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科学发展观的创新品质

来源 :领导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nlysim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需要深刻领会它的创新思维,牢固树立创新观念,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科学发展实践,用改革创新办法破解科学发展难题,靠改革创新思路构建科学发展长效机制。
   一、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创新成果
   回顾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波澜壮阔的进程,在每一个关键阶段,我们党都围绕面临的时代课题,进行实践和理论的创造性探索,从而形成指导全局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邓小平理论是开创之作,它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我们党取得的最新理论成果,它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我们党的每一重大理论创新,都把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高度,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新飞跃。
   科学发展观不是在个别方面,而是在一系列重大问题上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在对时代主题和历史潮流的分析判断上,由和平与发展这两大主题拓展为“和平、发展、合作”三大潮流;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内容布局上,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拓展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在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和发展理念上,由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加快发展,拓展为在经济发展基础上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社会主义价值目标上,由改善人民生活条件、实现共同富裕,拓展为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所有这些,都使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水平,达到了一种新境界。
   二、科学发展观推进理论创新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有什么样的发展理念,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方式和结果。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是我们党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的新认识,也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精华。
   强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体现了我们党坚持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理念,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题的认识。多年来,人们往往把发展归结为经济发展,甚至把经济增长等同于发展。这种发展观念虽然在特定的发展阶段有其必然性,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对发展的片面理解必然导致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和低效益,甚至出现经济畸形增长和社会发展严重滞后的不协调局面。针对历史上曾有过的经验教训,胡锦涛同志强调指出,科学发展观所要求的发展是又好又快发展。它不但关注发展的规模和速度,更注重发展质量的提升;不但关注社会财富的创造和涌流,更注重社会利益的分配和调整;不但关注经济实力的增长,更注重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生态等各方面的均衡发展;不但关注开发和利用自然为人类造福,更注重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不但关注群众基本需求的满足,更注重生活质量的提高和人的全面发展。
   强调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体现了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追求和根本动力的认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最核心的内容,也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和最终落脚点。要把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体现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上,体现在满足人民物质文化需求上,体现在人的全面发展上,真正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彰显了为最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的价值理想,使这一科学理论具有了根植于人民的强大生命力。
   强调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体现了经济社会永续发展的需要,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和建设道路的认识。科学发展观追求的是符合经济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又好又快发展,这种发展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惠及子孙后代的可持续发展。要按照“四位一体”战略布局的要求,处理好局部与全局、数量与质量、速度与效益、当前与长远的关系,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真正构建起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实现和谐发展、永续发展。
   强调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体现了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各种重大关系的要求,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方略的认识。要在大力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与地方的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兼顾各个方面的利益,兼顾各个领域、各个环节的发展,充分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性,实现各要素的良性互动,在统筹兼顾中求发展,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弘扬创新精神
   科学发展观是党的执政理念、治国理念和战略思想的重大转变与提升。创新的理论,需要以创新的观念、创新的思维去理解和把握。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就必须在转变发展观念、形成正确的发展思路、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上下功夫、求实效,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建设的方方面面。
   着力转变发展观念,这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前提。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改造客观世界,就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包含了许多新的思想观念。我们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最重要的是要掌握它的精神实质,把握其中蕴含的世界观方法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改变一切不适应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使以人为本、科学统筹、质量效益、自主创新等新观念在头脑中深深扎根,努力实现发展观念的根本转变。
   着力形成正确的发展思路,这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条件。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谋划发展,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把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规律,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本领。要搞好顶层设计,制定出近期和中长期发展规划,把本单位、本部门的建设发展放在国家发展的全局中来考察、来谋划,使局部的发展服从和服务于全局的发展,以局部的发展促进全局的发展。要找准制约本单位、本部门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深入分析原因,采取具体有效的措施尽快加以解决,在解决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中求发展。
   着力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这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保障。要继续坚定不移地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步伐,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通过不懈努力,逐步建立一套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更加公平、更加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完善体制、长效机制和具体制度,从而推动现代化全面建设不断取得新胜利。
   作者:河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河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
   (责编/于亚博)
其他文献
目前,河北省已进入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关键时期,解决好发展路径问题至关重要。我们应在以下方面解决好现代农业发展的路径问题。   一、根据省情特点优化农业布局   河北省地貌类型多样,农产品种类繁多,有着京津两大高端市场,区位优势明显。利用动植物资源丰富、优势农产品特色突出的有利条件,应由耕地资源开发转向国土资源开发,进行以提高农产品竞争力为核心的优势农产品布局。如:在山前平原和
提高领导决策能力,加强制度和机制建设是重要保证。只有把决策纳入制度化、法制化轨道,严格按制度、按程序依法决策,才能规范领导决策的行为,有效克服决策的随意性,保证决策正常作出和实施。  一、科学规范决策过程  科学决策既是一个有序化过程,也是一项系统工程。作为有序系统,必须把决策对象、内容和过程当作有机联系的整体看待,从系统与要素、系统与结构、系统与功能、系统与环境等内在关系入手,对决策活动的各方面
在面对媒体时,由于缺乏必要的经验和技巧,有些领导干部往往不知所措,甚至处理失当,影响到党和政府的形象与公信力,造成十分被动的局面。因此,领导干部很有必要掌握一些应对媒体的技巧。  回答问题的实用方法  面对媒体的提问,领导干部在回答问题时应学会运用各种方法与记者沟通,传递你要表达的信息。  ◆桥梁法◆  所谓桥梁法,是指发言人运用合适的过渡性言辞达到与记者沟通的目的。使用桥梁法旨在突出核心信息,确
政研文章如何写出精彩?笔者认为要把政研文章写出精彩,吸引更多的人去阅读,让人在实际工作有一定的启示与借鉴,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一是文章的选题要小,要有根基,切忌无边无际、高谈阔论。没有众多细小的根系,参天大树就不可能成活。任何文章的写作也是这一道理,选题一定要小,要有根基,文章才能有生命力和吸引力。政研文章涉及的选题众多,组织建设、舆论宣传、纪检监察、工会群团工作等方方面面,只要是与人的思
历史发展常有巧合的事情发生。2012年底,中美两个当今世界大国都进行了最高领导人的换届选举。51岁的民主党人奥巴马于11月6日连任了美国总统;中共十八大于11月15日,选出了59岁的习近平为新一届中共中央总书记。中美领导人换届后最令人关注的问题,莫过于国际安全形势将会因此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其焦点是国际安全形势将会更加严峻、紧张,或者将会趋向缓和、平稳。  中美领导人换届以来种种新迹象表明,国际安全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依照法律和各自章程开展工作,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维护群众合法权益。”这为人民团体参与社会管理创新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动力。人民团体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与纽带,是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人民团体要认清形势,明确思路,大胆探索,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创新。   一、认清形势,发挥人民团体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