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品德教学中,美育作为审美和教育结合点,是形成学生良好品德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学习生活的广阔天地中,带领学生去欣赏千姿百态自然美、感知潜移默化社会美、品味余音绕梁艺术美、探寻巧夺天工科学美,让美育在品德课堂大放异彩。
【关键词】品德课堂 自然美 社会美 艺术美 科学美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4-0080-02
把握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开放性地使用教材,挖掘教材中的美学因素,引导学生发现美、欣赏美、感悟美,进而学习创造美,提高学生审美素养,健全人格,完善道德。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为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1]。美育作为审美和教育结合点,是形成学生良好品德的一部分。蔡元培时期的教育宗旨是:“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2]。”特别强调美育的作用。
品德课程来源于儿童的社会生活,它的内容丰富多彩,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曾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让我们用发现美的眼睛,欣赏美的心灵,带领学生去品味美、感悟美。
一、欣赏——千姿百态自然美
“让儿童理解人与自然共生共在的关系,让儿童亲近自然、热爱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3]。”自然景物是上天赐给我们最好的礼物,是最真实的书本、最绚丽的教材!
《认识我们的星球》,有的地方温暖如春,有的地方冰天雪地,有的地方崇山峻嶺,有的地方水平如镜——这就是美丽的地球,是人类和动物的共同家园。《俯瞰祖国大地》,欣赏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幅员辽阔的疆域,曲折漫长的海岸线,是世界最大的国家之一。世界之广袤,有许多地方也许我们一生也无法亲身到达,通过学习,让学生领略到大自然的美丽神奇,从而热爱我们的祖国,热爱我们的世界,热爱我们的星球!
二、感知——潜移默化社会美
“道德教育与教学,应该把根扎在儿童的生活世界里,让儿童获得各种生活体验和道德感动,并引导这些体验和感动在儿童能够理解的范围内上升为道德认知和道德责任[4]。”
1.人物形象之美
《从统一到鼎盛》向我们介绍了盛世明君唐太宗、不辱使命的苏武——这些人物群像,犹如暗夜明星,会穿越时间的长河,永远烙在人们的心底。
《路在心上》中的陈德华是一个平凡的养路工,在不起眼的工作岗位上,凭着“人在路上,路在心上,路好我荣,路烂我耻”的信念,和工友们在艰苦卓绝的高原天路坚守20年,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保障了来往司机的安全,塑造了普通劳动者默默奉献的高大形象。
2.道德情感之美
爱国主义教育始终是学校德育最重要的内容之一,热爱家乡和祖国是一种最为自然和崇高的情感[5]。《向人民英雄致敬》,学习“勿忘国耻”,了解近代列强侵略中国的史实,振奋民族意识;《黄河在怒吼》为我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感到骄傲,为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自豪;学习“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树立国家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
《地震灾害中的英雄少年》所讲述的就是我们同龄人的英雄事迹,舍身忘我的童世强、镇定机智的王佳明、申龙,临危不惧的许中政,意志坚强的何亚军等,这些普通少年在不平凡时见英雄本色,他们的行为感动着我们,感动着中国,为我们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3.真实生活之美
课程目标要求:引导儿童去理解、体验自己生活有价值、有意义的内容,感悟生活的美好,从内心热爱自己的生活[6]。
《寄托着希望的传统文化》中安排了活动课《学做豆腐》,我们地处安徽淮南,是豆腐的故乡,相传淮南王刘安就是豆腐的发明者。我这样安排本课,说一说,说说豆腐的传说;做一做,人人参与豆腐的制作;尝一尝,品尝自己劳动的成果。在说一说这个环节中,豆腐的传说很多学生都知道,说得是头头是道。还有人说起了段子:开豆腐店,做老了是老豆腐,做嫩了是嫩豆腐,做硬了是豆腐干,做薄了是豆腐皮,做稀了是豆腐脑,做臭了是臭豆腐,稳赚不赔的买卖。学生们笑声一片,既加深了对家乡的认识和热爱之情,又开阔了思维,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在做一做、尝一尝的环节中,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劳动过程之中,体验了劳动的辛苦与快乐,唤起学生爱生活、爱家乡的情意。
三、品味——余音绕梁艺术美
世间万物,凡是优秀的都符合美的规律,品德课堂应创设美的情境,实现审美主体和客体的和谐统一。
1.音乐舞蹈之美
音乐舞蹈是人们寄托情感的艺术,无论是表演还是欣赏,都维系着人们的万千思绪。
教学《一起采集民族之花》,以歌曲《爱我中华》创设情境,“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缤纷的画面,多彩的民族,把学生引入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我们一起欣赏维族的《玛依拉》、藏族的《洗衣歌》、蒙族的《赛马》——各种艺术形式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使稚嫩的心灵得到美的滋润。
2.语言文字之美
(1)汉字之美。中华汉字所具备的文化气息和优雅气质,决不是国外26个字母所能比拟的。在《秦汉一统》一课中,展示了在中国古代“马”字的七种写法,秦、齐、楚、燕、韩、赵、魏各有各的写法,既展示了象形字的形象美观,同时也启发学生思考统一文字的必要性。
教学《唐朝盛世》,我用视频展示了书法大家的作品。颜真卿的大气,柳公权的劲媚,欧阳询的虬劲,怀素的飞动——汉字之美,美在笔画之平衡,美在结构之和谐,一横一竖,一撇一捺,字字行行,美不胜收。
(2)诗词之美。“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学习《唐朝盛世》,我们欣赏到那么多绚丽多姿的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唐诗题材广泛,艺术精湛,是任何一个时代都无法比拟的,强烈表现出盛唐时代的豪迈气概。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让我们带着学生一起去欣赏吧,她的唯美,她的哲理,会让我们受用一生。 (3)知识性美文。
二十四节气是我们的祖先长期总结天文、气象与农业之间的相互关系而创造出来的,字字行行集聚了劳动人民的智慧: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撷取每个节气中的一个字,反映了四季、气温、降雨方面的变化,犹如一首情趣盎然的古诗,读来琅琅上口,韵味十足。
(4)思想性美文。“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的教育思想和道德思想被中国和世界人民所敬仰,居“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3.教材插图之美
《教师指导用书》指出:“鉴于课程本身的性质和特点,教科书采用了数量比较多的照片和图画,目的在于真实地呈现社会现实,帮助学生学习和理解课程,从而达到教学目标[7]。”
《秦汉一统》中有四幅连环画,说某人在各国做买卖因货币不同而造成的困难,图文并茂,形象说明了统一货币的必要性和意义。《世界在发展,生活在变化》短短四面的教材,囊括了二十六幅图片,反映了科技发明以及社會生活的巨大变化,让学生直观体验了工业化对于人类的意义。
4.历史文化之美
《从统一到鼎盛》中“马踏飞燕”,作品生动体现骏马奔驰与飞鸟争先的瞬间,是我国古代雕塑史上稀有的瑰宝。《走访遗迹看历史》介绍的圆明园是中国园林建筑史上的杰作,是一座将古今、南北、中西建筑之美集于一身的“万园之园”,却被八国联军毁于一旦,鲁迅先生说:“悲剧就是把最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越是精美绝伦,就越是毁灭得让人痛彻心扉,教育学生牢记国耻,振兴中华。
四、探寻——巧夺天工科学美
科学美客观地存在于人类创造的科学发现和发明之中, 数学证明是美,古代历法是美,天体运动是美,微观世界也是美。科学本身是美的,科学的发展越来越神奇,也就越来越美丽。
科学之美对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相对高深,但我们可以用深入浅出的方法,带领学生去感受、去发现科学美的存在,去欣赏科学美的绚烂。
《探寻古代科学家的足迹》,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共有190多万字,文字精美,书中绘图 1100多幅,图文并茂,栩栩如生,其科学美、知识美、艺术美得到完美结合。
《唐朝盛世》介绍了当时的水转筒车,这种灌溉工具,形如风车,声如管埙,大大减轻了农民的劳动量,是唐朝农业发展的一大进步,是将力量美、造型美集于一身的科技精品。
美学感动蕴涵着道德感动,这是儿童成长的第一阶梯,四大发明曾加快了人类前进的脚步,我们为祖先自豪,但我们不能沉溺在过去的荣耀中,激励学生从小学科学、爱科学,为华夏再度崛起而努力学习,再创科学美的辉煌。
品德课堂小世界,社会人生大舞台,美是难以用言语来诠释的,多彩的生活到处都有美的元素,让美育浸润童心,灵动品德课堂。我们要用睿智的思想、敏锐的眼睛、细腻的心灵,去激发学生创造美的能力,共同享受创造美的快乐。
参考文献:
[1]《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第81页。
[2]《民国教育》,豆丁网http://www.docin.com/p-455926878.
html
[3]《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第93页。
[4]《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第87页。
[5]《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第90页。
[6]《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第29页。
[7]《品德与社会》教师指导用书(六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1页。
[8]《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第87页。
[9]《数学史报告心得体会》新浪网http://www.chinadmd.com/file/v63uwaivatvvcvo3caviop6z_2.html
【关键词】品德课堂 自然美 社会美 艺术美 科学美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4-0080-02
把握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开放性地使用教材,挖掘教材中的美学因素,引导学生发现美、欣赏美、感悟美,进而学习创造美,提高学生审美素养,健全人格,完善道德。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为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1]。美育作为审美和教育结合点,是形成学生良好品德的一部分。蔡元培时期的教育宗旨是:“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2]。”特别强调美育的作用。
品德课程来源于儿童的社会生活,它的内容丰富多彩,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曾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让我们用发现美的眼睛,欣赏美的心灵,带领学生去品味美、感悟美。
一、欣赏——千姿百态自然美
“让儿童理解人与自然共生共在的关系,让儿童亲近自然、热爱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3]。”自然景物是上天赐给我们最好的礼物,是最真实的书本、最绚丽的教材!
《认识我们的星球》,有的地方温暖如春,有的地方冰天雪地,有的地方崇山峻嶺,有的地方水平如镜——这就是美丽的地球,是人类和动物的共同家园。《俯瞰祖国大地》,欣赏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幅员辽阔的疆域,曲折漫长的海岸线,是世界最大的国家之一。世界之广袤,有许多地方也许我们一生也无法亲身到达,通过学习,让学生领略到大自然的美丽神奇,从而热爱我们的祖国,热爱我们的世界,热爱我们的星球!
二、感知——潜移默化社会美
“道德教育与教学,应该把根扎在儿童的生活世界里,让儿童获得各种生活体验和道德感动,并引导这些体验和感动在儿童能够理解的范围内上升为道德认知和道德责任[4]。”
1.人物形象之美
《从统一到鼎盛》向我们介绍了盛世明君唐太宗、不辱使命的苏武——这些人物群像,犹如暗夜明星,会穿越时间的长河,永远烙在人们的心底。
《路在心上》中的陈德华是一个平凡的养路工,在不起眼的工作岗位上,凭着“人在路上,路在心上,路好我荣,路烂我耻”的信念,和工友们在艰苦卓绝的高原天路坚守20年,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保障了来往司机的安全,塑造了普通劳动者默默奉献的高大形象。
2.道德情感之美
爱国主义教育始终是学校德育最重要的内容之一,热爱家乡和祖国是一种最为自然和崇高的情感[5]。《向人民英雄致敬》,学习“勿忘国耻”,了解近代列强侵略中国的史实,振奋民族意识;《黄河在怒吼》为我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感到骄傲,为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自豪;学习“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树立国家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
《地震灾害中的英雄少年》所讲述的就是我们同龄人的英雄事迹,舍身忘我的童世强、镇定机智的王佳明、申龙,临危不惧的许中政,意志坚强的何亚军等,这些普通少年在不平凡时见英雄本色,他们的行为感动着我们,感动着中国,为我们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3.真实生活之美
课程目标要求:引导儿童去理解、体验自己生活有价值、有意义的内容,感悟生活的美好,从内心热爱自己的生活[6]。
《寄托着希望的传统文化》中安排了活动课《学做豆腐》,我们地处安徽淮南,是豆腐的故乡,相传淮南王刘安就是豆腐的发明者。我这样安排本课,说一说,说说豆腐的传说;做一做,人人参与豆腐的制作;尝一尝,品尝自己劳动的成果。在说一说这个环节中,豆腐的传说很多学生都知道,说得是头头是道。还有人说起了段子:开豆腐店,做老了是老豆腐,做嫩了是嫩豆腐,做硬了是豆腐干,做薄了是豆腐皮,做稀了是豆腐脑,做臭了是臭豆腐,稳赚不赔的买卖。学生们笑声一片,既加深了对家乡的认识和热爱之情,又开阔了思维,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在做一做、尝一尝的环节中,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劳动过程之中,体验了劳动的辛苦与快乐,唤起学生爱生活、爱家乡的情意。
三、品味——余音绕梁艺术美
世间万物,凡是优秀的都符合美的规律,品德课堂应创设美的情境,实现审美主体和客体的和谐统一。
1.音乐舞蹈之美
音乐舞蹈是人们寄托情感的艺术,无论是表演还是欣赏,都维系着人们的万千思绪。
教学《一起采集民族之花》,以歌曲《爱我中华》创设情境,“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缤纷的画面,多彩的民族,把学生引入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我们一起欣赏维族的《玛依拉》、藏族的《洗衣歌》、蒙族的《赛马》——各种艺术形式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使稚嫩的心灵得到美的滋润。
2.语言文字之美
(1)汉字之美。中华汉字所具备的文化气息和优雅气质,决不是国外26个字母所能比拟的。在《秦汉一统》一课中,展示了在中国古代“马”字的七种写法,秦、齐、楚、燕、韩、赵、魏各有各的写法,既展示了象形字的形象美观,同时也启发学生思考统一文字的必要性。
教学《唐朝盛世》,我用视频展示了书法大家的作品。颜真卿的大气,柳公权的劲媚,欧阳询的虬劲,怀素的飞动——汉字之美,美在笔画之平衡,美在结构之和谐,一横一竖,一撇一捺,字字行行,美不胜收。
(2)诗词之美。“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学习《唐朝盛世》,我们欣赏到那么多绚丽多姿的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唐诗题材广泛,艺术精湛,是任何一个时代都无法比拟的,强烈表现出盛唐时代的豪迈气概。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让我们带着学生一起去欣赏吧,她的唯美,她的哲理,会让我们受用一生。 (3)知识性美文。
二十四节气是我们的祖先长期总结天文、气象与农业之间的相互关系而创造出来的,字字行行集聚了劳动人民的智慧: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撷取每个节气中的一个字,反映了四季、气温、降雨方面的变化,犹如一首情趣盎然的古诗,读来琅琅上口,韵味十足。
(4)思想性美文。“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的教育思想和道德思想被中国和世界人民所敬仰,居“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3.教材插图之美
《教师指导用书》指出:“鉴于课程本身的性质和特点,教科书采用了数量比较多的照片和图画,目的在于真实地呈现社会现实,帮助学生学习和理解课程,从而达到教学目标[7]。”
《秦汉一统》中有四幅连环画,说某人在各国做买卖因货币不同而造成的困难,图文并茂,形象说明了统一货币的必要性和意义。《世界在发展,生活在变化》短短四面的教材,囊括了二十六幅图片,反映了科技发明以及社會生活的巨大变化,让学生直观体验了工业化对于人类的意义。
4.历史文化之美
《从统一到鼎盛》中“马踏飞燕”,作品生动体现骏马奔驰与飞鸟争先的瞬间,是我国古代雕塑史上稀有的瑰宝。《走访遗迹看历史》介绍的圆明园是中国园林建筑史上的杰作,是一座将古今、南北、中西建筑之美集于一身的“万园之园”,却被八国联军毁于一旦,鲁迅先生说:“悲剧就是把最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越是精美绝伦,就越是毁灭得让人痛彻心扉,教育学生牢记国耻,振兴中华。
四、探寻——巧夺天工科学美
科学美客观地存在于人类创造的科学发现和发明之中, 数学证明是美,古代历法是美,天体运动是美,微观世界也是美。科学本身是美的,科学的发展越来越神奇,也就越来越美丽。
科学之美对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相对高深,但我们可以用深入浅出的方法,带领学生去感受、去发现科学美的存在,去欣赏科学美的绚烂。
《探寻古代科学家的足迹》,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共有190多万字,文字精美,书中绘图 1100多幅,图文并茂,栩栩如生,其科学美、知识美、艺术美得到完美结合。
《唐朝盛世》介绍了当时的水转筒车,这种灌溉工具,形如风车,声如管埙,大大减轻了农民的劳动量,是唐朝农业发展的一大进步,是将力量美、造型美集于一身的科技精品。
美学感动蕴涵着道德感动,这是儿童成长的第一阶梯,四大发明曾加快了人类前进的脚步,我们为祖先自豪,但我们不能沉溺在过去的荣耀中,激励学生从小学科学、爱科学,为华夏再度崛起而努力学习,再创科学美的辉煌。
品德课堂小世界,社会人生大舞台,美是难以用言语来诠释的,多彩的生活到处都有美的元素,让美育浸润童心,灵动品德课堂。我们要用睿智的思想、敏锐的眼睛、细腻的心灵,去激发学生创造美的能力,共同享受创造美的快乐。
参考文献:
[1]《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第81页。
[2]《民国教育》,豆丁网http://www.docin.com/p-455926878.
html
[3]《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第93页。
[4]《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第87页。
[5]《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第90页。
[6]《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第29页。
[7]《品德与社会》教师指导用书(六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1页。
[8]《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第87页。
[9]《数学史报告心得体会》新浪网http://www.chinadmd.com/file/v63uwaivatvvcvo3caviop6z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