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2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550-1868(2015)04
【摘要】目的:观察慢肝汤治疗慢性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期间就诊的86例慢性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43例)与治疗组(43例),给予对照组患者门冬氨酸钾镁治疗,给予治疗组患者慢肝汤加减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7.7%,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79.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慢肝汤治疗慢性肝炎效果确切,能改善患者的疾病症状,促进患者肝功能的恢复,因此值得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慢性肝炎; 慢肝汤; 治疗效果
慢性肝炎是指病程>6个月的肝脏炎症、坏死性疾病,其发病原因较复杂,疾病类型较多,包括慢性乙肝、慢性丙肝、慢性酒精性肝病、药物性肝病等,临床症状表现不一,最常见的为胃部不适、疲劳等症状。若慢性肝炎未得到合适的临床治疗,有部分患者可能演变为肝硬化、肝衰竭等,威胁患者的身心健康。目前,临床上尚无治疗慢性肝炎的特效药物,近年来,随着中医药的研究深入,发现其在慢性肝炎的治疗中具有显著效果。为了分析慢肝汤治疗慢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本文对在我院进行治疗的86例患者实施了研究,现将结果阐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期间就诊的86例慢性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与治疗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中包括24例男性,19例女性,其年龄在18-70岁之间,平均(45.7±7.9)岁;病程在6个月-13年之间,平均(4.6±4.8)年;其中有31例为慢性迁延性肝炎,12例为慢性活动性肝炎。治疗组患者中包括23例男性,20例女性,其年龄在17-68岁之间,平均(46.1±7.5)岁;病程在7个月-14年之间,平均(4.8±4.5)年;其中有30例为慢性迁延性肝炎,13例为慢性活动性肝炎。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疾病类型等比较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门冬氨酸钾镁治疗:10-20mL/次,与500mL葡萄糖溶液混合,静脉滴注,必要时可在4-6h后重复给药。
给予治疗组患者慢肝汤加减治疗:药物处方为:甘草6g,川芎15g,当归、白术、柴胡、枳壳各20g,茯苓、白芍各30g,用水煎服,200mL/次,每日3次,治疗3个月。对于热毒重者,可加用板蓝根;对于淤血重者,可加用红花、丹参、元胡等;对于气虚者,可加用黄芪;对于血虚者可加用何首乌;对于湿热者可加用黄柏、车前子等[1]。
1.3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肝脏功能基本恢复,随访观察1年未见异常性改变;好转: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缓解,肝脏功能改善;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及肝脏功能均未见改善。
1.4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5.0)对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采用χ2检验对计数资料进行比较,用(n,%)表示,P<0.05显示差异明显,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7.7%,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79.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1。
3.讨论
慢性肝炎是肝脏炎症性疾病的统称,根据发病原因可将慢性肝炎分为慢性乙肝、丙肝、酒精肝、药物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炎五种类型;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可将慢性肝炎分为轻、中、重度和慢性重型肝炎。慢性肝炎虽然分型不同,但其具有部分共同特征:①肝功能不稳定,常反复发作;②肝脏组织发生慢性纤维化改变;③随着疾病进展,可演变为肝硬化;④均需进行保肝及抗纤维化等对症治疗。慢性肝炎的早期症状不明显,也不典型,较常见的为易疲劳、胃部不适等,通常被忽略;随着病情的进展,患者会出现恶心、呕吐、腹胀、黄疸、肝硬化等,威胁患者生命健康。目前,临床上尚未发现慢性肝炎的特效治疗方法,常采用抗病毒等对症支持治疗,但效果并不十分理想。
近年来,随着中医药的发展,其在慢性肝炎的临床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中医临床上,慢性肝炎属于“胁痛”、“黄疸”等范畴,是由病毒入侵、饮食不节、情志郁结及劳累过度等引起,长久导致肝经络受损,诱发慢性肝炎[2]。肝病也会累及脾脏,在治疗时也应注重补益脾胃,因为脾能化生血液使肝脏受到濡养,进而加强肝脏的疏泄功能,肝、脾之间的良性运作循环能为慢性肝炎的痊愈奠定良好基础,避免肝病继续加重。临床在治疗慢性肝炎时,应以疏肝健脾、清热解毒利湿为主要原则,慢肝汤是治疗慢性肝炎的有效药物,其药物组成为甘草、川芎、当归、白术、柴胡、枳壳、茯苓及白芍,其中甘草能和中缓急、补气益脾、调和诸药;川芎能祛风止痛、活血行气;当归能补血活血;白术及茯苓能健脾益气;柴胡能疏肝解郁、和解表里;枳壳能消积、破气、行痰;白芍能补血养血、柔肝止痛,将上述药物联合应用,能起到协同作用,增强药物治疗效果,改善患者肝功能。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7.7%,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79.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在治疗慢性肝炎方面,相较于门冬氨酸钾镁,中药慢肝汤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与相关文献报道的结果相符合。
4.结语
综上所述,采用慢肝汤治疗慢性肝炎具有显著效果,能提高治疗有效率,且药物毒副作用较小,对于改善疾病症状,促进肝功能恢复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黄庆伟.慢肝汤治疗慢性肝炎50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21):15.
[2]鲁光明.复肝汤治疗慢性肝炎的临床疗效[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3,11(12):136.
【摘要】目的:观察慢肝汤治疗慢性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期间就诊的86例慢性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43例)与治疗组(43例),给予对照组患者门冬氨酸钾镁治疗,给予治疗组患者慢肝汤加减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7.7%,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79.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慢肝汤治疗慢性肝炎效果确切,能改善患者的疾病症状,促进患者肝功能的恢复,因此值得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慢性肝炎; 慢肝汤; 治疗效果
慢性肝炎是指病程>6个月的肝脏炎症、坏死性疾病,其发病原因较复杂,疾病类型较多,包括慢性乙肝、慢性丙肝、慢性酒精性肝病、药物性肝病等,临床症状表现不一,最常见的为胃部不适、疲劳等症状。若慢性肝炎未得到合适的临床治疗,有部分患者可能演变为肝硬化、肝衰竭等,威胁患者的身心健康。目前,临床上尚无治疗慢性肝炎的特效药物,近年来,随着中医药的研究深入,发现其在慢性肝炎的治疗中具有显著效果。为了分析慢肝汤治疗慢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本文对在我院进行治疗的86例患者实施了研究,现将结果阐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期间就诊的86例慢性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与治疗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中包括24例男性,19例女性,其年龄在18-70岁之间,平均(45.7±7.9)岁;病程在6个月-13年之间,平均(4.6±4.8)年;其中有31例为慢性迁延性肝炎,12例为慢性活动性肝炎。治疗组患者中包括23例男性,20例女性,其年龄在17-68岁之间,平均(46.1±7.5)岁;病程在7个月-14年之间,平均(4.8±4.5)年;其中有30例为慢性迁延性肝炎,13例为慢性活动性肝炎。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疾病类型等比较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门冬氨酸钾镁治疗:10-20mL/次,与500mL葡萄糖溶液混合,静脉滴注,必要时可在4-6h后重复给药。
给予治疗组患者慢肝汤加减治疗:药物处方为:甘草6g,川芎15g,当归、白术、柴胡、枳壳各20g,茯苓、白芍各30g,用水煎服,200mL/次,每日3次,治疗3个月。对于热毒重者,可加用板蓝根;对于淤血重者,可加用红花、丹参、元胡等;对于气虚者,可加用黄芪;对于血虚者可加用何首乌;对于湿热者可加用黄柏、车前子等[1]。
1.3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肝脏功能基本恢复,随访观察1年未见异常性改变;好转: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缓解,肝脏功能改善;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及肝脏功能均未见改善。
1.4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5.0)对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采用χ2检验对计数资料进行比较,用(n,%)表示,P<0.05显示差异明显,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7.7%,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79.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1。
3.讨论
慢性肝炎是肝脏炎症性疾病的统称,根据发病原因可将慢性肝炎分为慢性乙肝、丙肝、酒精肝、药物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炎五种类型;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可将慢性肝炎分为轻、中、重度和慢性重型肝炎。慢性肝炎虽然分型不同,但其具有部分共同特征:①肝功能不稳定,常反复发作;②肝脏组织发生慢性纤维化改变;③随着疾病进展,可演变为肝硬化;④均需进行保肝及抗纤维化等对症治疗。慢性肝炎的早期症状不明显,也不典型,较常见的为易疲劳、胃部不适等,通常被忽略;随着病情的进展,患者会出现恶心、呕吐、腹胀、黄疸、肝硬化等,威胁患者生命健康。目前,临床上尚未发现慢性肝炎的特效治疗方法,常采用抗病毒等对症支持治疗,但效果并不十分理想。
近年来,随着中医药的发展,其在慢性肝炎的临床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中医临床上,慢性肝炎属于“胁痛”、“黄疸”等范畴,是由病毒入侵、饮食不节、情志郁结及劳累过度等引起,长久导致肝经络受损,诱发慢性肝炎[2]。肝病也会累及脾脏,在治疗时也应注重补益脾胃,因为脾能化生血液使肝脏受到濡养,进而加强肝脏的疏泄功能,肝、脾之间的良性运作循环能为慢性肝炎的痊愈奠定良好基础,避免肝病继续加重。临床在治疗慢性肝炎时,应以疏肝健脾、清热解毒利湿为主要原则,慢肝汤是治疗慢性肝炎的有效药物,其药物组成为甘草、川芎、当归、白术、柴胡、枳壳、茯苓及白芍,其中甘草能和中缓急、补气益脾、调和诸药;川芎能祛风止痛、活血行气;当归能补血活血;白术及茯苓能健脾益气;柴胡能疏肝解郁、和解表里;枳壳能消积、破气、行痰;白芍能补血养血、柔肝止痛,将上述药物联合应用,能起到协同作用,增强药物治疗效果,改善患者肝功能。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7.7%,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79.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在治疗慢性肝炎方面,相较于门冬氨酸钾镁,中药慢肝汤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与相关文献报道的结果相符合。
4.结语
综上所述,采用慢肝汤治疗慢性肝炎具有显著效果,能提高治疗有效率,且药物毒副作用较小,对于改善疾病症状,促进肝功能恢复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黄庆伟.慢肝汤治疗慢性肝炎50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21):15.
[2]鲁光明.复肝汤治疗慢性肝炎的临床疗效[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3,11(12):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