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四川省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科书初中《信息技术》教材设计了“阅读材料”栏目,安排了大量的阅读材料,其中七年级上册11篇,七年级下册13处,八年级上、下册各9篇,九年级上册5篇共计71处之多,其总篇幅约占教材总量的7%左右。这些阅读材料,取材广泛,短小精悍,内容生动有趣,通俗易懂,非常富有感染力,甚至还包含考点(如“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就是各级各类考试的考点)。这部分看似“可有可无”的内容,在教学中往往可能被教师一笔带过甚至忽略掉,其实这些阅读材料既是教材内容的扩展与延伸,也是教材内容的补充和完善,对教师有效拓展和利用教材资源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和借鉴意义。因此我们在教学时应该深度挖掘、加工、处理这些阅读材料,以充分拓展和扩充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他们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道德和社会。
【关键词】信息技术;材料;处理
1.“阅读材料”的类型
按照教材中所设计的“阅读材料”的内容和功能以及与教材正文的关系,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1拓展类:
这类材料是在正文所涉及信息技术的基础上提出的一些相关技术名称的解释,充实和丰富了教材内容,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增加了学生的理论知识。在全部的“阅读材料”中,这类材料所占比重较大,如“剪切板”、“注册表”、“什么是FTP”、“复制与移动”等等。教材七年级下册阅读材料“数据的樹形结构”,就是在学习完《建立个人资料库》的基础上进行拓展的一个非常好的例证。
1.2发展史类:
这类材料主要涉及的内容是信息技术发展历程中的一些史实,或者是相关技术的发展史。这类阅读材料在各册都有分布,七年级上册最多。如“什么叫3G?3G有哪些标准”、“IPV6——新网络技术改变未来生活”、“电子邮件的诞生”、“搜索引擎的发展”等等。七年级上册题为“计算机病毒简介”的阅读材料,就是关于各种类型计算机病毒产生的历史,这类材料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与能力还可作为本课教学的导入。
1.3方法技能类。
这类材料主要是一些实用的信息技能和技术技巧,对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增强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有重要的作用。如“在Outlook中管理电子邮件”、“控制面板”、“我的电脑”等。八年级上册题为“图形的绕排方式”的阅读材料,就是要让学生解决插入图片的排版问题,这类材料是学生学习信息技能的重要资源。
1.4补充说明类。
这类材料所涉及的内容主要是对教材中与本课相关的信息技术的补充与说明。如“计算机中的文件管理”、“娱乐与宽带网”、“国内最大的购物网站简介”、“物联网、WIFI无线上网、三网融合”、“录音机”、“CD、VCD和DVD”等等。
2.“阅读材料”的处理原则
在教学过程中使用恰当的方式让这些“阅读材料”在课堂教学中发挥最大的效益,避免过分夸大或者弱化“阅读材料”的作用,关键在于确定这些“阅读材料”的类型,以便于教师在教学中对症下药,做到因“材”教学。
可以用以下理念和方法来处理“阅读材料”:
2.1要正确认识这一部分内容的作用,不要放弃这部分教材的学习。
2.2以学生的自学为主,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
2.3要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要鼓励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
2.4教师也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本地的实际情况,对阅读教材进行适当的充实,以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进而达到学生更广泛的学习的目的。
2.5学生阅读材料的选取和扩展,可以与教材中提出的实践操作练习相结合,通过实习中收集材料和大量阅读,使阅读和实作有机的结合起来。
3.“阅读材料”的教学
通过阅读材料教学,能帮助学生对课文的重点、难点知识的再理解,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我们在教学中如何安排和设计这些“阅读材料”呢?我认为可以从几个方面去进行教学:
3.1复述式:作业一节课引入,老师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对有关内容进行简单讲述,学生听来生动有趣,收效很好。主要针对“发展史类”阅读材料。
3.2讲解式:老师在讲授相关内容时,应辅之以简单讲述,以加深学生对有关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主要针对“拓展类”阅读材料。
3.3自学式:对内容多、浅显、篇幅长的阅读材料可让学生课后自学。
3.4阅读式:对一些短小精悍的阅读材料,老师可在讲课的过程中及时布置学生当堂阅读。主要针对“补充说明类”阅读材料。
3.5讨论式:有些阅读材料,老师可以有针对性的提出一些问题,组织学生围绕主题进行讨论,或根据材料的方法去验证某些操作技巧。主要针对“拓展类”、“方法技能类”阅读材料。
如果我们对这些阅读材料能够合理安排,较好设计,可以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有利于启发式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陶冶学生的美育情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还可以激励学生敢于求索,勇攀高峰,忘我学习的精神。
充分利用好由省教科所主编的这本教材中的阅读材料,既可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在“技术”方面的能力,又可以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在“人文”方向的能力,同时,我们的信息技术课堂会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即使是别人眼中的豆芽儿科,我们仍然可以乐在其中.
【关键词】信息技术;材料;处理
1.“阅读材料”的类型
按照教材中所设计的“阅读材料”的内容和功能以及与教材正文的关系,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1拓展类:
这类材料是在正文所涉及信息技术的基础上提出的一些相关技术名称的解释,充实和丰富了教材内容,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增加了学生的理论知识。在全部的“阅读材料”中,这类材料所占比重较大,如“剪切板”、“注册表”、“什么是FTP”、“复制与移动”等等。教材七年级下册阅读材料“数据的樹形结构”,就是在学习完《建立个人资料库》的基础上进行拓展的一个非常好的例证。
1.2发展史类:
这类材料主要涉及的内容是信息技术发展历程中的一些史实,或者是相关技术的发展史。这类阅读材料在各册都有分布,七年级上册最多。如“什么叫3G?3G有哪些标准”、“IPV6——新网络技术改变未来生活”、“电子邮件的诞生”、“搜索引擎的发展”等等。七年级上册题为“计算机病毒简介”的阅读材料,就是关于各种类型计算机病毒产生的历史,这类材料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与能力还可作为本课教学的导入。
1.3方法技能类。
这类材料主要是一些实用的信息技能和技术技巧,对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增强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有重要的作用。如“在Outlook中管理电子邮件”、“控制面板”、“我的电脑”等。八年级上册题为“图形的绕排方式”的阅读材料,就是要让学生解决插入图片的排版问题,这类材料是学生学习信息技能的重要资源。
1.4补充说明类。
这类材料所涉及的内容主要是对教材中与本课相关的信息技术的补充与说明。如“计算机中的文件管理”、“娱乐与宽带网”、“国内最大的购物网站简介”、“物联网、WIFI无线上网、三网融合”、“录音机”、“CD、VCD和DVD”等等。
2.“阅读材料”的处理原则
在教学过程中使用恰当的方式让这些“阅读材料”在课堂教学中发挥最大的效益,避免过分夸大或者弱化“阅读材料”的作用,关键在于确定这些“阅读材料”的类型,以便于教师在教学中对症下药,做到因“材”教学。
可以用以下理念和方法来处理“阅读材料”:
2.1要正确认识这一部分内容的作用,不要放弃这部分教材的学习。
2.2以学生的自学为主,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
2.3要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要鼓励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
2.4教师也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本地的实际情况,对阅读教材进行适当的充实,以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进而达到学生更广泛的学习的目的。
2.5学生阅读材料的选取和扩展,可以与教材中提出的实践操作练习相结合,通过实习中收集材料和大量阅读,使阅读和实作有机的结合起来。
3.“阅读材料”的教学
通过阅读材料教学,能帮助学生对课文的重点、难点知识的再理解,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我们在教学中如何安排和设计这些“阅读材料”呢?我认为可以从几个方面去进行教学:
3.1复述式:作业一节课引入,老师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对有关内容进行简单讲述,学生听来生动有趣,收效很好。主要针对“发展史类”阅读材料。
3.2讲解式:老师在讲授相关内容时,应辅之以简单讲述,以加深学生对有关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主要针对“拓展类”阅读材料。
3.3自学式:对内容多、浅显、篇幅长的阅读材料可让学生课后自学。
3.4阅读式:对一些短小精悍的阅读材料,老师可在讲课的过程中及时布置学生当堂阅读。主要针对“补充说明类”阅读材料。
3.5讨论式:有些阅读材料,老师可以有针对性的提出一些问题,组织学生围绕主题进行讨论,或根据材料的方法去验证某些操作技巧。主要针对“拓展类”、“方法技能类”阅读材料。
如果我们对这些阅读材料能够合理安排,较好设计,可以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有利于启发式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陶冶学生的美育情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还可以激励学生敢于求索,勇攀高峰,忘我学习的精神。
充分利用好由省教科所主编的这本教材中的阅读材料,既可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在“技术”方面的能力,又可以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在“人文”方向的能力,同时,我们的信息技术课堂会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即使是别人眼中的豆芽儿科,我们仍然可以乐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