科原科长、现任助理调研员的夏凤英。   夏凤英先后任市老干部活动中心副主任、市老年大学教务副主任、
期刊
今天,接送孙辈上下课,督促他们做作业,照顾他们吃饭穿衣等,已经成为“含饴弄孙族”的部分内容。“含饴弄孙族”的意向,除了望孙成龙外,更多的应该是寻乐。我积近十年之经验,觉得其中有一种最有诗意的乐趣,那便是:聆听孩子成长的声音。   儿子单位效益不好,辞职到京城谋生,不久媳妇也随之而去,把九个月大的玲玲交给了我和老伴。   孩子两岁前,大凡晚上都要起夜一次。每次小便都是我嘴里吹着口哨双手给她把尿。一次
期刊
“世上都难找到对家公家婆这样好的媳妇啦!”发出这种感叹的老人,是家住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辽市乡辽市村上新屋组、今年已81岁的刘学圣老人。而被老刘和邻居称为“天下难寻,世上难找”的好媳妇,就是袁州区下浦街道办事处主任黄蓉。   一个阳光明媚、和风拂面的日子,笔者慕名来到了袁州区辽市乡刘学圣老人的家。   知道我的来意后,刘学圣一个劲地说:“黄蓉这样好的媳妇比女都好,十里八乡都难找。”老刘大儿子刚娶过来
期刊
1993年,罗昌坚从江西省吉安市白鹭洲中学副书记、副校长的位置上退下来后,自筹资金在吉安市创办了全市首批民办学校——赣吉计算机学校和吉安市阳光中学。办校8年,输送了数千名学子到全国各地创业发展,成就了吉安民办学校从无到有的历史。   2002年7月,年近古稀的罗昌坚携带在吉安多年积累的民办学校办学经验,来到了遂川县开始筹建遂川三合中学。6年前,这里是一个房破屋漏、杂草丛生、荒芜了十几年的工厂区。创
期刊
张静江自1989年初从原上饶地区供销合作社离休以来,专心致力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文学园地笔耕不辍,硕果累累,声名远播。他自幼在父亲的教诲和督勉下,勤习古典诗词,家学渊源对他后来的诗词创作影响深远。   张静江离休前虽工作繁忙,但仍坚持业余写作,常有诗词、楹联作品为省内外报刊刊载。1982年,他的一组诗词《三百六十行赞》为《中国财贸报》连续刊载。“身沐朝霞披彩雾,踏破晨光,十里春风路。曲巷长街
期刊
在我的印象中,一直以为老妈与时尚流行是不沾边的。没想到,她不但成了我这个“网络大虾”都不清楚的“印客”,还实现了自己多年的梦想。   老妈以前在单位从事文案工作,闲暇之余喜欢写点小文章,并时不时地被各类报刊发表。退休以后,老妈更是有时间写稿了,随笔、时评、小说、游记等等,写了一大堆。她心里一直有个梦想,希望有朝一日能够手捧自己出版的书。但出书需要很高的费用,老妈的这个梦想只好埋藏在心里。   老妈
期刊
出膛的子弹   ○巩怀书(北京)   我们是战争消灭论者,我们不是要战争的:但是只能经过战争去消灭战争,不要枪杆子必须拿起枪杆子。   ——毛泽东:《战争和战略问题》   子弹,出膛   谁说“弹道无痕”   其实,每次击发   都会迸发出火焰   燃烧生命的底火在天空   划出了一道耀眼的弧线     子弹,出膛   从邪恶者的枪膛里窜出   向正义发难、叫板   对和平寻衅、挑战   是歇斯底
期刊
父亲有个习惯,在饭桌上,一旦酒杯在手,他嘴里的话就多起来,这时候,只要我们愿意做他的听众,准能讨得他的欢心。可惜,在我小时候,我们讨父亲欢心的欲望并不强烈。再说那时,母亲也反对他婆婆妈妈地唠叨,就他一个人占着桌子,耽误了收拾桌子的时间。不过,在他们步入老年以后,母亲好像改了,不再干涉父亲饭桌上吃喝的风格,让他自由发挥,甚至,怕他因缺少听众而扫兴,母亲往往还当他的义务听众呢。   父母年轻的时候,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