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与生活的关系

来源 :祖国·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gh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来源于生活,语文当然也源自于生活,生活中有着丰富的语文资源。在生活中学语文,这是“大语文教学观”的需要。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由此看来我们应该树立生活语文的“大语文观”的教育理念,让语文课堂学习的触角延伸至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把课堂置于现实生活,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这告诉我们:语文教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也蕴含着丰富的语文资源。
  一、语文教学已走进生活
  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此话不无道理,教学活动是人类生活中的一部分,离开生活的教学活動是不存在的,而语文教学更离不开生活,生活中无时无处不存在语文教学。
  1、语文教学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生活的乐趣
  在语文教学中,必须多选取学生感兴趣的活动,例如,在教学综合性实践活动课《合作》一课时,为了使学生深刻地铭记在以后的生活中合作的重要性,并深深地触及学生的灵魂。我把读到的一个有趣的实验指导学生动在活动课上手做:一个细颈玻璃瓶,瓶口外部很光滑,无法缠住绳子。有中间有小孔的小球和细绳,细绳可以小球的孔中穿过,小球的大小和瓶口大小一样,球刚能顺利出入瓶口,要求学生不能凭借任何外物,把瓶子从第一排桌子提到前面讲桌上。一个,两个,到第五个学生都没有成功。第六个绳子的下端拌上火柴棍,成功地提到了讲桌上,同学生喝彩了,但是违规了,没有体现合作精神。直到第十个女生,她和自己的好朋友,每个人拿一个穿好的小球,先放进去一个,把小球放在平底,另一个配合得很好,也把自己的小球放进去了,然后把两根绳子扭到一块,两个小球自然也紧紧挤着,不用说,她们成功了。通过实验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了合作的重要性。我相信,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他们一定会很好地与别人合作,因为他们已经认识到了善于合作的人成功的几率非常大。同时也感受到学语文的乐趣。这样的课学生是十分感兴趣的。
  2、语文教学可以模拟生活
  我在教学《邹忌讽齐王纳谏》一课时,考虑到是文言文,课文内容距学生的生活较远,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教学时借助于动画设计,十分生动的再现了课文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使学生如临其境,激起了学习兴趣,注意力高度集中,较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接着我把课文编排成课本剧,让学生演一演,人物的形象逼真,故事仿佛就发生在眼前,精彩的表演,赢得同学们的阵阵掌声。语文教学真正走进了生活,把语言文字直接变成活生生的生活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加深对课文的感悟。这样的课文还需要怎样讲么?
  3.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品味生活
  《春》一课作者用细腻的笔调描绘了一幅幅令人陶醉的春景图。在学生读课文想象的基础上,学生不可能全部理解。我用多媒体展示一幅幅和风拂面、绿草茵茵、百花争艳、杏花飘雨、游人赏春的景图,这如诗如画的意境,学生所体验到的并不仅仅是黑白的文字了,而是充满了生命活力的生活世界,这样学生既品味到自己生活的大自然是如此美丽,也激发了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从而更加喜爱春天,从中也会回味到春天曾经给自己带来的种种乐趣:在草地上玩耍啦,放风筝啦,眯着眼、伸着舌头品尝春雨的甘甜啦。在享受生活的同时,感受到生活是美好的。
  二、生活中孕育丰富的教学资源
  社会是语文的大课堂,语文无处不在,我们要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生活是培养语文能力的源头活水,“一切生活皆语文”。刘国正先生也认为“生活是整个语文教学的源头”。著名教育家赞科夫说:“如果真正的、广阔的生活冲进教室的门而来到课堂上,教室的天地就开阔了。”
  1、让学生的生活成为学习语文的源泉。
  让学生多接触自然、多接触社会,把“生活”引进课堂,把学生推向“生活”,把生活中的现象与课堂联系起来,这样的语文教学才是有生命力的。瞧瞧哪一部影视作品中没有语文素材,现实生活中哪一处没有语文的影子?如优秀的广告词中,大街小巷上的标语中、门牌上,枚不胜举。学校更是学生生活的重要舞台,这座舞台上发生的一些故事可以引入到学生的学习中来。例如:开学初,我班学生在班上做自我介绍,在校园听到的趣闻:为贫困学生、受灾地区捐献爱心等等,都可以让学生们去说、去讲。为以后的写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这是提高作文水平的妙法,行之有效。也真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使语文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加热爱生活,真正走向学习语文的广阔而丰厚的天地。
  2、社会生活也是学习语文的大课堂。
  语文在塑造学生健全人格和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从学生的人格发展来说,“学做人”比“学知识”更重要。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应用课内外的有效资源对学生进行待人接物、为人处世的生活教育,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我给学生读了一则《都市报道》播出的新闻:一位老板因车祸不幸身亡,车上放着十九位民工的工资,由于车祸损失了一部分钱,其弟弟忍着失去亲人的悲痛把钱发放给农民,不够的钱自己垫付。农民工个个都很感动,想放弃工资,但是死者的亲人态度坚决,坚持支付工资。读完后我组织学生讨论,并联系自己及周围的实际生活谈体会。现在一些黑心老板千方百计地拖欠农民工工资,和这一家人比一比,谁高尚,谁无耻,应该做怎样的人?这种以身边切实的事例来教育学生的方法,让学生很容易接受,从而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3.家庭又是学习语文的小天地。
  家庭是学生学习语文的第一场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家里,逢年过节时品尝的美味佳肴有可能是学生亲自参与的。例如:包饺子,做粽子,腊八粥等,可以让学生介绍制造的过程以及从中获得的乐趣,受到的启迪。后写成文章,这样一来,家庭又成了学生学语文的场所。
  总之生活的广阔天地里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语文学习的资源,可以说生活处处皆语文。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一定要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让我们的语文学习植根于生活这块深厚肥沃的土壤里,使其永远生机勃勃,活力无限,这样学生的语文水平与实践能力才能真正得到提高。语文教学也只有扎根于生活这一片沃土,才能发出更壮的芽,开出更美的花,结出更甜的果。
其他文献
【摘 要】何为科学素养呢?科学素养是指对日常生活、社會事务,以及个人决策所需要的科学概念和科学方法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稳定的心理品质。由于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因而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的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应将关注活动细节与培养科学素养有机结合,才能在科学活动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科学;教师;素养  一、把握活动设计前的细节  选择适
期刊
【摘 要】数学教学的核心是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教会学生研究数学问题的方法,训练学生的数学技能。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中专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  【关键词】激发兴趣;实践;思考  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兴趣是积极探求知识的一种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活动,它能引起学习的需要,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份,是学习的一种动力。所以只有当学习者本身对学习发生浓厚兴趣时,才能使整个学习积
期刊
德育教育即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教育,是小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有两亿多中小学生,他们是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他们的素质尤其是思想政治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我们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关系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能否实现,这就迫切需要加强小学生的德育工作。《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的第三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强调,要切实增强德
期刊
【摘 要】语文教学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在平等的对话、交流、评价中汲取知识,提高能力;加强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新课堂;语文教学;主体性;师生观  新课堂能否顺利实施,其理念如何更好地体现在课堂教学之中,这关键在于教师认识上能否站在新课堂这一高度
期刊
模块分析:  本册教材针对的是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本模块主要是学习询问他人周末的安排,以及如何表述自己的周末安排。通过对第一单元的学习,知道询问他人周末的活动,并介绍自己周末的活动,以及扩展核心句子的使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能够询问他人周末的安排,表述自己的周末活动。掌握句型:What do you do at the weekend?  能力目标:能用英语在生活中询问他人的周末安排。  
期刊
【摘 要】新世纪,创新能力将作为衡量人才的核心标志,教育工作者必须围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开展教学活动,研究利用多媒体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教学模式,对于新时代的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本文以创造性思维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体教学理论为理论基础,结合在以多媒体为代表的教学环境下,教与学的特点,初步构建了在培养创新思维能力中,运用多媒体加以辅助的教学模式。事实表明,多媒体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期刊
【摘 要】随着信息社会的来临,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主的信息技术,已经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并逐步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信息技术的能力已经成为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文化水平的标志。因此信息技术教学要在实践中切实培养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各种能力,首先要明确信息技术能力可以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其次要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第三信息技术教学本身就具备较
期刊
阅读可以分成几个不同的层次,如学生初读课文时的自读感悟,熟读之后的领悟感知,以及深入理解之后的诵读表达。在教学一篇精读课文的时候,如果能够把握好这三个不同的读,将会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学生的自读感知阶段是基础,有利于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因此我们教师在注重点拨、指导的同时,更要多给学生自由朗读的时间去感知体味,然后再通过熟读、背诵,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那如何处理好精读课文中自读感知
期刊
【摘 要】作者在实践中探索,在系统阐述回归分析概念基础上,以高中数学《选修1-2》教材,以女大学生身高與体重关系、红铃虫产卵数与温度关系为案例,建立回归模型,详细介绍了用Excel 解决一元线性回归和非线性回归问题的操作步骤;并结合教学实践,为促进高中生研究性学习探索及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发展提供了良好范例。  【关键字】回归分析;回归直线方程;残差;贡献率;高中生研究性学习
期刊
现在职校的学生大部分学习自觉性较差,要想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的习惯是很不容易的。因而,要在每一节课下来,都能让学生吸收到不同程度的新“养份”,使他们真切地感到自己在不断地充实,不断的进步,才能引起他们对每节课的兴趣,的确需要我们费心思考。尤其是农学专业课,既有理论教学,又有实践操作教学,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一、功夫下在备课上,让备课“活”起来  课上一分钟,课下十日功。备课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