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政研文章如何写出精彩?笔者认为要把政研文章写出精彩,吸引更多的人去阅读,让人在实际工作有一定的启示与借鉴,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一是文章的选题要小,要有根基,切忌无边无际、高谈阔论。没有众多细小的根系,参天大树就不可能成活。任何文章的写作也是这一道理,选题一定要小,要有根基,文章才能有生命力和吸引力。政研文章涉及的选题众多,组织建设、舆论宣传、纪检监察、工会群团工作等方方面面,只要是与人的思想工作有关的问题都是政研文章的选题,这给作者提供了广阔的天地。然而正因为天地广阔,作者的思维很容易成为脱缰的“野马”,从选题到下笔“天马行空”,无边无际,落不到实处,没有根基。
二是文章的观点要一针见血、旗帜鲜明,切忌遮遮掩掩、模棱两可。政研文章的观点不鲜明,模棱两可,主要是作者底气不足,对调研的对象没有足够的调查研究,加上没有系统扎实的理论、知识与阅历支撑,对调查研究出的结果不能旗帜鲜明地作出自己判断与定论,很容易出现模棱两可的观点和结论。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文章,不能鲜明地说出作者的观点,不能激发读者的兴趣与关注,反而让其成为“无病呻吟”“隔靴搔痒”的无效作品。只有“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做好调研功夫,才能有十足的底气,撰写出观点鲜明、直击要害、操作性强的政研文章。
三是文章的标题要直奔主题,力求精彩响亮、通俗大气,切忌含糊不清、平庸老气。文章的标题是一篇文章的眼睛,标题的响亮精彩与否,直接关系到文章的成败与效果。好的政研文章标题,首先是文题相符,不能过于拔高,也不能埋没亮点;其次是直奔主题,充分展现文章的思想和观点;再次是精彩引人,能激发读者的阅读欲。然而,我们许多政研文章的作者不注重这一点,或者是“浅谈”“试论”“刍议”,或者是“关于……的探索与思考”“关于……工作问题之我见”,虽说没有错误和缺陷,但显得平庸老气。
四是文章的内容要翔实丰富、逻辑严密、说服力强,切忌以空对空、佐证不实。某些政研文章大量引用名师大家、导师伟人的名言名句,很少有经过自己深入调研后形成的观点与理论,通篇空洞无物。即使文章中有一些调研材料、客观事实等,要么是说明力、证明力不强,要么就是关联性不够,与所佐证的观点缺乏逻辑关系,要么就是不够典型、不具备代表性和广泛性。
政研文章要内容丰富,可读性和说服力强,首先要对调研对象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运用新闻采访中“采十写一”方法,进行素材收集,实地走访等,达到充分占有材料的目的;其次,作者要系统学习、了解、掌握调研对象的相关理论知识、历史背景、真实现状,乃至历史溯源等,做到知根知底;最后,在写作过程中要充分运用唯物辩证法进行分析说理,做到有根有据、有理有节、循循善诱、以事服人、以理服人。
五是文章的言辞要随和亲切,说理要和风细雨,切忌居高临下、板脸训人。政研文章的作者在写作过程中很容易将日常事务中工作安排、任务布置、批评教育等工作方式带入其中,文章的言辞也就容易出现居高临下、行政命令式的痕迹,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很不舒服,即使有再好的理论观点、经验做法,也无法让人接受和采纳。
因此,我们在写作过程中,首先要放下身份与职务,把普通读者当作自己的朋友甚至家人,进行交流沟通;其次在写作过程中要大量使用读者易于接受的语言,做到言辞随和亲切,说理和风细雨;最后文章的结论或定论等不要把话说得过满、过死或过高,没有一点儿发展和回旋的余地,这才符合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因为任何事物都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
(责编/郭建民)
一是文章的选题要小,要有根基,切忌无边无际、高谈阔论。没有众多细小的根系,参天大树就不可能成活。任何文章的写作也是这一道理,选题一定要小,要有根基,文章才能有生命力和吸引力。政研文章涉及的选题众多,组织建设、舆论宣传、纪检监察、工会群团工作等方方面面,只要是与人的思想工作有关的问题都是政研文章的选题,这给作者提供了广阔的天地。然而正因为天地广阔,作者的思维很容易成为脱缰的“野马”,从选题到下笔“天马行空”,无边无际,落不到实处,没有根基。
二是文章的观点要一针见血、旗帜鲜明,切忌遮遮掩掩、模棱两可。政研文章的观点不鲜明,模棱两可,主要是作者底气不足,对调研的对象没有足够的调查研究,加上没有系统扎实的理论、知识与阅历支撑,对调查研究出的结果不能旗帜鲜明地作出自己判断与定论,很容易出现模棱两可的观点和结论。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文章,不能鲜明地说出作者的观点,不能激发读者的兴趣与关注,反而让其成为“无病呻吟”“隔靴搔痒”的无效作品。只有“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做好调研功夫,才能有十足的底气,撰写出观点鲜明、直击要害、操作性强的政研文章。
三是文章的标题要直奔主题,力求精彩响亮、通俗大气,切忌含糊不清、平庸老气。文章的标题是一篇文章的眼睛,标题的响亮精彩与否,直接关系到文章的成败与效果。好的政研文章标题,首先是文题相符,不能过于拔高,也不能埋没亮点;其次是直奔主题,充分展现文章的思想和观点;再次是精彩引人,能激发读者的阅读欲。然而,我们许多政研文章的作者不注重这一点,或者是“浅谈”“试论”“刍议”,或者是“关于……的探索与思考”“关于……工作问题之我见”,虽说没有错误和缺陷,但显得平庸老气。
四是文章的内容要翔实丰富、逻辑严密、说服力强,切忌以空对空、佐证不实。某些政研文章大量引用名师大家、导师伟人的名言名句,很少有经过自己深入调研后形成的观点与理论,通篇空洞无物。即使文章中有一些调研材料、客观事实等,要么是说明力、证明力不强,要么就是关联性不够,与所佐证的观点缺乏逻辑关系,要么就是不够典型、不具备代表性和广泛性。
政研文章要内容丰富,可读性和说服力强,首先要对调研对象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运用新闻采访中“采十写一”方法,进行素材收集,实地走访等,达到充分占有材料的目的;其次,作者要系统学习、了解、掌握调研对象的相关理论知识、历史背景、真实现状,乃至历史溯源等,做到知根知底;最后,在写作过程中要充分运用唯物辩证法进行分析说理,做到有根有据、有理有节、循循善诱、以事服人、以理服人。
五是文章的言辞要随和亲切,说理要和风细雨,切忌居高临下、板脸训人。政研文章的作者在写作过程中很容易将日常事务中工作安排、任务布置、批评教育等工作方式带入其中,文章的言辞也就容易出现居高临下、行政命令式的痕迹,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很不舒服,即使有再好的理论观点、经验做法,也无法让人接受和采纳。
因此,我们在写作过程中,首先要放下身份与职务,把普通读者当作自己的朋友甚至家人,进行交流沟通;其次在写作过程中要大量使用读者易于接受的语言,做到言辞随和亲切,说理和风细雨;最后文章的结论或定论等不要把话说得过满、过死或过高,没有一点儿发展和回旋的余地,这才符合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因为任何事物都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
(责编/郭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