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数学教学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深度融合,不仅能够打破以往以教师讲解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形成生动、有趣的教学局面,还能充分挖掘学生内在潜能与积极性,增强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本文主要研究了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希望能为小学数学合作学习提供借鉴。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开展,重视学生在课堂上主体地位的发挥,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学会和他人沟通交流,讨论学习中的看法与意见,学会优势互补。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融入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对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意义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对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具体体现为:(1)小学数学教师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来教学,为每个小组安排学习任务,让小组成员间相互讨论、沟通,顺利完成布置任务的同时,锻炼他们的语言交流能力,培养集体合作精神。(2)以往以教师在台上讲,学生在台下听为主的教学格局,学习气氛不浓厚,没有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将数学课堂还给学生,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在数学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培养他们自主学习探究的能力。(3)开展小学数学合作学习,学生之间进行讨论,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语言沟通与发散性思维能力,还有利于培养他们动手操作的能力,提升他们综合能力。
二、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表现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知识本身枯燥、乏味,如果数学教师在教学时,仍呆板讲述数学知识,便会让学生感到数学的学习缺乏趣味性厌恶数学学习。而小学数学课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深度融合,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内容的热情,让学生以小组形式来讨论数学知识,合作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
(二)丰富学生解题方法
虽然小学数学知识内容简单,但是对于处在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由于心智能力还未成熟,很难理解这些抽象的数学知识。而运用小组合作学习,能够帮助学生共享各种学习与解题思路,以丰富学生的数学解题方法。例如教师在布置这一练习题时:小红买了3个桃子,1个桃子需要1.5元,请问3个桃子需要多少元?安排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讨论、分析结果,有的小组说:“1.5+1.5+1.5=4.5(元)”,有的说:“1.5×3=4.5(元)”,有的说:“1×3=3(元),0.5×3=1.5(元)3+1.5=4.5(元)”。通过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来教学,有利于启发学生发散性思维,让学生掌握不同的解题方法。
(三)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受传统应试教育与教学观念的影响,部分教师在教学时一味追求让学生形成独立的思考意识,而忽视了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导致学生不能在学习的过程中了解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制约了课堂教学有序开展。而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能使学生了解到合作学习的重要性,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培养合作意识[1]。
三、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开展途径
(一)合理划分小组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就是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合作学习中得到相应收获,但是如果小组成员的组合不合理,难以保证合作学习有序进行。因此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优点与不足,合理划分合作小组。例如在小学数学分组合作学习前,教师需要安排学生自我介绍,表述兴趣爱好和特长,并确定男女比例,然后结合小学数学教学素材和学生数学学习的成绩、表现能力来分组。
(二)明确教学任务
明确数学教学的合作任务,可以为学生在学习中指明方向。因此在开展小学合作学习时,教师应根据小组间的具体情况,安排相应的合作学习任务。此外,为了让学生在小组学习中有事可做,一起完成教师布置的合作学习任务,教师还需确定组长、记录员、汇报员以及提问员等小组成员的工作职责。
(三)把握合作时机
为了开展实效性的小学数学合作学习,教师应深入了解教学素材,确定教学理念,做好备课,把握合作学习的时机。例如在“鸡兔同笼”的数学练习中,教师出示课件:小鸡与兔子共用一个笼子,已知鸡头和兔头总共有35个,鸡脚和兔脚总共94只,那么小鸡和兔子各有多少只?当学生独立思考也说不出所以然时,教师趁机说:“同学们可小组合作讨论。”这样学生便会积极参与到讨论、发言中,发现这一题目和脚有关,并运用假设法来解题:若小鸡有35头,就有70只脚,少了24只。原因是将1只兔子看成1只小鸡,少了2只脚少几个2就把几只兔子看成小鸡,所以兔子的数量为24÷2=12(只)。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本来抽象的数学问题,便会被简化,问题也很快得到解决。
(四)建立评价机制
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有利于鼓励学生再接再厉,帮助学生找出学习中的优势与不足,树立学习自信心。因此在开展小学数学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让小组间相互评价,了解自身不足,然后依据记录员日常记录的具体情况与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表现,作出适当评价,鼓励在合作学习中进步较大的学困生,让学困生再接再厉,鼓励学习中多帮助学习困难的优等生,实现互帮互助,培养学生的合作互助精神[2]。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丰富学生解題方法和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但要想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促进合作学习活动有序进行,教师还需合理划分小组、明确教学任务、把握合作时机和建立评价机制。
参考文献
[1]尹文霞.分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J].课程教育研究,2015(16):107-107.
[2]钱芳华.探究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J].亚太教育,2015(32):180-180.
作者简介
徐淑梅(1977-),女,安徽东至人,安徽省东至县东流小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班主任工作。
(作者单位:安徽省东至县东流小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开展,重视学生在课堂上主体地位的发挥,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学会和他人沟通交流,讨论学习中的看法与意见,学会优势互补。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融入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对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意义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对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具体体现为:(1)小学数学教师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来教学,为每个小组安排学习任务,让小组成员间相互讨论、沟通,顺利完成布置任务的同时,锻炼他们的语言交流能力,培养集体合作精神。(2)以往以教师在台上讲,学生在台下听为主的教学格局,学习气氛不浓厚,没有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将数学课堂还给学生,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在数学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培养他们自主学习探究的能力。(3)开展小学数学合作学习,学生之间进行讨论,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语言沟通与发散性思维能力,还有利于培养他们动手操作的能力,提升他们综合能力。
二、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表现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知识本身枯燥、乏味,如果数学教师在教学时,仍呆板讲述数学知识,便会让学生感到数学的学习缺乏趣味性厌恶数学学习。而小学数学课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深度融合,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内容的热情,让学生以小组形式来讨论数学知识,合作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
(二)丰富学生解题方法
虽然小学数学知识内容简单,但是对于处在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由于心智能力还未成熟,很难理解这些抽象的数学知识。而运用小组合作学习,能够帮助学生共享各种学习与解题思路,以丰富学生的数学解题方法。例如教师在布置这一练习题时:小红买了3个桃子,1个桃子需要1.5元,请问3个桃子需要多少元?安排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讨论、分析结果,有的小组说:“1.5+1.5+1.5=4.5(元)”,有的说:“1.5×3=4.5(元)”,有的说:“1×3=3(元),0.5×3=1.5(元)3+1.5=4.5(元)”。通过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来教学,有利于启发学生发散性思维,让学生掌握不同的解题方法。
(三)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受传统应试教育与教学观念的影响,部分教师在教学时一味追求让学生形成独立的思考意识,而忽视了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导致学生不能在学习的过程中了解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制约了课堂教学有序开展。而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能使学生了解到合作学习的重要性,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培养合作意识[1]。
三、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开展途径
(一)合理划分小组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就是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合作学习中得到相应收获,但是如果小组成员的组合不合理,难以保证合作学习有序进行。因此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优点与不足,合理划分合作小组。例如在小学数学分组合作学习前,教师需要安排学生自我介绍,表述兴趣爱好和特长,并确定男女比例,然后结合小学数学教学素材和学生数学学习的成绩、表现能力来分组。
(二)明确教学任务
明确数学教学的合作任务,可以为学生在学习中指明方向。因此在开展小学合作学习时,教师应根据小组间的具体情况,安排相应的合作学习任务。此外,为了让学生在小组学习中有事可做,一起完成教师布置的合作学习任务,教师还需确定组长、记录员、汇报员以及提问员等小组成员的工作职责。
(三)把握合作时机
为了开展实效性的小学数学合作学习,教师应深入了解教学素材,确定教学理念,做好备课,把握合作学习的时机。例如在“鸡兔同笼”的数学练习中,教师出示课件:小鸡与兔子共用一个笼子,已知鸡头和兔头总共有35个,鸡脚和兔脚总共94只,那么小鸡和兔子各有多少只?当学生独立思考也说不出所以然时,教师趁机说:“同学们可小组合作讨论。”这样学生便会积极参与到讨论、发言中,发现这一题目和脚有关,并运用假设法来解题:若小鸡有35头,就有70只脚,少了24只。原因是将1只兔子看成1只小鸡,少了2只脚少几个2就把几只兔子看成小鸡,所以兔子的数量为24÷2=12(只)。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本来抽象的数学问题,便会被简化,问题也很快得到解决。
(四)建立评价机制
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有利于鼓励学生再接再厉,帮助学生找出学习中的优势与不足,树立学习自信心。因此在开展小学数学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让小组间相互评价,了解自身不足,然后依据记录员日常记录的具体情况与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表现,作出适当评价,鼓励在合作学习中进步较大的学困生,让学困生再接再厉,鼓励学习中多帮助学习困难的优等生,实现互帮互助,培养学生的合作互助精神[2]。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丰富学生解題方法和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但要想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促进合作学习活动有序进行,教师还需合理划分小组、明确教学任务、把握合作时机和建立评价机制。
参考文献
[1]尹文霞.分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J].课程教育研究,2015(16):107-107.
[2]钱芳华.探究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J].亚太教育,2015(32):180-180.
作者简介
徐淑梅(1977-),女,安徽东至人,安徽省东至县东流小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班主任工作。
(作者单位:安徽省东至县东流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