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探讨椎动脉优势(vertebral artery dominance)与后循环梗死发生率及梗死侧的关系。同时了解椎动脉优势与基底动脉弯曲的相关性。方法134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脑出血及突发性耳聋患者根据其是否存在椎动脉优势分为有椎动脉优势68例(优势组)和无椎动脉优势66例(对照组)。比较两组间后循环梗死总发生率,后循环各部位的梗死发生率以及基底动脉弯曲的发生率。统计优势组各梗死部位后循环梗死
【机 构】
:
310014杭州,浙江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椎动脉优势(vertebral artery dominance)与后循环梗死发生率及梗死侧的关系。同时了解椎动脉优势与基底动脉弯曲的相关性。
方法134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脑出血及突发性耳聋患者根据其是否存在椎动脉优势分为有椎动脉优势68例(优势组)和无椎动脉优势66例(对照组)。比较两组间后循环梗死总发生率,后循环各部位的梗死发生率以及基底动脉弯曲的发生率。统计优势组各梗死部位后循环梗死侧与椎动脉优势侧的相关性,基底动脉弯曲方向与椎动脉优势侧的相关性,基底动脉弯曲与否与后循环梗死的相关性。
结果优势组后循环梗死发生率高于对照组[45.6%(31/68)与21.2%(14/66),χ2=8.922,P=0.003]。优势组小脑后下动脉(PICA)供血区梗死及基底动脉供血区梗死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11.8%(8/68)与0,χ2=8.250,P=0.004;20.6%(14/68)与7.6%(5/66),χ2=4.660,P=0.031];两组的小脑上动脉供血区梗死率及大脑后动脉供血区梗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例(7/8)PICA梗死患者梗死侧在椎动脉优势对侧。6例(6/14)基底动脉区梗死患者梗死侧与优势侧同侧。优势组基底动脉弯曲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50.0%(34/68)与9.1%(6/66),χ2=26.768,P=0.000]。优势组基底动脉弯曲患者后循环梗死发生率与基底动脉呈直线的患者相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2.9%(18/34)与38.2%(13/34),χ2 =1.482,P=0.223]。优势组34例基底动脉弯曲的患者中,97.1%(33/34)弯曲向椎动脉优势对侧。
结论椎动脉优势的患者较易发生后循环梗死,尤其是PICA和基底动脉供血区梗死,PICA供血区梗死部位一般在椎动脉优势对侧。椎动脉优势患者易致基底动脉弯曲,基底动脉一般弯向椎动脉优势对侧。
其他文献
铜蓝蛋白(ceruloplasmin)是一种天蓝色α2糖蛋白唾液酸酶,存在于所有脊椎动物血清中,主要在肝脏中合成,能结合体内95%以上的铜,1948年由Holmberg等发现。目前,铜蓝蛋白基因的cDNA已被成功克隆,人类铜蓝蛋白基因也已被定位于3q23-q24。人类铜蓝蛋白基因由20个外显子组成,长约65 kb。肝细胞内可以找到它的两个转录本,分别长为3.7 kb和4.2 kb,但是翻译出来的单
患者男性,36岁,因“反复结节性皮炎9年,右侧肢体乏力3年,再发伴吞咽困难4个月”于2011年5月3日收住我科。患者9年前出现全身皮疹,以四肢、背部为主,为红色斑丘疹,伴明显瘙痒,反复发作,曾出现左侧上臂皮下包块,后自行消退。当时查血常规发现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百分比0.34, 绝对值2.9×109/L),曾在我院皮肤科拟“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予激素治疗,症状缓解后仍有复发。3年前(2009年
目的评价联合应用B族维生素对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yperhomocysteinemia, Hhcy)脑梗死症状与非症状复发的二级预防作用。方法采取前瞻、开放、平行对照研究方法,将1000例Hhcy脑梗死患者分为B族维生素干预组500例(每日口服叶酸2.5 mg、维生素B12 500 μg、维生素B6 25 mg)和对照组500例,随访2年观察B族维生素联合应用对脑梗死症状性复发与影像学再发的二级
线粒体脑肌病伴高乳酸血症和卒中样发作(MELAS)综合征是一种少见的以母系遗传为主的线粒体呼吸链疾病,多于5~20岁出现以严重的神经系统损伤为首要特征的多器官系统受累,通常病情逐渐进展、早期死亡[1]。现将我科收治的1例伴发蛋白尿的MELAS患者报道如下。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是一种以进行性认知功能障碍和行为损害为特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其典型病理改变是β-淀粉样蛋白 (amyloid-β, Aβ)沉积形成的老年斑和异常过度磷酸化tau蛋白形成的神经原纤维缠结。然而至今,AD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流行病学研究表明,AD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近年来,随着脱氧核糖核酸(DNA)甲基化研究的逐
拔毛症(trichotillomania)是一种冲动控制障碍导致不可抗拒的行为,表现为拔出自己的体毛。拔毛部位包括头皮、眉毛、睫毛、阴毛和手臂毛发[1]。国内外报道中患者大多在清醒时发病,在睡眠状态下的拔毛症报道甚少。我院收治了1例经视频多导睡眠图监测诊断的快速眼球运动(REM)睡眠期拔毛症患者,现报道如下。
外伤性头颈动脉夹层形成(traumatic cervicocerebral arterial dissection,tCAD)是指头颈部动脉在外伤作用下血管内膜撕裂,血流进入血管壁内形成壁内血肿或动脉瘤样扩张,当出现血管腔狭窄或闭塞时发生脑梗死。临床上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在非暴力性外伤作用下发病如颈椎按摩、剧烈咳嗽、呕吐等[1],外伤病史较隐匿,若不详细询问病史,可能造成误诊。随着血管影像及血管介入技
目的观察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对MPP+诱导PC12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与核因子相关因子-2(NRF2)之间的关系。方法以不同浓度EGCG预处理MPP+诱导的PC12细胞,选用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抑制剂U120作为干预药物,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活性;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内NRF2表达量及核内外分布;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NRF2下游抗氧化酶血红素氧合成
缺血性卒中是世界范围内致残率、致死率最高的疾病之一[1]。药物溶栓是目前时间窗内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治疗的经典方法[2]。然而,无论是静脉溶栓还是动脉药物溶栓对颅内大血管闭塞作用均有限,其治疗时间长,溶栓后血管再闭塞率高,出血风险也相对增加。机械方法可以直接作用于颅内大血管闭塞部位,快速开通血流,在急性缺血性卒中治疗中的应用日益受到重视[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