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评价一堂课的效果是否有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体现在学生参与学习过程是否主动,学生参与建构知识是否积极。这就是说教师的调动与激发学生学习是至关重要的。为此,我们要通过创设有效情境,来成就灵动的课堂,促进学生主动愉快地学习。有效的情境不是过分花哨、浮躁,不是课堂表面上“热热闹闹”,实际上没有思考的价值,无法挖掘与所学知识相关的数学问题,不能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这样的情境毫无意义。有效的情境应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贴近学生的生活,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使枯燥的数学课堂充满灵动。
一、巧妙创设情境,以境激趣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和爱好是学习的最大动力。”当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时,学生的心理活动就会处于激活状态,富有满足感和愉悦感,从而积极性高涨、思维活跃、注意力集中,“我要学”的意识也随之增强。因此,教师设计教学情境,要注意考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境激趣,引导学生展开智力活动,努力为学生提供他们感兴趣的问题。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尽量让学生亲历艰苦、富有挑战性的探索过程,这样获得的知识才会牢固,他们各方面的能力自然也会得到水到渠成的发展。有效的教学情境要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如教学认识千米,通过生活情境,复习引入,枯燥、单调的数学知识有了生命,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
师:同学们,我们曾经学过哪些长度单位?(毫米、厘米、分米、米)
师:你能用手势来比划一下吗?
师:还记得相邻两个单位之间进率是多少吗?
师:下面我们就用这些长度单位来完成填空。
题目:1.橡皮长4( );2.学校操场一圈200( );3.南城到新浦公路长6( )。
师:南城到新浦公路长6( ),该如何填?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教师在教学中,通过生活情境,把相关旧知识和新问题有机地串连起来,让学生在有效复习和有效铺垫中,体验到问题解决渐进的过程,大大地激起了探求新知的热情。
二、巧妙创设情境,以境设疑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能使学生心理上感到困难,产生认知冲突,进而拨动其思维之弦。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好奇心,有目的地创设设疑问难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学会用已有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课堂充满挑战性,有效地激活学生思维,诱发质疑问难,积极探索。如,教学“三角形的认识”。
师: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我市的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瞧,又一座高楼即将竣工,(出示一幅有塔吊的建筑工地场景)在塔吊上,你能找到三角形吗?
(一个学生上前指,指到哪里,哪里闪烁,然后抽象出三角形)
师:同学们的眼睛真亮,一下子就在塔吊上找到了三角形,了不起。塔吊的形状是三角形,周围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也是三角形的?
生:三角板、红领巾、自行车的车架……
师:同学们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说出了这么多三角形的物体,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三角形。(板书:三角形的认识)
师:你想知道有关三角形的哪些知识?
生:什么样的图形叫做三角形?三角形有什么特征?三角形有什么用?
师:看来,同学们都有一个乐于求知的大脑,想知道的问题还真不少,相信,通过今天的研究,我们会一一揭开谜底的。
“数学来源于生活”,上课伊始,让学生用数学的眼睛观察生活,发现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同时,为学生的学习心理把好脉,以学生的学习需求为教学的出发点。
三、巧妙创设情境,以境促思
创设以境促思这样的教学情境,有着多种多样的创设方法:对比、悬念、矛盾冲突等情境法,都值得我们去尝试运用,但必须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灵活采用有效的方法。创设情境要能引起学生的质疑问难,教师也要做到及时鼓励学生质疑问难的积极性,加强引导,促进学生进行数学思考,激发学生的思维,以至于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如,教学“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时,我出示场景图,让学生根据场景图列出算式,“40÷2”,然后问:“我们怎样能够把这道题的得数很快地来算出来呢?”再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学生个个兴趣浓厚,有的说我用这个方法做,有的说我的方法是这样的,还有的在得意地说我的方法比你的简单多啦……方法真是很多很多:生1:2个20相加得40,所以40÷2=20;生2:4个10除以2得2个10,2个10是20;生3:把40看作4个10,4个10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2个10所以就是20……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正当学生争论不休时,一个学生举手说:“我认为我的方法最简便,因为4÷2=2,所以40÷2=20。”学生们通过自己的思考并进行讨论,很快就找到了口算这道题的最佳方法。这节课上这一环节的设计,学生都积极参与讨论,不仅促进了创新思维的发展,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四、巧妙创设情境,以境化难
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就是要使学生在活动中探索,在活动中发现,在活动中发展。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结合他们已有的知识经验及教学内容设计,要设计有可操作性的活动。《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采用多媒体来营造活动情境、演示活动,变“静”为“动”,以境化难,收到很好的效果。例如教学《统计》,学生初步学会用划“√”记录之后,开展小组合作“抛绣球”活动,巩固体会用划“√”的记录方法的优越性。学生对活动要求理解不够,教师也自己动手示范了多次,效果也不明显。这时候采用媒体来演示这样突出重难点的活动情景,变“静”为“动”,以境化难,收到很好的效果。教学中教师创设好情境,能够激发学生产生强烈的问题意识与情感的共鸣,很自然地产生了学习动力, 让学生情感体验得到增强,学习兴趣被激起,使学生养成了自主解决问题、独立思考的好习惯,从而激活了课堂,让数学课堂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总之,在小学低年级的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情境教学是一个十分有效的手段,它符合儿童的思维特点,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思考。小学数学老师应努力创设并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情境,让课堂洋溢着灵动的生命气息,自然而然地有效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数学情感,丰富感性认识,开拓数学视野,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数学素质的可持续性发展。
一、巧妙创设情境,以境激趣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和爱好是学习的最大动力。”当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时,学生的心理活动就会处于激活状态,富有满足感和愉悦感,从而积极性高涨、思维活跃、注意力集中,“我要学”的意识也随之增强。因此,教师设计教学情境,要注意考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境激趣,引导学生展开智力活动,努力为学生提供他们感兴趣的问题。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尽量让学生亲历艰苦、富有挑战性的探索过程,这样获得的知识才会牢固,他们各方面的能力自然也会得到水到渠成的发展。有效的教学情境要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如教学认识千米,通过生活情境,复习引入,枯燥、单调的数学知识有了生命,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
师:同学们,我们曾经学过哪些长度单位?(毫米、厘米、分米、米)
师:你能用手势来比划一下吗?
师:还记得相邻两个单位之间进率是多少吗?
师:下面我们就用这些长度单位来完成填空。
题目:1.橡皮长4( );2.学校操场一圈200( );3.南城到新浦公路长6( )。
师:南城到新浦公路长6( ),该如何填?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教师在教学中,通过生活情境,把相关旧知识和新问题有机地串连起来,让学生在有效复习和有效铺垫中,体验到问题解决渐进的过程,大大地激起了探求新知的热情。
二、巧妙创设情境,以境设疑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能使学生心理上感到困难,产生认知冲突,进而拨动其思维之弦。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好奇心,有目的地创设设疑问难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学会用已有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课堂充满挑战性,有效地激活学生思维,诱发质疑问难,积极探索。如,教学“三角形的认识”。
师: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我市的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瞧,又一座高楼即将竣工,(出示一幅有塔吊的建筑工地场景)在塔吊上,你能找到三角形吗?
(一个学生上前指,指到哪里,哪里闪烁,然后抽象出三角形)
师:同学们的眼睛真亮,一下子就在塔吊上找到了三角形,了不起。塔吊的形状是三角形,周围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也是三角形的?
生:三角板、红领巾、自行车的车架……
师:同学们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说出了这么多三角形的物体,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三角形。(板书:三角形的认识)
师:你想知道有关三角形的哪些知识?
生:什么样的图形叫做三角形?三角形有什么特征?三角形有什么用?
师:看来,同学们都有一个乐于求知的大脑,想知道的问题还真不少,相信,通过今天的研究,我们会一一揭开谜底的。
“数学来源于生活”,上课伊始,让学生用数学的眼睛观察生活,发现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同时,为学生的学习心理把好脉,以学生的学习需求为教学的出发点。
三、巧妙创设情境,以境促思
创设以境促思这样的教学情境,有着多种多样的创设方法:对比、悬念、矛盾冲突等情境法,都值得我们去尝试运用,但必须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灵活采用有效的方法。创设情境要能引起学生的质疑问难,教师也要做到及时鼓励学生质疑问难的积极性,加强引导,促进学生进行数学思考,激发学生的思维,以至于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如,教学“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时,我出示场景图,让学生根据场景图列出算式,“40÷2”,然后问:“我们怎样能够把这道题的得数很快地来算出来呢?”再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学生个个兴趣浓厚,有的说我用这个方法做,有的说我的方法是这样的,还有的在得意地说我的方法比你的简单多啦……方法真是很多很多:生1:2个20相加得40,所以40÷2=20;生2:4个10除以2得2个10,2个10是20;生3:把40看作4个10,4个10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2个10所以就是20……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正当学生争论不休时,一个学生举手说:“我认为我的方法最简便,因为4÷2=2,所以40÷2=20。”学生们通过自己的思考并进行讨论,很快就找到了口算这道题的最佳方法。这节课上这一环节的设计,学生都积极参与讨论,不仅促进了创新思维的发展,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四、巧妙创设情境,以境化难
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就是要使学生在活动中探索,在活动中发现,在活动中发展。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结合他们已有的知识经验及教学内容设计,要设计有可操作性的活动。《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采用多媒体来营造活动情境、演示活动,变“静”为“动”,以境化难,收到很好的效果。例如教学《统计》,学生初步学会用划“√”记录之后,开展小组合作“抛绣球”活动,巩固体会用划“√”的记录方法的优越性。学生对活动要求理解不够,教师也自己动手示范了多次,效果也不明显。这时候采用媒体来演示这样突出重难点的活动情景,变“静”为“动”,以境化难,收到很好的效果。教学中教师创设好情境,能够激发学生产生强烈的问题意识与情感的共鸣,很自然地产生了学习动力, 让学生情感体验得到增强,学习兴趣被激起,使学生养成了自主解决问题、独立思考的好习惯,从而激活了课堂,让数学课堂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总之,在小学低年级的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情境教学是一个十分有效的手段,它符合儿童的思维特点,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思考。小学数学老师应努力创设并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情境,让课堂洋溢着灵动的生命气息,自然而然地有效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数学情感,丰富感性认识,开拓数学视野,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数学素质的可持续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