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在学生思维的“拐点”上

来源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200808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思维的“拐点”处于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内,是学生迁移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构建新知识及解决新问题的转折点,也是促进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关键。那么,在新知学习过程中,邂逅学生思维的“拐点”,教师要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在观察、猜测、比较、分析、讨论和交流等活动中,充分地经历“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让学生暂停探究的“脚步”,让思维“多飞一会儿”,不仅使学生获取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帮助学生形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质疑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了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的基础上,教材(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安排教学:在小数减法中,被减数的小数部分数位比减数少的处理方法。怎样计算“被减数的小数部分数位比减数少”的小数减法?这对于学生来说是“新事物”。因为在他们已有的整数加减法的运算知识和技能中,既没有,也找不到现成的经验可资借鉴。因此,在学生迁移已有运算知识和经验、探索“被减数的小数部分数位比减数少”的小数减法的笔算方法时,在新旧知识的转折点,往往会出现认知的“拐点”。这里,就需要教师的智慧启发和引导,发挥善“教”的功能。
  例题:
  教学片段1:
  在学生选择所需条件、完整叙述问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独立列式:3.4-2.65,并鼓励学生尝试探索计算方法。其中,一名学生这样笔算:
  “被减数的小数部分数位比减数少”是小数减法中的教学难点。因为按照整数加减法“相同数位对齐”的计算原则,在整数加减法运算过程中,遇到一个加数比另一个加数的数位多,或者被减数的数位比减数多的情况时,仍然是从末尾对齐依次计算。当较低数位上的数算完以后,较高数位上的数从竖式上移下来,直接写在“和”或“差”的高位上。比如,笔算525-25=500。当被减数与减数个位和十位上的数相减以后,被减数百位上的“5”从竖式上移下来,写在“差”的百位上。再比如,笔算103 18=121。两个加数十位和个位上的数相加以后,第一个加数百位上的“1”移下来,写在“和”的百位上。应该说,学生在过去整数加减法的运算中,不缺少这方面的计算方法和经验的储备。但是在小数加减法运算中,则强调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这样一来,在用竖式计算“被减数的小数部分数位比减数少”的小数减法时,不可避免地出现减数小数部分的一个数或几个数“轮空”的现象,无法实现与被减数已知数位上的数一一对应。比如,像竖式3.4-2.65中的减数2.65百分位上的“5”。这时,往往会出现部分学生由于忽视了“被减数”和“减数”的地位差别。不能很好区分小数减法中“减数”多出的数位和“被减数”多出的数位的计算方式的不同。于是,基于整数加减法的计算经验,不假思索地把减数2.35百分位上的“5”先移下来,写在差的百分位上,然后从十分位开始减起。从而导致了整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负迁移”,进而也促成了学生构建小数减法的笔算方法的认知“拐点”。在学生思维“爬坡”的地方出现了问题,这给教学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逢”的良机。因为学生“出错的地方”既是新知识的生长点,又是本节课教学的核心环节。如何利用好学生中生成的、有价值的错误资源?这不仅关系到突破重难点的时机把握问题,更是对教师教学智慧的考验。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指出:“保持和重现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有关心理活动第一次出现时的注意和兴奋程度。”这里的“有关心理活动”“第一次出现”就是“首次感知”。首次感知不准确,以后即便重复多次也难以消除已经形成的模糊印象。为此,我以“退”为“进”,通过“穿针引线”地巧妙点拨,促使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演绎了课堂精彩。
  教学片段2:
  师:请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3.4的百分位上没有数字,我想把减数百分位上的“5”移下来(这是学生迁移整数运算经验),然后从被减数十分位减起。
  师:这位同学的想法似乎有一定道理,同意的举手!
  有部分学生举手,也有部分学生不举手。
  师:要判断这样算对不对,怎么办?
  生:验算!
  师:怎么验算?
  生:用差加减数,看看是否等于被减数。(这是整数减法验算方法直接迁移过来的。)
  师:那好,我们一起来验算。结果怎样?
  生:0.85 2.65=3.5。
  生:3.5不是被减数,不对!
  师:听起来有道理的想法为什么会产生错误的结果?看来,我们还要从源头——竖式上找原因。
  于是,全班学生的目光再一次聚焦到板演的“竖式”上。经过积极观察、思考、辨析、讨论和交流等活动,最终,学生发现:2.65作为减数百分位上的“5”不能直接移下来,否则,这里的“5”就失去了减数的数学意义;3.4作为被减数百分位上不是“空白”,而是“0”,表示百分位上没有计数单位,笔算时应该把百分位看作“0”来进行计算。
  师:这样思考对不对?我们还需要笔算和验算来检验。
  全班学生经过笔算和验算,结果正确。
  ……
  教学中,面对学生在思维“拐点”上出现的问题,教师是主动出击,反复强调,“逼迫”学生接受,还是把问题“抛给”学生,引导他们自己经历识错、析错和改错的过程?这体现了教师不同的教学观。案例中,教师首先以“请说说你是怎么想的?”促使板演学生“晒一晒”原始想法。当发现这种想法在学生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时,教师依然没有“出手”作出正面引导和评价,而是继续启发“要判断这样算对不对,怎么办?”从而“润物无声”地引领学生走向自主发现错误之旅。同时,激活了学生已有的整数加减法的验算方法和经验,培养了学生负责任的计算态度。当学生通过验算,发现熟悉的计算经验不足以解决新问题时,原有的认知平衡被打破,“冲突”油然而生。在新认知不平衡的驱动下,返回“竖式”辨明原因和改正错误就成了全体学生共同的心理诉求。学生经过深入思考,发现“2.65作为减数百分位上的‘5’,不能直接移下来,否则,这里的‘5’就失去了减数的数学意义;3.4作为被减数百分位上不是‘空白’,而是‘0’,表示百分位上没有计数单位,笔算时应该把百分位看作‘0’来进行计算”时,也就实现了对“被减数的小数部分数位比减数少”的小数减法的计算方法的自主建构,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同时,真正发挥了学生学习主体功能,促进了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
  【责任编辑:陈国庆】
其他文献
【摘要】“行动是必需品,思辨是奢侈品。”具备思辨能力,能掌握科学探索的实质,能真正获得独到见解,与不同看法进行交流并获得共识,为今后持续学习和研究奠定基础,让自己成为一个真正独立,有价值的人。思辨能力的训练是最为重要的学习,尤其对幼儿阶段的孩子们来说,他们正处于学习习惯的养成阶段。作者在大班教学中开展了孵化乌龟蛋的项目,巧用幼儿天生喜爱小动物的特性,让孩子们在活动中积极思考和表达,在思维的相互碰撞
教材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主要凭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具体依据,也是学生习得知识、发展能力和陶冶情操的重要工具。教师只有准确地解读教材,才能更好地去教学。纵观当下的语文教学,有人认为,缺少的不是教学艺术,而是教学内容。我们要努力把教材内容变成教学内容。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指出:上好语文课,解读文本是第一步。不但要解读文本的“字面义”,更要体会文本的“字中义、字外义”。一句话,正确到位地解读文本,灵活应变地
编者按:  据广东某中心小学校长透露,该校每年将拿出50万元,作为小学生的“奖学金”。诚然,所有老师都知道,激励可分为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两大类,那些具体的语言激励、竞争激励、发送喜报、目标和提升激励等等都可以在相应区域内找到其位置。  用怎样的手段激励学生且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呢?  本期编录了一组来自于一线教师的文章,从中你可以看到成功的体验,亦可以读到理性的思考。期待作为教育工作者的你能够整体感悟
女儿回到家,总喜欢讲述班级发生的事,从她那兴高采烈的小脸上我也总能强烈地感受到她对老班的崇敬,同时还有种为拥有这样的老班而带来的强烈的自豪感。每逢此时,我都不禁为女儿遇上了一位好老班深深地庆幸!无数次在心中向他道谢,老师,您辛苦了!   有一次,女儿一回来,便满脸疑惑地对我说:“爸爸,今天老师托我带给小明一瓶冻疮药。我还以为小明请他帮忙买的呢,可小明根本没有。”“是吗?是你常说的那个老师要大家经常
一、 常见流程,你用吗  1.猜想  (1)出示生活中一些事物的照片,让学生找出平行四边形,再让学生举出一些例子。  (2)猜测平行四边形有什么特征,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特征并加上问号。  2.验证  (1)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呢?需要通过操作来进行验证。下面让我们利用学具,想办法做一个平行四边形,再借助做出的平行四边形验证你的猜想。  (2)学生用4根小棒(2长、2短)、钉子板和橡皮筋、两个完全一样
不久前,我到德化县城小住。傍晚学生增打电话给我,说晚上有学生要与老师小聚,叫我拨冗前往。  在一家小酒店里,陆陆续续未了近10个人,都是我30年前教过的学生,如今都已是40出头的中年人了。有的我还能认出来,有的就算说出名字,往头脑里尽力搜索也搜索不出来。真是弹指一挥间,沧海变桑田。  开始举杯敬酒,我忙为自己是民办教师没教好学生而频频道歉,“不,不,不,你是一个合格的教师!”学生增谈起一件事:“7
校训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是学校精神文化的集中体现,凝聚着学校的历史,是学校文化的积淀,起着引领师生价值成长的重要作用。因而,校训应当融入学校的办学理念,突出学校的办学特色,应当是内涵深厚、意义深远、鲜明而独特的。然而,在现实中,一些学校的校训却成了一种形式化的标语,成了一些空洞的口号,学生无法理解,更无法践行。最近,笔者走访了二十多所学校,发现绝大部分学校的校训如出一辙,限定在“团结、奋进、求实、创
当前,制约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进程的莫过于日常备课和教科研能力。因此,如何备课既能减轻教师工作重负,又能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还能够促进教科研的发展,此乃大多数教师思虑至繁却又无从破解之困。浙江外国语学院张寿松教授的“三轮备课与两次‘闭关修炼’”两种策略,相辅相成,助教师轻松实现教学与教科研同步发展之愿望。  一、 三轮备课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专业发展程度有多高,教师
最近,笔者听一位老师执教方纪的《三峡之秋》,主要片断实录如下:一上课,教师就播放了一段有关三峡风光的录像带。接着全班集体朗读课文,并请几名同学简要概括一下文章的层次和大意。此后,教师出示幻灯片,问题如下:1.在三峡地区,我们国家正在建设一个什么工程?2.就你掌握的资料看,这一工程有什么作用?3.这一工程对三峡地区的生态环境有何影响?4.假如爆发战争,这一工程是否存在安全隐患?5.你知道党和国家三代
她是一个备受学生尊重的年轻教师,大学毕业后走上了自己热爱的教师岗位。为了学生的茁壮成长和教育事业的蒸蒸日上,她历尽艰辛、不辞劳苦。无数个日日夜夜,她披星戴月,风雨不误。  天有不测风云,怀孕期间她不幸患了重症胰腺炎,辗转医治,家徒四壁,后继无力。孩子夭折,自己又身染重病,在绝望之际,感觉时日不多的她,为学生再上一节课成了她的最大愿望。  2006年7月19日上午,在大别山下的光山县白雀镇初级中学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