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依托语文教材提升学生习作水平

来源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xiuf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5-290
  现在的孩子提起习作几乎没有不烦恼的,烦恼取材,烦恼构思,烦恼如何遣词造句。有人就小学生习作的现状做过调查研究,为了应付课本上的几篇习作,不惜说假话,表假情,靠胡编乱造,改头换面来应对。送伞、借橡皮、拾金不昧几乎成了每个年级不同学生习作的法宝。这种千人一面的虚伪表达不正反映了学生把“求真知,做真人”当做一种口号吗?
  我曾在一次五年级期末测试卷作文评改中做过粗略的统计:有百分之七十左右的孩子在考试作文(写一个人,表达他对自己的关怀、爱护)中写了生病时妈妈爸爸或奶奶爷爷对自己的照顾;有百分之二十左右的孩子写了下雨天妈妈给自己送伞;仅有不到百分之六的孩子
  写出了生活中的陌生人街坊领居对自己的帮助或照顾;剩下不到百分之五的孩子能把家人对自己的关爱具体到一顿早餐,一杯牛奶、啰嗦但充满关怀的话语上。统计的结果说明了一个残酷的事实,只有百分之十左右的孩子能够在生活中做个有心人,在心中充满了对他人的感激,能在习作中表达真挚的情感。如此悬殊的数字差距怎么能不让人为现在的学生习作水平担忧呢?
  除了上述表现外,在习作中不会用词,不会谋篇布局,有话说不出说不清的现象也是小学生习作尤其是作文起步阶段孩子的大问题。造成孩子习作如此艰难的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几种:
  一是生活体验缺乏。作文是要源于生活源于观察源于体验的。现在的孩子生活被补习班占据,生活乐趣被电脑、电视手机代替,与人交往少,对身边发生的事漠不关心,有问题有家长保护,所以缺乏生活感知,就更談不上感悟能力了。脑袋空空,情感缺乏,写作时自然互拼乱凑。
  二是课堂与习作脱节。课文到底在学生的阅读和习作培养上起到什么作用?这应该是每堂语文课语文老师该关注的问题。可事实是很多教师在备课上课时都不曾好好考虑过这个问题,所以课堂上偏重了人文教育,偏重了字词理解,忽视了课文作为范文在表达上的作用。忽略了它们对学生阅读方法习作技巧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经常是一个单元甚至一本书学完了,学生却是大脑一片混沌,对不同题材的习作依然停留在最初的状态,怎么写都是一个模式,无新意无创意。这种弊病就是忽视了课文作为范文的作用倒置的。
  增加学生的生活体验,生活感悟这需要全社会的努力,不是教师个人的努力可以改变的,但作为教师我们却可以从课堂改革入手,从改变语文课文入手,让学生不怕表达,不怕习作。如何依托语文教材提升学生的习作水平呢?我认为:
  首先,通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遣词造句表情达意的准确性。
  为什么3——6年级在阅读教学中都格外注重含义深刻的句子呢?我认为这些含义深刻的句子不仅体现着作者准确的用词,更重要的是蕴含着作者真挚的情感,对这些句子有了深刻的理解便是学会了如何遣词造句,如何表情达意。这些含义深刻的句子该引导学生如何体会呢?
  一、重点词语分析法。在语文教学中我们经常会用到提出重点句,重点词反红,引导学生体会品读的方法,这种方法其实就是重点词语分析法。在分析重点词语时我们应该特别关注理解词语本意及文中含义的方法。这样做可以帮助学生在习作中准确用词。比如《中彩那天》(原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第5课)理解“他梦寐以求的是能有一辆属于自己的汽车”一句时,老师们都会抓住“梦寐以求”这个词。它的本意是“在睡梦中都在寻求。形容迫切的希望和追求。”把它放回文中学生就不难理解“梦寐以求”还有父亲的情感在里面:汽车是父亲做梦都想要拥有的,他对汽车的渴望之情非常强烈,这就为下文还还是不还这辆中奖得来的汽车埋下了伏笔。再比如《乡下人家》(原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第21课)中有这样一句话“有些人家,还在门前的场地上种几株花,芍药,凤仙。鸡冠花,大丽菊,它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为什么用了一组反义词“朴素”“华丽”?通过词语解释可以知道“朴素”指朴实,“华丽”指美丽而有光彩,那么农家小院里的鲜花有哪些朴实的地方?为什么这些花在作者的眼中又是美丽而又光彩的?这样的理解学生不难发现,农家小院里的花没有温室中花的娇贵,不需额外照顾就能迸发出勃勃生机,所以这两个看似简单的词语实际上蕴含了对农家小院里自然朴素又充 满着生命力的赞美。
  除了通过理解词语含义来感受语言准确性及情感表达的准确性外替换词语的方法也可以感受作者用词的准确。有些词语即便理解了它的含义,可不作对比,理解便不深刻。比如《触摸春天》(原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第17课)中有这样一个句子“这个小女孩整天在花香中流连”。为什么用“流连”不用“留恋”呢?通过理解两个词语的意思不难发现“流连”多适用于风景名胜,有来回走动不舍得离开之意;而“留恋”用途更广泛些,主要指把注意力放在某人或某事物上。这样两厢对比,学生就不难发现“留恋”在这里更恰当,因为这个词和下文的“穿梭”照应了起来,更体现了小女孩安静对春天的喜爱。在比如《全神贯注》(原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26课)一课“他像喝醉了酒一样,整个世界对他来说好像已经消失了——大约过了一个小时,罗丹才停下来,对着女像痴痴地微笑,然后轻轻地吁了口气,重新把湿布披在塑像上。”句中“披”这个字为什么不用“盖”?学生在结合生活实际并仔细揣摩后就会发现“披”是轻轻的,表达着罗丹对女像的珍爱,另外,披多用在大的物体上,“盖”多用在小一些的物体上,所以“披”比“盖”更准确。
  结合生活实际的体验也不失为理解句子感悟写法的好办法。很多句子的体会是一定要结合生活实际的,这样学生在习作时才能准确把握语言。比如《尊严》(原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7课)一课有一段对哈默神态,动作的描写“这个年轻人的目光顿时灰暗了,他的喉结上下动了动,说……”结合生活实际,学生会比较容易理解当愿望没有达到的时候会“目光顿时灰暗了”;饥饿难耐有吞咽动作的时候喉结会上下动了动。而这样细致的神态描写是不能去掉的,这样的描写更能衬托出哈默人物形象的高大,品质的高尚。   其次,理解修辞手法在文中的好处,学会正确运用修辞。在四年级下册的语文园地中出现过三次对修辞手法的认知,一次是比喻句,一次是拟人句还有一次是对反语的认识。这种安排是在告诉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关注这些修辞手法。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问到这些修辞手法,但却很少品味这些修辞带来的写法上的好处。用上这些修辞去仿写句子那就更为鲜少。所以当有修辞手法的句子出现的时候,应当感受这种修辞的妙处。比如,《七月的天山》(原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4课)中有这样一个句子:“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的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像天边的霞光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烂。”这个句子用了两种修辞,比喻和排比。细品这个句子就会发现三个比喻句凸显了野花这样几个特点:多且华美(织不完的锦缎),多彩且炫目(像霞光,像彩虹)。配上天山7月的照片,比喻的形象与准确性一目了然。可是作者为什么要把三个比喻句以排比的方式出现呢?去掉其中一个或两个比喻句可以吗?对比着去读去品味就会感受到这些比喻句除了能體现野花的特点外,更重要的是他们放在一起还能体现这种美景带给作者的震撼。所以一个都不能去。学生如果在语文课堂上经常能这样思考品味语言,那么日积月累就会在习作时减少滥用修辞或不会用修辞的情况。
  再次,通过内容补白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和情感体验。
  语文课堂上的内容补白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通过补白可以深化理解,可以升华情感,也可以丰富想象力。同时通过补白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比如《乡下人家》一课,作者以散文的方式列数了乡下人家春、夏、秋季的美景,语言优美,画面感极强。可一年是四季,学生难免会问那冬季是什么样的呢?有了前边的内容及情感做铺垫,再加上学生自己的生活体验,冬季的乡下之美也就比较容易地展现在学生的笔下了。再比如《搭石》一课(原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21课),作者通过搭石想要展现的是乡亲们的心灵美。在倒数第二自然段中出现了“理所当然”这个词,文中只列举了年青人把背老人过河看做是理所当然的事,如果不补白,不深入处理,学生对“理所当然”背后所蕴含的心灵美是不会有深刻的感受的。所以在这里应该做补白:每当有小孩子过桥时___________________,把这看做是理所当然的事。当这些年青人也成为老人时,_____________________,把这看做是理所当然的事。___________________过桥时,_______________。通过这样的补白,学生才会明白,搭石把乡亲这种高尚的品质展现了出来并且代代相传。准确感悟了作者的情感在学生自己写作文时才不会表假情,叙假意。
  最后,通过同一题材课文的横向对比,领悟写作手法,掌握同一题材的不同写法。
  以写景的文章为例,四年级下册就出现了两个单元的写景文章。仔细比对会发现这两组文章传递的写作信息是不一样的。《桂林山水》《记金华的双龙洞》《七月的天山》是游记,因为景点单一,所以游览顺序就成了写作的顺序,移步换景的写作手法是这个单元要掌握的习作方法。可《乡下人家》《牧场之国》《麦哨》体现的是田园风光。这些地方景点多,作者生活体验的时间长,移步换景显然已经不适用了,时空间交叠的描写手法更适合这类写景的文章,也更能体现乡下生活的与众不同。这样对比着学习这两组课文,学生会对写景的文章有这样的认识;游记的写法应该首选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对长期生活的景点描写应该采用时空间交叠的顺序。根据这样的认识可以以《校园》为例从不同的角度写出两种不同的习作:作为游记,移步换景来写;作为学生长期生活的地方,用时空间交叠的方法来写。
  只有对教材有了横向的对比,整合处理,才能避免课文是课文,习作时习作这样分家教学的误区,才能真正让教材为习作服务。
  西安市新城区东方小学
其他文献
摘要:核心素养的提出,对教育教学领域提出了新的挑战。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核心素养既是教师教学的关键目标,同时也是学生综合发展的导向。所以在实际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必须立足于学生综合发展需求,强化对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重视力度。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高效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5-293  引言  小学语文是小学阶段学生所要学习的重要科目,语
期刊
摘要:新课改下,数学教师应注重小学数学课堂的趣味性,改变以往死板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快乐中学到数学知识,在快乐中提高数学能力。本文对教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趣味性的方法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趣味性;方法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5-291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强而且十分抽象的学科,而小学生正处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认知阶段,他们学习数学是有一定
期刊
摘要: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使得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以及创新精神等综合素养成为高中英语教学的主要教育教学目标,成绩不再是英语教学的唯一目的。这就意味着高中英语教师必须要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与教学理念等方面做出及时、合理的调整,不断地促进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以及高中英语教学水平的提高。因此,高中英语教师需要不断地探索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英语教学。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英语;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A 文献
期刊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文分析了初中名著阅读的现状,提出了一些帮助学生和教师提高名著阅读效率的策略,希望能够解决碎片化阅读、功利性阅读等问题,也希望能够为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提供一些帮助,为学生构建更好的未来而共同努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策略;有效指导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5-295  一、初中语文名
期刊
摘要:高中阶段我们需要对学生进行充分的教学引导和教学模式的变换,现如今随着课改的有效推进和高考细微化的教学延展,传统教学模式已经成为了一种历史。近年来,随着课改的推进,以及高考过程中对知识的优化解读,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知识的理解层面越来越严格。不同于我们之前的高考考核模式,学生对分点进行分述的习题答案解读已经达不到高考的储备要求,很明显能够感受的就是及时学生对习题答案分析准确,但表达太过繁琐也会
期刊
摘要:一个人的未来有多成功,不代表他的能力有多好,机遇有多好,更重要的是他有一个明确的职业规划。本文在高中化学教育通过科学合理的个人职业规划,帮助高中生建立的良好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和目标,使学生在高中阶段确立自己的职业和学习目标,有目的规划自己以后将要选择的工作方向,提升其个人未来就业的稳定性和工作岗位的适应性。  关键词:高中教育;化学;职业规划意识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要:初中阶段的体育教学中,中长跑作为田径运动中的主要教学内容,不仅是学生需要提升的跑的运动技能,也是体育教师教会学生运用中长跑运动技术和方法科学锻炼身体的教学内容。本文从更新教学观念和方式,激发学生跑步兴趣;尊重学生个体身体差异,实行分层教学模式;教授中长跑技巧和方法,提高学生跑步效能三方面,对提升初中学生中长跑成绩进行简要探究,以期为广大初中体育教师的日常中长跑教学,提供一定借鉴。  关键词:
期刊
摘要:新课改实施之后,对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授学生知识已经不再是单一的教学目标,教师在教学中更加需要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进而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建设,对创新型人才有着更大的需求,为了培养创新型的人才,需要从幼儿抓起。所以,幼儿教师需要注重培养幼儿的想象能力,但是从当下实际情况来看,幼儿教育中存在一些问题,阻碍了对幼儿现象能力的培养。为此,教育部门需要从多方
期刊
摘要:由于中职学校英语教学的重要性比较突出,而且是提升学生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所以在教学现状不乐观的情况下,必须对英语教学的措施进行有效的改革,应最大限度帮助同学们在英语的学习方法、应用方式上有效的掌握,一方面减少传统教育的不足,另一方面在英语的锻炼体系上不断健全,这对于中职学校英语教学的创新可以产生更好的效果。  关键词:中职学校;应用教学;现状;改革措施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期刊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5-303  一、指导思想  《我爸爸》绘本阅读活动是比较符合幼儿认知水平的,而且在情境导入、主题对话的引导下,幼儿心中对父亲的情感也被激发出了出来,所以本案例不仅有效培养了幼儿的前阅读能力,还及时对幼儿进行了情感教育熏陶,锻炼了幼儿表述故事、表达感情的能力。因此,要让幼儿以同伴共读、师幼问答活动实现深度阅读,以便切实提高幼儿的前阅读能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