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欧阳修到夷陵当县令,读陈年公案,出一身冷汗,他看到什么、悟到什么——
“明主之吏,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语出《韩非子·显学篇》,强调基层历练对于高级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一个宰相没有过实实在在的基层工作经验,终归还是要差很多的。
北宋名臣之中,欧阳修的体会一定是极深的。在那个以锦绣文章博取进士科名,以进士科名决定官场前途的时代,欧阳修实在是太出类拔萃了。所以,他很年轻就进入中央成为皇帝的文馆侍从,本来是不可能再有基层县政经历了。他30岁出任峡州夷陵县(今湖北宜昌)令,则全然出于政治迫害,是当权者排斥异己的结果。然而,这段县令经历,后来却被欧阳修终生视若珍宝。
欧阳修初到夷陵,想要找一本《史记》或者《汉书》来打发时间,可是搜遍了夷陵县衙和私人书橱,竟然一无所获。《史记》和《汉书》是当时最常见的历史书,夷陵之偏僻落后,由此可见。联想到京城开封的繁华舒适,欧阳修倍感凄凉。但是,接下来所发生的事情,则让欧阳修彻底忘掉了个人的不幸。
找不到书,欧阳修就只好拿了“陈年公案”反复阅读,结果却读出了一身又一身的冷汗。但见其中冤假错案不可胜数,“无中生有的,颠倒黑白的,徇私枉法的,灭亲害义的,无所不有。”欧阳修惊呆了,夷陵这样一个荒凉偏远的小县竟然如此,那么,整个宋朝又当如何,是可以想象的。他放下卷宗,对天发誓:从此之后,对待任何事情都绝不敢马虎!就在那一刻,欧阳修完成了从读书人到政治家的伟大跨越。
欧阳修后来官至副宰相。他晚年回顾夷陵经历时,曾说,到今天三十多年了,我遍历中央和地方,甚至做到了三公,都是拿“不敢马虎”这句话来自励的。今天别人看我,都以为我是因为文章写得好才有这地位;我自己看我自己,諒必是当时在夷陵那一句誓言的回报啊!
欧阳修做过开封知府,他的前任是著名的包青天包拯。包拯的作风是“以威严御下,名震都邑”,的确是“黑脸”的。欧阳修的作风却是“简单平易,一切按道理来,不追求赫赫之名。”有人劝他向包拯学习,欧阳修回答说:“每个人才能脾气不同,不能强求一律。”这是个很谦虚的说法。事实上,欧阳修对于地方官的“治民”施政,有着独到而深刻的见解,他认为,治民就像是医生治病。有的医生派头极大,说得天花乱坠,可是药到病不除,远不如衣着简朴、言语木讷而药到病除的。治民,不管他的才干是否出众、政策措施是否漂亮,但民称便,即是良吏。
判断一个官员是否是良吏好官的唯一标准,是老百姓是否觉得方便,这就是欧阳修的政绩观。这种政绩观的结果就是不求政绩。欧阳修当过好几个州的长官,从来没有像样的政绩,也不求声誉,治理风格宽松简单,不扰民。曾经有人向他请教“为政宽简而不荒废事务”的秘诀,欧阳修回答说,我所说的宽,是不苛刻急切地去满足上司的要求,我所说的简,是不要繁琐细碎什么都管。那么,欧阳修宽简治民的效果如何呢?“所至民便,既去民思”,在任时老百姓觉得方便,离任后老百姓怀念。
作为当时的文坛领袖,很多晚辈后生慕名求见,欧阳修也乐于接见,然而,他从不谈文章怎么写,却喜欢讲做官的道理。为什么呢?用欧阳修自己的话说,“文章止于润身,政事可以及物。”“润身”指增强个人修养,“文章”的作用其实也止于“润身”——当然,作为文章大家,欧阳修完全有资格这么说,那是他的谦虚,也是他的骄傲。所谓“政事可以及物”,是说政府的决策、官员的行为会影响到治下每一个老百姓的福祉,所以,拥有行政权力的人必须审慎,“对待任何事情都绝不敢马虎”——这是欧阳修践行终身的誓言。
“明主之吏,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语出《韩非子·显学篇》,强调基层历练对于高级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一个宰相没有过实实在在的基层工作经验,终归还是要差很多的。
北宋名臣之中,欧阳修的体会一定是极深的。在那个以锦绣文章博取进士科名,以进士科名决定官场前途的时代,欧阳修实在是太出类拔萃了。所以,他很年轻就进入中央成为皇帝的文馆侍从,本来是不可能再有基层县政经历了。他30岁出任峡州夷陵县(今湖北宜昌)令,则全然出于政治迫害,是当权者排斥异己的结果。然而,这段县令经历,后来却被欧阳修终生视若珍宝。
欧阳修初到夷陵,想要找一本《史记》或者《汉书》来打发时间,可是搜遍了夷陵县衙和私人书橱,竟然一无所获。《史记》和《汉书》是当时最常见的历史书,夷陵之偏僻落后,由此可见。联想到京城开封的繁华舒适,欧阳修倍感凄凉。但是,接下来所发生的事情,则让欧阳修彻底忘掉了个人的不幸。
找不到书,欧阳修就只好拿了“陈年公案”反复阅读,结果却读出了一身又一身的冷汗。但见其中冤假错案不可胜数,“无中生有的,颠倒黑白的,徇私枉法的,灭亲害义的,无所不有。”欧阳修惊呆了,夷陵这样一个荒凉偏远的小县竟然如此,那么,整个宋朝又当如何,是可以想象的。他放下卷宗,对天发誓:从此之后,对待任何事情都绝不敢马虎!就在那一刻,欧阳修完成了从读书人到政治家的伟大跨越。
欧阳修后来官至副宰相。他晚年回顾夷陵经历时,曾说,到今天三十多年了,我遍历中央和地方,甚至做到了三公,都是拿“不敢马虎”这句话来自励的。今天别人看我,都以为我是因为文章写得好才有这地位;我自己看我自己,諒必是当时在夷陵那一句誓言的回报啊!
欧阳修做过开封知府,他的前任是著名的包青天包拯。包拯的作风是“以威严御下,名震都邑”,的确是“黑脸”的。欧阳修的作风却是“简单平易,一切按道理来,不追求赫赫之名。”有人劝他向包拯学习,欧阳修回答说:“每个人才能脾气不同,不能强求一律。”这是个很谦虚的说法。事实上,欧阳修对于地方官的“治民”施政,有着独到而深刻的见解,他认为,治民就像是医生治病。有的医生派头极大,说得天花乱坠,可是药到病不除,远不如衣着简朴、言语木讷而药到病除的。治民,不管他的才干是否出众、政策措施是否漂亮,但民称便,即是良吏。
判断一个官员是否是良吏好官的唯一标准,是老百姓是否觉得方便,这就是欧阳修的政绩观。这种政绩观的结果就是不求政绩。欧阳修当过好几个州的长官,从来没有像样的政绩,也不求声誉,治理风格宽松简单,不扰民。曾经有人向他请教“为政宽简而不荒废事务”的秘诀,欧阳修回答说,我所说的宽,是不苛刻急切地去满足上司的要求,我所说的简,是不要繁琐细碎什么都管。那么,欧阳修宽简治民的效果如何呢?“所至民便,既去民思”,在任时老百姓觉得方便,离任后老百姓怀念。
作为当时的文坛领袖,很多晚辈后生慕名求见,欧阳修也乐于接见,然而,他从不谈文章怎么写,却喜欢讲做官的道理。为什么呢?用欧阳修自己的话说,“文章止于润身,政事可以及物。”“润身”指增强个人修养,“文章”的作用其实也止于“润身”——当然,作为文章大家,欧阳修完全有资格这么说,那是他的谦虚,也是他的骄傲。所谓“政事可以及物”,是说政府的决策、官员的行为会影响到治下每一个老百姓的福祉,所以,拥有行政权力的人必须审慎,“对待任何事情都绝不敢马虎”——这是欧阳修践行终身的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