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与传统安全相比,非传统安全可包含的内容更加广泛复杂,需要我们用一种全方位的动态的视角去关注它。
[关键词] 传统安全;非传统安全;可持续安全
[中图分类号] D81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7-1962(2004)24-0023-02
从名称上看,非传统安全概念是一个否定性命题,它是相对传统安全而言的,既意味着对传统安全观的背离,也表明了这一概念本身是建立在传统安全观基础之上的。所谓传统安全,一般是指国家层面上的安全,其核心内容是政治安全和军事安全,即如何应对外部势力对本国的主权、领土等进行的战争威胁、军事侵略和政治控制等,强调以增强军事实力、进行政治联盟等手段确保国家安全。而非传统安全不仅指国家层面上的安全,还包括作为个体的人与整个人类社会以及其赖以存在的自然环境的安全。安全领域不仅包括政治和军事,还包括经济、文化、科技、社会、生态环境等多种领域。安全威胁的来源也呈多样性,既可能来自国外,也可能来自国内,也可能是内外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不仅涉及主权国家,也涉及非国家行为体(如恐怖主义组织、跨国犯罪集团)以及社会群体和个人等。威胁的形式更是多种多样,除了政治和军事层面的威胁外,还包括经济、社会和环境等多方面的威胁,如生态环境恶化、难民和非法移民潮、贫困化、传染性疾病、人口爆炸、粮食短缺、资源匮乏、有组织犯罪、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经济危机、社会骚乱等。确保安全的手段则强调进行“综合治理”,即在不完全排除政治和军事手段的同时,更多的是依赖经济合作、文化交流、外交谈判和社会协调等非暴力手段求得矛盾的解决。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相对于传统安全观而言,非传统安全观带来了两个方面的变化:首先是它在内涵上,从关注国家层次上的安全转向关注人和社会的安全;其次在外延上,由政治安全和军事安全这些“高级政治问题”扩大到经济、社会和环境保护等“低级政治问题”,提高了这些问题在安全研究中的地位。正是这两方面的变化,使得非传统安全观成为人们研究的热门话题。
与传统安全相比较,非传统安全所包括的具体内容更复杂也更难以规范。尽管寻找这一概念规范性边界的努力存在很大困难,国际国内学者还是就非传统安全的几个主要问题达成了共识:
首先,目前最引人关注的非传统安全威胁来源于国际恐怖主义。根据美国务院《2003年全球恐怖主义形势》,在2003年,世界各地共发生190起国际恐怖主义袭击事件,比2002年的198起略有减少,与2001年的346起相比下降45%。但是这一下降趋势在今年被完全扭转,一方面中东的伊拉克成为全球恐怖主义袭击西方人员的练兵场,另一方面俄罗斯车臣分裂势力也在俄境内发动了一系列惨绝人寰的爆机和劫持人质事件,在短短一个月时间内导致了约450人死亡,不久前更有基地组织头目本·拉登扬言要重演“9·11”的录音带出现,新一轮的国际恐怖袭击狂潮的警报在全球拉响。除了造成人员和物质的直接损失外,恐怖袭击对民众心理等所造成的伤害更加难以估量。同时,在政府和体制层面上,出于对难以防范的恐怖主义袭击的警惕,政府不得已采取一些限制公民自由的措施以确保安全,这在很大程度上加深了该国民众和政府之间的鸿沟;恐怖分子对现代传媒的纯熟运用也使得人们开始重新思考传媒在政治输入输出系统中的意义,甚至有可能因此重新定义新闻自由的含义。总之,“9·11”事件的发生,使得国际恐怖主义作为一种非传统安全威胁第一次取代传统军事安全威胁成为主要大国安全战略的头号议题。2002年9月,美国政府向国会递交的、由布什总统亲自撰写“引言”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在分析了“9·11”事件发生后美国面临的国家安全形势的重大变化的基础上,指出恐怖主义是美国面临的主要威胁。把打击恐怖主义和防止大规模毁灭性武器的扩散并列为维护美国国家安全的首要任务。
其次,在全球化向深度和广度发展,经济相互依存的态势不断强化的今天,经济安全特别是其中的金融安全对国家安全的意义越来越凸现。在对内方面,经济危机对社会经济和秩序的破坏力之大,影响之深远远超过从前。以阿根廷金融危机为例,危机爆发后,阿根廷银行资金在2001年后一个工作日就被提走7亿美元。阿根廷债券在国际市场的价格跌到面值的35%。衡量国际信用的国家风险指数突破3000大关,政府为了防止资金外流实行的“银行提款管制”和“外汇出境限额”使得国内政治社会矛盾激化,社会动荡,百业萧条,其国家至今没有恢复元气。对外而言,经济危机因为全球金融体制危机防范机制的脆弱和各经济单元之间联系的紧密而具备极强的不可预料、快速蔓延的特点。东南亚金融危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在以美国避险基金为主的巨额国际游资的幕后操纵下,1997年下半年首先爆发的泰国金融危机在短时间内迅速席卷了整个东盟地区,其毫无征兆的突然爆发和蔓延速度让人们瞠目结舌。一夜之间泰铢贬值40%,印尼盾贬值50%,菲比索、马来西亚林吉特贬幅也均超过30%,新币也达10%以下。接着,就像很多经济学家所估计的那样,危机很快超出东南亚范围波及更广泛国家和地区的金融市场,法国、德国也被卷入金融危机的旋涡之中。众所周知,一个国家的经济利益是该国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利益,也是传统军事安全的基础。任何对这一根本国家利益的威胁,对外有可能损害一个国家的经济主权,对内可能引起国内社会矛盾激化乃至社会动荡和激烈冲突。在一个稳定尚求之不得的国家里,维护国家的安全利益只是一种奢谈。
非传统安全中人与自然的矛盾在某一特定时期里似乎没有上述两个矛盾尖锐,但是对人类整体生存的意义也许更大。国际环保界上普遍认为,从七十年代开始环境生态危机进入第二阶段。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因为第三次技术革命得到空前加强,一方面工业文明对自然的破坏日益接近临界点,另一方面自然对人类的反作用也更加强烈。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圈、水体圈、地质土壤圈、生物圈遭到严重破坏。臭氧空洞不断扩大、由人类活动引起的气候异常频频出现、土壤沙漠化、能源和资源枯竭、植物和物种的灭绝等现象触目惊心。以水资源为例,当今世界40%的人口面临水资源不足问题,每年约有2.5亿人因饮不净水而染病,而且这一危机根本没有改善的迹象。环境问题不仅给人类生存敲响了警钟,而且也具体化到了国家安全的层面,成为制定长期国家安全战略必须考虑的重要动因。由“可持续发展”直接引申出来的“可持续安全”也大大丰富了传统安全观的历史维度,更新了人类对安全的认识。
人类进入信息时代以来,经济、文化、社会运作越来越依赖全球信息网络。很多国际犯罪集团也开始熟练借助这一网络,导致其破坏力得到几何倍数增长,有些国际犯罪活动,例如贩毒、非法移民等等已经超出了单纯刑事问题的界限,成为一些国家之间关系的重要内容。全球信息网络在软件和硬件方面的脆弱性使得个人或集团对国家安全所构成的巨大威胁还不仅仅局限在这些传统领域,基于国际互联网和IT技术的信息安全成为新的焦点。
除了以上所列举的几个问题外,非传统安全概念还包括其他更丰富的内容。对具体国家而言,因为其国情的不同,非传统安全的内容和形式也各不相同。相对于传统军事安全,非传统安全的内容和形式更难以界定和把握,更加需要一种全方位的动态的视角。
(本文作者: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所教授;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
[关键词] 传统安全;非传统安全;可持续安全
[中图分类号] D81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7-1962(2004)24-0023-02
从名称上看,非传统安全概念是一个否定性命题,它是相对传统安全而言的,既意味着对传统安全观的背离,也表明了这一概念本身是建立在传统安全观基础之上的。所谓传统安全,一般是指国家层面上的安全,其核心内容是政治安全和军事安全,即如何应对外部势力对本国的主权、领土等进行的战争威胁、军事侵略和政治控制等,强调以增强军事实力、进行政治联盟等手段确保国家安全。而非传统安全不仅指国家层面上的安全,还包括作为个体的人与整个人类社会以及其赖以存在的自然环境的安全。安全领域不仅包括政治和军事,还包括经济、文化、科技、社会、生态环境等多种领域。安全威胁的来源也呈多样性,既可能来自国外,也可能来自国内,也可能是内外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不仅涉及主权国家,也涉及非国家行为体(如恐怖主义组织、跨国犯罪集团)以及社会群体和个人等。威胁的形式更是多种多样,除了政治和军事层面的威胁外,还包括经济、社会和环境等多方面的威胁,如生态环境恶化、难民和非法移民潮、贫困化、传染性疾病、人口爆炸、粮食短缺、资源匮乏、有组织犯罪、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经济危机、社会骚乱等。确保安全的手段则强调进行“综合治理”,即在不完全排除政治和军事手段的同时,更多的是依赖经济合作、文化交流、外交谈判和社会协调等非暴力手段求得矛盾的解决。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相对于传统安全观而言,非传统安全观带来了两个方面的变化:首先是它在内涵上,从关注国家层次上的安全转向关注人和社会的安全;其次在外延上,由政治安全和军事安全这些“高级政治问题”扩大到经济、社会和环境保护等“低级政治问题”,提高了这些问题在安全研究中的地位。正是这两方面的变化,使得非传统安全观成为人们研究的热门话题。
与传统安全相比较,非传统安全所包括的具体内容更复杂也更难以规范。尽管寻找这一概念规范性边界的努力存在很大困难,国际国内学者还是就非传统安全的几个主要问题达成了共识:
首先,目前最引人关注的非传统安全威胁来源于国际恐怖主义。根据美国务院《2003年全球恐怖主义形势》,在2003年,世界各地共发生190起国际恐怖主义袭击事件,比2002年的198起略有减少,与2001年的346起相比下降45%。但是这一下降趋势在今年被完全扭转,一方面中东的伊拉克成为全球恐怖主义袭击西方人员的练兵场,另一方面俄罗斯车臣分裂势力也在俄境内发动了一系列惨绝人寰的爆机和劫持人质事件,在短短一个月时间内导致了约450人死亡,不久前更有基地组织头目本·拉登扬言要重演“9·11”的录音带出现,新一轮的国际恐怖袭击狂潮的警报在全球拉响。除了造成人员和物质的直接损失外,恐怖袭击对民众心理等所造成的伤害更加难以估量。同时,在政府和体制层面上,出于对难以防范的恐怖主义袭击的警惕,政府不得已采取一些限制公民自由的措施以确保安全,这在很大程度上加深了该国民众和政府之间的鸿沟;恐怖分子对现代传媒的纯熟运用也使得人们开始重新思考传媒在政治输入输出系统中的意义,甚至有可能因此重新定义新闻自由的含义。总之,“9·11”事件的发生,使得国际恐怖主义作为一种非传统安全威胁第一次取代传统军事安全威胁成为主要大国安全战略的头号议题。2002年9月,美国政府向国会递交的、由布什总统亲自撰写“引言”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在分析了“9·11”事件发生后美国面临的国家安全形势的重大变化的基础上,指出恐怖主义是美国面临的主要威胁。把打击恐怖主义和防止大规模毁灭性武器的扩散并列为维护美国国家安全的首要任务。
其次,在全球化向深度和广度发展,经济相互依存的态势不断强化的今天,经济安全特别是其中的金融安全对国家安全的意义越来越凸现。在对内方面,经济危机对社会经济和秩序的破坏力之大,影响之深远远超过从前。以阿根廷金融危机为例,危机爆发后,阿根廷银行资金在2001年后一个工作日就被提走7亿美元。阿根廷债券在国际市场的价格跌到面值的35%。衡量国际信用的国家风险指数突破3000大关,政府为了防止资金外流实行的“银行提款管制”和“外汇出境限额”使得国内政治社会矛盾激化,社会动荡,百业萧条,其国家至今没有恢复元气。对外而言,经济危机因为全球金融体制危机防范机制的脆弱和各经济单元之间联系的紧密而具备极强的不可预料、快速蔓延的特点。东南亚金融危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在以美国避险基金为主的巨额国际游资的幕后操纵下,1997年下半年首先爆发的泰国金融危机在短时间内迅速席卷了整个东盟地区,其毫无征兆的突然爆发和蔓延速度让人们瞠目结舌。一夜之间泰铢贬值40%,印尼盾贬值50%,菲比索、马来西亚林吉特贬幅也均超过30%,新币也达10%以下。接着,就像很多经济学家所估计的那样,危机很快超出东南亚范围波及更广泛国家和地区的金融市场,法国、德国也被卷入金融危机的旋涡之中。众所周知,一个国家的经济利益是该国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利益,也是传统军事安全的基础。任何对这一根本国家利益的威胁,对外有可能损害一个国家的经济主权,对内可能引起国内社会矛盾激化乃至社会动荡和激烈冲突。在一个稳定尚求之不得的国家里,维护国家的安全利益只是一种奢谈。
非传统安全中人与自然的矛盾在某一特定时期里似乎没有上述两个矛盾尖锐,但是对人类整体生存的意义也许更大。国际环保界上普遍认为,从七十年代开始环境生态危机进入第二阶段。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因为第三次技术革命得到空前加强,一方面工业文明对自然的破坏日益接近临界点,另一方面自然对人类的反作用也更加强烈。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圈、水体圈、地质土壤圈、生物圈遭到严重破坏。臭氧空洞不断扩大、由人类活动引起的气候异常频频出现、土壤沙漠化、能源和资源枯竭、植物和物种的灭绝等现象触目惊心。以水资源为例,当今世界40%的人口面临水资源不足问题,每年约有2.5亿人因饮不净水而染病,而且这一危机根本没有改善的迹象。环境问题不仅给人类生存敲响了警钟,而且也具体化到了国家安全的层面,成为制定长期国家安全战略必须考虑的重要动因。由“可持续发展”直接引申出来的“可持续安全”也大大丰富了传统安全观的历史维度,更新了人类对安全的认识。
人类进入信息时代以来,经济、文化、社会运作越来越依赖全球信息网络。很多国际犯罪集团也开始熟练借助这一网络,导致其破坏力得到几何倍数增长,有些国际犯罪活动,例如贩毒、非法移民等等已经超出了单纯刑事问题的界限,成为一些国家之间关系的重要内容。全球信息网络在软件和硬件方面的脆弱性使得个人或集团对国家安全所构成的巨大威胁还不仅仅局限在这些传统领域,基于国际互联网和IT技术的信息安全成为新的焦点。
除了以上所列举的几个问题外,非传统安全概念还包括其他更丰富的内容。对具体国家而言,因为其国情的不同,非传统安全的内容和形式也各不相同。相对于传统军事安全,非传统安全的内容和形式更难以界定和把握,更加需要一种全方位的动态的视角。
(本文作者: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所教授;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