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我国的MBA教育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进入一个调整转型期。本文就少数民族地区财经类高校MBA教育项目应如何把握住这一历史转折时刻进行分析与探索。本文从少数民族地区财经类高校开展MBA教育项目面临的环境特点入手,以内蒙古财经大学开展MBA教育项目的实际情况为案例,结合少数民族地区财经类高校开展MBA教育的环境特点以及借鉴内蒙古财经大学开展MBA教育的实际经验,提出少数民族地区财经类高校开展MBA教育项目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少数民族地区; 财经; MBA; 教育; 项目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4 . 07. 065
[中图分类号] G64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4)07- 0106- 03
我国的MBA教育已经走过了20多年的历程,从1991年第一批9所MBA试点院校开始到2011年的第十批236所,招生人数从最初的86人发展到目前的每年3万多人。在“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随着经济转型升级,我国的MBA教育也进入一个调整转型期。少数民族地区财经类高校MBA教育项目,在这个历史转折时刻,如何把握MBA教育的时代特征,提升MBA教育的品质和认知度,为少数民族地区培养出高质量的财经类专业经济管理人才,成为少数民族地区财经类高校MBA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
1 少数民族地区财经类高校开展MBA教育项目面临的环境特点
1.1 对财经类职业经理人的需求旺盛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国家对西部地区的众多政策倾斜为推进西部地区新型工业化的进程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契机。西部地区的经济呈现出勃勃生机,对职业经理人的需求旺盛。但从地区的实际来看,外部引进管理人才还面临许多困难,送出去培养也很难回流本地,同时少数民族地区地处祖国边疆,外送读书成本很高,多数考生和企业很难承受。只有立足于本地区,走自我培养的道路才是最可行、最现实的办法。因此,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MBA教育有着广阔的市场。
1.2 MBA生源市场有限
MBA教育属于高端教育,要求考生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另外还要求考生有一定的经济能力,而少数民族地区普遍教育水平落后,经济不发达,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实际的MBA生源市场。同时,由于参加全国管理类联考的人数逐年增加,考试难度也越来越大,少数民族地区能够通过全国MBA联考的考生数量有限,考试通过率较低。
1.3 MBA教育品牌知名度不高
少数民族地区多处于全国偏远地区,地理位置的限制导致少数民族地区高校MBA教育品牌知名度不高,对全国的辐射力有限。虽然有外省市的生源,但数量很少,主要以本地区的生源为主。另外,少数民族地区高校MBA教育经费有限,参与全国性的活动较少,宣传的力度有限,其全国性的品牌形象尚未树立。少数民族地区财经类高校开展MBA教育普遍较晚,历史相对较短,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品牌知名度。
1.4 MBA教育低水平运作
少数民族地区一般属经济欠发达地区,国际交流相对滞后,与国外知名商学院的师资、学生的交流尚处于较浅的层次。另外,师资数量和质量难以保证。目前少数民族地区财经类高校MBA教育大部分课程存在教师“单挑”现象,没有形成课程组,影响MBA教育教学质量。再加之学生规模的限制,一些实际需求量较大的课程可能无法开设,教学总体水平偏低,导致学生职业能力发展较为薄弱。
2 内蒙古财经大学开展MBA教育项目的探索
2009年,内蒙古财经大学在学科建设上取得突破,MBA教育落户内蒙古财经大学,到2012年已招收3届300名MBA学员。作为内蒙古自治区唯一的一所独立设置的高等财经类院校,MBA教育的开展必将对内蒙古自治区乃至周边省市的工商管理人才培养和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大的推动作用。内蒙古财经大学的MBA教育,秉持“以人为本、质量立校、特色取胜、追求卓越”的办学精神,传承“团结、严谨、求是、创新”的校训,坚持“孕育财智、达济天下”的办学理念,培养理论与实务并重、具有国际视野和本土特色、富有实干精神和现代管理能力的现代商贸人才、职业经理人、金融投资理财人才、企业财务管理人才和中小企业创业人才。
2.1 依托财经学科优势,开办特色鲜明的MBA教育
内蒙古财经大学挖掘各种资源,开办特色鲜明的MBA教育。首先,依托财经学科优势,强化财经特色。其次,立足于西部高校,积极开展民族地区财经类高校MBA项目发展战略的研究,借鉴其他西部地区包括民族地区高校MBA的办学特色和办学理念,在少数民族地区财经类大学MBA教育项目的发展和成长过程中,对办学理念、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建设、课程特色、教材以及独具特色的MBA学院文化进行探索性研究。最后,项目力图在拓宽MBA学员国际化经营管理视野的同时,通过理论教学、案例分析、参观访问、社会实践、课外活动、校园生活等多种途径,着力营造具有浓郁的西部文化和草原文化底蕴的MBA教育管理文化,塑造MBA学员胸怀宽广、诚实厚道的品格,尊崇自然、崇尚英雄的理念和热爱家乡、艰苦奋斗的精神。更要努力培养学员的先进管理理念,培养其善于创新、勇于开拓、团结合作的企业家精神。
2.2 培养模式突出开放性
内蒙古财经大学MBA教育项目采用“三双制”开放式办学模式——“双导师制”(校内导师与校外导师相结合);“双基地制”(利用学校五大研究基地为学员提供教学科研资源,利用校友资源建立MBA实习基地,为学员提供实践教学资源);“双结合制”(设置复合MBA方向,形成“行业 研究方向”的双结合)。
2.3 打造精英MBA教育师资队伍
内蒙古财经大学拥有一支数量大、学历层次高、专业结构合理的MBA教育师资队伍,其中有10多位是在内蒙古自治区有较高知名度和美誉度的MBA教育名师。学校将发挥有着20多年开展职业经理人培训基础以及有着多年从事MBA教育和职业经理人培训的成熟师资队伍等独特的优势,依托雄厚的财经学科背景,举全校之力打造特色化、精品化的MBA教育项目。 2.4 不断拓展社会资源
内蒙古财经大学集全体师生之智慧奉献有价值的MBA教育,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与管理水平,满足MBA学员学习新知、锻造能力、升华人生的目标追求。内蒙古财经大学在建立社会网络方面已做了一些工作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特别是近两年借助50周年校庆和学校更名的契机,由政府出面建立了多个科研、教育教学基地,与自治区内外多家大中型企业开展了科研合作项目,与地方政府建立了教育培训合作关系,成立了内蒙古财经大学校友会,从多方面建立了良好的社会关系网络,为教学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3 少数民族地区财经类高校开展MBA教育项目的建议
结合少数民族地区财经类高校MBA教育项目所处的环境特点以及内蒙古财经大学MBA教育项目的实践经验,少数民族地区财经类高校的MBA教育应秉持财经类高校的办学优势和特色,依托学校雄厚的经济学和管理学教育积淀,举全校之力,汇聚校内外一流师资,为当地区域经济发展和繁荣培养具有普适价值、良好职业道德与社会责任感、富于创新和创业精神、具备战略意识与国际化视野的优秀MBA专业人才。
3.1 立足本地区,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服务
进入21世纪以来,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进入了一个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的新时期。与这种跨越式发展和社会加速转型相比,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才结构表现出明显的不适应。引进人才毕竟不是长远之计,应当着眼长远培养人才,MBA教育担当着培养高素质经济管理人才的重任。要围绕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的发展方向,提早谋划,调整布局,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建立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教育教学体系,充分发挥教育对人才的培育作用,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培养所需的各类建设人才。
3.2 吸引更多的学生到少数民族地区财经类高校就读MBA
各高校MBA教育的竞争就是学生生源的竞争,谁能够获得更多的生源,谁就具有更大的竞争优势。少数民族地区财经类高校MBA教育项目应该在招生宣传方面加大力度,在电视、广播、报纸以及户外媒体上广泛宣传。在招生的最初几年里,应该“只为名,不求利”,在宣传上做足功夫,赢得脸面,树立形象,逐步建立品牌优势。
3.3 加强与其他MBA院校的横向交流
在国内拥有MBA招生权的高校中,在教学、管理以及设施等环境建设方面,高校之间是存在差距的。只有正视差距迎头赶上,才能避免在激烈的竞争中被边缘化。加强联系,取长补短,加强合作,资源共享,对于少数民族地区MBA教育起步晚的高校,是具有指导性意义的。因为这样可以更有效、合理地利用资源,实现优势互补,提高自己的办学水平,有利于师资培养、学科建设与项目管理。此外,加强与国外大学的合作,各自发挥优势,在进行文化合作的同时,实现利益共享,并能为培养具有国际化水平的高级管理人才提供环境平台,也是一个多方共赢的事情。
3.4 建设有特色的MBA教育
发挥财经类院校的专业特色,挖掘民族地区文化的内涵,建设基于地方特色的专业MBA教育。用良好的质量、非凡的服务、创新的设计、技术性专长,或不同凡响的品牌形象,培养顾客忠诚,获得竞争优势。在招生方面,依照本区域的功能定位,向区域内特定行业用户开展招生宣传。在培养方面,制订教学计划,培训专业化师资,建立“产、学、研”技术合作新机制等方面。具体表现为:
(1) 通式化教育,重点在于向学生传授基础的理论,使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加学生实践项目的比重,使实践成为MBA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培养学生团队工作能力。
(2) 精品化教育,在向学生传授理论的基础上,开始加大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进行职业生涯设计。教学中以大量的案例分析和讨论为主要授课方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 专业化教育,在培养模式中建立“订单式培训”机制,按照本区域定位的要求开展独立招生和授课,向特定行业或企业输送MBA人才。
(4) 国际化教育,选用国际通用教材与国际经典案例,聘请国际一流师资,与国际一流大学联合培养学生,为国际化一流大企业输送一流MBA人才。
3.5 MBA教师队伍建设是关键
从MBA学生和社会角度来看,如果有更多的外校教师,特别是名师来讲学授课,就证明了学校的实力和人脉。所以一方面要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地区财经类高校本校师资力量,鼓励MBA教师在国内外重要的管理学术杂志上发表文章,鼓励教师进行本地案例的开发,鼓励教师到国外MBA院校访学。另一方面,要聘请国内外知名学者到本校讲学。
3.6 加大资金投入是保障
少数民族地区财经类高校开展MBA教育项目的预算内资金相对不足。MBA项目的一些社会活动得不到很好的开展,国内各类相关的MBA教育会议参加较少,学生开展企业实践活动受到影响,拓展训练项目无法开展,聘请国内专家学者进行授课讲座的经费得不到保证。上述活动得不到很好的开展,导致MBA教育维持在一个相对较低的层次上。因此,应加大少数民族地区财经类高校MBA教育的资金投入力度,加大广告宣传力度,提升MBA教育的教学质量。
3.7 建立MBA的校友网络
MBA学生本身就是一个庞大的社会资源,利用好MBA资源有助于MBA教育迈上一个新台阶。在授课的过程中,可以让对应专业或职位的学员讲述相关的知识,加强说服力,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为每位MBA学生建立档案,与已经毕业的MBA学生保持联系,邀请优秀学生回校座谈,与就读的学生相互交流,分享经验。随着毕业生人数的不断增加,这将形成各高校社会网络资源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在MBA学生毕业后的几年内,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将会体现出来。
主要参考文献
[1] 施放. 基于科学发展的MBA教育项目特色培育探讨[J]. 高教与经济,2010(9).
[2] 王海峰. 浅析中国MBA教育的现状和发展对策[J].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0).
[3] 陈祎鸿. 我国MBA教育发展研究[J]. 中外企业家,2011(1).
[4] 罗国亮,于立海. MBA的发展变化及应对措施——以华北电力大学MBA教育中心为例[J]. 中国电力教育,2010(10).
[关键词] 少数民族地区; 财经; MBA; 教育; 项目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4 . 07. 065
[中图分类号] G64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4)07- 0106- 03
我国的MBA教育已经走过了20多年的历程,从1991年第一批9所MBA试点院校开始到2011年的第十批236所,招生人数从最初的86人发展到目前的每年3万多人。在“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随着经济转型升级,我国的MBA教育也进入一个调整转型期。少数民族地区财经类高校MBA教育项目,在这个历史转折时刻,如何把握MBA教育的时代特征,提升MBA教育的品质和认知度,为少数民族地区培养出高质量的财经类专业经济管理人才,成为少数民族地区财经类高校MBA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
1 少数民族地区财经类高校开展MBA教育项目面临的环境特点
1.1 对财经类职业经理人的需求旺盛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国家对西部地区的众多政策倾斜为推进西部地区新型工业化的进程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契机。西部地区的经济呈现出勃勃生机,对职业经理人的需求旺盛。但从地区的实际来看,外部引进管理人才还面临许多困难,送出去培养也很难回流本地,同时少数民族地区地处祖国边疆,外送读书成本很高,多数考生和企业很难承受。只有立足于本地区,走自我培养的道路才是最可行、最现实的办法。因此,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MBA教育有着广阔的市场。
1.2 MBA生源市场有限
MBA教育属于高端教育,要求考生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另外还要求考生有一定的经济能力,而少数民族地区普遍教育水平落后,经济不发达,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实际的MBA生源市场。同时,由于参加全国管理类联考的人数逐年增加,考试难度也越来越大,少数民族地区能够通过全国MBA联考的考生数量有限,考试通过率较低。
1.3 MBA教育品牌知名度不高
少数民族地区多处于全国偏远地区,地理位置的限制导致少数民族地区高校MBA教育品牌知名度不高,对全国的辐射力有限。虽然有外省市的生源,但数量很少,主要以本地区的生源为主。另外,少数民族地区高校MBA教育经费有限,参与全国性的活动较少,宣传的力度有限,其全国性的品牌形象尚未树立。少数民族地区财经类高校开展MBA教育普遍较晚,历史相对较短,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品牌知名度。
1.4 MBA教育低水平运作
少数民族地区一般属经济欠发达地区,国际交流相对滞后,与国外知名商学院的师资、学生的交流尚处于较浅的层次。另外,师资数量和质量难以保证。目前少数民族地区财经类高校MBA教育大部分课程存在教师“单挑”现象,没有形成课程组,影响MBA教育教学质量。再加之学生规模的限制,一些实际需求量较大的课程可能无法开设,教学总体水平偏低,导致学生职业能力发展较为薄弱。
2 内蒙古财经大学开展MBA教育项目的探索
2009年,内蒙古财经大学在学科建设上取得突破,MBA教育落户内蒙古财经大学,到2012年已招收3届300名MBA学员。作为内蒙古自治区唯一的一所独立设置的高等财经类院校,MBA教育的开展必将对内蒙古自治区乃至周边省市的工商管理人才培养和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大的推动作用。内蒙古财经大学的MBA教育,秉持“以人为本、质量立校、特色取胜、追求卓越”的办学精神,传承“团结、严谨、求是、创新”的校训,坚持“孕育财智、达济天下”的办学理念,培养理论与实务并重、具有国际视野和本土特色、富有实干精神和现代管理能力的现代商贸人才、职业经理人、金融投资理财人才、企业财务管理人才和中小企业创业人才。
2.1 依托财经学科优势,开办特色鲜明的MBA教育
内蒙古财经大学挖掘各种资源,开办特色鲜明的MBA教育。首先,依托财经学科优势,强化财经特色。其次,立足于西部高校,积极开展民族地区财经类高校MBA项目发展战略的研究,借鉴其他西部地区包括民族地区高校MBA的办学特色和办学理念,在少数民族地区财经类大学MBA教育项目的发展和成长过程中,对办学理念、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建设、课程特色、教材以及独具特色的MBA学院文化进行探索性研究。最后,项目力图在拓宽MBA学员国际化经营管理视野的同时,通过理论教学、案例分析、参观访问、社会实践、课外活动、校园生活等多种途径,着力营造具有浓郁的西部文化和草原文化底蕴的MBA教育管理文化,塑造MBA学员胸怀宽广、诚实厚道的品格,尊崇自然、崇尚英雄的理念和热爱家乡、艰苦奋斗的精神。更要努力培养学员的先进管理理念,培养其善于创新、勇于开拓、团结合作的企业家精神。
2.2 培养模式突出开放性
内蒙古财经大学MBA教育项目采用“三双制”开放式办学模式——“双导师制”(校内导师与校外导师相结合);“双基地制”(利用学校五大研究基地为学员提供教学科研资源,利用校友资源建立MBA实习基地,为学员提供实践教学资源);“双结合制”(设置复合MBA方向,形成“行业 研究方向”的双结合)。
2.3 打造精英MBA教育师资队伍
内蒙古财经大学拥有一支数量大、学历层次高、专业结构合理的MBA教育师资队伍,其中有10多位是在内蒙古自治区有较高知名度和美誉度的MBA教育名师。学校将发挥有着20多年开展职业经理人培训基础以及有着多年从事MBA教育和职业经理人培训的成熟师资队伍等独特的优势,依托雄厚的财经学科背景,举全校之力打造特色化、精品化的MBA教育项目。 2.4 不断拓展社会资源
内蒙古财经大学集全体师生之智慧奉献有价值的MBA教育,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与管理水平,满足MBA学员学习新知、锻造能力、升华人生的目标追求。内蒙古财经大学在建立社会网络方面已做了一些工作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特别是近两年借助50周年校庆和学校更名的契机,由政府出面建立了多个科研、教育教学基地,与自治区内外多家大中型企业开展了科研合作项目,与地方政府建立了教育培训合作关系,成立了内蒙古财经大学校友会,从多方面建立了良好的社会关系网络,为教学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3 少数民族地区财经类高校开展MBA教育项目的建议
结合少数民族地区财经类高校MBA教育项目所处的环境特点以及内蒙古财经大学MBA教育项目的实践经验,少数民族地区财经类高校的MBA教育应秉持财经类高校的办学优势和特色,依托学校雄厚的经济学和管理学教育积淀,举全校之力,汇聚校内外一流师资,为当地区域经济发展和繁荣培养具有普适价值、良好职业道德与社会责任感、富于创新和创业精神、具备战略意识与国际化视野的优秀MBA专业人才。
3.1 立足本地区,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服务
进入21世纪以来,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进入了一个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的新时期。与这种跨越式发展和社会加速转型相比,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才结构表现出明显的不适应。引进人才毕竟不是长远之计,应当着眼长远培养人才,MBA教育担当着培养高素质经济管理人才的重任。要围绕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的发展方向,提早谋划,调整布局,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建立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教育教学体系,充分发挥教育对人才的培育作用,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培养所需的各类建设人才。
3.2 吸引更多的学生到少数民族地区财经类高校就读MBA
各高校MBA教育的竞争就是学生生源的竞争,谁能够获得更多的生源,谁就具有更大的竞争优势。少数民族地区财经类高校MBA教育项目应该在招生宣传方面加大力度,在电视、广播、报纸以及户外媒体上广泛宣传。在招生的最初几年里,应该“只为名,不求利”,在宣传上做足功夫,赢得脸面,树立形象,逐步建立品牌优势。
3.3 加强与其他MBA院校的横向交流
在国内拥有MBA招生权的高校中,在教学、管理以及设施等环境建设方面,高校之间是存在差距的。只有正视差距迎头赶上,才能避免在激烈的竞争中被边缘化。加强联系,取长补短,加强合作,资源共享,对于少数民族地区MBA教育起步晚的高校,是具有指导性意义的。因为这样可以更有效、合理地利用资源,实现优势互补,提高自己的办学水平,有利于师资培养、学科建设与项目管理。此外,加强与国外大学的合作,各自发挥优势,在进行文化合作的同时,实现利益共享,并能为培养具有国际化水平的高级管理人才提供环境平台,也是一个多方共赢的事情。
3.4 建设有特色的MBA教育
发挥财经类院校的专业特色,挖掘民族地区文化的内涵,建设基于地方特色的专业MBA教育。用良好的质量、非凡的服务、创新的设计、技术性专长,或不同凡响的品牌形象,培养顾客忠诚,获得竞争优势。在招生方面,依照本区域的功能定位,向区域内特定行业用户开展招生宣传。在培养方面,制订教学计划,培训专业化师资,建立“产、学、研”技术合作新机制等方面。具体表现为:
(1) 通式化教育,重点在于向学生传授基础的理论,使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加学生实践项目的比重,使实践成为MBA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培养学生团队工作能力。
(2) 精品化教育,在向学生传授理论的基础上,开始加大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进行职业生涯设计。教学中以大量的案例分析和讨论为主要授课方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 专业化教育,在培养模式中建立“订单式培训”机制,按照本区域定位的要求开展独立招生和授课,向特定行业或企业输送MBA人才。
(4) 国际化教育,选用国际通用教材与国际经典案例,聘请国际一流师资,与国际一流大学联合培养学生,为国际化一流大企业输送一流MBA人才。
3.5 MBA教师队伍建设是关键
从MBA学生和社会角度来看,如果有更多的外校教师,特别是名师来讲学授课,就证明了学校的实力和人脉。所以一方面要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地区财经类高校本校师资力量,鼓励MBA教师在国内外重要的管理学术杂志上发表文章,鼓励教师进行本地案例的开发,鼓励教师到国外MBA院校访学。另一方面,要聘请国内外知名学者到本校讲学。
3.6 加大资金投入是保障
少数民族地区财经类高校开展MBA教育项目的预算内资金相对不足。MBA项目的一些社会活动得不到很好的开展,国内各类相关的MBA教育会议参加较少,学生开展企业实践活动受到影响,拓展训练项目无法开展,聘请国内专家学者进行授课讲座的经费得不到保证。上述活动得不到很好的开展,导致MBA教育维持在一个相对较低的层次上。因此,应加大少数民族地区财经类高校MBA教育的资金投入力度,加大广告宣传力度,提升MBA教育的教学质量。
3.7 建立MBA的校友网络
MBA学生本身就是一个庞大的社会资源,利用好MBA资源有助于MBA教育迈上一个新台阶。在授课的过程中,可以让对应专业或职位的学员讲述相关的知识,加强说服力,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为每位MBA学生建立档案,与已经毕业的MBA学生保持联系,邀请优秀学生回校座谈,与就读的学生相互交流,分享经验。随着毕业生人数的不断增加,这将形成各高校社会网络资源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在MBA学生毕业后的几年内,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将会体现出来。
主要参考文献
[1] 施放. 基于科学发展的MBA教育项目特色培育探讨[J]. 高教与经济,2010(9).
[2] 王海峰. 浅析中国MBA教育的现状和发展对策[J].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0).
[3] 陈祎鸿. 我国MBA教育发展研究[J]. 中外企业家,2011(1).
[4] 罗国亮,于立海. MBA的发展变化及应对措施——以华北电力大学MBA教育中心为例[J]. 中国电力教育,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