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移情是心理学术语,同时也是被广泛应用的一种心理学技术。就应用角度而言,移情实质上是一种能力,使人能够站在他人的角度去理解其感情、意愿和行为。针对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舞蹈基础差,学习难,领悟能力低的特点,我在舞蹈教学中充分运用移情法,以情贯穿课堂始终,通过言语析情,动作传情,实践展示情,让学生能更快地转换角色,更好地入戏,了解剧中人物的思想感情,理解舞蹈的每一个动作、造型所表现的内涵,从而跳出韵味,跳出特色,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言传:用教学语言移情
在高度熟悉教材、在高度熟悉学生、在高度重视配合的氛围内,语言的发挥是达到移情的重要手段。言传,包含了讲述、解释、语言渗透等多方面涵义,教师要为学生讲解动作、传递知识、渗透思想。因为舞蹈教学既是形体动态的传授,也是舞蹈文化内涵的传授过程。
比如教学藏族舞。教师首先要用优美的语言向学生介绍:中国民族民间舞蹈依据不同地方文化,呈现出不同的舞蹈特征,各具特色,各有风采。而藏族民间舞蹈的训练,是学习我国民族民间舞的一块“敲门砖”。继而,教师结合认知内容再向学生介绍有关藏族的文化知识,帮助学生了解藏族服饰、生活习惯、民俗风情,增强他们的感性知识。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为通过移情来促进其技能的掌握和表演能力的提升打好情感基础。在教学时,教师应该经常告诫学生:“要会用心去跳舞”,也就是“以情带动,动中有情”。因为藏族舞是以情感宣泄为主要目的,是情感发展到极致时身体的表现,所以它必须是由真实的情感贯注始终的,而真实的情感是引导藏舞表演不断获得美感的源泉。通过启发学生自身的美感意识,使他们情绪激动起来,思考下去,把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的参与,然后回归课堂,将自身的情感体验与严密系统的教学内容结合起来,使之相互作用,互为补充,成为一体。同时,在课堂中,教师要常常强调学生“要听音乐做动作”、“要寻找舞蹈的感觉”、“联想表演的情境”,“以境带情,由情入境”等等,这些其实都是移情暗示,可以使师生一直处在一个情感的交流中,无论是融洽的顺向交流、还是严厉要求所形成的逆向情感刺激,都是为培养美感所采取的一种移情教学手段。
教师通过生动优美的语言提示,引导学生进行形象活跃的思维和艺术联想的移情,可使教学達到“看景有景、看花有花、看河有鱼、看山有岭”的至高境界。
二、身教:用肢体语言移情
舞蹈是身体的语言、动作的艺术。教学中,教师必须通过肢体语言亲自塑造让学生最容易效仿的形象,并把舞蹈动作全面示范、完美演绎,要求学生模仿得越象越好。
如教学幼儿舞蹈《迷路的小花鸭》时,教师示范:一位小朋友,无意中看见一只小花鸭,顿生惊喜、欢欣之情;接着,轻轻抱起迷路的小花鸭,四处望望,到处找找,终于将迷路的小花鸭送回了家,露出满脸的欣慰和开心。教师通过“看、抱、望、找、送”这一系列的行为动作,加上“惊喜、欢欣、焦虑、欣慰、开心”等神态表情,恰到好处地用肢体语言具体而又细腻地表达了纯真可爱的小朋友爱护小动物的过程。学生被深深感染了,很快就进入了角色的情感之中,积极模仿、练习,达到了忘“我”的境界。
舞蹈是一门最擅长抒情的艺术。当学生逐步掌握了身体运动规律后,模仿的对象开始淡化,这时再进一步调动学生的情绪和想象,学生就可以完全依靠自己的理解去塑造她自己,并将自己的思想感情融入角色情绪之中,散发出舞蹈独具的顺达、流畅的艺术感染力了。
三、实践:用教学成果移情
舞台实践,是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学生的舞蹈技能将在舞台上得到最充分的检验。而舞台上的成功体验,又将反过来成为学生学习舞蹈的最大动力。因此,用教学成果移情,教师可收“一箭双雕”之奇效。
以组织学生创编大型幼儿情景剧《拳击大王》为例。我给出了第一场的情节:红蓝两组小猪们进行拳击比赛,蓝队战胜了红队,获得了冠军;接着,大灰狼突然来袭……要求学生续编第二场的情节。学生们各抒己见,最终意见集中于两种:其一,“红蓝两队协作,战胜了大灰狼”;其二,“蓝队在危机关头只顾自己逃生,而红队却与大灰狼展开了英勇搏斗并战胜了强大的敌人”。听到这里,我继续启发学生们:“节目最后要让观众明白谁才是真正的拳击大王呢!”经我提示,学生们继续展开热烈讨论。最终大家一致推选出最富启迪意义的结局应该是:“蓝队逃跑,红队战胜大灰狼。最后,大灰狼把头饰卸下。原来,大灰狼是猪爷爷假扮来试探红蓝两队小猪的。所以,真正的拳击大王属于红队小猪们!”经过学生们积极思考、用心演绎的这两段舞蹈,运用出人意料的对比手法,将蓝队的怯懦和红队的英勇进行对照,将武力的胜利和本性的强大进行对照,创新设计情节,大肆渲染情感。演出的学生更是通过形式多样的舞蹈表现手段,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小猪们在戏剧的矛盾冲突中的表现和丰富的精神世界,带给观者情感上的强烈震撼和思想上的高度共鸣,使演出获得了圆满成功。
成功的舞台实践让我们看到:移情不光是教师移学生之情,同时也是学生移教师之请,两者之情同时移到一条路子上,移情的教学成果便显而易见了。
十几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在舞蹈教学中合理运用移情法,对帮助学生快速理解舞蹈内涵、掌握舞蹈动作、创造性地表现舞蹈艺术等都有积极意义。移情,既为学生创设了艺术的情境,又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机,从而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一、言传:用教学语言移情
在高度熟悉教材、在高度熟悉学生、在高度重视配合的氛围内,语言的发挥是达到移情的重要手段。言传,包含了讲述、解释、语言渗透等多方面涵义,教师要为学生讲解动作、传递知识、渗透思想。因为舞蹈教学既是形体动态的传授,也是舞蹈文化内涵的传授过程。
比如教学藏族舞。教师首先要用优美的语言向学生介绍:中国民族民间舞蹈依据不同地方文化,呈现出不同的舞蹈特征,各具特色,各有风采。而藏族民间舞蹈的训练,是学习我国民族民间舞的一块“敲门砖”。继而,教师结合认知内容再向学生介绍有关藏族的文化知识,帮助学生了解藏族服饰、生活习惯、民俗风情,增强他们的感性知识。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为通过移情来促进其技能的掌握和表演能力的提升打好情感基础。在教学时,教师应该经常告诫学生:“要会用心去跳舞”,也就是“以情带动,动中有情”。因为藏族舞是以情感宣泄为主要目的,是情感发展到极致时身体的表现,所以它必须是由真实的情感贯注始终的,而真实的情感是引导藏舞表演不断获得美感的源泉。通过启发学生自身的美感意识,使他们情绪激动起来,思考下去,把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的参与,然后回归课堂,将自身的情感体验与严密系统的教学内容结合起来,使之相互作用,互为补充,成为一体。同时,在课堂中,教师要常常强调学生“要听音乐做动作”、“要寻找舞蹈的感觉”、“联想表演的情境”,“以境带情,由情入境”等等,这些其实都是移情暗示,可以使师生一直处在一个情感的交流中,无论是融洽的顺向交流、还是严厉要求所形成的逆向情感刺激,都是为培养美感所采取的一种移情教学手段。
教师通过生动优美的语言提示,引导学生进行形象活跃的思维和艺术联想的移情,可使教学達到“看景有景、看花有花、看河有鱼、看山有岭”的至高境界。
二、身教:用肢体语言移情
舞蹈是身体的语言、动作的艺术。教学中,教师必须通过肢体语言亲自塑造让学生最容易效仿的形象,并把舞蹈动作全面示范、完美演绎,要求学生模仿得越象越好。
如教学幼儿舞蹈《迷路的小花鸭》时,教师示范:一位小朋友,无意中看见一只小花鸭,顿生惊喜、欢欣之情;接着,轻轻抱起迷路的小花鸭,四处望望,到处找找,终于将迷路的小花鸭送回了家,露出满脸的欣慰和开心。教师通过“看、抱、望、找、送”这一系列的行为动作,加上“惊喜、欢欣、焦虑、欣慰、开心”等神态表情,恰到好处地用肢体语言具体而又细腻地表达了纯真可爱的小朋友爱护小动物的过程。学生被深深感染了,很快就进入了角色的情感之中,积极模仿、练习,达到了忘“我”的境界。
舞蹈是一门最擅长抒情的艺术。当学生逐步掌握了身体运动规律后,模仿的对象开始淡化,这时再进一步调动学生的情绪和想象,学生就可以完全依靠自己的理解去塑造她自己,并将自己的思想感情融入角色情绪之中,散发出舞蹈独具的顺达、流畅的艺术感染力了。
三、实践:用教学成果移情
舞台实践,是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学生的舞蹈技能将在舞台上得到最充分的检验。而舞台上的成功体验,又将反过来成为学生学习舞蹈的最大动力。因此,用教学成果移情,教师可收“一箭双雕”之奇效。
以组织学生创编大型幼儿情景剧《拳击大王》为例。我给出了第一场的情节:红蓝两组小猪们进行拳击比赛,蓝队战胜了红队,获得了冠军;接着,大灰狼突然来袭……要求学生续编第二场的情节。学生们各抒己见,最终意见集中于两种:其一,“红蓝两队协作,战胜了大灰狼”;其二,“蓝队在危机关头只顾自己逃生,而红队却与大灰狼展开了英勇搏斗并战胜了强大的敌人”。听到这里,我继续启发学生们:“节目最后要让观众明白谁才是真正的拳击大王呢!”经我提示,学生们继续展开热烈讨论。最终大家一致推选出最富启迪意义的结局应该是:“蓝队逃跑,红队战胜大灰狼。最后,大灰狼把头饰卸下。原来,大灰狼是猪爷爷假扮来试探红蓝两队小猪的。所以,真正的拳击大王属于红队小猪们!”经过学生们积极思考、用心演绎的这两段舞蹈,运用出人意料的对比手法,将蓝队的怯懦和红队的英勇进行对照,将武力的胜利和本性的强大进行对照,创新设计情节,大肆渲染情感。演出的学生更是通过形式多样的舞蹈表现手段,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小猪们在戏剧的矛盾冲突中的表现和丰富的精神世界,带给观者情感上的强烈震撼和思想上的高度共鸣,使演出获得了圆满成功。
成功的舞台实践让我们看到:移情不光是教师移学生之情,同时也是学生移教师之请,两者之情同时移到一条路子上,移情的教学成果便显而易见了。
十几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在舞蹈教学中合理运用移情法,对帮助学生快速理解舞蹈内涵、掌握舞蹈动作、创造性地表现舞蹈艺术等都有积极意义。移情,既为学生创设了艺术的情境,又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机,从而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