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笔者认为:兴趣源于人的内需。教学需要教师正确认识学生的内需,继而巧妙拉动内需、精心扩大内需,科学发展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兴趣的动力功能,推动学生积极探索、全面发展。
【关键词】 引趣 激趣 志趣
兴趣是一种带有倾向性、选择性的积极的态度和情绪,具有足够的能动性。莎士比亚指出:“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笔者从多年的求学到治学,深刻感受:兴趣源于人的内需。教师应在了解学生内需的基础上,拉动内需、扩大内需,科学发展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兴趣的动力功能,并引导学生树立坚定的志趣,推动他们积极探索,全面发展。音乐是人类的第二语言,却因其各种特性而超越第一语言。现实中,大部分孩子对音乐怀有兴趣。有趣是有效的第一步,当学生有趣进入教学,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将与时俱进?还是与时俱尽?这取决于教师在教学中的指导是否有效。鉴于当今小学课程设置中音乐教学的非工具性,音乐课如同人们主餐后的点心,更体现本真的内需,教学效果也与之同步。
1 内容引趣
近年来,音乐教材因修整而完善,因完善再修整。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融合音乐与其它“姐妹艺术”体现综合性;更换部分乐曲与歌曲,具鲜明的时代特征。几经整合,教学内容已日趋合理。
1.1 关注身边,关注当前。心理学表明:人对和自己接近的内容或有认识的内容更易产生兴趣,印象也更深刻。于是,一系列“身边趣”、“眼前趣”、“耳中趣”进入音乐课堂:结合当前广州亚运会,组织“亚运歌曲大家唱”;把当前学生喜欢的动画片音乐、影视音乐推进课堂,听听、唱唱、动动。学生对这些内容的兴趣一般会更强烈些,也更有利教学开展。
1.2 穿越中外,穿越古今。音乐的发展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但其内容、形式却显示时代、地域的特征,隐藏着相当的文化内容。跟随音乐的脚步,我们走得很远:我们倾听《北风吹》与《小白菜》的相似;我们为聂耳叹息、为舒伯特叫屈……
1.3 顺流而下,顺势推舟。记得在教唱《红蜻蜓》一课时,阳阳发现范唱与歌谱不统一,即刻得到一冰他们的认同。小婵则提出:“该按照听到的还是看到的来演唱?”看这群挑剔的小鬼头,个个火眼金睛似的。然而孩子们视听的犀利正显示着他们对相关信息的掌握,亦反映出他们对求学求知的认真。于是我开玩笑说:“眼见为实耳听为虚,咱们就先按照书上的歌谱来唱唱看吧。”这次大家唱得特别用心。接着,我又提出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怎样可以按照听到的音响使歌谱与范唱得以统一?阿雪说可改变歌谱上的连线,并立即着手修改。经大家检验,一致掌声通过。我们更以各种力度的掌声赞扬了阳阳的细心、小婵的谦虚、阿雪的聪明……最后,大家用ff力度进行鼓掌以感谢这一处小失误。课堂上,孩子们正饶有乐趣地以耳鉴美、用心品美、身心创美。他们从自己所喜欢的偶像歌手身上学到了歌曲的情感处理;他们悟出很多流行歌曲属于典型的ABA'三段体结构;舞蹈队的孩子补充有些舞蹈也存在这种特征。
2 实践激趣
音乐具抽象性,需要音乐教师利用一切有利因素扩大学生内需,激发他们思考,助其体验成功,艺术地把学习兴趣调节到兴奋状态,对学习充满渴望。
2.1 教学环节的设计。唯有老师的精心,才有学生的尽兴。教学效果的最大化定少不了教学设计的悉心化:既要注重整体的布局,也要注重细节的设计。环环相扣,步步为营。“起承转合”是音乐作品中常见的一种曲式结构,乐思在丝丝入扣的变化中扩展、蓬勃,最后于递归中生生不息。教学中,我们可将它的过渡自然等特点运用于课堂,促使学生学习兴趣在起承转合中运动起来、活跃起来,贯穿于教学始终:课始导趣,课初提趣,课中乐趣,课末留趣。赋教学以艺术性、生动性和有效性。
2.2 教学资源的利用。教学中,借助各种教学设备,给学生强烈的感官刺激,将一切资源转化为叩击学生学习兴趣的力量。集图文声像为一体的多媒体教学,声像同步,动静结合,为学生创设立体的视听体验,营造逼真的教学情境。音乐以其特有的艺术形式记录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情感、颂扬美好品格、传播文化智慧,所以音乐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对于那些贴近生活的音乐作品,可充分利用各种道具或生活用品促进教学。
2.3 教学评价的促进。成就感是兴趣价值成功实现的结果,让人体会愉悦、幸福、满足等美感。它能增强兴趣的内驱力,推动兴趣呈良性发展。或许儿时的“因满分而满足,因表扬而发扬”至年老时仍不会遗忘。所以适当的教育评价能促使兴趣在肯定的浸润中欲滴、吐艳。
巧妙利用学生对分数的在意,采用积分制增加成就感的体验,培养学生自我学习习惯。期初,为每班学生备好记录本,并冠名:“相信我,没错的!”收录他们一学期的表现,包括以下三方面:個人得分(课堂情况、课后学习、进步表现等);小组得分(小组竞赛得胜);班级得分(平行班中表现最佳)。点点滴滴显真实,日积月累见成果,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如此,有利于老师全面客观地了解学生,同学之间也更透明、清晰。促使他们逐步形成你追我赶的自我要求进步,形成集体荣誉增强的班组共同进步,提高竞争与合作能力,对促进他们课外自主学习也很有帮助。例:近年根据学生能力现状设计要求:自制打击乐器、搜集音乐家故事、好音乐共分赏、我的口琴我作主、奇思妙想大家谈、小手小曲……由于课后学习成果占分比例较重,所以学生积极性较高,意识、能力发展效果明显。
3 情感持趣
学生常因喜欢某个老师而喜欢某项课程。有实验表明:学生对最感兴趣的学科与最喜欢的老师的一致性高达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纵观中外教坛,师者已愈渐重视教学中的师生情感,依据学科特点及学生特点调节师生位置,以相互尊重来融洽师生关系。然而,因教师本身的性格和理念的不同,对师生情感的感悟各异,做法纷呈。冰是固体的水,汽是气体的水,洒向课堂都是爱。情感本难统一裁定,和为贵,适为好。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老师精湛的专业才华和广博的学识见解是学生崇拜的理由,老师独到的教学理念和幽默的教学语言是学生乐学的理由,老师端庄的外表形象和智慧的为人处事是学生欣赏的理由,老师课内的循循善诱和课外的殷殷关切是学生靠近的理由,老师治学的孜孜不倦和求学的源源不断是学生敬仰的理由……世上本无完人,唯有不断完善。时时处处为人师表,无声有声教书育人。今日的老师都曾是旧日的学生,扪心自问:那时的我喜欢现在的我吗?理解因了解,感动因感知。慧眼视,慧心识。“我们都是好孩子!”儿时我常听,而今我常说。
你有心则成您,音无心不达意。音乐教学中,老师的有心无心影响教学的有意无意,教学的有意无意影响学生的有趣无趣。“妙趣横生”的精彩需用心,“妙趣横升”的多彩需尽心,而“妙趣恒升”还需精益求进的恒心。
【关键词】 引趣 激趣 志趣
兴趣是一种带有倾向性、选择性的积极的态度和情绪,具有足够的能动性。莎士比亚指出:“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笔者从多年的求学到治学,深刻感受:兴趣源于人的内需。教师应在了解学生内需的基础上,拉动内需、扩大内需,科学发展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兴趣的动力功能,并引导学生树立坚定的志趣,推动他们积极探索,全面发展。音乐是人类的第二语言,却因其各种特性而超越第一语言。现实中,大部分孩子对音乐怀有兴趣。有趣是有效的第一步,当学生有趣进入教学,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将与时俱进?还是与时俱尽?这取决于教师在教学中的指导是否有效。鉴于当今小学课程设置中音乐教学的非工具性,音乐课如同人们主餐后的点心,更体现本真的内需,教学效果也与之同步。
1 内容引趣
近年来,音乐教材因修整而完善,因完善再修整。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融合音乐与其它“姐妹艺术”体现综合性;更换部分乐曲与歌曲,具鲜明的时代特征。几经整合,教学内容已日趋合理。
1.1 关注身边,关注当前。心理学表明:人对和自己接近的内容或有认识的内容更易产生兴趣,印象也更深刻。于是,一系列“身边趣”、“眼前趣”、“耳中趣”进入音乐课堂:结合当前广州亚运会,组织“亚运歌曲大家唱”;把当前学生喜欢的动画片音乐、影视音乐推进课堂,听听、唱唱、动动。学生对这些内容的兴趣一般会更强烈些,也更有利教学开展。
1.2 穿越中外,穿越古今。音乐的发展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但其内容、形式却显示时代、地域的特征,隐藏着相当的文化内容。跟随音乐的脚步,我们走得很远:我们倾听《北风吹》与《小白菜》的相似;我们为聂耳叹息、为舒伯特叫屈……
1.3 顺流而下,顺势推舟。记得在教唱《红蜻蜓》一课时,阳阳发现范唱与歌谱不统一,即刻得到一冰他们的认同。小婵则提出:“该按照听到的还是看到的来演唱?”看这群挑剔的小鬼头,个个火眼金睛似的。然而孩子们视听的犀利正显示着他们对相关信息的掌握,亦反映出他们对求学求知的认真。于是我开玩笑说:“眼见为实耳听为虚,咱们就先按照书上的歌谱来唱唱看吧。”这次大家唱得特别用心。接着,我又提出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怎样可以按照听到的音响使歌谱与范唱得以统一?阿雪说可改变歌谱上的连线,并立即着手修改。经大家检验,一致掌声通过。我们更以各种力度的掌声赞扬了阳阳的细心、小婵的谦虚、阿雪的聪明……最后,大家用ff力度进行鼓掌以感谢这一处小失误。课堂上,孩子们正饶有乐趣地以耳鉴美、用心品美、身心创美。他们从自己所喜欢的偶像歌手身上学到了歌曲的情感处理;他们悟出很多流行歌曲属于典型的ABA'三段体结构;舞蹈队的孩子补充有些舞蹈也存在这种特征。
2 实践激趣
音乐具抽象性,需要音乐教师利用一切有利因素扩大学生内需,激发他们思考,助其体验成功,艺术地把学习兴趣调节到兴奋状态,对学习充满渴望。
2.1 教学环节的设计。唯有老师的精心,才有学生的尽兴。教学效果的最大化定少不了教学设计的悉心化:既要注重整体的布局,也要注重细节的设计。环环相扣,步步为营。“起承转合”是音乐作品中常见的一种曲式结构,乐思在丝丝入扣的变化中扩展、蓬勃,最后于递归中生生不息。教学中,我们可将它的过渡自然等特点运用于课堂,促使学生学习兴趣在起承转合中运动起来、活跃起来,贯穿于教学始终:课始导趣,课初提趣,课中乐趣,课末留趣。赋教学以艺术性、生动性和有效性。
2.2 教学资源的利用。教学中,借助各种教学设备,给学生强烈的感官刺激,将一切资源转化为叩击学生学习兴趣的力量。集图文声像为一体的多媒体教学,声像同步,动静结合,为学生创设立体的视听体验,营造逼真的教学情境。音乐以其特有的艺术形式记录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情感、颂扬美好品格、传播文化智慧,所以音乐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对于那些贴近生活的音乐作品,可充分利用各种道具或生活用品促进教学。
2.3 教学评价的促进。成就感是兴趣价值成功实现的结果,让人体会愉悦、幸福、满足等美感。它能增强兴趣的内驱力,推动兴趣呈良性发展。或许儿时的“因满分而满足,因表扬而发扬”至年老时仍不会遗忘。所以适当的教育评价能促使兴趣在肯定的浸润中欲滴、吐艳。
巧妙利用学生对分数的在意,采用积分制增加成就感的体验,培养学生自我学习习惯。期初,为每班学生备好记录本,并冠名:“相信我,没错的!”收录他们一学期的表现,包括以下三方面:個人得分(课堂情况、课后学习、进步表现等);小组得分(小组竞赛得胜);班级得分(平行班中表现最佳)。点点滴滴显真实,日积月累见成果,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如此,有利于老师全面客观地了解学生,同学之间也更透明、清晰。促使他们逐步形成你追我赶的自我要求进步,形成集体荣誉增强的班组共同进步,提高竞争与合作能力,对促进他们课外自主学习也很有帮助。例:近年根据学生能力现状设计要求:自制打击乐器、搜集音乐家故事、好音乐共分赏、我的口琴我作主、奇思妙想大家谈、小手小曲……由于课后学习成果占分比例较重,所以学生积极性较高,意识、能力发展效果明显。
3 情感持趣
学生常因喜欢某个老师而喜欢某项课程。有实验表明:学生对最感兴趣的学科与最喜欢的老师的一致性高达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纵观中外教坛,师者已愈渐重视教学中的师生情感,依据学科特点及学生特点调节师生位置,以相互尊重来融洽师生关系。然而,因教师本身的性格和理念的不同,对师生情感的感悟各异,做法纷呈。冰是固体的水,汽是气体的水,洒向课堂都是爱。情感本难统一裁定,和为贵,适为好。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老师精湛的专业才华和广博的学识见解是学生崇拜的理由,老师独到的教学理念和幽默的教学语言是学生乐学的理由,老师端庄的外表形象和智慧的为人处事是学生欣赏的理由,老师课内的循循善诱和课外的殷殷关切是学生靠近的理由,老师治学的孜孜不倦和求学的源源不断是学生敬仰的理由……世上本无完人,唯有不断完善。时时处处为人师表,无声有声教书育人。今日的老师都曾是旧日的学生,扪心自问:那时的我喜欢现在的我吗?理解因了解,感动因感知。慧眼视,慧心识。“我们都是好孩子!”儿时我常听,而今我常说。
你有心则成您,音无心不达意。音乐教学中,老师的有心无心影响教学的有意无意,教学的有意无意影响学生的有趣无趣。“妙趣横生”的精彩需用心,“妙趣横升”的多彩需尽心,而“妙趣恒升”还需精益求进的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