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亚地处欧亚大陆的中心地带,自古以来就是沟通欧洲和亚洲的必经之路,是古代著名的“丝绸之路”。而近些年,随着中国国家级顶层战略“一带一路”的提出,中亚的战略地位对于我国来说更为重要。在“一带一路”的倡议下,中国和中亚各国之间经济和政治不断进行深化合作,双方的关系越来越为紧密。除了经济和政治之外,中国文化走入中亚,也为双方进一步合作提供了巨大的潜力。本文通过回顾中国文化在中亚传播的历史与现状,结合其传播路径,分析现实传播中所面临的困境,从而提出相关具有可行性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中国文化;中亚;一带一路
对于中亚地理范围的界定,目前学界并没有统一的看法,不过学界大致分为广义上和狭义上的说法,狭义上的说法主要来自前苏联的定义,指中亚包括现在的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也就是我们通常而言的“中亚五国”。而广义上的中亚,主要是指包括蒙古高原、河西走廊、青海、新疆、哈萨克草原、伊朗东北部、阿富汗北部以及巴基斯坦西北部地区,没有明确的地理界限。不过是广义的还是狭义的中亚,它的地理位置对于中国来说,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中国和中亚的合作早有历史渊源,早在古代汉武帝时期,著名的陆上丝绸之路,其主要路线就通过中亚通往地中海各国。近些年来,中国与中亚的合作也是取得了斐然的成绩,中国和中亚的双边贸易规模增长了数百倍。随着“一带一路”国家级顶层战略的提出,中亚和中国之间更是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新时期。2012年成立的中国—中亚合作论坛,已经连续举办了七届,旨在加强双方之间的合作空间和深度,并达成了多项有效的共识。中国还和中亚各国成立了政府间合作委员会,已经成为当前双方之间的重要合作机制,目的不仅仅是加强经贸合作,同样是为了加强双边的政治关系,保持长期健康的发展前景。此外,中国还与哈萨克斯坦建立了双边总理定期会晤机制和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这进一步为之后的中国与中亚各国之间的合作起了良好的导向作用。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和中亚各国之间在经济和政治方面硕果累累的同时,中国文化也在中亚的传播拉开了新的篇章。近年来,中国和中亚各国之间大力拓展双边文化活动,增设孔子学院,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交流活动。现如今,随着双方的不断互动和深入,中国和中亚各种在互相尊重双方文化的基础上,已经建立了卓有成效的文化沟通机制。但是,中国和中亚各国之间的文化互动依然存在着障碍,如何更好的进行文化互动和舒服,还需要双方之间进行不断的创新和探索。笔者在一带一路的背景下,通过梳理中国文化在中亚的历史和现状,分析传播过程所面临的困境,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可行性的意见。
一、中国文化在中亚传播的历史和现状及其实现路径
事实上,中国和中亚之间的文化交流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000年。根据相关史料记载,先于“古代丝绸之路”的“青铜之路”,便由中亚途径新疆、甘肃等地,为古代中国带来的青铜术,此外包括小麦和大麦相关农作物的种植术,牲畜的牧养技术也是通过这条道路引进,这便是双方文化交流的开端。“青铜之路”之后便是著名的“古代丝绸之路”。汉武帝时期,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了中国和大宛、大夏等国的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从这段时期开始,唐朝的文化,包括丝绸和瓷器在内的贸易品,文学、艺术、服饰和饮食方面不断影响着西域,而佛教和石窟文化也通过西域不断影响着唐朝,当时长安地区“胡化”风气的兴起便是双方文化交流的结晶,这段时期的文化和贸易往来,也为当代中国和中亚的友好往来积累了经验。
近代以来,随着沙皇俄国实力的不断崛起,中亚各个地区也遭到了俄国的蚕食。包括清朝时期,中国在内的部分领土也是遭到了俄国的入侵,在此期间清政府与沙皇俄国签署了《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等多项不平等条约。这段时期,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在内,中亚基本隶属于沙皇俄国和前苏联的版图领域和殖民统治当中。中亚各国原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从根本上发生了变化。当时中国和中亚的关系,实质上是属于中国和沙俄或者是苏联之间的关系。因此,这段时间内,加之中国与苏联发生冲突,中国和中亚实际上有长达一个世纪联系的断裂期。
從苏联解体后,中亚也正式分割成我们今天所说的中亚五国,而这五个国家很快便同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自此之后,中亚五国和中国关系进入了稳定发展的阶段。经过中国和中亚各国包括俄罗斯在内的协商与交流,于2001年7月成立了上海合作组织,中国和中亚各国实现了由会晤机制向合作机制的转变,双边关系迎来了新的发展期。在上海合作组织的框架下,双方形成了对文化、教育相关领域的定期合作机制,在2002年4月,在上合组织第一次文化部长会晤的会议中,双方签署了《文化部长会晤联合声明》,开启了多边文化合作机制。此外,中国同中亚各国纷纷签署了文化合作协议,比如同乌兹别克斯坦签署了《关于文化、教育、卫生、旅游和体育合作协议》,这也是建交以来中国和中亚各国文化往来的初步探索和尝试。
从2013年开始的一带一路国家级顶层战略,中国以孔子学院为主要的传播平台和实现路径向中亚各国传播中华文化。据中国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目前我国在中亚共设立了13所孔子学院,实现中亚五国孔子学院全覆盖。通过孔子学院,中亚五国掀起了“汉语热”的浪潮,从08年设立的吉尔吉斯斯坦比什凯克人文大学孔子学院,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如今在册学生高达7000余人,并设有多个教学点。除了孔子学院的课堂教学,每年孔子学院都会定期举办中国文化日活动,举办“名人讲坛”系列活动,包括诸如著名国学大师于丹也曾到吉尔吉斯斯坦讲学,传播中国古典哲学。孔子学院已经不仅仅是简单的汉语教学,更是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寓教于乐使得中国的传统文化对中亚地区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中国文化在中亚传播面临的现实困境
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本身就有历史渊源和文化往来的中国和中亚,关系更是突飞猛进。中华文化在中亚大力传播的现状是我们愿意看到的,因为通过文化的交流和融合,提升当地人对中国良好国家形象的建构,不仅有利于双方经济的发展,减少因为领域或者立场问题的冲突,更符合习主席所说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美好前景。但是,在享受中国文化在中亚传播的成功时,我们需要看到当前中国文化在中亚传播和发展仍然面临着很多的挑战和困境,而这些困境也是阻碍双边关系进一步发展的因素。 首先,经济水平的差距阻碍了中国文化在中亚的传播。根据2017年公布的数据显示,中亚各国GDP数据为:哈萨克斯坦1561.89亿美元,乌兹别克斯坦675.05亿美元,土库曼斯坦416.7亿美元,塔吉克斯坦72.34亿美元,吉尔吉斯斯坦70.61亿美元。中亚各国相对来说经济较为落后,居民生活水平较低。在与中国的交流和合作中,更注重与中国的经济合作与贸易往来,更希望在经济上得到中国的帮助,对于中国文化的传播热情度不高。此外,经济水平也影响当地智能移动终端普及和互联网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对于中国文化传播进一步传播也产生了影响。
其次,文化传播的形式过于单一,投入资金不足,层次水平较低。相对于在经济领域开展诸如能源、金融、工业的合作,中国文化在中亚传播主要还是以孔子学院为主,其次就是派遣艺术团进行交流。而在其他教育、媒体和学术等相关领域,双方虽有合作,但是非常琐碎,不成规模。文化传播还是需要各种形式和手段,否则单一形式的传播在短时间内可能中亚受众具有新鲜感,长此以往热度只会下降,甚至产生逆反心理。
最后,世界各国文化在中亚地区的博弈,也影响了中国文化在当地进一步的传播。本文在前边也谈到了中亚地区地理位置的特殊在加之当地资源丰富,成为大国脚力的必争之地。俄罗斯因地理位置接近,早已先入为主,对当地的文化拥有极强的控制力,俄罗斯的文化和当地本土的文化才是中亚地区的主流文化。其次,美国为了在各领域压制俄罗斯,取得战略上的优势,将其民主自由的美国文化大举进攻中亚地区。其他诸如欧盟、日本和印度等国为了本国的既得利益,也是对该地区进行文化渗透。所以说,中国文化在当地面临着各国文化传播的竞争,而且因为各种原因一直处于下风。
三、中国文化在中亚的传播困境纾解路径阐释
固然中华文化在中亚的传播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显然相较于其他国家我国对中亚文化的影响力有限,各方面也做的远远不够,因此如何进一步提升中华文化在当地影响力也成为了中国和中亚五国经济合作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就第二部分所描述中华文化在中亚传播的困境提出纾解路径。
首先,进一步加强双方的经济联系,帮助当地包括信息产业的建设。虽然中亚五国目前更看重与中国经济往来和贸易的合作,但是可以肯定的是经济联系越紧密,中华文化在当地传播面临的障碍也就会越小。二战之后,随着美国经济迅速发展,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第一强国美国也与资源大国和人口大国进一步加强的经济上的联系。而美国也很好的通过经济的合作,将其文化传递给当地国家,“美国梦”毫无疑问冲垮了不发达国家的本土文化,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移民浪潮深受此影响。中国可以帮助中亚五国诸如当地电信事业的建设,通过华为、小米这些高科技公司,占据当地通信业市场,从而进一步传播中华文化。当然,需要指出的是我们是将中国文化中优秀的,诸如“以和为贵”这种思想传递给当地居民,而不是美国的文化殖民。
其次,创新传播路径,开展丰富多彩、多领域、深层次的文化交流活动。在中亚,孔子学院所取得的成就我们值得庆贺,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孔子学院面向的主要学生还是当地的大学生,受众面来说非常的窄。而且这些学生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化,大多数为了今后来中国参加工作。因此,要想扩大中华文化在当地的影响力和传播力度,扩大受众群创新传播路径就刻不容缓。中方不应该将主要传播路径局限于孔子学院,主要传播领域局限于教育和艺术交流。在和中亚的合作中,应该打破传统思维,整个各个方面的文化资源,扩展科技、基础教育、体育和传媒等领域的交流和合作。
最后,与中亚各国制定长期文化合作的协议和中国文化传播战略。为了符合中方和中亚在经济、政治和贸易等领域的发展需求,双方应该建立长期有效的文化合作协议。我国传统单方面的文化宣传,忽视了文化在交流过程中互动作用,即使短期内有效,但是不利于中华文化长期立足于中亚当地。因此,中方应该重视文化的多样性,尊重当地本土文化,结合当地的文化氛围和政治立场,需要各方的共同利益,制定适当的传播战略,同时重视在文化传播中的互动和反馈,形成双方文化共识的双向交流文化传播理念。
四、结语
中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使得我国无法避开其不谈,尤其是在一带一路的合作背景下,我国要想进一步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将中亚放在战略地位的核心位置上。中国和中亚拥有悠久的合作历史和文化积淀,这是我们的优势。当然,我们也需要看到中华文化在中亚传播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难题和困境。中方应该好好利用自身的优势,结合当地的实际条件和人文,扩大中华文化的传播力度。
参考文献:
[1]张方慧.“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中亚国家经贸合作:现状、机制与前景[J].现代管理科學,2018(10):18-20.
[2]孟夏韵.“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文化在拉美的传播路径及其改善[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1(06):27-35.
[3]玛柯芭莉·夏里甫汗. 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中国对中亚的文化外交探析[D].新疆大学,2019.
[4]侯艾君.中国文化在中亚:历史与命运[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7(06):135-140.
[5]焦一强.中国文化走向中亚障碍因素分析[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41(01):78-82.
[6]戴小江.汉唐时期中国文化对中亚的影响[J].菏泽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03):16-19.
【关键词】中国文化;中亚;一带一路
对于中亚地理范围的界定,目前学界并没有统一的看法,不过学界大致分为广义上和狭义上的说法,狭义上的说法主要来自前苏联的定义,指中亚包括现在的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也就是我们通常而言的“中亚五国”。而广义上的中亚,主要是指包括蒙古高原、河西走廊、青海、新疆、哈萨克草原、伊朗东北部、阿富汗北部以及巴基斯坦西北部地区,没有明确的地理界限。不过是广义的还是狭义的中亚,它的地理位置对于中国来说,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中国和中亚的合作早有历史渊源,早在古代汉武帝时期,著名的陆上丝绸之路,其主要路线就通过中亚通往地中海各国。近些年来,中国与中亚的合作也是取得了斐然的成绩,中国和中亚的双边贸易规模增长了数百倍。随着“一带一路”国家级顶层战略的提出,中亚和中国之间更是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新时期。2012年成立的中国—中亚合作论坛,已经连续举办了七届,旨在加强双方之间的合作空间和深度,并达成了多项有效的共识。中国还和中亚各国成立了政府间合作委员会,已经成为当前双方之间的重要合作机制,目的不仅仅是加强经贸合作,同样是为了加强双边的政治关系,保持长期健康的发展前景。此外,中国还与哈萨克斯坦建立了双边总理定期会晤机制和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这进一步为之后的中国与中亚各国之间的合作起了良好的导向作用。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和中亚各国之间在经济和政治方面硕果累累的同时,中国文化也在中亚的传播拉开了新的篇章。近年来,中国和中亚各国之间大力拓展双边文化活动,增设孔子学院,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交流活动。现如今,随着双方的不断互动和深入,中国和中亚各种在互相尊重双方文化的基础上,已经建立了卓有成效的文化沟通机制。但是,中国和中亚各国之间的文化互动依然存在着障碍,如何更好的进行文化互动和舒服,还需要双方之间进行不断的创新和探索。笔者在一带一路的背景下,通过梳理中国文化在中亚的历史和现状,分析传播过程所面临的困境,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可行性的意见。
一、中国文化在中亚传播的历史和现状及其实现路径
事实上,中国和中亚之间的文化交流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000年。根据相关史料记载,先于“古代丝绸之路”的“青铜之路”,便由中亚途径新疆、甘肃等地,为古代中国带来的青铜术,此外包括小麦和大麦相关农作物的种植术,牲畜的牧养技术也是通过这条道路引进,这便是双方文化交流的开端。“青铜之路”之后便是著名的“古代丝绸之路”。汉武帝时期,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了中国和大宛、大夏等国的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从这段时期开始,唐朝的文化,包括丝绸和瓷器在内的贸易品,文学、艺术、服饰和饮食方面不断影响着西域,而佛教和石窟文化也通过西域不断影响着唐朝,当时长安地区“胡化”风气的兴起便是双方文化交流的结晶,这段时期的文化和贸易往来,也为当代中国和中亚的友好往来积累了经验。
近代以来,随着沙皇俄国实力的不断崛起,中亚各个地区也遭到了俄国的蚕食。包括清朝时期,中国在内的部分领土也是遭到了俄国的入侵,在此期间清政府与沙皇俄国签署了《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等多项不平等条约。这段时期,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在内,中亚基本隶属于沙皇俄国和前苏联的版图领域和殖民统治当中。中亚各国原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从根本上发生了变化。当时中国和中亚的关系,实质上是属于中国和沙俄或者是苏联之间的关系。因此,这段时间内,加之中国与苏联发生冲突,中国和中亚实际上有长达一个世纪联系的断裂期。
從苏联解体后,中亚也正式分割成我们今天所说的中亚五国,而这五个国家很快便同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自此之后,中亚五国和中国关系进入了稳定发展的阶段。经过中国和中亚各国包括俄罗斯在内的协商与交流,于2001年7月成立了上海合作组织,中国和中亚各国实现了由会晤机制向合作机制的转变,双边关系迎来了新的发展期。在上海合作组织的框架下,双方形成了对文化、教育相关领域的定期合作机制,在2002年4月,在上合组织第一次文化部长会晤的会议中,双方签署了《文化部长会晤联合声明》,开启了多边文化合作机制。此外,中国同中亚各国纷纷签署了文化合作协议,比如同乌兹别克斯坦签署了《关于文化、教育、卫生、旅游和体育合作协议》,这也是建交以来中国和中亚各国文化往来的初步探索和尝试。
从2013年开始的一带一路国家级顶层战略,中国以孔子学院为主要的传播平台和实现路径向中亚各国传播中华文化。据中国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目前我国在中亚共设立了13所孔子学院,实现中亚五国孔子学院全覆盖。通过孔子学院,中亚五国掀起了“汉语热”的浪潮,从08年设立的吉尔吉斯斯坦比什凯克人文大学孔子学院,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如今在册学生高达7000余人,并设有多个教学点。除了孔子学院的课堂教学,每年孔子学院都会定期举办中国文化日活动,举办“名人讲坛”系列活动,包括诸如著名国学大师于丹也曾到吉尔吉斯斯坦讲学,传播中国古典哲学。孔子学院已经不仅仅是简单的汉语教学,更是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寓教于乐使得中国的传统文化对中亚地区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中国文化在中亚传播面临的现实困境
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本身就有历史渊源和文化往来的中国和中亚,关系更是突飞猛进。中华文化在中亚大力传播的现状是我们愿意看到的,因为通过文化的交流和融合,提升当地人对中国良好国家形象的建构,不仅有利于双方经济的发展,减少因为领域或者立场问题的冲突,更符合习主席所说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美好前景。但是,在享受中国文化在中亚传播的成功时,我们需要看到当前中国文化在中亚传播和发展仍然面临着很多的挑战和困境,而这些困境也是阻碍双边关系进一步发展的因素。 首先,经济水平的差距阻碍了中国文化在中亚的传播。根据2017年公布的数据显示,中亚各国GDP数据为:哈萨克斯坦1561.89亿美元,乌兹别克斯坦675.05亿美元,土库曼斯坦416.7亿美元,塔吉克斯坦72.34亿美元,吉尔吉斯斯坦70.61亿美元。中亚各国相对来说经济较为落后,居民生活水平较低。在与中国的交流和合作中,更注重与中国的经济合作与贸易往来,更希望在经济上得到中国的帮助,对于中国文化的传播热情度不高。此外,经济水平也影响当地智能移动终端普及和互联网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对于中国文化传播进一步传播也产生了影响。
其次,文化传播的形式过于单一,投入资金不足,层次水平较低。相对于在经济领域开展诸如能源、金融、工业的合作,中国文化在中亚传播主要还是以孔子学院为主,其次就是派遣艺术团进行交流。而在其他教育、媒体和学术等相关领域,双方虽有合作,但是非常琐碎,不成规模。文化传播还是需要各种形式和手段,否则单一形式的传播在短时间内可能中亚受众具有新鲜感,长此以往热度只会下降,甚至产生逆反心理。
最后,世界各国文化在中亚地区的博弈,也影响了中国文化在当地进一步的传播。本文在前边也谈到了中亚地区地理位置的特殊在加之当地资源丰富,成为大国脚力的必争之地。俄罗斯因地理位置接近,早已先入为主,对当地的文化拥有极强的控制力,俄罗斯的文化和当地本土的文化才是中亚地区的主流文化。其次,美国为了在各领域压制俄罗斯,取得战略上的优势,将其民主自由的美国文化大举进攻中亚地区。其他诸如欧盟、日本和印度等国为了本国的既得利益,也是对该地区进行文化渗透。所以说,中国文化在当地面临着各国文化传播的竞争,而且因为各种原因一直处于下风。
三、中国文化在中亚的传播困境纾解路径阐释
固然中华文化在中亚的传播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显然相较于其他国家我国对中亚文化的影响力有限,各方面也做的远远不够,因此如何进一步提升中华文化在当地影响力也成为了中国和中亚五国经济合作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就第二部分所描述中华文化在中亚传播的困境提出纾解路径。
首先,进一步加强双方的经济联系,帮助当地包括信息产业的建设。虽然中亚五国目前更看重与中国经济往来和贸易的合作,但是可以肯定的是经济联系越紧密,中华文化在当地传播面临的障碍也就会越小。二战之后,随着美国经济迅速发展,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第一强国美国也与资源大国和人口大国进一步加强的经济上的联系。而美国也很好的通过经济的合作,将其文化传递给当地国家,“美国梦”毫无疑问冲垮了不发达国家的本土文化,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移民浪潮深受此影响。中国可以帮助中亚五国诸如当地电信事业的建设,通过华为、小米这些高科技公司,占据当地通信业市场,从而进一步传播中华文化。当然,需要指出的是我们是将中国文化中优秀的,诸如“以和为贵”这种思想传递给当地居民,而不是美国的文化殖民。
其次,创新传播路径,开展丰富多彩、多领域、深层次的文化交流活动。在中亚,孔子学院所取得的成就我们值得庆贺,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孔子学院面向的主要学生还是当地的大学生,受众面来说非常的窄。而且这些学生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化,大多数为了今后来中国参加工作。因此,要想扩大中华文化在当地的影响力和传播力度,扩大受众群创新传播路径就刻不容缓。中方不应该将主要传播路径局限于孔子学院,主要传播领域局限于教育和艺术交流。在和中亚的合作中,应该打破传统思维,整个各个方面的文化资源,扩展科技、基础教育、体育和传媒等领域的交流和合作。
最后,与中亚各国制定长期文化合作的协议和中国文化传播战略。为了符合中方和中亚在经济、政治和贸易等领域的发展需求,双方应该建立长期有效的文化合作协议。我国传统单方面的文化宣传,忽视了文化在交流过程中互动作用,即使短期内有效,但是不利于中华文化长期立足于中亚当地。因此,中方应该重视文化的多样性,尊重当地本土文化,结合当地的文化氛围和政治立场,需要各方的共同利益,制定适当的传播战略,同时重视在文化传播中的互动和反馈,形成双方文化共识的双向交流文化传播理念。
四、结语
中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使得我国无法避开其不谈,尤其是在一带一路的合作背景下,我国要想进一步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将中亚放在战略地位的核心位置上。中国和中亚拥有悠久的合作历史和文化积淀,这是我们的优势。当然,我们也需要看到中华文化在中亚传播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难题和困境。中方应该好好利用自身的优势,结合当地的实际条件和人文,扩大中华文化的传播力度。
参考文献:
[1]张方慧.“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中亚国家经贸合作:现状、机制与前景[J].现代管理科學,2018(10):18-20.
[2]孟夏韵.“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文化在拉美的传播路径及其改善[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1(06):27-35.
[3]玛柯芭莉·夏里甫汗. 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中国对中亚的文化外交探析[D].新疆大学,2019.
[4]侯艾君.中国文化在中亚:历史与命运[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7(06):135-140.
[5]焦一强.中国文化走向中亚障碍因素分析[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41(01):78-82.
[6]戴小江.汉唐时期中国文化对中亚的影响[J].菏泽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03):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