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改革着重强调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和课堂教学形式的改革,要求沿着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方向发展。这就要求教师要克服传统的以教师讲为主的教学方式,尽可能给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组织、引导学生合作、交流,促进学生既轻松地学会数学知识,又培养运用知识解决有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
现就合作交流的必要性、可操作性及有关注意事项做如下分析。
1.合作交流的必要性
新课程改革之所以提倡合作交流,是因为合作交流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交流表达能力,活跃课堂气氛,更能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实现知识的创新。
1.1合作交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数学教学目的要求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引导学生多观察、多分析、多猜想,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理解数学概念,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进行判断、推理,并运用语言来表达结果,从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让学生思维活跃起来,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发展,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合作交流能力。
1.2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交流与表达能力
在校期间,各科教师都应培养学生社会所需要的各种能力,切不能只注重知识的教学。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参与讨论,各抒己见。由于数学语言是一种特殊语言,交流中要求学生表达得更准确,更精炼。这样,在教学中多组织合作交流,相互说想法,给学生充分的表达机会,让他们得到锻炼,有利于学生交流和表达能力的提高。
1.3合作角落对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十分有利
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取决于课堂气氛,课堂教学的氛围如何,决定着学生认识数学的思想方法,影响着学生从合作角落中获得反思和调整的机会,关系到学生养成尊重他人的良好行为习惯。由于中学生好奇、好问、好胜,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恰当安排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合作交流,展示自我的机会,可使学生更爱数学,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
1.4合作交流有利于实现知识的创新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创设一种群体性合作解决问题的情境,让每个学生参与,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合作交流中实现知识的再创造。如进行多边形的外角和的教学时,让学生分组进行探讨,各组学生都比较容易得出三角形的外角之和为360°的结论,但部分学生觉得四边形、五边形等因外角个数不同,外角和也不同。后来,让各小组继续探究四边形、五边形外角之和究竟是多少,结果发现它们的外角之和还是360°,从而就有学生提出了n边形的外角之和为360°的结论且结合图形论证了这一结论是正确的。这样,通过合作探究,学生就有效地实现了知识的再创造。由此看来,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只有让学生互相切磋,智慧才能产生火花,创造性思维才能展现,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2.合作交流应该注意的问题
合作交流是一种很好的学習方式,但是并不是任何时候都需要合作交流,教学中,教师运用合作交流时要注意内容和时机的选择。
2.1恰当选择合作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数学教学的实际需要,选择有利于产生争论的,有价值的,而且是个人难以完成的学习内容,组织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共同学习,如“已知笔记本每本2元,写出张阿姨卖出的笔记本数量x本与销售总额y元之间的函数关系式”。这样的问题就没有合作交流的价值,学生完全可以独立解决。而像促销活动中,由于不同超市优惠办法不同,如何帮消费者如何选择购买方案的问题,或帮某手机用户选择消费方式等问题,涉及的知识面较广,解决问题的方法灵活多变,学生独立完成时,很多学生困难较大,让学生分组合作完成效果就较好。
2.2恰当选择合作的时机
2.2.1当学生独立完成比较困难时组织合作交流。在数学教学中,常常会遇到一些学生独立解答较困难的问题,这时让学生合作交流,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产生学习的动力。如制作圆柱体,圆锥体模型的数学活动,对于一般的学生来说,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往往会出现底不大就小的问题,而让学生合作解决就比较顺利了。
2.2.2在学生意见不一致时,组织学生合作交流。学生经过讨论探究后,有时会出现不同结果,此时,教师不应立即评判学生的想法是否正确,而应把机会留给学生,让学生再次通过讨论交流解决,然后教师再作归纳小结。
2.2.3在求异求新、求同求巧时组织学生合作交流。学习数学时注重学生动脑,动手独立学习,提出自己的解题策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但对某些数学问题来讲,可从不同方面,用不同方法去解决,而不同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可能不同,且有的方法简便,有的复杂,为了让学生全面理解,巧妙解决,提高学习效率,适时组织学生交流,畅谈各自的见解,互相学习以求圣解,是非常必要的。
3.合作交流的开展
合作交流适合规模不大,班级学生适量的教学班,而有些班级的规模太大,组织学生互相交流,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的确有些难以开展,但合作交流学习是学生的重要学习方式,不得不做,这对教师来说是有难度的,这是挑战,也是机遇。因此,教师在组织合作交流时,我认为应做好以下几点:
3.1全面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科学分组
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性格、文化环境等是有差异的,分组前,教师要对每位学生有所了解,分组时,才能使每组成员在组织能力,学习成绩、思维活跃程度等方面比较均衡,从而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3.2充分鼓励,恰当参与争论,实现教师对活动过程的引导和参与
学生在合作交流时,教师要参与到学生中间去,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参与学生的讨论,获取学生讨论的信息,从而更好地调控合作交流。
3.3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的心理环境
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感到和蔼可亲,消除心理压力,对学生要多鼓励,少批评,切不能嘲讽,多从正面开导,让学生感受到一种轻松的氛围。这样,学生就可以消除种种顾虑,大胆地参与到合作交流中去,更乐于与他人合作、讨论、共同学习。
总而言之,合作交流这种教学方法是学生学习数学等的重要学习方法,为了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教师应不断探索研究,以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从而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现就合作交流的必要性、可操作性及有关注意事项做如下分析。
1.合作交流的必要性
新课程改革之所以提倡合作交流,是因为合作交流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交流表达能力,活跃课堂气氛,更能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实现知识的创新。
1.1合作交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数学教学目的要求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引导学生多观察、多分析、多猜想,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理解数学概念,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进行判断、推理,并运用语言来表达结果,从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让学生思维活跃起来,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发展,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合作交流能力。
1.2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交流与表达能力
在校期间,各科教师都应培养学生社会所需要的各种能力,切不能只注重知识的教学。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参与讨论,各抒己见。由于数学语言是一种特殊语言,交流中要求学生表达得更准确,更精炼。这样,在教学中多组织合作交流,相互说想法,给学生充分的表达机会,让他们得到锻炼,有利于学生交流和表达能力的提高。
1.3合作角落对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十分有利
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取决于课堂气氛,课堂教学的氛围如何,决定着学生认识数学的思想方法,影响着学生从合作角落中获得反思和调整的机会,关系到学生养成尊重他人的良好行为习惯。由于中学生好奇、好问、好胜,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恰当安排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合作交流,展示自我的机会,可使学生更爱数学,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
1.4合作交流有利于实现知识的创新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创设一种群体性合作解决问题的情境,让每个学生参与,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合作交流中实现知识的再创造。如进行多边形的外角和的教学时,让学生分组进行探讨,各组学生都比较容易得出三角形的外角之和为360°的结论,但部分学生觉得四边形、五边形等因外角个数不同,外角和也不同。后来,让各小组继续探究四边形、五边形外角之和究竟是多少,结果发现它们的外角之和还是360°,从而就有学生提出了n边形的外角之和为360°的结论且结合图形论证了这一结论是正确的。这样,通过合作探究,学生就有效地实现了知识的再创造。由此看来,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只有让学生互相切磋,智慧才能产生火花,创造性思维才能展现,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2.合作交流应该注意的问题
合作交流是一种很好的学習方式,但是并不是任何时候都需要合作交流,教学中,教师运用合作交流时要注意内容和时机的选择。
2.1恰当选择合作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数学教学的实际需要,选择有利于产生争论的,有价值的,而且是个人难以完成的学习内容,组织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共同学习,如“已知笔记本每本2元,写出张阿姨卖出的笔记本数量x本与销售总额y元之间的函数关系式”。这样的问题就没有合作交流的价值,学生完全可以独立解决。而像促销活动中,由于不同超市优惠办法不同,如何帮消费者如何选择购买方案的问题,或帮某手机用户选择消费方式等问题,涉及的知识面较广,解决问题的方法灵活多变,学生独立完成时,很多学生困难较大,让学生分组合作完成效果就较好。
2.2恰当选择合作的时机
2.2.1当学生独立完成比较困难时组织合作交流。在数学教学中,常常会遇到一些学生独立解答较困难的问题,这时让学生合作交流,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产生学习的动力。如制作圆柱体,圆锥体模型的数学活动,对于一般的学生来说,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往往会出现底不大就小的问题,而让学生合作解决就比较顺利了。
2.2.2在学生意见不一致时,组织学生合作交流。学生经过讨论探究后,有时会出现不同结果,此时,教师不应立即评判学生的想法是否正确,而应把机会留给学生,让学生再次通过讨论交流解决,然后教师再作归纳小结。
2.2.3在求异求新、求同求巧时组织学生合作交流。学习数学时注重学生动脑,动手独立学习,提出自己的解题策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但对某些数学问题来讲,可从不同方面,用不同方法去解决,而不同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可能不同,且有的方法简便,有的复杂,为了让学生全面理解,巧妙解决,提高学习效率,适时组织学生交流,畅谈各自的见解,互相学习以求圣解,是非常必要的。
3.合作交流的开展
合作交流适合规模不大,班级学生适量的教学班,而有些班级的规模太大,组织学生互相交流,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的确有些难以开展,但合作交流学习是学生的重要学习方式,不得不做,这对教师来说是有难度的,这是挑战,也是机遇。因此,教师在组织合作交流时,我认为应做好以下几点:
3.1全面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科学分组
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性格、文化环境等是有差异的,分组前,教师要对每位学生有所了解,分组时,才能使每组成员在组织能力,学习成绩、思维活跃程度等方面比较均衡,从而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3.2充分鼓励,恰当参与争论,实现教师对活动过程的引导和参与
学生在合作交流时,教师要参与到学生中间去,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参与学生的讨论,获取学生讨论的信息,从而更好地调控合作交流。
3.3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的心理环境
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感到和蔼可亲,消除心理压力,对学生要多鼓励,少批评,切不能嘲讽,多从正面开导,让学生感受到一种轻松的氛围。这样,学生就可以消除种种顾虑,大胆地参与到合作交流中去,更乐于与他人合作、讨论、共同学习。
总而言之,合作交流这种教学方法是学生学习数学等的重要学习方法,为了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教师应不断探索研究,以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从而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