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现代学徒制是学校、企业、学生共同参与的“三元化”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学生既是学校的学生,也是企业准员工,在入学之前学校、企业、学生就签订“三方协议”,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职业发展方向。校企合作共建育人平台,以企业岗位需求为导向设置课程,实行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的“双导师”制,校企共同完成人才培养。
关键词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电气专业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5)35-0029-03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充分站在学生的角度,为学生毕业后的就业缓解相应的压力,是企业、学校和学生共同参与的“三元化”[1]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此模式在节约教育资源和企业成本的基础上,实现人才和企业岗位的直接对接,完成人才输出的最终目标。
一、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内涵
(一)与传统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差别
传统学徒制经由上百年的发展,由师傅和学徒组成,其培养的最终目标就是让学徒熟练掌握相应的工作,打造熟练型工人。技艺的传承主要是依靠大量重复的工作进行学习,学习地点在工厂。学徒的评价方式单一,主要是由师傅进行评定。
现代学徒制在成员身份上就与传统学徒制有很大不同,在保留原有的两种人员组成的基础上,还加入了教师和学生的身份设定。采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方式进行基地实训,以技术经验和理论知识为规范教程,打造高精尖的专业人才。对于人才的评定方式也比传统学徒制更为全面、科学,通过人才输出的企业、人才培养的学校对学生进行共同评定。
(二)现代学徒制的特点
现代学徒制是学生在理论知识的指导下进行相应的实训操作。学生不仅可以在学校学习知识技能,还可以到企业进行实践培训,实现知识的应用与内化。在企业进行相关的培训后,学生既可以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和学历学位证书,也能够完成企业和学校为自己制定的培养目标和任务。
学生在企业进行实训时,会有专业的师傅进行指导。不仅可以实现小班教学,还可以进行差异化教学[2]。师傅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因材施教,最大限度挖掘学生的潜能。
学生从被动的知识接收器变为主动实践操作的知识探究者。师傅和徒弟在企业内部进行实际的操作训练,通过完成任务项目,实现学生知识的内化和应用。同时,这种近距离的工作学习情境,更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保障学生高效完成实践操作。
通过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打造学生学习的实践平台,让学生切实参与到企业的生产活动中,并对企业的整体运作流程有所认识。可以有效地解决学生在学校里进行知识的接收与学习,相关的实际操作训练不足的问题[3]。
学校和企业进行合作,达成订单培养。学生在校期间就已经开始专业定向培养,对于自身职业的发展方向能有较为清晰的认识。同时,能有效解决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问题,减轻学生就业压力和社会压力。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坚持“以人为本”,学生可以通过假期及实习期的实训,获得相应的报酬,解决部分经济问题。
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
现代学徒制就是为企业输送人才的定向人才培育模式,以企业的实际需要作为培养方向。学校向企业输送技术人才,企业也可以为学校学生提供完善的实践条件和优质的培训。学校可以与多家知名企业达成共识,建立产学一体的实训平台。从签订订单合同开始,就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定向的培养,将日常的知识教学与技术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
图1 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建设流程[4]
以电气专业为例,在校学习中要将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相结合,在日常的学习环节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同时,结合电气企业的先进管理经验和岗位要求,进行有效的实践训练。面对社会和企业的不断发展变化,学校的专业课程也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
(一)培养目标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学生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在学校和企业共同搭建的平台上进行知识技能的生产实践,获得宝贵的生产经验。对于现代学徒制的课程,其具有严格的现场性、实用性要求。学生通过进入实际的生产操作环境,培养实践能力,完成知识向经验的转化。
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向企业输送大量的专业人才,所以,以企业岗位需求为导向设置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设计都围绕企业岗位需要。在教学方法上,更为看重“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加大对于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训练,培养实用的技术技能人才。
(二)教学组织与实践
在现代学徒制教学课程的组织形式上,多采取工学交替的方法。以一学期为例,学校会使用约三分之一的时间,教授学生电气专业的理论知识内容,三分之二的时间,让学生到企业中去实训。企业会指派有经验的师傅,对学生进行指导和管理。在做学徒期间,学生要遵守企业生产管理制度的要求,接受学校和企业的共同考核,取得相关资格证书。
学校和企业之间需要不断加强往来,企业通过指派骨干人员到学校进行指导教学,从而避免出现教学和生产脱节[5]。学校和企业采用多种多样的评价方式,如学生自我评价、教师评价、师傅评定、企业综合评价等,实现评价制度的科学合理性。
三、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的成效
(一)促进就业,缓解就业矛盾
调查表明,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初次就业率和企业的满意度。学生在校期间就与企业签订了用工合同,人才培养具有明确的针对性,学生在学习期间进入到企业的一线生产岗位进行实践训练,增强了实践能力。学生毕业后,岗位适应能力强,能顺利地就业,实行现代学徒制后,毕业生就业率明显提高。
(二)实现了学校、学生、企业的共赢
现代学徒制培养在最大限度地保障学校、学生、企业三方的最根本利益的基础上,实现三方共赢。对学校来说,在不增加投入的情况下,有效地解决了师资和设备的不足,高质量的完成了人才培养。对于企业来说,大大缩短了新员工入职培训时间,帮助企业节约了成本。对于学生来说,到企业进行实训既能实现知识的有效运用[6],在学习了技能的基础上还有一定的经济收入,补贴了生活费用,减轻了家庭负担。
(三)促进学校和企业在技术上的交流合作
学校是知识的产出地,企业是知识的实践场所,在校企结合共育人才的基础上,学校可以充分发挥人才与知识优势,与企业联合进行技术创新,为校企更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创造了条件和机会。
参 考 文 献
[1]胡秀锦.“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3):97-103.
[2]芦欣.高职教育中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应用探析[J].辽宁高职学报,2015(3):13-15.
[3]熊宇,任娟平,黄浩等.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职业时空,2014(9):85-87.
[4]朱力.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试点中的热点问题探析[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5(6):17-18.
[5]黄汝群.高职院校互动融合式校企合作的探索与实践——基于现代学徒制的视角[J].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3):15-18.
[6]陈丽芳.现代“学徒制”的实践[J].才智,2015(22):156.
关键词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电气专业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5)35-0029-03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充分站在学生的角度,为学生毕业后的就业缓解相应的压力,是企业、学校和学生共同参与的“三元化”[1]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此模式在节约教育资源和企业成本的基础上,实现人才和企业岗位的直接对接,完成人才输出的最终目标。
一、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内涵
(一)与传统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差别
传统学徒制经由上百年的发展,由师傅和学徒组成,其培养的最终目标就是让学徒熟练掌握相应的工作,打造熟练型工人。技艺的传承主要是依靠大量重复的工作进行学习,学习地点在工厂。学徒的评价方式单一,主要是由师傅进行评定。
现代学徒制在成员身份上就与传统学徒制有很大不同,在保留原有的两种人员组成的基础上,还加入了教师和学生的身份设定。采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方式进行基地实训,以技术经验和理论知识为规范教程,打造高精尖的专业人才。对于人才的评定方式也比传统学徒制更为全面、科学,通过人才输出的企业、人才培养的学校对学生进行共同评定。
(二)现代学徒制的特点
现代学徒制是学生在理论知识的指导下进行相应的实训操作。学生不仅可以在学校学习知识技能,还可以到企业进行实践培训,实现知识的应用与内化。在企业进行相关的培训后,学生既可以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和学历学位证书,也能够完成企业和学校为自己制定的培养目标和任务。
学生在企业进行实训时,会有专业的师傅进行指导。不仅可以实现小班教学,还可以进行差异化教学[2]。师傅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因材施教,最大限度挖掘学生的潜能。
学生从被动的知识接收器变为主动实践操作的知识探究者。师傅和徒弟在企业内部进行实际的操作训练,通过完成任务项目,实现学生知识的内化和应用。同时,这种近距离的工作学习情境,更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保障学生高效完成实践操作。
通过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打造学生学习的实践平台,让学生切实参与到企业的生产活动中,并对企业的整体运作流程有所认识。可以有效地解决学生在学校里进行知识的接收与学习,相关的实际操作训练不足的问题[3]。
学校和企业进行合作,达成订单培养。学生在校期间就已经开始专业定向培养,对于自身职业的发展方向能有较为清晰的认识。同时,能有效解决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问题,减轻学生就业压力和社会压力。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坚持“以人为本”,学生可以通过假期及实习期的实训,获得相应的报酬,解决部分经济问题。
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
现代学徒制就是为企业输送人才的定向人才培育模式,以企业的实际需要作为培养方向。学校向企业输送技术人才,企业也可以为学校学生提供完善的实践条件和优质的培训。学校可以与多家知名企业达成共识,建立产学一体的实训平台。从签订订单合同开始,就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定向的培养,将日常的知识教学与技术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
图1 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建设流程[4]
以电气专业为例,在校学习中要将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相结合,在日常的学习环节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同时,结合电气企业的先进管理经验和岗位要求,进行有效的实践训练。面对社会和企业的不断发展变化,学校的专业课程也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
(一)培养目标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学生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在学校和企业共同搭建的平台上进行知识技能的生产实践,获得宝贵的生产经验。对于现代学徒制的课程,其具有严格的现场性、实用性要求。学生通过进入实际的生产操作环境,培养实践能力,完成知识向经验的转化。
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向企业输送大量的专业人才,所以,以企业岗位需求为导向设置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设计都围绕企业岗位需要。在教学方法上,更为看重“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加大对于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训练,培养实用的技术技能人才。
(二)教学组织与实践
在现代学徒制教学课程的组织形式上,多采取工学交替的方法。以一学期为例,学校会使用约三分之一的时间,教授学生电气专业的理论知识内容,三分之二的时间,让学生到企业中去实训。企业会指派有经验的师傅,对学生进行指导和管理。在做学徒期间,学生要遵守企业生产管理制度的要求,接受学校和企业的共同考核,取得相关资格证书。
学校和企业之间需要不断加强往来,企业通过指派骨干人员到学校进行指导教学,从而避免出现教学和生产脱节[5]。学校和企业采用多种多样的评价方式,如学生自我评价、教师评价、师傅评定、企业综合评价等,实现评价制度的科学合理性。
三、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的成效
(一)促进就业,缓解就业矛盾
调查表明,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初次就业率和企业的满意度。学生在校期间就与企业签订了用工合同,人才培养具有明确的针对性,学生在学习期间进入到企业的一线生产岗位进行实践训练,增强了实践能力。学生毕业后,岗位适应能力强,能顺利地就业,实行现代学徒制后,毕业生就业率明显提高。
(二)实现了学校、学生、企业的共赢
现代学徒制培养在最大限度地保障学校、学生、企业三方的最根本利益的基础上,实现三方共赢。对学校来说,在不增加投入的情况下,有效地解决了师资和设备的不足,高质量的完成了人才培养。对于企业来说,大大缩短了新员工入职培训时间,帮助企业节约了成本。对于学生来说,到企业进行实训既能实现知识的有效运用[6],在学习了技能的基础上还有一定的经济收入,补贴了生活费用,减轻了家庭负担。
(三)促进学校和企业在技术上的交流合作
学校是知识的产出地,企业是知识的实践场所,在校企结合共育人才的基础上,学校可以充分发挥人才与知识优势,与企业联合进行技术创新,为校企更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创造了条件和机会。
参 考 文 献
[1]胡秀锦.“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3):97-103.
[2]芦欣.高职教育中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应用探析[J].辽宁高职学报,2015(3):13-15.
[3]熊宇,任娟平,黄浩等.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职业时空,2014(9):85-87.
[4]朱力.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试点中的热点问题探析[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5(6):17-18.
[5]黄汝群.高职院校互动融合式校企合作的探索与实践——基于现代学徒制的视角[J].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3):15-18.
[6]陈丽芳.现代“学徒制”的实践[J].才智,2015(22):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