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的教学方式认为,教师只要讲得多、细、深、透,学生学得就比自己摸索着学更快一些。事实上,这样做容易造成学生学习思维的惰性,学习效率很低。这是物理教学整体成绩不能提高的原因。在新课改中,要想全面提高学生的物理素质,整体性地提高学生的成绩,必须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锁定45分钟,构建一个使每位学生都会学、乐学、学好的教学模式。以下是我在高中新课改与物理教学的几种做法:
一、重新组合教学内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现行的教学计划课时多,上课讲授时间排得满满的,教师又讲得过多过细,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很少有主动学习的机会。为了给学生学习创造条件,我改变了按课时分配教学内容的教法,采用了结构单元教学方法。就是教师对全部教材内容深入钻研后,根据学科的特点,把教学内容分成几个单元组织教学。如高一物理可分为:力的分类、力的合成与分解、运动的概念与分类、匀变速运动及其特点、牛顿运动定律、功和能及机械能守恒等。分单元教学可使学生了解整个学科的结构,知道知识的来龙去脉,学到比较系统的知识。同时便于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讲授有机地结合起来。
课堂讲授主要讲单元知识的体系,讲教材的重点难点。在讲授中还可以把科研成果和有争议的观点引人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讲授方法上,要有利于学生学习,把整个教学过程组织成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己钻研问题的过程,让学生始终处于主动研究的状态。例如,在讲“机械能守恒定律”时,引导学生沿着机械能守恒定律创立的历史,按照科学家思维的方法,讲述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创立,以及实际生活中的许多现象也满足这一规律。课堂教学要始终贯彻启发式,要引起学生思维的共鸣,时刻抓住训练学生自己探索的机会。
学生的学习能力仅靠课堂的指导是不够的,还要具体指导学生的自学方法。如指导学生如何看书,书怎样越读越厚,又怎样越读越薄。为了引导他们读书,先给他们编写自学提纲,仅提出一些复述问题,然后提出一些思考性问题,最后要学生自拟学习提纲,自己归纳整理学习笔记,做到手脑并用,逐渐提高阅读能力。学生开始自学,往往不深入、不持久,根本原因在于学习时不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我除了讲授中不断给他们留下思考题,还引导他们将高初中物理问题进行对比。如某个问题在两个不同阶段分别是怎样讲的?还有什么区别联系?为什么?等等。例如,在讲“平抛运动”时,讲述飞机投弹问题时,初中物理就用惯性来解说,而高中物理却用平抛运动来解说;另外,我还要求他们联系一些实际问题进行考虑,实际过程如何简化成几个物理过程?怎样应用物理规律解释实际问题?并要求学生在问答实际问题时都要加一个“为什么”。这样学就会在自学中逐步学会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样学生对物理产生亲近感,喜欢物理,更多关注物理学与科技发展的前沿,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科学志趣及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
其次还要引导学生,这不是教师将教材从头到尾地单纯讲一遍,而是在学生充分自学以后,引导学生通过质疑、讨论、交流等方式自行解决自学过程中的疑难问题,也可鼓励和引导已学会的学生教还不会的学生,达到学生互相帮助、合作学习之目的。同时,教师也提出自己的问题,这些问题应是学生自以为简单或是没有察觉到的问题,由师生共同讨论,达成共识。之后,教师可简要将学习重点作系统地小结,梳理本课的学习内容。针对学生自学探究的情况,教师进行重点讲解,澄清模糊观念,解答疑难问题,加深对概念和规律的理解。特别要注意对教学内容进行串联精讲,纵向串讲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使所学知识系统化;横向串讲知识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讲清易错易混处,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
最后是拓展,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牢固地掌握它。因此,在物理概念和规律建立以后,还必须引导学生对概念和规律进行讨论,以深化认识。一般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讨论:一是讨论其物理意义,二是讨论其适用范围和条件,三是讨论有关概念和规律间的关系。在讨论过程中,应当注意针对学生在理解和运用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以便使学生获得比较正确的理解。学习物理知识的目的在于运用,在这一环节中,一方面要用典型的问题,通过教师的示范和师生共同讨论,深化对所学的概念和规律的理解,逐步领会分析、处理和解决物理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并将课堂内容延伸到课外,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不能把它当做僵化的教条,机械地在教学中盲目地运用,而应该从教材、教学内容、学生理解程度的实际出发灵活运用,并根据教师自己对教学本质和教学内容的理解,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完善它。借以解释生活和生产过程中的一些物理现象,解决生活和生产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也能更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学科的积极性。
二、把前沿物理有机地在教学中渗透
有些教师不愿意接触前沿知识,认为与教学无关,这种认识是不对的,须知,教师的魅力最终要体现在教学魅力上,体现在对所教学科的洞察力上。传统的观点是: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应有一桶水。现代知识论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所拥有的必须是一条小溪,一条小河,一条能常流常新、敢于不断否定自己、更新自己的小河。而对科学前沿的关注、跟踪,一方面可以帮助教师形成宽广而深厚的知识视野,从容应对“信息危机”与学生的“信任危机”;另一方面,当代教育学理论也借鉴了物理学的发展成果,教师对前沿知识的敏感性,往往可以帮助其将新的教育理论转化到教学中。现代社会是一个开放的社会,教育事业也不能“闭门造车”。在知识经济时代,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知识、技能的不断更新。因此,教师也是一名学习者,参加学术交流不仅是教师的权利,更是教师的义务。学术交流往往是学术前沿动态的“集大成”,反映了本学科发展的方向及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参加学术交流,能够拓宽教师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又由于日常工作的繁重,教师不可能随时跟踪学术动态,参加学术交流可说是一条捷径。有的教师可能认为前沿知识太难,担心学生不能接受。这种担心其实是没有必要的。对于前沿知识的教学,在“量”上应遵循“少而精”的原则。以能体现物理学新思想、新方法的内容为主;在“度”的把握上应以介绍和渗透为主,注重的是思想、方法的熏陶而非繁杂的公式推导。教学中应避免大量新现象、新知识的简单罗列,否则,物理就会变成有“物”无“理”。同时,前沿物理教育本身也是一种科学史教育。目前科学史的教育功能逐渐得到一线教师的认同,涉及科学史的教育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近、现代物理学带来了科学图景的巨变,它在物理学史中也应有重要的地位。将近、现代物理学发展中的相关人物、事件告诉学生,这是一种科学史教育,有利于学生科学精神的养成。将物理学前沿知识渗透于教学中,还能够帮助学生“生态”地把握科学的社会功能。科学发展到今天,其负面影响逐渐显露:生态 恶化、能源危机、贫富差异等问题尚未解决。恐怖主义又在本世纪初给全人类带来新的阴霾。但瑕不掩瑜。不能只看负面而消极悲观。更不能将其全盘否定。“解铃还须系铃人”,这些消极影响仍要靠科学本身来解决,同时还需关注掌握科学技术的“人”。就这一点来看,科学教育应当发挥重要作用。
前沿知识教学的关键在于如何使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所谓“有意义”的学习,是将未知的外部世界与已知的内部世界相联系;将未知融入已知中的认知过程。这种联系和融合越清晰,学习就越成功。现代物理是在经典物理基础上的继承、修正和超越,二者并非绝对对立,在教学上也不能割裂开来。在中学阶段应当多考虑如何在经典物理教学的整体背景中进行前沿知识的教学,换言之,应当多考虑前沿知识在经典物理教学中的渗透。有许多教学情境能够体现这种渗透,如在讲光的“微粒说”“波动说”时,由于两者都具有不同的实验依据,难免给学生造成思维的冲突,而这种冲突正体现了现代物理对经典物理的质疑与超越,也反映了科学源于问题的本质。合理地设计教学,一方面为学生进一步理解“波粒二象性”作好了铺垫,更重要的是破除了传统认识论中“二元”的、非此即彼的思想,有利于学生辩证思维的养成。又如从前的教材没有“熵”这一概念。在新课程中若直接引入显然是不适宜的,也是毫无意义的,重点应放在从热力学第二定律出发,定性说明“熵”的意义——反映系统的无序程度。除此以外,更要说明“熵”不仅可以用于热力学,也广泛地应用于经济学、信息论、生命科学等。总之,应结合已学和在学的知识,将现代物理的思想与方法渗透于日常教学中。
三、加强情感交流,培养平等协作式的融洽的师生关系
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一种双边活动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师生之间除了知识信息的传递,还有情感的交流。师生之间情感交流往往会对教学活动的开展与深入起催化作用。知识往往通过情感这个媒介才能更好地被学生接受、内化。教是为了学,学生的学习活动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学生能否在教师指导下积极思考,往往取决于师生情感交流程度。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情感的交流的教学,好似人只用一条腿走路,这样的教学要取得理想的效果是很难想像的。因此教师和学生之间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对完成教学目的至关重要。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必须改变师生之间命令与服从的关系。教师在平时就要注意与学生进行沟通,与学生平等相处,让学生把自己当作朋友,而不是高高在上,只能仰视的严师。师生之间就会有良好、民主的关系。对学生不偏不倚,同等对待,是教师处理与学生的关系的—个十分重要的原则。所以说,一个具有高度责任感,高超教学技能和热爱学生的教师往往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和喜爱,而融洽的师生关系又能进一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新课程理念只有转化成教师的教学实践才有效,而理念到实践需要一个不断学习、转化、反思、实践并检验的过程,并借助于外界的反馈性评价和自我深层次的思考,才能真正促动教师专业化的动力,随着教师缄默性知识的增加,在教学过程中自觉改良教学行为,并通过不断发展与创新性应用,在获得预期设想的结果后,满足教师自我尊重性地发展,这些一旦成为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原动力,就会形成教师个体独特的教学风格和魅力。
一、重新组合教学内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现行的教学计划课时多,上课讲授时间排得满满的,教师又讲得过多过细,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很少有主动学习的机会。为了给学生学习创造条件,我改变了按课时分配教学内容的教法,采用了结构单元教学方法。就是教师对全部教材内容深入钻研后,根据学科的特点,把教学内容分成几个单元组织教学。如高一物理可分为:力的分类、力的合成与分解、运动的概念与分类、匀变速运动及其特点、牛顿运动定律、功和能及机械能守恒等。分单元教学可使学生了解整个学科的结构,知道知识的来龙去脉,学到比较系统的知识。同时便于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讲授有机地结合起来。
课堂讲授主要讲单元知识的体系,讲教材的重点难点。在讲授中还可以把科研成果和有争议的观点引人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讲授方法上,要有利于学生学习,把整个教学过程组织成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己钻研问题的过程,让学生始终处于主动研究的状态。例如,在讲“机械能守恒定律”时,引导学生沿着机械能守恒定律创立的历史,按照科学家思维的方法,讲述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创立,以及实际生活中的许多现象也满足这一规律。课堂教学要始终贯彻启发式,要引起学生思维的共鸣,时刻抓住训练学生自己探索的机会。
学生的学习能力仅靠课堂的指导是不够的,还要具体指导学生的自学方法。如指导学生如何看书,书怎样越读越厚,又怎样越读越薄。为了引导他们读书,先给他们编写自学提纲,仅提出一些复述问题,然后提出一些思考性问题,最后要学生自拟学习提纲,自己归纳整理学习笔记,做到手脑并用,逐渐提高阅读能力。学生开始自学,往往不深入、不持久,根本原因在于学习时不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我除了讲授中不断给他们留下思考题,还引导他们将高初中物理问题进行对比。如某个问题在两个不同阶段分别是怎样讲的?还有什么区别联系?为什么?等等。例如,在讲“平抛运动”时,讲述飞机投弹问题时,初中物理就用惯性来解说,而高中物理却用平抛运动来解说;另外,我还要求他们联系一些实际问题进行考虑,实际过程如何简化成几个物理过程?怎样应用物理规律解释实际问题?并要求学生在问答实际问题时都要加一个“为什么”。这样学就会在自学中逐步学会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样学生对物理产生亲近感,喜欢物理,更多关注物理学与科技发展的前沿,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科学志趣及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
其次还要引导学生,这不是教师将教材从头到尾地单纯讲一遍,而是在学生充分自学以后,引导学生通过质疑、讨论、交流等方式自行解决自学过程中的疑难问题,也可鼓励和引导已学会的学生教还不会的学生,达到学生互相帮助、合作学习之目的。同时,教师也提出自己的问题,这些问题应是学生自以为简单或是没有察觉到的问题,由师生共同讨论,达成共识。之后,教师可简要将学习重点作系统地小结,梳理本课的学习内容。针对学生自学探究的情况,教师进行重点讲解,澄清模糊观念,解答疑难问题,加深对概念和规律的理解。特别要注意对教学内容进行串联精讲,纵向串讲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使所学知识系统化;横向串讲知识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讲清易错易混处,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
最后是拓展,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牢固地掌握它。因此,在物理概念和规律建立以后,还必须引导学生对概念和规律进行讨论,以深化认识。一般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讨论:一是讨论其物理意义,二是讨论其适用范围和条件,三是讨论有关概念和规律间的关系。在讨论过程中,应当注意针对学生在理解和运用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以便使学生获得比较正确的理解。学习物理知识的目的在于运用,在这一环节中,一方面要用典型的问题,通过教师的示范和师生共同讨论,深化对所学的概念和规律的理解,逐步领会分析、处理和解决物理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并将课堂内容延伸到课外,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不能把它当做僵化的教条,机械地在教学中盲目地运用,而应该从教材、教学内容、学生理解程度的实际出发灵活运用,并根据教师自己对教学本质和教学内容的理解,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完善它。借以解释生活和生产过程中的一些物理现象,解决生活和生产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也能更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学科的积极性。
二、把前沿物理有机地在教学中渗透
有些教师不愿意接触前沿知识,认为与教学无关,这种认识是不对的,须知,教师的魅力最终要体现在教学魅力上,体现在对所教学科的洞察力上。传统的观点是: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应有一桶水。现代知识论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所拥有的必须是一条小溪,一条小河,一条能常流常新、敢于不断否定自己、更新自己的小河。而对科学前沿的关注、跟踪,一方面可以帮助教师形成宽广而深厚的知识视野,从容应对“信息危机”与学生的“信任危机”;另一方面,当代教育学理论也借鉴了物理学的发展成果,教师对前沿知识的敏感性,往往可以帮助其将新的教育理论转化到教学中。现代社会是一个开放的社会,教育事业也不能“闭门造车”。在知识经济时代,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知识、技能的不断更新。因此,教师也是一名学习者,参加学术交流不仅是教师的权利,更是教师的义务。学术交流往往是学术前沿动态的“集大成”,反映了本学科发展的方向及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参加学术交流,能够拓宽教师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又由于日常工作的繁重,教师不可能随时跟踪学术动态,参加学术交流可说是一条捷径。有的教师可能认为前沿知识太难,担心学生不能接受。这种担心其实是没有必要的。对于前沿知识的教学,在“量”上应遵循“少而精”的原则。以能体现物理学新思想、新方法的内容为主;在“度”的把握上应以介绍和渗透为主,注重的是思想、方法的熏陶而非繁杂的公式推导。教学中应避免大量新现象、新知识的简单罗列,否则,物理就会变成有“物”无“理”。同时,前沿物理教育本身也是一种科学史教育。目前科学史的教育功能逐渐得到一线教师的认同,涉及科学史的教育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近、现代物理学带来了科学图景的巨变,它在物理学史中也应有重要的地位。将近、现代物理学发展中的相关人物、事件告诉学生,这是一种科学史教育,有利于学生科学精神的养成。将物理学前沿知识渗透于教学中,还能够帮助学生“生态”地把握科学的社会功能。科学发展到今天,其负面影响逐渐显露:生态 恶化、能源危机、贫富差异等问题尚未解决。恐怖主义又在本世纪初给全人类带来新的阴霾。但瑕不掩瑜。不能只看负面而消极悲观。更不能将其全盘否定。“解铃还须系铃人”,这些消极影响仍要靠科学本身来解决,同时还需关注掌握科学技术的“人”。就这一点来看,科学教育应当发挥重要作用。
前沿知识教学的关键在于如何使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所谓“有意义”的学习,是将未知的外部世界与已知的内部世界相联系;将未知融入已知中的认知过程。这种联系和融合越清晰,学习就越成功。现代物理是在经典物理基础上的继承、修正和超越,二者并非绝对对立,在教学上也不能割裂开来。在中学阶段应当多考虑如何在经典物理教学的整体背景中进行前沿知识的教学,换言之,应当多考虑前沿知识在经典物理教学中的渗透。有许多教学情境能够体现这种渗透,如在讲光的“微粒说”“波动说”时,由于两者都具有不同的实验依据,难免给学生造成思维的冲突,而这种冲突正体现了现代物理对经典物理的质疑与超越,也反映了科学源于问题的本质。合理地设计教学,一方面为学生进一步理解“波粒二象性”作好了铺垫,更重要的是破除了传统认识论中“二元”的、非此即彼的思想,有利于学生辩证思维的养成。又如从前的教材没有“熵”这一概念。在新课程中若直接引入显然是不适宜的,也是毫无意义的,重点应放在从热力学第二定律出发,定性说明“熵”的意义——反映系统的无序程度。除此以外,更要说明“熵”不仅可以用于热力学,也广泛地应用于经济学、信息论、生命科学等。总之,应结合已学和在学的知识,将现代物理的思想与方法渗透于日常教学中。
三、加强情感交流,培养平等协作式的融洽的师生关系
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一种双边活动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师生之间除了知识信息的传递,还有情感的交流。师生之间情感交流往往会对教学活动的开展与深入起催化作用。知识往往通过情感这个媒介才能更好地被学生接受、内化。教是为了学,学生的学习活动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学生能否在教师指导下积极思考,往往取决于师生情感交流程度。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情感的交流的教学,好似人只用一条腿走路,这样的教学要取得理想的效果是很难想像的。因此教师和学生之间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对完成教学目的至关重要。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必须改变师生之间命令与服从的关系。教师在平时就要注意与学生进行沟通,与学生平等相处,让学生把自己当作朋友,而不是高高在上,只能仰视的严师。师生之间就会有良好、民主的关系。对学生不偏不倚,同等对待,是教师处理与学生的关系的—个十分重要的原则。所以说,一个具有高度责任感,高超教学技能和热爱学生的教师往往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和喜爱,而融洽的师生关系又能进一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新课程理念只有转化成教师的教学实践才有效,而理念到实践需要一个不断学习、转化、反思、实践并检验的过程,并借助于外界的反馈性评价和自我深层次的思考,才能真正促动教师专业化的动力,随着教师缄默性知识的增加,在教学过程中自觉改良教学行为,并通过不断发展与创新性应用,在获得预期设想的结果后,满足教师自我尊重性地发展,这些一旦成为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原动力,就会形成教师个体独特的教学风格和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