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结合医院儿科护理工作进行分析,探讨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8月到2019年7月来我院儿科就诊的患者48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240例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240例采用风险防范式护理方式,对比两组护理效果和质量。结果:观察组护理效果在护理人员满意度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效果。结论:儿科护理中采用风险防范式护理措施可以有效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降低护患风险事件,具有很强的推广价值。
关键字:风险防范式护理;儿科;护理管理;应用
儿科护理的主要对象为婴幼儿,由于婴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能低,治疗依从性较差,因而对护理工作的标准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患儿家长往往具有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对于护理过程中的不良事件往往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在护理过程中稍有不慎便容易引发护患纠纷。因此在儿科护理中通过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最大程度降低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以及护患纠纷的发生率,对于促进患儿尽快康复,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均具有积极的意义。基于此,本文以我院患儿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风险防范式护理对儿科护理管理质量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8月到2019年7月来我院儿科就诊的患者48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240例,男130例,女110例,年龄最小的2岁,年龄最大的10岁,平均年龄6.3岁;观察组240例,男120例,女120例,年龄最小的3岁,最大的11岁,平均年龄6.2岁;两组疾病为呼吸系统疾病和消化系统疾病,观察组和对照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240例采用常规护理方式主要包括:保持患儿病房内舒适、整洁,根据患儿疾病安排病房,使患者的紧张感和抵触感得以消除,根据患儿的疾病类型给予针对性的护理;观察组240例除常规护理方法以外采用风险防范式护理方式。①成立风险护理小组:由护士长、资深护士以及责任护士等成立风险护理小组,全面负责落实风险防范式护理措施,此外风险护理小组成员还应该不断加强学习,提高风险意识和专业技能;②加强对患儿的身份识别:一是通过对护理人员进行教育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身份识别安全意识;二是充分发挥床头信息卡和腕带的作用,护理人员在开展相关的护理操作以及给药之前均要进行身份核实,严禁护理人员在没有身份核实之前开展各项操作;③对患儿进行风险评估:基于循证医学理论对儿科护理中常见的风险进行总结分析,比如磕碰、烫伤、坠床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等,针对每种风险事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案,最大程度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概率,一旦发生应该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最大程度降低风险事件的影响范围和影响程度;④落实风险护理措施:制定统一的护理流程表,对每个护理环节的护理标准和护理细节进行明确,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应该严格按照护理流程表开展规范性护理,此外应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开展针对性的生活护理、心理护理以及病情护理等;⑤对患儿及其家长开展健康教育:一是要积极跟患儿家长进行沟通,及时了解患儿家长的情绪变化,安抚患儿家长的情绪;二是向患儿以及家长介绍疾病的相关知识,尤其是疾病的治疗方式以及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提高患儿以及家长的治疗依从性,以期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2结果
观察组护理效果在护理人员满意度和护理纠纷发生数量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效果。对照组240例患儿中,出现护理纠纷10例,患者满意190例,基本满意40例,不满意10例,满意度为95.83%,意见集中在护理人员静脉穿刺技能和护理人员沟通方面。观察组240例患儿中,出现护理纠纷0例,患者满意210例,基本满意28例,不满意2例,满意度为99.17%,不满意主要是出现了儿童坠床情况,经过风险组调查,护理人员事前对坠床进行了提醒,同时做好了相关护理措施,是因患者家属自行把床档放下产生的坠床,经过后续的沟通,患者家属表示理解并对调查结果表示满意。
3讨论
医疗行业中不论是治疗过程还是护理过程,都存在许多风险,如果不能及时、得当地进行处理,则会对患儿和医护人员造成很大的危害。儿科护理与其他科室护理相比,护理风险更高,因此对护理人员专业技术和心理承受能力要求也更高。传统的儿科护理模式已经不适用于现代的儿科护理中,应不断创新护理模式提高临床儿科护理的质量,而实施风险防范式护理对减少风险发生的几率,提高护理管理的质量,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儿科是医院的一个特殊科室,其收治的患儿具有年龄小、病情变化快、配合度差等特点,护理工作繁忙,护理风险大,因此有必要实施风险防范式护理,从而使风险事件发生率有效降低,使护理质量显著提高。提升儿科护理质量。从此次对照组结果来看,不满意的有10例,集中在护理人员静脉穿刺技能和沟通方面,这说明护理人员基本的护理技能有待提升,特別是在静脉穿刺技能方面,患儿因病痛受到折磨,其对疼痛是非常敏感的,而且家属因患儿的哭喊焦虑感陡增,此时如果静脉穿刺等基本技能方面出现问题,很容易引发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不满,造成护患矛盾。另一方面,护理人员工作压力比较大,工作繁忙,在沟通和交接班的过程中容易出现疏忽问题,如对家属解释时过度使用专业术语,导致家属无法理解,或在护理过程中没有有效进行护理指导,这些都容易造成沟通风险。因此实施风险防范式护理过程中必须要注重与患者的沟通工作,通过沟通提升患儿与家属的配合度,提升护理质量,避免不必要的争执出现,同时也要注重护理人员的基础护理技能的提升,要定期对护理人员的基础护理技能进行培训,提升其护理技能水平,特别是静脉穿刺技能。
综上所述,将风险防范式护理应用于儿科护理管理中,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对护理质量评分、焦虑评分、风险事件总发生率及并发症总发生率均得到显著改善,对促进患儿健康恢复有积极的影响,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蒋慧慧.风险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健康周刊,2017,(13):67.
[2]赵梦,郑迎.加强儿科临床用药安全的护理风险管理[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6,(11):67.
[3]张美红,许倩倩.儿科护理管理中安全管理的应用研究[J].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7,39(1):47.
关键字:风险防范式护理;儿科;护理管理;应用
儿科护理的主要对象为婴幼儿,由于婴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能低,治疗依从性较差,因而对护理工作的标准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患儿家长往往具有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对于护理过程中的不良事件往往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在护理过程中稍有不慎便容易引发护患纠纷。因此在儿科护理中通过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最大程度降低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以及护患纠纷的发生率,对于促进患儿尽快康复,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均具有积极的意义。基于此,本文以我院患儿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风险防范式护理对儿科护理管理质量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8月到2019年7月来我院儿科就诊的患者48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240例,男130例,女110例,年龄最小的2岁,年龄最大的10岁,平均年龄6.3岁;观察组240例,男120例,女120例,年龄最小的3岁,最大的11岁,平均年龄6.2岁;两组疾病为呼吸系统疾病和消化系统疾病,观察组和对照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240例采用常规护理方式主要包括:保持患儿病房内舒适、整洁,根据患儿疾病安排病房,使患者的紧张感和抵触感得以消除,根据患儿的疾病类型给予针对性的护理;观察组240例除常规护理方法以外采用风险防范式护理方式。①成立风险护理小组:由护士长、资深护士以及责任护士等成立风险护理小组,全面负责落实风险防范式护理措施,此外风险护理小组成员还应该不断加强学习,提高风险意识和专业技能;②加强对患儿的身份识别:一是通过对护理人员进行教育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身份识别安全意识;二是充分发挥床头信息卡和腕带的作用,护理人员在开展相关的护理操作以及给药之前均要进行身份核实,严禁护理人员在没有身份核实之前开展各项操作;③对患儿进行风险评估:基于循证医学理论对儿科护理中常见的风险进行总结分析,比如磕碰、烫伤、坠床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等,针对每种风险事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案,最大程度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概率,一旦发生应该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最大程度降低风险事件的影响范围和影响程度;④落实风险护理措施:制定统一的护理流程表,对每个护理环节的护理标准和护理细节进行明确,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应该严格按照护理流程表开展规范性护理,此外应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开展针对性的生活护理、心理护理以及病情护理等;⑤对患儿及其家长开展健康教育:一是要积极跟患儿家长进行沟通,及时了解患儿家长的情绪变化,安抚患儿家长的情绪;二是向患儿以及家长介绍疾病的相关知识,尤其是疾病的治疗方式以及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提高患儿以及家长的治疗依从性,以期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2结果
观察组护理效果在护理人员满意度和护理纠纷发生数量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效果。对照组240例患儿中,出现护理纠纷10例,患者满意190例,基本满意40例,不满意10例,满意度为95.83%,意见集中在护理人员静脉穿刺技能和护理人员沟通方面。观察组240例患儿中,出现护理纠纷0例,患者满意210例,基本满意28例,不满意2例,满意度为99.17%,不满意主要是出现了儿童坠床情况,经过风险组调查,护理人员事前对坠床进行了提醒,同时做好了相关护理措施,是因患者家属自行把床档放下产生的坠床,经过后续的沟通,患者家属表示理解并对调查结果表示满意。
3讨论
医疗行业中不论是治疗过程还是护理过程,都存在许多风险,如果不能及时、得当地进行处理,则会对患儿和医护人员造成很大的危害。儿科护理与其他科室护理相比,护理风险更高,因此对护理人员专业技术和心理承受能力要求也更高。传统的儿科护理模式已经不适用于现代的儿科护理中,应不断创新护理模式提高临床儿科护理的质量,而实施风险防范式护理对减少风险发生的几率,提高护理管理的质量,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儿科是医院的一个特殊科室,其收治的患儿具有年龄小、病情变化快、配合度差等特点,护理工作繁忙,护理风险大,因此有必要实施风险防范式护理,从而使风险事件发生率有效降低,使护理质量显著提高。提升儿科护理质量。从此次对照组结果来看,不满意的有10例,集中在护理人员静脉穿刺技能和沟通方面,这说明护理人员基本的护理技能有待提升,特別是在静脉穿刺技能方面,患儿因病痛受到折磨,其对疼痛是非常敏感的,而且家属因患儿的哭喊焦虑感陡增,此时如果静脉穿刺等基本技能方面出现问题,很容易引发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不满,造成护患矛盾。另一方面,护理人员工作压力比较大,工作繁忙,在沟通和交接班的过程中容易出现疏忽问题,如对家属解释时过度使用专业术语,导致家属无法理解,或在护理过程中没有有效进行护理指导,这些都容易造成沟通风险。因此实施风险防范式护理过程中必须要注重与患者的沟通工作,通过沟通提升患儿与家属的配合度,提升护理质量,避免不必要的争执出现,同时也要注重护理人员的基础护理技能的提升,要定期对护理人员的基础护理技能进行培训,提升其护理技能水平,特别是静脉穿刺技能。
综上所述,将风险防范式护理应用于儿科护理管理中,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对护理质量评分、焦虑评分、风险事件总发生率及并发症总发生率均得到显著改善,对促进患儿健康恢复有积极的影响,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蒋慧慧.风险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健康周刊,2017,(13):67.
[2]赵梦,郑迎.加强儿科临床用药安全的护理风险管理[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6,(11):67.
[3]张美红,许倩倩.儿科护理管理中安全管理的应用研究[J].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7,39(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