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女人,在别处生活

来源 :优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jing16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参观完学院,Renee 又提出带我去村子里看当地的歌舞表演。我自然是感激万分。一路上发现几乎整个科洛克比特伊地区的人都认识Renee,路上的行人见到她,会大声地喊,Auntie,你好!Auntie,去哪里?有的妇女甚至会上前来跟她拥抱和攀谈。虽然我不太懂当地的语言,可是从她们的眼神里我深深了解到,眼前这位女人是多么受人尊重和爱戴。
  
  
  Amelia:我的碧海蓝天
  文/图:余丛丛
  
  在离开科洛克比特伊之前,我再一次去了海边。
  海滩上有一间卖饰品的小店,里面铺满了用彩色珠子穿成的手链和项链,每一条都精美得让人爱不释手。当我随意地走进去挑选的时候,一个温柔的女声传入耳中,问我需要什么。抬起头,我遇上了一双海水一样深邃的蓝眼睛,安静的脸庞带着浅浅的笑容。我想在那一霎那我是呆住了,脑海里只有“好美”这一个想法。
  由于她的英文发音并不是特别标准,我大胆地猜想她是来自非英语的国家。果然,这位美丽的女人介绍说,她叫做Amelia,是法国人,原本居住在巴黎的中心地带,在塞纳河的怀抱和巴黎铁塔的华灯下过着舒适而宽裕的生活。然而几年前的一次非洲旅行,让她爱上了这片湛蓝的海,同时,也爱上了当地的一位黑人渔夫。她深深地沉浸在爱情的世界,坚信自己找到了此生苦苦寻觅的另一半。远在巴黎的家人却手忙脚乱,父母轮番劝阻,还专程飞来加纳,想要把女儿给拽回去。
  然而倔强的Amelia全然不顾,这里有她向往的风景,向往的生活,以及想要共度一生的那个他。于是Amelia认真的和父母谈了许久,最后,父母无奈地回去了,Amelia如愿嫁给了渔夫。夫妇二人在海边搭了一间小木屋,过着每天与阳光海风相伴的简单生活。
  结婚后,Amelia思忖着怎么样可以贴补家用。凭借她独特的艺术品位,和多年来对时尚美感的了解,她决定开一间首饰店。这里的每一件饰品都是她亲手完成的。从选材,到设计,到搭配,到制作,完成一件作品需要不少的时间。于是,大多数的时候,她都是安静地坐在店里的藤椅上,沐浴着大西洋温和的海风,一点点地穿着珠子绕着线,充实而安静地呆上一整天。
  “我的每一件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她笑着说。
  女儿出生之后,幸福的生活变得更加充实。早上丈夫出海打渔,Amelia便做家务,照顾孩子,同时构思下一件手工品。有时候,她会把女儿带到店里去,看着女儿在美丽的手工品之间爬来爬去,不时地抓起一件。现在, Amelia的女儿已经一岁半了,有着棕色的皮肤,卷曲的金色头发和一双迷人的大眼睛,漂亮得像一个洋娃娃。“有的时候,看着她一天天长大,看着她时而快乐时而哭泣,会有一种说不出的幸福感。”Amelia深情地看着女儿,说:“只要呆在我丈夫和女儿身边,我的心就会平静和快乐。”
  对于现在的生活,Amelia非常满足。“你不能要求太多,不能太贪心,这里的日子虽然简单,但是,对我来说,就是我最想拥有的幸福了。”每当别人问起她是否想家,是否安于留在非洲,她总是微笑着这样回答。
  
  
  一边是定时闹钟响,节奏紧张地地铁公交换乘,准时打卡上班;一边是睡到饱足,推开窗,让微风和晨光唤醒肌理。
  
  一边是和大帮子朋友觥筹交错地言欢,或者和一两个闺蜜喝着咖啡聊情绪;一边是在空旷地海边一个人散步,无意识地哼着一首曲,神游四方。
  
  一边是在通透辉煌的shopping mall里面挑选漂亮衣衫鞋袜,visa卡一刷用以犒劳自己;一边是清心寡欲,家务衣食都亲手打理,享受万物美好。
  
  ——女人不需要上战场,内心也会有硝烟弥漫的争斗:我要的,究竟是怎样的人生?鱼与熊掌总是不能兼得,人生的选择总会有所得有所失。To be or not to be?还真是个问题。
  
  老外的生活总能轻易让我们羡艳,那些女人似乎永远不用经历挣扎便能决定自己所想所要。或者是因为她们明白,生活不在此,就是在别处。
  
  
  Sonia:手绘的静好生活
  文/图:沉白白
  
  瑞士版图的最西端,有着阿尔卑斯山地区最大也是最美的湖泊。它分别属于瑞士和法国,甚至拥有两个不同的名字:大部分地图上它叫日内瓦湖(lake Geneva),说法语的人却固执地称它为莱芒湖(Lac Léman)。无论是在北岸的瑞士,还是在南岸的法国,“莱芒湖区”都代表一种舒缓、柔和、平静的生活。
  莱蒙湖南岸依云小镇主街的尽头是一间画廊兼工作室。没有醒目的招牌,仅仅一个木头架子支起一块小黑板,上面写着Sonia Laden(索尼娅·兰顿)。落地窗外的街道上随意摆放着小桌椅,桌子上的小铁架插满了手绘的明信片:戴珍珠耳环的非洲少女头像,用鼻子圈成心形的两头大象,穿着层层叠叠纱裙的长腿女孩儿嘟囔着嘴,童趣中透露一丁点法国式高贵的忧郁……
  画廊的门随意地敞开着,我拿着选好的明信片径直走进去。一位褐色头发的姑娘在工作台后面用蜡笔专心作,我想起小黑板上的名字,试探地叫她“Sonia?”她爽快地应声。我们相视而笑。原来这个专注的姑娘就是画廊的主人。
  浏览画廊里简洁展板上那些无拘无束的蜡笔画,我不时发出惊呼声。正是中午的光景,画廊里只有我一个客人。Sonia索性放下手中的活从工作台后面走出来,像一个母亲介绍自己的孩子一样,指着一幅幅蜡笔画告诉我:这个是为镇上一场慈善募捐而创作的,那个是一对瑞士夫妇的结婚典礼海报,墙角的一幅是她为小女儿周岁设计的生日卡片。
  “你都有女儿啦?”我又一次惊讶。站在作品前的她,穿白色吊带和茶色粗布阔脚裤,布艺胸针出自闺蜜的巧手,笑容腼腆羞涩,怎么看都像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学生。
  “是呀,我有两个女儿,喏,”她指向停在楼梯边的小木马“这是我小女儿兰琪雅的的宝贝。”我的好奇心被打开,Sonia也敞开话匣,大方地跟我聊起她的个人经历。
  出生在依云镇一个中产家庭,Sonia十年前从里昂一所设计学院毕业后,曾在巴黎一家画廊做助理。然而高昂的物价、精英的风气让Sonia分外疲惫,灵感也在压力之下溜之大吉。于是Sonia选择回到莱蒙湖畔,这座“全法国鲜花最多的小镇”,为一家本土画廊工作。
  Sonia在02和06年分别诞下了两个可爱的女儿,也由此展开了她人生的全新视角。最初她用蜡笔教孩子们画画,充满童趣的蜡笔插画感染了周围的人,为她赢得了一定声誉。在丈夫和孩子们的鼓励下,她开始独立设计个性化的海报与明信片,终于,在09年建立起自己的工作室。
  工作室三面都是宽阔的落地窗,阳光透过院子里盆栽的竹子照进来,明亮通透。工作台上散放着画册、蜡笔和创作中的作品。平日里,从设计作品到布展宣传,工作室的一切都由她亲手打理。“孩子们的一切也由我全权负责”,她说,言语里透着说不出的骄傲。“她们是我的珍宝,每天我都接她们放学回家,然后全家一起度过整个晚上。”
  正是艳阳高照的夏日午后,离开画廊之前又一次看到那只原木色手绘的小木马停在光线里。恍惚间觉得,在这里,悠悠世间的一片安宁之地,时间是静止的,心是从容的。
  
  
  Renee:用双手习得美丽
  文/图:余丛丛
  
  我在雨季的时候造访了加纳的科洛克比特伊。刚到的时候,四处可见金发碧眼的游客,让我有那么一霎那仿佛忘记了自己身处非洲大陆。然而和其他旅游区不同的是,科洛克比特伊仍然是安静的,与游客一起出现的并不是喧嚣的商业运作或此起彼伏的叫卖声,就连大西洋的潮水都只是温柔地拍打着海滩。这里的人们仿佛有着某种约定俗成的规矩,那是他们长久以来养成并习惯的,宁静而平和地进行着一切。
  我来科洛克比特伊的目的,是拜访科洛克比特伊学院 (Kokrobitey Institute)的创办者及负责人Renee,我们曾在加纳首都阿克拉有过一面之缘。Renee是一位有着传奇人生经历的非裔美国人。她个子高而纤瘦,花白且卷曲的头发可爱地梳向脑后,沟壑纵横的脸上,是一双像海一样深邃又满带笑意的眼睛。她睿智而健谈,话语中充满了人生的哲理和对生命的热爱。
  跟千千万万的非洲黑人一样,Renee的祖辈在几个世纪以前作为奴隶被运往美洲。谈起那段历史,Renee说:“和愤恨相比,我更多的是心存感激,感激我的祖辈们顽强地活了下来,时间和历史终会过去,而生命却一代代传承了下来,这难道不是一件令人激动的事情么?” 年轻的时候,Renee周游列国,多次参与过美国黑人的维权运动。“我年轻的时候也算是一个活跃分子。”她笑着耸耸肩。十几年前,她与丈夫回到故乡加纳定居,为了更好地帮助非洲的妇女儿童,她创办培训机构,让黑人妇女来学习手工技能和循环再生概念,鼓励她们开创自己的小生意,希望帮助她们摆脱贫穷。
  在那个年代,想要办学校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白手起家的艰辛是可想而知的。然而,坚韧的Renee克服了种种的困难,带领着她的工作人员,靠着双手和工具,硬是在一片荒地上修成了一座像模像样的学园。干净整洁,鸟语花香,置身于此,你很难相信这片“海边的大花园”是“纯手工打造”。“这里的每棵树,每朵花,都是我和我的工作人员亲手种的。甚至是这些房子,”她一边带领我参观学院,一边指着两旁精致的小屋子说,“连盖房子砖块都是我们自己烧制的。”
  出于Renee的本意,科洛克比特伊学院处处体现着节能环保的概念。她一直认为,人类过度地开发和浪费地球的资源,是危及子孙的不可饶恕的行为。为了节约能源,Renee和工作人员修建了一个水库,将天然雨水进行贮存,加以过滤后供以日常使用。日常生活中,尽量不用纸巾,学院给每个人发了一条手绢,清洗过后循环使用。她们还将空地开辟为菜园,种植日常的蔬菜和水果。另外,自制的太阳能热水器也为学院提供了必要的热水供给。“可能你会发现这里的生活不如城里的方便”,Renee略带歉意地解释道,“我们也没有足够的热水,可是,这能够为我们的地球节约能源,减少污染。”
  学院全年无休地接待来自非洲各地的妇女儿童团体,为他们提供手工培训等课程。这些课程包括制作首饰、设计服装、制作玻璃珠子、制作太阳能炉具等,选用的也都是循环再生材料。在这里,废弃的电线、易拉罐、报纸、轮胎、牛角、玻璃瓶都是绝好的再生材料,粗糙而看似无用的东西,经过一双双巧手的打磨和修饰,变成项链、耳环、衣物、手提包、配饰等独特而美丽的工艺品。
  “你能相信么?这些目不识丁的妇女,从来不懂什么是时尚。但你看看他们的手工品,这种天生的创造力和美感,绝对不会输给纽约任何一次展会上的工艺品。”Renee拿着一件正在这里学习的黑人妇女制成的手提包,无比骄傲地说。
其他文献
其实,玩暧昧也需要一定的技巧和勇气。要随时保持进攻姿态,又要为自己的面子留有后路。因此,这也是一门技术活儿。    JUDY在工作中遇到一位心仪的男士,但无法确定这个英俊的男人是否对她有意思。于是,她便采取了暧昧手段。从旁敲侧击,到身体触碰试探,来了解这个男人是不是真的愿意和她交往。要知道,男人也不是傻子,几次三番如此试探便也明白了她的意思。恰好,这位英俊的男士刚刚失恋,因此,JUDY顺利得到了自
期刊
题头:她倒觉得你们俩在聊天,你却无法吐露哪怕一句肺腑之言;主管因为事情发展的与计划相差甚远而痛斥你……不管是你的家人、同事或者是上级领导,任何急躁冲动或者脾气古怪的人都可能突然让你的心情从天堂掉入地狱,逃也逃不掉,这时你该怎么做?    准确“界定”难搞之人。  这个人是属于黏人型?控制欲太强?太争强好胜?我们平常习惯用一些形容词去界定到底发生了什么、遇到了怎样的“烫手山芋”,这的确是一个好办法。
期刊
生活中的她与戏里的她是截然不同的两个人,不是那个眼角生花妩媚如丝的佟掌柜,也不是那个敢爱敢恨重情重义的牛鲜花,倒更像是一汪沉静的水。她谦逊温和,生活中不善言辞;从默默无闻到大红大紫,她到底是百媚千娇还是至情至性?    龙套生涯  好比卡带的A\B面,银幕前后,闫妮这个人总是出其不意给我们很大的反差。她既可以是部队团级干部,又是对任何采访都紧张到忘词的大条女人;看过了屏幕上的专横跋扈、八面玲珑、风
期刊
在追求独立的过程中,摩门女性承受着比一般女性更多的、来自教会内外的双重压力。      中学英语课本里曾有过一篇《盐湖城的海鸥》的课文,讲突然飞来的一群海鸥吃掉成灾的蝗虫,挽救了盐湖城农民的庄稼。而今,再提起盐湖城,很自然地会把它与摩门教联系在一起。    摩门教,全名耶稣基督后期圣徒教会(The Church of Jesus Christ of Latter-Day Saints,又简称LDS
期刊
鸡尾酒是女人的朋友,生活中碎钻般的小点缀——不甚高调,却颇有情致,感悟伤怀,缺不得。    第一次接触到鸡尾酒,还是在96年版《花田喜事》里面,毛舜钧饰演的母夜叉,走进小酒馆大嚎一声“来杯血腥玛莉”。当然,事后我们看到的血淋淋的马的心利做成的酒是纯属恶搞。不过作为享誉世界的头号鸡尾酒,“血腥玛莉”(Bloody Mary)会被拿来调侃也不奇怪。相传这款酒是由俄国人发明,怕老婆的酒鬼在伏特加中加入了
期刊
她是时代周刊评选的改变世界的一百人之一,  顶尖的动物学家。  然而你可能不会料到,她是一位自闭症患者,  在母亲的不懈努力下,四岁才学会说话。  五十年与疾病的对抗,她成长为了一名天才科学家,一位动物保护专家和一位人道主义者,  她是生活的胜利者。    不能说话绝对是一种挫折  一个从小被认定为“怪胎”的自闭症患者,在将近四十岁的时候,突然着手写了一本关于她从小到大经历的自传,《星星的孩子》。
期刊
把衣橱里的衣服通通倒腾出来,更新换代:看看哪些衣服可以送人,而哪些衣服又要重新添置。而这些仅仅是基本功。要把之前的经典款与当季最新购入相混搭,打造出带有时髦青春气质的美式风格。    统筹:Joe摄影:JASON WONG(原味文化)模特:薛蓬(龙腾精英)化妆:阿标    A各型外套轮番上阵  1未来感风衣  带有金属光泽感的风衣正是旅行中实用又酷的单品。与冬日必备的紧腿裤、还有毛毛靴随意搭配,相
期刊
当动物保护主义者行为艺术式地出现在各大时装周,呼吁“保护动物、拒绝皮草”的时候,你的头脑中是不是也会有犹豫不定的那一刻:一方面追求奢华的质感,一方面却也爱心涌现。其实设计师们也相当矛盾皮草的取舍,有人有强硬到底的追求完美的态度,也有人开始从人造皮草中找寻新的途径。哎……谁让皮草让人又爱又恨呢?  1  长毛的皮草,是今年非常流行的材质,在外套中运用特别多。  2  皮草拼接非常IN。用皮草与皮革、
期刊
“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这是一次奇妙的旅程,仿佛在他人的布景里面看到自己的戏码,又像是一个人带着属于他自己人生里的声光电影,突然进入了你的生活。  在和易立竞的对谈中,我时时会产生荒谬的错觉,无法判知这究竟是一次谁对谁的采访。同行间的对话,纠缠在问与被问之间,到最后,完全分不清上一个话题的起点是由谁来开启,也不知这样愉快的对话会最终带领我们停留到生活的何处。   她熨帖的微微
期刊
她是盛放在洪流的莲花  峥嵘岁月救亡濯淤  舞步生莲旖旎入画  她舞过了共和国的沧桑巨变  弄水拂袖款款而立  她歌咏着新时代的达旦长明  莲香流长亘古逸芳    特立尼达岛的东方女孩  1916年,中美洲加勒比海向风群岛最南边的岛屿,5128平方公里的特立尼达岛上,一户三代华侨之家迎来了一个海浪和飞鸟送来的女婴,家人给她起名为爱琳·阿萨克。爱琳的祖先是在太平天国起义后,随家族一起来到拉丁美洲岛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