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文明实践引领下的 乡村文化振兴工程

来源 :农村农业农民·B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gzs12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明是文化的内在价值,文化是文明的外在形式。新时代文明实践,是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落地生根的重大举措,是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满足农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的战略之举。新时代乡村文化振兴还存在认同感低、自信不足、人才流失、机制不健全等困境,还需要不断总结成功经验进行改革创新。
  关键词:文明实践;乡村;文化振兴
  一、新时代乡村文化振兴的现状和不足
  (一)文化认同感低,文化自信不足
  随着城市化和全球化的推进,乡村文化受到城市文明的冲击,加上拜金主义、个人主义、利己主义等大行其道,这与我国传统的节俭、谦卑、无私等思想文化严重冲突。当代青年逐渐对传统思想产生排斥,对乡村的勤劳质朴的文化更是不屑一顾,导致年轻一代乡村文化认同感严重缺失,文化自信相对不足。乡村文化主要是代际之间以一定的习俗及物质载体传播的,倘若年轻一代缺乏对乡村文化的认同感与文化自信,那么乡村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必定会受到影响。
  (二)乡村人口结构失调,人才流失严重
  人才是乡村文化建设和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追求更好的生活品质,许多年轻人纷纷涌入城市生活,到城市奋斗打拼,使得农村人才流失严重。预计到2030年,国内的城镇化率将会提升到75%,城镇居民的数量会上升2.2亿人。当前乡村以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为主,很难成为乡村文化建设发展的主力军。
  (三)文化传承渠道有限,传承形式缺乏创新
  乡村文化的发展受到乡村环境、经济发展、人才队伍等各种条件的限制,使得乡村文化发展及传承的方式相对落后。传统的乡村文化传承的主要方式为代际传递,多以习俗习惯、物质遗产、歌曲舞蹈等形式传承,不管是传播的中介还是载体都比较传统。在互联网信息化时代,人们已经习惯了通过网络等方式选择文化消遣,传统的文化相比较而言缺乏创新力,吸引力也相对较弱。许多乡村文化结晶只有到所在地才能接触到,严重缺乏传播的途径。
  (四)文化振兴管理不科学,机制不健全
  当前乡村文化建设过程中,大部分地区的村级文化大院、文化礼堂、农家书屋以及文化站、文化室、文化中心等都是由上一级乡(镇)政府机构来进行直接的行政领导和管理,导致村级文化站、文化室、文化礼堂等乡村基础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受到了严重的制约和阻碍。同时,由于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或是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一些基层干部由于自身综合素质不高,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不注重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知识水平,对乡村文化建设工作不能作出正确的指导。
  二、新时代乡村文化振兴的典型经验
  (一)“吉林模式”以乡土乡情激发乡村内生动力
  吉林的乡村文化振兴强调传承优秀文化基因,提升农民乡土自信;重构乡村发展理想,打造振兴精神引擎;挖掘乡土文化特质淬炼乡村文化品牌;利用农民乡土情结激发回报桑梓热忱。首先以传承优秀文化基因提升农民乡土自信,以乡村振兴主体——农民的内在涵养来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其次是以重构乡村发展理想打造振兴精神引擎,以乡村振兴主体——农民的理想信念来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再次是以挖掘乡土文化特质淬炼乡村文化品牌,以农民的主动作为来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最后是利用农民乡土情结激发回报桑梓热忱,以农民的乡情自觉来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二)“建宁路径”多元创新促进乡村文化振兴
  2018年以来,山西省高平市建寧乡以融为基、夯实阵地,共投资60余万元,打造了“一苑一广场一所”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综合体”。以剪纸、楹联、雕塑等表现形式,寓文于景、润物无声,深入阐释建宁乡悠久历史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人民群众在闲庭信步间陶冶情操、涵养心灵;乡文体活动广场由广场和操场两部分组成,成为人民群众日常娱乐、强身健体和大型文体活动、评选表彰活动的重要场所。依托乡文化站建设,通过“一店十室”,满足人民群众读书讲习、座谈交流、技能培训、文化活动、文化展览、故事视听等文明实践功能。
  另外,以传为本、建强队伍,培育新时代文明实践“主力军”,围绕传思想、传政策、传道德、传文化、传技能的工作要求,对建宁乡各类人才统计摸底,组建了具有建宁特色的6支文明实践分队。同时,以文化人、实践育人,唱响新时代文明实践“合奏曲”,深入挖掘建宁深厚的历史文化,在史书典籍和百姓言传中整理出铁钉溢彩、慧能救圣、申良礼谏、郭东兴学、安宁佑民5个建宁故事,并从中提炼出了实干担当、崇文尚礼、同心同德的建宁精神。
  (三)“非遗传承”助推传统文化产业和乡村振兴的融合发展
  在贵州赤水市大同镇民族村探索传统产业和乡村振兴的融合发展,该地非物质文化遗产“赤水竹编”传承人杨昌芹认为,乡村的产业未必高大上,但必须符合当地文化传统,适合当地发展,立足于传统文化的产业,才能有别于城市也有别于其他乡村,产生独有的魅力和市场的竞争力。乡村文化振兴应注重传统技艺和现代的生活审美结合。
  广西地区充分利用花山岩画、灵渠、海上丝绸之路·北海史迹、侗族村寨等文化遗产价值,建设文化遗产旅游景区。挖掘稻作文化、骆越文化、山歌文化、红色文化、边海疆文化、民俗风情文化等民族文化资源,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依托丰富的民族传统节庆活动,做大做强“壮族三月三·八桂嘉年华”等文化旅游消费品牌。深度开发演艺资源,发挥“印象·刘三姐”“梦·巴马”“侗·坐妹”等文化实景演艺品牌项目的带动作用,推动特色文化产业发展,重点培育“黄瑶古镇”“马山悦动”“靖西绣球”“螺蛳粉小镇”等特色文化小镇。创建文化产业园区,实施农村地区传承工艺项目振兴计划,推进传统工艺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壮大传统工艺产业,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强大力量。
  广东惠州范和古村整合文化资源发展旅游促村民增收,《惠州市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方案》提出,要依托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村落、文物遗迹及美术馆、艺术馆等文化场所,推进剧场、演艺、游乐、动漫等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文化体验旅游。同时,积极开发传统文化用品,以及李家拳、龙形拳、舞火狗、麒麟舞、农民画、客家山歌、惠东渔歌等民间艺术和民俗表演项目,结合惠州推进“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市”建设,促进文化资源与现代消费需求的有效对接。
  (四)“传统农耕文化+研学旅游”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贵州清江苗寨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和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名录。该苗寨以传统农耕文化为研学旅游主题,挖掘和开发了全域旅游下旅游精品,吸引了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以“乡村精英+传承人+贫困户”的治贫模式开辟乡村旅游新路径,继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建设美丽乡村,走出了一条具有清江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浓厚的民族文化、丰富的自然资源、成熟的产业配套,成为拉动临安畲族长远发展的“三驾马车”。视盘瓠为氏族图腾的凤凰后人,秉承着血脉中对土地的天然亲近,大力弘扬农耕文化,全面发展农旅产业,如民宿休闲、龙虾养殖、农事体验,在临安这片热土上活跃着畲民缤纷多姿的奋斗身影。临安畲族人民的文化自觉与自信正让畲族文化释放出前所未有的力量,不断书写畲族文化发展的新篇章。
  安徽地区着力促进农耕文化与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相结合,着力促进传承农耕文化与举办农事节庆相结合,着力促进传统农耕文化与乡村建设新形式相结合。注重散落于民间的农耕文化的挖掘与整理,深入发掘当地农耕文化的内在潜力,注重赋予传承农耕文化新的形式。积极推动建设村史馆、农耕文化类主题博物馆等,开展农耕文化传承活动。积极组织开展农民文学作品征集展示、“讲述村庄故事”和“发现农村阅读榜样”等活动,促进村庄历史传承和文化建设。
  参考文献:
  [1]王文波.贵州丹寨县石桥村苗族古法造纸工艺调研及产业开发对策[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9.
  [2]孙俊鹏.研学旅行活动路径的实践探索[J].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2020(Z1):45-48.
  基金项目:2020年重庆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培育项目)“文化自信视域下新时代乡村文化振兴路径创新研究”(项目编号:2020PY33)
   (作者系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民政与社会治理学院社会工作专业骨干教师,副教授,研究方向:乡村振兴、老年社会工作、社区治理)
其他文献
摘 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始终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实现乡村振兴,需要加强乡村基层治理。在中国共产党建党 100 周年之际,从中央到地方都在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悟思想、办实事,推动党史学习不断走向深入、走进基层。并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让基层党组织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在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自身建设的同时,实现农村基层党建与完善乡村基层治理的有机统一,探索乡
期刊
摘 要: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层灾害治理能力是基层治理能力的重要体现,直接关系着基层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直接关系着基层的稳定和繁荣,也直接关系着政府的公信力。2021年7月17日至23日,安阳遭遇了特大暴雨灾害,本文在对此次灾害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梳理总结了基层灾害治理中的成功经验和存在问题,并进一步提出提升基层灾害治理能力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基层灾害治理;安阳特大暴雨灾害;基层干部灾害治理能力
期刊
摘 要: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逐渐加剧,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的功能逐渐减弱,尤其是农村地区,家庭养老功能基本失效。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如何解决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已经成为社会性问题。本文分析了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养老事业发展的战略意义,提出了具体发展措施,旨在有效推进农村养老事业的发展,提高农村地区养老服务水平,为“三农”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抓手。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农村;养老事业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
期刊
摘 要:对于土地经营权的性质问题,学界一直争论不休,这对其抵押方式及抵押权的实现均造成了严重的困扰。笔者从土地法制形成的一般特点角度出发,结合法律逻辑和相关理论,通过相关论证,得出了土地经营权应是不动产用益物权,突出其财产属性的结论。  关键词:土地经营权;债权;债权的物权化;权利用益物权;不动产用益物权  《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的决定》的表决通过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
期刊
摘 要:为了促进河北农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带动农民增收及乡村振兴总体目标的实现,本文通过介绍创意农业的概念、分析河北创意农业发展的现状与问题,提出一些先进的创意农业发展模式,建议河北各地结合自身实际、因地制宜发展当地的创意农业。  关键词:创意农业;发展现状;模式  一、创意农业的概念  目前学术界对于创意农业的概念存在一定的分歧,在综合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笔者认为创意农业是农业载体与创意理
期刊
摘 要:当前,“三农”工作已进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发展阶段。作为一种内生治理资源,村规民约是国家法在乡村社会的有益补充,在促进乡村有效治理、维护农村和谐稳定、实现村民共同富裕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从武汉市新洲区凤凰镇的具体实践及有关研究情况来看,现行村规民约在制定实施等环节仍然存在着知情度与参与度不够、针对性与操作性不强、约束力与执行力不佳等困境。新时代呼唤新精神、新规范,必
期刊
摘 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接班人是青年一代,其关系着国家的未来。近年来,农民工群体逐渐成为我国城市外来务工人员的主力军,如何更好解决其子女的教育问题,是当前发展中的重中之重。本文主要阐述了农民工子女的教育认识和研究状况,探讨了农民工子女的教育认识和教育面临的问题,从农民工子女的教育和生存现状以及造就我国高素质劳动后备军入手,并对改善这一问题提出了一些粗浅的看法。  关键词:农民工子女;问题
期刊
摘 要:三门峡地处河南省西部,是杜仲资源的原產地,也是河南省杜仲的主要分布区域之一,尤其是灵宝杜仲,更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本文就三门峡市杜仲特色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以期为三门峡市杜仲产业化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杜仲;三门峡;特色产业;对策  杜仲,又名胶木、思仲、思仙、丝绵皮等,是我国重要的材用、药用、胶用及绿化用优良树种。三门峡地处河南省西部,是杜仲资源的原产地,也是河
期刊
摘 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必然要求。乡村文化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其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摆手舞作为乡村文化的一部分,在地区文化与经济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于非遗摆手舞的传承与保护十分有必要。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非物质文化遗产;摆手舞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乡村文化振兴是我国基于主要矛
期刊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立政之本则存乎农”。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是总方针,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是制度保障。”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也再次将“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