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隆布依族《王芒寻种》谷种神话的起源探究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3296192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王芒寻种》是一个流传于贵州省黔西南州晴隆县一带的布依族神话。它是关于物种起源中谷种起源的一类神话,是布依族谷种神话在不同地域的一种表现形式。本文研究《王芒寻种》的神话,分析其构成要素、内容表现等方面,论述这个谷种神话的起源问题,把《王芒寻种》中布依族谷种神话的地域性表现及其特质剖析出来,从而体现布依族这个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的文化底蕴。
  关键词:王芒寻种;布依族;谷种神话;起源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0-0-02
  一、晴隆布依族《王芒尋种》谷种神话的基本内容和构成要素
  (一)《王芒寻种》谷种神话的基本内容
  谷种神话是中国少数民族中关于物种产生来源的问题,因此,在各少数民族的神话叙述内容会有所相似。所以谷种神话的论述不可避免的会对物种起源的问题加以探讨,但更大程度上还是基于它存在的环境、历史去对其内容、要素进行分析。
  《王芒寻种》的内容:相传远古时候,仲家住在一条大河边。有一年夏天涨大水,仲家人跑到附近最高的云头山顶躲避。洪水消退以后,人们跑回寨子一看,什么东西都没有了,到处是光秃秃的一片……来年的生产怎么办呢?有个年长的胡子阿鲍向愁眉苦脸的人们说:“在南边很远的地方,有一座大山,山腰有一个仙洞,洞里有金银财宝,也有种子。但是到那里,要爬过四十九座大山,凫过四十九条大河,还要战胜豺狼虎豹,才能到达。”阿鲍话音刚落,一个年轻名叫王芒的后生果断地说:“不管遇到哪样危险,我愿意去!”人们晓得王芒是个忠厚勇敢的小伙子,一致同意派他去干这件关系重大的事情。
  王芒带着自己心爱的小白狗在丛林里走,到山洞里歇。过了九十九天,王芒终于来到阿鲍说的那座大山脚下,他抬头望去:万丈悬崖像刀削似的笔直。半山腰果然有一个洞口,不断闪出道道金光。可是崖壁上只有稀疏的小树蓬,其余尽是溜滑的青苔。怎么上去呢?王芒找来很多手指头般粗细的老葛藤子,扭成双股,顶端打上活扣,然后把活扣甩上小树的根部。他双手用尽拉着葛藤,慢慢攀上第一棵小树。然后解下活扣,又向上一棵小树甩去。直到晌午过后才到达半山腰的仙洞口。
  王芒正要进洞,突然一声巨响,一扇金铸的大门封住了洞口。大门外出现了两个手持金锤,身披金甲的神将。他们大声叫道:“你是何人?竟敢来到仙洞盗宝!”王芒没有被吓倒,他老老实实地把事由说出来。两个神将看了看被汗水湿透的王芒,点头同意让他进洞,条件是只准取粘谷、糯谷、苞谷种各一颗,其他一切金银财宝都不准要。王芒答应以后,大门就自动开了。王芒走进洞里,没有在耀眼的金银堆和闪亮的宝珠串前面停步,他径直走到黄灿灿的谷堆前,他记得先前在洞门口的诺言,只是选了最壮实的粘谷、糯谷、苞谷种子各一颗。
  王芒告别把门神将,带着小白狗往回走了。又过了九十九天,当他走到最后一条大河边时,突然狂风大作,暴雨倾盆,河水立马上涨。王芒的心剧烈跳动,他把三颗金色的种子紧捏在手心里。对小白狗打了个唿哨,就毫不犹豫地跳进了急流。无情的恶浪向王芒和小狗狠狠打来,王芒领着小白狗努力搏斗。游了很久,眼看离岸只有十几丈远了,突然,一个像山一般大的恶浪沉重地劈在王芒的脑壳上,他沉了下去,小白狗也跟着沉下去。这下子王芒再也没有能够伸出头来。也许他在最后一刹那间,把种子和力量都传给了小白狗。勇敢的小白狗继续搏斗着,终于从下游的滩头登上沿岸。它湿淋淋地回到寨子,汪汪地叫著。布依老少们都聚拢来了。小白狗就地打了个滚,从脖颈后面的长毛里抖出来三颗金晃晃的种子。人们拾起种子,抱着小白狗亲了又亲,并且立马跟着小白狗来到恶浪汹涌的大河边,但是再也找不到王芒这个好后生了。勇敢的后生王芒为了民族的生存和幸福,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二)《王芒寻种》谷种神话的构成要素
  从它的故事内容来看,《王芒寻种》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设计:
  从“谁去寻谷种”项中是王芒和小白狗是主要的实施者,且王芒这个人物还特指为男人,也就是说男人在布依族谷种神话中占据着很大的作用,而狗在布依族谷种神话中也同男人一样有着同样重要的地位。而在“何处寻谷种”和“向何人寻求谷种”这两个内容要素来看,到仙洞去取谷种,向金甲神将寻求谷种是《王芒寻种》给的信息。以这点来说,都在向人们展示一种信息:谷种不是人生来就拥有的,它是神所赐予的,得到它还必须经历重重困难与良心考验,强调了谷种的稀有性、神圣性。再来看看“寻何种谷种”要素,《王芒寻种》中很明确地选择了粘谷、糯谷、苞谷这三种种子。又为什么会是这样呢?这必然与黔西南州晴隆这个地区的环境、饮食等有所关系。从这些方面来看,流传于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晴隆地区的《王芒寻种》与整个布依族传统的谷种神话《茫耶寻谷种》有着很明显的区别。《王芒寻种》中男子冠以了姓氏,少数民族的姓名特点被弱化,面对的困难大都来自于自然界,诸如洪水、大雨恶浪、豺狼虎豹、陡峭悬崖。对守护种子的神的态度也有不同,《王芒寻种》中对神是不惧怕但尊重有加,神允许人取走谷种,双方是比较和谐的。在整个神话故事中透出来的是对人的勇敢善良、坚韧守信的赞美,重在描绘人寻谷种过程表现,强调谷种得来得不易,对神的形象也有所美化。而在《茫耶寻谷种》中出现“马”这种动物,出现了剑、弓等武器,还配备有打开仙洞的钥匙。也就表明神是人们生存的障碍,因此要以武力对抗,才能得到谷种,与神就成了对立的状态。这样就表现出男性在整个族群中的重要性,肯定了男人在生活中的能力,这是它所赞扬的方面。
  二、晴隆布依族《王芒寻种》谷种神话的起源问题分析
  (一)布依族族源发展的影响
  布依族是中国西南部较大的少数民族,它的人口数量在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数量中也是比较多的,现在居住在我国56个少数民族的人口排名是第12位,主要分布在黔南、黔西南等地区。布依族的存在历史是比较久远的,从许多留存的史料书籍记载中就可看出。布依族族源称呼的变化都与水、与田地有关,又从布依族的居住环境来讲,布依族大都依山伴水生活,从《王芒寻种》中布依族生活在“一条大河边”,背靠有山,才会在洪灾到来时跑到山顶躲避,看出了布依族世代的生活习惯。据记载贵州省内的布依族是我国最早种植水稻的民族之一,它是以“善种水稻”闻名,特别是粘米、糯米成为布依族主要的种植种类。那么,对应《王芒寻种》所取得的粘谷、糯谷这两种谷种来看就相吻合了。再来看“仲家人”的称呼,这是沿袭《元史》中“仲家”的称谓。乾隆《贵州通志》记载有言“仲家善耕,专种水稻,兼种果木”,在经由贵州古时民间流传的俗谚,布依族就有被称为“仲家人”、“水仲家”、“仲家住水头”的说法,形象的表明布依族住水边,种稻谷的生活形态,“仲家”也有了“种家”的引申义。   因而,布依族在其族源的称呼变化以及它自身在各地区的流变下,其农业发展的主要形式都是以种植水稻为主。那么,布依族人在这样的经济生活状态中,产生了关于谷种起源的想象,在这种意识形态的驱动下,就自然地产生了谷种神话。
  (二)母系氏族崩塌到父系氏族产生的发展结果
  在人类从原始的群落生活发展到了旧石器时代晚期时,氏族社会成为了主要的生存模式。人们大多以采集业为主,以捕猎为辅,从而得到生存来源。这个时期妇女的收入多于男性,地位随之比男性高,因此,形成了以妇女为主的母系氏族社会。“雅王”是当时布依族女始祖的称呼,她承担着氏族内食物分配的职责,是一个神圣的工作。由此,布依族对“母神”有着极为热情的敬畏,对养育、繁衍、与人友善等一类的事物是保持崇拜、珍惜的态度,所以,种子的出现,动物助人这样的神话传说出现也是自然而然的现象。但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特别是作物栽培和动物驯养方式的发现,人们从以采集業为主发展到以农业生产为主。在这样的社会发展下,男性在生产、生活中显现出了极大的作用,占据了社会生活的主导地位,在这样的形势下,母权制社会逐步转向了父权社会,父系氏族由此产生,父系氏族对经济权力具有绝对的掌控力,男性地位极为突出。这也就是《王芒寻种》中取种的具体实施者的对象是男人,谷种在第一时间内是男人所接触到的,布依族的一些村寨在每年开始移植稻苗时,第一把秧苗必须由寨中德高望重的男性长者插入田中,其他人才能下田栽种秧苗。在社会发展的作用下,男性意识占社会主导地位程度的加深,就必然需要一种载体来使男权主体正名化。因此,产生关联的谷种神话也就有所解释了。《王芒寻种》中突出的表明了男人在社会生存中的重要性,他关乎了整个族群乃至人类生存繁衍的关键。
  (三)谷魂崇拜集体意识的产物
  布依族谷魂崇拜是由来已久的研究题目,黎汝标的一篇《试论布依族的谷魂崇拜》期刊论文中就做了比较详尽而合理的論述。布依语中的“灵魂”与植物种子的说法是同语的,所谓“同语”,就是不同的事物用同一个词语、同一个语音去表达。因此,布依族先民把种子和灵魂视为同样重要的地位,种子与灵魂都是神圣的,都具有一种神秘的力量,植物没有了种子的繁衍就会灭绝,人失去了灵魂就会真正的死亡。这与原始巫术著作《金枝》中有关稻谷的观念:“稻谷是靠一个魂魄而生”有着相似之处。谷物的产生到种植生长,到成熟,再到收割后进行节日的庆祝,最后又循环下去。这与人从孕育、成长、死去,最后灵魂投胎转世,有着异曲同工的地方。因此,布依族谷魂崇拜的意识就会明显地表现出来,这种思维观念就会转系到具体的物质上——谷种。神话历来是神圣的专属,自然地就成为了布依族人民谷种崇拜意识的载体,谷种神话也就应运而生,用以表现自身民族的信仰,展示属于本民族自我特殊的文化气质。《王芒寻种》中布依族人民在洪水侵袭过后,不管别的,人们首先关注的重点都在:没有一粒谷种,来年的生产怎么办?这个问题上,且对最后所寻得的谷种是以“饱满”“黄灿灿”这样的词来描述的,是在仙洞中得到的,是神力、金光加身的。这样朴素的描写进一步地表现出了这个地区布依族群体的谷魂崇拜,因而就自然地出现了《王芒寻种》谷种神话。
  参考文献:
  [1]韦韬.布依族神话类别初探[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9.
  [2]贵州省民族学会、安顺地区民委.布依学研究(三、四)[M].贵州民族出版社,1995.
  [3]侯绍庄、史继忠、翁家烈.贵州古代民族关系史[M].贵州民族出版社,1991.5.
  [4]龙国静.布依族神话与古歌研究[J].2008.5.
  [5]《布依族简史》编写组.布依族简史[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8.04.
其他文献
摘 要:《三言》是我国古代短篇小说集的优秀代表,其人物形象的价值判断往往充满了东方式的智慧,且暗合于西方哲学的“主体间性”价值思维。故本文拟从“主体间性”出发,来揭示《三言》小说对于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意义所在。  关键词:价值观;三言;主体间性;价值  作者简介:胡冰,衡水市教师进修学校助理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
张可扬以瓷和纸质的效果来表现一些人物,表达了他对人的生存状态的一种疑问。早在1927年,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就体现出一种浓郁的危机意识,他认为西方特别是欧洲的精神
摘 要:王维《辋川诗集》中的二十首诗各有特色,体现了王维山水诗创作的高超水平。《孟城坳》乃辋川二十首的第一首,也是这组辋川诗的引子,短短二十字却容纳了强大的精神意蕴,体现了诗人的俯仰旷达。诗歌禅意盎然,意味无穷。  关键词:辋川诗集;孟城坳;禅意盎然  作者简介:孙萍(1993-),女,汉族,山东青岛人,青岛大学文学院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魏晋南北朝唐代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
目的:1型糖尿病人群易合并脑高级功能异常,提示患者存在脑结构异常。本研究旨在探讨1型糖尿病(T1DM)患者的脑白质特征及其与抑郁症状的关系。方法:对27例T1DM和18例年龄、性别
摘 要:作为明代重要的笔记小说之一,《五杂组》具有重要的语言文学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目前学术界对于《五杂组》的研究多集中于文学内容与思想、历史价值等方面,关于《五杂组》的语言、文字等方面的研究几乎没有涉及,故此,《五杂组》还潜藏着很大的研究价值。未来的研究工作应朝着多角度、多样化、综合化方向发展。  关键词:五杂组;谢肇淛;研究综述  作者简介:张雅(1993-),女,漢族,安徽省阜阳市人,广西师
目的:通过检测TIPE2、FasL在子痫前期轻度、重度及正常产妇中胎盘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TIPE2、FasL在子痫前期重度、轻度及正常产妇胎盘组织间的表达差异,探讨TIPE2是否通过F
目的:肝硬化肾功能损害是肝硬化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表现为自发性少尿或无尿、氮质血症、稀释性低血钠和低尿钠等。肝硬化时肾功能损害的原因未明,可能由于严重的肝功能障碍
一个企业或园区通常拥有大量的产品可供投资有多种产品生产链可供选择,构成一个包含多种产品和产品链的产品体系结构。应用上篇论文提出的多层面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并结合过程
摘 要:《诗经》中的燕飨诗以其独特的魅力充分的表现了周代的社会生活,反映出了周代礼乐文化的特色。以小农经济为主要特征的周代,宗族间相亲相爱的关系是维系社会的重要纽带,所以周代的统治者将宴饮作为和睦九族、沟通上下、巩固统治秩序的政治手段,燕飨诗以其独有的方式体现着周代的时代特点,并对周代的礼乐文化产生重大的影响。  关键词:《诗经》;燕飨诗;礼乐文化  作者简介:李晶晶(1985.1-),女,河北南
摘 要:左思《三都赋》撰成时间是学界争论比较大的问题。通过考察左思开始撰写《三都赋》的时间、左思访求张载“访岷邛之事”的时间、陆机“覆酒瓮”之讥和左思访陆机咨吴事的时间,以及皇甫谧等人为《三都赋》作序注的时间,最终确定《三都赋》写作的时间应该是在元康初年。这样一来,对于包括皇甫谧《三都赋序》的真实性在内的诸多问题都好解决。  关键词:左思;《三都赋》;撰写时间  作者简介:杨志很(1988-),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