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管理是一种客观职能,其目的是完成组織的既定目标。当前创新成为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知识工作者成为企业的核心资源,管理面临着新一轮的变革。企业的宗旨是创造顾客,管理的首要责任是满足顾客需要;人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管理的本质是对人的管理。企业必须与其所处的环境、文化相融合,管理要将企业的社会责任转化为创造价值的机会。管理因人而异,因时因地而异,没有一定之规,掌握管理的核心本质,才能取得好的管理效果,实现企业的价值目标。
关键词:企业宗旨;资源;社会责任
工业革命和科技进步改变了人类社会的组织形态,使人从单一个体或以家庭为单位参与社会生活,变为隶属于某一机构,作为某一机构的成员参与社会生活。当前人类社会已经变为机构型社会,组织形态的变化催生了管理这一机构“特殊器官”的产生。任何一个机构组织要想能够正常运作,就必须进行管理,通过管理协调个人和组织之间,组织和社会之间的各种关系,进而完成组织的既定目标。德鲁克指出:“工商企业以及公共服务机构,是为了实现某种特殊的社会目的,并旨在满足社会、社区和个人的某种特别需要而存在。管理是组织机构的器官,如果脱离了其所服务的组织机构,管理就不再是管理了。”因此,德鲁克提出了管理的三大任务:
①组织机构的特定目的和使命。
②使工作富有生产力并使员工有所成就。
③管理组织机构的社会影响和社会责任。
近年来,创新成为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知识工作者成为企业的核心资源,管理面临着新一轮的变革,以往的一些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已经不再适应当前的需要,必须深入理解管理的核心要义,及时调整具体的管理方法手段。
一、 企业的宗旨是创造顾客
从利润最大化到股东财富最大化,一直以来,我们都将创造财富作为企业的宗旨,把获取利润作为企业管理的动机。德鲁克指出“利润不是企业行为和企业决策的解释、原因或其合理性的依据,而是对其有效性的一种考验。”
企业的宗旨是创造顾客,顾客自身的需求获得满足,才能使企业获得经济效益。企业合理利用资源,创造财富,是满足顾客需求的一种手段,获得利润对于企业而言是一种结果,是检验其经济绩效的方式,同时也是企业的一种责任,是企业长期经营,更好的满足顾客需要的保障,因此,企业的所有领域都必须充满着对市场营销的关心和责任,把满足顾客需要作为目标,把对顾客的贡献作为取得报酬的依据。
“我们的业务是什么?”“我们的业务将会是什么?”“我们的业务应该是什么?”德鲁克著名的三问,是每一个企业经营管理者必须时时提醒自己的。企业所经营的业务不是由公司能做什么、想做什么决定的,而是由顾客的需要决定的。顾客关心的是产品服务如何满足自身需求,顾客从不会为企业花了多少成本买单,只会为自己实现了多少价值买单,企业必须站在提高顾客价值的角度来审视自己的业务。随着人口动态和人口结构的变化,市场结构和顾客需求也不断的发生变化,德鲁克告诉我们“对未来进行预测的任何努力,都必须从人口统计分析开始,把它作为最切实可靠的基础。”只有从顾客的角度,深入分析需求变化的趋势,进而调整企业的产品和服务,企业才可能在长期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马云说过,“我就是打着望远镜也找不到对手”,企业管理者只有时刻关注市场变化,不断以顾客的角度审视企业的宗旨,制定并及时调整企业战略,据此对企业各方面进行分析,细化分解各部分具体目标,根据目标配置资源,进行控制、考核,才能够使企业取得杰出绩效。
二、人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
工作是人类特有的活动,既是人们生存的基础保证,也是人类作为社会动物实现自我价值的必要途径。对于企业而言,通过管理使每一环节的工作富有效率,是实现企业整体绩效的根本。“分析、综合、控制、工具”是德鲁克提出的使工作富有效率的四种不同活动。为了使工作富有效率,首先要对工作的各个具体操作进行分析,明确合理的工作次序与要求;其次,要把各个具体操作整合为一个生产流程,选择匹配的生产系统;第三,要对工作进行控制,设定合理的控制标准和控制点,并将控制所需的反馈嵌入到工作流程中,形成闭环控制;最后,要为工作提供适当的工具,工具是为了生产工作而存在,要提供能够以最小的努力、最小的复杂性和最小的动力做好工作的工具。
但工作和从事工作是不同的,工作是客观的,独立于人而存在;而从事工作则属于人的领域,具有主观动态性。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劳动力的重心正从体力工作者转变为知识工作者,德鲁克告诉我们,“对于知识工作者而言,只有自我激励和自我指挥,才能使之具有工作效率”。当工作已经不再是保证衣食的任务,人们越来越多的要求工作在满足其基本生活保障的基础上,提供社会地位的认可和心里成就的满足。针对不同性质的劳动者,对工作的期许也截然不同,必须进行差异化管理,做到人尽其用。当前优秀企业的共同特点:给工作赋予谋生手段之外的意义;扩大工作范围,使员工参与产品、生产以及自身工作流程的设计,参与工具手段的设计;持续的纳入常规日程的培训,提升员工的能力、对全局的了解和改进工作方式;给员工以安全感,工作的安全感和收入的安全感;针对特定群体特殊需求的个性化福利;导师制,帮助新员工成长;让更多的利益相关者参与决策。
人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管理的目标就是要使企业资源得到合理利用,对于知识工作者,不能采取以往管控为主的管理方式,而必须要加以引导,为其创造条件,使其自行制定计划并加以自主执行,不是员工为企业服务,而是企业为员工服务,将员工放在适宜的位置,创造使其发挥作用的环境,使员工在工作中实现自我价值的满足,并使其价值符合企业的宗旨目标。
三、将社会责任转化为企业机会
企业作为社会的有机组成,存在与社会之中,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开展活动,不可避免的会对社会产生影响,并受到各种社会问题的影响。很多企业在平衡自身的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上出现了偏差,或者只关注企业的经济利益,忽视对环境、就业等社会因素的影响,导致企业被公众质疑、谴责;或者承担了超过企业能力的过多社会责任,导致企业自身经济利益受到损害,无法持续经营,对社会造成更大的影响。
对此德鲁克也提出了自己看法“应该把不属于机构的宗旨和使命的各种影响维持在尽可能低的程度,而且最好能予以消除,如果能通过取消那种产生营销的活动来消除其影响,是最好的。”德鲁克要求管理者应该仔细考虑“我们所做的事是不是社会和顾客要求我们做的?”如果某项活动不在企业的宗旨和使命之内,那就应该尽可能的取消,减少无谓的行动。如果该活动不能取消,则需要预先考虑并拟定出解决措施,用最小的成本使公众和企业得到最大利益。当然,如果能过通过解决社会影响,形成社会所需要的产品和服务,把影响转化为企业的机会,从而消除不利影响,那将会成为最理想的解决方法。
社会影响是由于企业行为所导致的,应该尽可能消除;社会问题是企业应该承担的责任,并将其转化为企业的机会。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也是有限度的,对于社会问题则需要企业根据自身的能力加以解决,企业应该在保证其最低利润要求的前提下解决社会问题,尽可能在解决社会问题时形成新的产品和服务,把解决社会问题转化为企业取得杰出绩效和做出贡献的新机会。
德鲁克通过对管理使命、责任和实务的阐述,指出管理是一种客观职能,其目的是完成组织的既定目标。同时管理也是一种社会责任,必须与其所处的环境、文化相融合。管理的本质是对人的管理,企业的宗旨是为了满足顾客这一特定人群的需求,人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企业必须关注对公众的影响。绩效管理、目标设定等都是管理的具体手段,属于“术”的层面,处理好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是管理的终极目标,属于“道”的层面。管理因人而异,因时因地而异,没有一定之规,掌握管理的核心本质,让管理之术为管理之道服务,才能取得好的管理效果,实现企业的价值目标。
参考文献:
[1]田超. 谈谈财务负责人的财务管理——重读彼得·德鲁克《管理——使命、责任、实务》有感[J]. 《财务与会计》 , 2015,(12) :76-77.
作者简介:
李远,中国东方红卫星股份有限公司。
关键词:企业宗旨;资源;社会责任
工业革命和科技进步改变了人类社会的组织形态,使人从单一个体或以家庭为单位参与社会生活,变为隶属于某一机构,作为某一机构的成员参与社会生活。当前人类社会已经变为机构型社会,组织形态的变化催生了管理这一机构“特殊器官”的产生。任何一个机构组织要想能够正常运作,就必须进行管理,通过管理协调个人和组织之间,组织和社会之间的各种关系,进而完成组织的既定目标。德鲁克指出:“工商企业以及公共服务机构,是为了实现某种特殊的社会目的,并旨在满足社会、社区和个人的某种特别需要而存在。管理是组织机构的器官,如果脱离了其所服务的组织机构,管理就不再是管理了。”因此,德鲁克提出了管理的三大任务:
①组织机构的特定目的和使命。
②使工作富有生产力并使员工有所成就。
③管理组织机构的社会影响和社会责任。
近年来,创新成为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知识工作者成为企业的核心资源,管理面临着新一轮的变革,以往的一些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已经不再适应当前的需要,必须深入理解管理的核心要义,及时调整具体的管理方法手段。
一、 企业的宗旨是创造顾客
从利润最大化到股东财富最大化,一直以来,我们都将创造财富作为企业的宗旨,把获取利润作为企业管理的动机。德鲁克指出“利润不是企业行为和企业决策的解释、原因或其合理性的依据,而是对其有效性的一种考验。”
企业的宗旨是创造顾客,顾客自身的需求获得满足,才能使企业获得经济效益。企业合理利用资源,创造财富,是满足顾客需求的一种手段,获得利润对于企业而言是一种结果,是检验其经济绩效的方式,同时也是企业的一种责任,是企业长期经营,更好的满足顾客需要的保障,因此,企业的所有领域都必须充满着对市场营销的关心和责任,把满足顾客需要作为目标,把对顾客的贡献作为取得报酬的依据。
“我们的业务是什么?”“我们的业务将会是什么?”“我们的业务应该是什么?”德鲁克著名的三问,是每一个企业经营管理者必须时时提醒自己的。企业所经营的业务不是由公司能做什么、想做什么决定的,而是由顾客的需要决定的。顾客关心的是产品服务如何满足自身需求,顾客从不会为企业花了多少成本买单,只会为自己实现了多少价值买单,企业必须站在提高顾客价值的角度来审视自己的业务。随着人口动态和人口结构的变化,市场结构和顾客需求也不断的发生变化,德鲁克告诉我们“对未来进行预测的任何努力,都必须从人口统计分析开始,把它作为最切实可靠的基础。”只有从顾客的角度,深入分析需求变化的趋势,进而调整企业的产品和服务,企业才可能在长期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马云说过,“我就是打着望远镜也找不到对手”,企业管理者只有时刻关注市场变化,不断以顾客的角度审视企业的宗旨,制定并及时调整企业战略,据此对企业各方面进行分析,细化分解各部分具体目标,根据目标配置资源,进行控制、考核,才能够使企业取得杰出绩效。
二、人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
工作是人类特有的活动,既是人们生存的基础保证,也是人类作为社会动物实现自我价值的必要途径。对于企业而言,通过管理使每一环节的工作富有效率,是实现企业整体绩效的根本。“分析、综合、控制、工具”是德鲁克提出的使工作富有效率的四种不同活动。为了使工作富有效率,首先要对工作的各个具体操作进行分析,明确合理的工作次序与要求;其次,要把各个具体操作整合为一个生产流程,选择匹配的生产系统;第三,要对工作进行控制,设定合理的控制标准和控制点,并将控制所需的反馈嵌入到工作流程中,形成闭环控制;最后,要为工作提供适当的工具,工具是为了生产工作而存在,要提供能够以最小的努力、最小的复杂性和最小的动力做好工作的工具。
但工作和从事工作是不同的,工作是客观的,独立于人而存在;而从事工作则属于人的领域,具有主观动态性。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劳动力的重心正从体力工作者转变为知识工作者,德鲁克告诉我们,“对于知识工作者而言,只有自我激励和自我指挥,才能使之具有工作效率”。当工作已经不再是保证衣食的任务,人们越来越多的要求工作在满足其基本生活保障的基础上,提供社会地位的认可和心里成就的满足。针对不同性质的劳动者,对工作的期许也截然不同,必须进行差异化管理,做到人尽其用。当前优秀企业的共同特点:给工作赋予谋生手段之外的意义;扩大工作范围,使员工参与产品、生产以及自身工作流程的设计,参与工具手段的设计;持续的纳入常规日程的培训,提升员工的能力、对全局的了解和改进工作方式;给员工以安全感,工作的安全感和收入的安全感;针对特定群体特殊需求的个性化福利;导师制,帮助新员工成长;让更多的利益相关者参与决策。
人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管理的目标就是要使企业资源得到合理利用,对于知识工作者,不能采取以往管控为主的管理方式,而必须要加以引导,为其创造条件,使其自行制定计划并加以自主执行,不是员工为企业服务,而是企业为员工服务,将员工放在适宜的位置,创造使其发挥作用的环境,使员工在工作中实现自我价值的满足,并使其价值符合企业的宗旨目标。
三、将社会责任转化为企业机会
企业作为社会的有机组成,存在与社会之中,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开展活动,不可避免的会对社会产生影响,并受到各种社会问题的影响。很多企业在平衡自身的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上出现了偏差,或者只关注企业的经济利益,忽视对环境、就业等社会因素的影响,导致企业被公众质疑、谴责;或者承担了超过企业能力的过多社会责任,导致企业自身经济利益受到损害,无法持续经营,对社会造成更大的影响。
对此德鲁克也提出了自己看法“应该把不属于机构的宗旨和使命的各种影响维持在尽可能低的程度,而且最好能予以消除,如果能通过取消那种产生营销的活动来消除其影响,是最好的。”德鲁克要求管理者应该仔细考虑“我们所做的事是不是社会和顾客要求我们做的?”如果某项活动不在企业的宗旨和使命之内,那就应该尽可能的取消,减少无谓的行动。如果该活动不能取消,则需要预先考虑并拟定出解决措施,用最小的成本使公众和企业得到最大利益。当然,如果能过通过解决社会影响,形成社会所需要的产品和服务,把影响转化为企业的机会,从而消除不利影响,那将会成为最理想的解决方法。
社会影响是由于企业行为所导致的,应该尽可能消除;社会问题是企业应该承担的责任,并将其转化为企业的机会。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也是有限度的,对于社会问题则需要企业根据自身的能力加以解决,企业应该在保证其最低利润要求的前提下解决社会问题,尽可能在解决社会问题时形成新的产品和服务,把解决社会问题转化为企业取得杰出绩效和做出贡献的新机会。
德鲁克通过对管理使命、责任和实务的阐述,指出管理是一种客观职能,其目的是完成组织的既定目标。同时管理也是一种社会责任,必须与其所处的环境、文化相融合。管理的本质是对人的管理,企业的宗旨是为了满足顾客这一特定人群的需求,人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企业必须关注对公众的影响。绩效管理、目标设定等都是管理的具体手段,属于“术”的层面,处理好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是管理的终极目标,属于“道”的层面。管理因人而异,因时因地而异,没有一定之规,掌握管理的核心本质,让管理之术为管理之道服务,才能取得好的管理效果,实现企业的价值目标。
参考文献:
[1]田超. 谈谈财务负责人的财务管理——重读彼得·德鲁克《管理——使命、责任、实务》有感[J]. 《财务与会计》 , 2015,(12) :76-77.
作者简介:
李远,中国东方红卫星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