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f38966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提问时语文阅读教学中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他渗透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还可以使学生敏捷思考,提高学生的反应速度。同时有利于学生在短时间内组织语言表述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下面谈一下我自己粗浅的认识。
  关键词:初中语文提问艺术
  
  
  在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应该重视提问的方法和技巧。下面我从两方面谈起:
  1 重视提问艺术
  我国明代学者陈献章说:“疑者,觉悟之机也。”可见问题与认识紧密联系,如果没有问题,认识也就停止了。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明确这一点尤为重要。
  语文课通常被人们称为“豆腐课”或“弹簧课”,采用“发胖式”的分析或“题海式”的战术,这种情况的出现,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教学中课堂提问的艺术性的忽略。有位教育家曾说过:“教师不谙熟发问的艺术,他的教学是不容易成功的。”说明课堂提问是教师整个业务功底、全部教学经验的公开亮相;又是对参差不齐,瞬息万变的学情的驾驭。因此注重课堂提问的艺术性是一项不可拖延的任务。
  语文教学实践表明,能否提出有启发性的问题,是决定教学效率的重要因素。传统的语文课,教师的教学步骤常常作如下安排:介绍作者———范读课文———齐读课文———正音解词———教师分析———布置作业,一节课中教师不由自主地唱了独角戏,课堂气氛往往显得沉闷,缺乏高潮,学生的思维积极性根本没调动起来。这样的一节课只能以失败告终,而失败的原因之一就是教师没有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来。优秀语文教师的实践表明,教师提出问题的水平越高,教学效果越好,越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语文学习的积极性。
  2 怎样艺术地提问
  教师的提问要能围绕重点精心设计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
  2.1 问题的提出要有针对性。正如射箭打靶要瞄准,设置问题的目标也要对准中心点。设计课堂提问要根据教学目标,扣住重点,抓住难点。这样也就抓准了方向,重点解决了教学的难题,任务也基本落实了,扣住重点引导点拨,可谓事半功倍。难点主要是指学生学习过程中不易攻克而教学上又必须落实的地方,它是教学过程中的拦路虎,也是教师解疑的一个靶心。抓难点,体现了教师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它要求教师从学生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教师针对重点、难点,设计问题,犹如写文章之开门见山,直奔主题,比较干脆利落。
  教学《记承天寺夜游》时,文末的“但少闲人始悟两人者耳”中的“闲人”一词是文章的文眼,如何使学生正确理解“闲人”为教学中的难点。注释中译为“清闲的人”,但更应从中去领悟苏轼身遭贬谪仍有如此闲情雅致的情怀,体现其乐观旷达胸襟这一深意。教学中提出“从苏轼自比闲人中我们读出了什么?”学生从相关注释资料中明确了这一点。
  2.2 问题的提出要有启发性。学生对每篇课文的学习,不是一开始就感兴趣的,因此要针以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调动他们思考的积极性。课堂上要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使他们思维活跃,思路开阔,能根据自己的知识辐射开去。还是在教学《记承天寺夜游》时,文中对景物的描写“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尽管只此一句,但正是作者惜墨如金的體观。假如只是单纯的语句翻译理解,一则学生不容易准确地把握,二则无法体会其意境。于是教学中采用了增删法来理解。淤原句改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行吗?于在原句后增上“远处蝉鸣鹊啼,近处蛙声阵阵”,你以为合适吗?这样一来,学生马上从问淤明确了原句中比喻的妙处:把月光比作碧水,把竹柏影比作藻荇,从问于体会到了作者从中营造了一种幽远空明的意境。这个问题的解决就加深了学生对作品思想内容的理解,这样的提问,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思维的积极性,使他们自然地了解到作品的内容与主题,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3 问题的提出要有曲折性。课堂的提问如果只是一味地直来直去,学生就会觉得索然无味,并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思维的发展。假如把问题换成“曲问”、“活问”的方式提出,就能迫使学生开动脑筋。所谓的“曲问”,就是变提问的角度,让思路“拐一个弯”,从问题的侧翼或者反面,寻找思维的切入口。朱熹说过:“读书无疑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此方是长进。”阅读教学中,有时学生初读课文后就说“全懂了”,“没问题”,那么事实是否果真如此呢?此时就需教师能提出出人意料的的问题,使教学平中见奇。如教学《我爱这土地》时,设计了这样的一个问题:同样是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为什么作者的眼里常含泪水,而我们却面带微笑呢?学生在思考回答这个问题时,必须联系诗歌的写作背景,这样不仅能体会到诗人深沉的爱国情感之“真”,更会珍惜现在的美好时光,同时也懂得如何去鉴赏一首诗,品味诗句,这一曲问的妙处,与直接问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是不能比的。教学《走一步再走一步》时,全文学完了,但教师提出了这样一问:“老师认为文中有一处交代不清———我的父亲又怎会知道我被困小悬崖呢?”于是学生先对当时的情形作了想象。接着教师又提出:“文中没有交代这些你认为是作者的失误吗?”学生在思考后明确了这是文中结构上的详略取舍。这样的提问与教师对文章详略得当的写法分析相比,其效果不言而喻。
  2.4 问题的提出要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课堂中的提问,目的是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训练和提高思维能力,因而教师应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启发学生,可以使学生掌握解决同一问题的多种解答方法,既拓宽思维的空间,又能培养发散型思维能力。教学中要善于把课本知识与课外有关知识联系起来思考,能扩大知识的利用价值。教学《桃花源记》时,学生认识到作者抨击社会离乱,追求自由幸福的生活。教师提问:“你愿做陶渊明这样的人吗?”很多学生都认识到:“假如人人如此,那么社会就谈不上发展。”这就很自然地引出了陶渊明消极避世的一面。
其他文献
移情是心理学术语,同时也是被广泛应用的一种心理学技术。就应用角度而言,移情实质上是一种能力,使人能够站在他人的角度去理解其感情、意愿和行为。针对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舞蹈基础差,学习难,领悟能力低的特点,我在舞蹈教学中充分运用移情法,以情贯穿课堂始终,通过言语析情,动作传情,实践展示情,让学生能更快地转换角色,更好地入戏,了解剧中人物的思想感情,理解舞蹈的每一个动作、造型所表现的内涵,从而跳出韵味,
期刊
新一轮课改革的核心,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学习,适应时代的发展,应对未来社会的挑战。新课标提出:物理教学活动,必须重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供机会。这种以学生为本的发展性教学理念,给物理教学增添了活力和魅力。笔者深深地感到理解和落实新课程理念,需要一个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上升到理论的过程。鉴于此,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力求让学生体验知
期刊
摘要: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独特的感受及理解、欣赏与评价的能力,使学生努力感受和理解文本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并在这种感受和理解的基础上发现文本本身的美,进而从美感感受中感到趣味。要不断总结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教师要更新阅读理念,掌握有效的教学技能,形成课堂阅读教学的新模式,从而有效指导、实施阅读教学。新课标提倡个性化阅读、创造性阅读、多元解读、自主阅读、深度阅读等等。因此,阅读教学是形成学生
期刊
摘要:开放式教学造成语文学科特质的明显淡化众所周知,语文是一门基础课程,是一门语言交际的工具性课程。过去对语文科性质无论怎么认识,都不能否定其基础工具性。因此,相对于其他学科的教学来讲,语文教学有其独特的语文特性。  关键词:语文开放式 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现代社会是开放的社会,开放的社会需要开放式的课堂教学。教材是语文知识的载体,学生
期刊
三人行,必有我师。合作学习通过鼓励学生合作与交流,创设出具有活力的合作情境。似是无心却有意地向学生灌输了一种社会观念,即每个人都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过人之处,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都是自己不可多得的宝贵的学习资源。  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老师的职责是授予合作技能,让孩子学会合作;探索合作方式,让孩子体验合作;创设合作情境,让孩子享受合作。  我的尝试与探索是以9(4)班为试点展开
期刊
摘要:新课程视野下,初中语文课堂已不再是侧重于教师的讲解的知识课堂,而是转变成以学生为主体的生命课堂,课堂成为师生生命成长的空间。生命化的课堂教学就是创造师生共同发展的生命环境,从无明到觉醒,从成长到超越。投入激情,创造气氛;引导体验,积极参与;赏识创见,悦纳异见;彼此欣赏,共同成长。  关键词:生命化教学生命课堂构建探究       初中语文课如何进行生命化教学,如何来建构初中语文的“生命课堂”
期刊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开始变得更自由、更灵活,学生也始终在愉快的状态下积极地学习数学,这的确是我们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可喜变化。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就数学本身来说,是壮丽多彩、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入迷才能叩开思维的大门,智力和能力才能得到发展。教师要善于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充分利用数学课堂,把它创设成充满活力、魅力无穷的空间,从
期刊
新课程要求以全面提高公民的科学素养为目标,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使学生获得终身学习兴趣、习惯以及一定的学习能力。物理知识很多来源于生活或是对生活经验的总结。所以从生产,生活实际出发,不仅能体现学科特点,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把整个物理教学作为一个整体,从三维目标,逐步培养学生从物理角度对现实生活认识程度。使学生的物理学习从接受到主动反映,再到偏爱,并形成一种追求。  一、美
期刊
历史隐形分层教学从“实施素质教育”、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出发,根据学生实际,向学生提供多样的、不同层次的教学环境与内容,促进有差异的学生普遍得到发展,从而实现历史教学的根本目的——使学生掌握最有智力价值的史实知识、史论知识和史法知识,并使这些知识掌握到较高的运用水平和自动化程度,由此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笔者认为历史隐性分层教学法也是一种教学方法的创新。因为这种方法既有理论依据与实践基础,
期刊
我校实行“三环六步”教学法,把教学分为三个环节:课前,课中,课后。要上好信息技术课,也同样要把握好这三个环节。  一、课前要做充分的准备  1、研究课程标准与教材,设计自学方案。  教材虽然是专家按教学规律编写的,有很强的系统性,但它不一定能关注到每一个地区学生的特点。所以教师不应该生搬硬套教材上的内容,而应该在深入研究学生的基础上,依据课程标准,抓住对学生的信息能力和技术能力的培养和学生的兴趣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