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用中药的4个细节

来源 :健康快车·百岁养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ngdaobl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不同类别的中药服用温度不同。汤剂宜温服;止呕药、清热解毒药、滋补药、真寒假热证所用的热性药、夏季或天气干燥时所用的热性药均应冷服;解表发汗药、急症用药与真热假寒证所用的寒性药则应热服。
  二、不同部位的疾病服药时间不同。一般来说,病在胸腔以下及胃肠部的患者,宜在饭前服药;胸腔以上则在饭后服药,且应少量多次服用;病在关节、骨髓、腰背部者则应在晚上睡前服用;病在四肢者应在清晨服用。
  三、小儿服中成药视情况而定。如婴幼儿吞咽功能较差,家长应把丸药揉碎,用温开水在小勺中烊化成汤液喂服,也可以将丸药揉成小颗粒,裹上一点儿糖再用温开水送服。
  四、服用解表中药后应注意调理。卧床休息,适当提高室温或添加衣服,用热水袋保温帮助出汗,这样可提高治疗效果。
其他文献
“哪儿痛贴哪儿”,10个人中恐怕有9个人在这样贴膏药。按痛点贴膏药没错,但有时痛点是会隐藏的,贴膏药时不能只盯着痛点。例如因颈椎病引起的疼痛,有些人可能会在胳膊、肩膀上都有酸痛感。此时,如果只贴在胳膊、肩膀等部位,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正确的方法是在颈椎上找到压痛点。除找准痛点外,贴膏药时还要根据病情选择“对侧痛点”。例如膝关节疼痛的患者,如果只是外伤造成的肌肉疼痛,在疼痛部位贴膏药可解决问题;如果
期刊
美国一项新研究发现,喝含糖饮料有助于女性抑制大脑中的应激激素皮质醇和应激反应,进而帮助减轻压力。  这项研究对19名18~40岁的女性参试者展开了含糖饮料和阿斯巴甜(人工甜味剂)对缓解压力的影响研究。其中8名参试女性喝加入阿斯巴甜的甜饮料,其余11人喝含糖饮料,研究持续12天。参试女性早餐、午餐和晚餐都喝这些甜饮料,但同时不得饮用其他甜饮料。之后,参试女性接受大脑核磁共振成像扫描,并完成数学测试,
期刊
苦味中药一般有清热解毒、健胃、助消化、抗菌等作用,有人因为此类中药难喝,服药后会自己喝些甜饮料或者吃甜味的点心,这样可能影响药效。  例如健胃散、龙胆大黄合剂等健胃药,服用后吃甜食则药物作用会被削弱。此外,患者服苦药后吃甜食不仅会有饱腹感,还容易滋腻伤脾,让食欲变得更差。甜食里的糖还可能与药物结合,影响药效。除了健胃药外,服用治疗湿热病证的苦味药,如治疗大便不通的大黄清胃丸时,吃甜食容易留住病邪。
期刊
武汉市普仁医院骨科医生最近都拿着iPad给病人讲解病情,医患双方都觉得轻松;3D图像不仅直观还能放大,复杂的病情也能一目了然。研发这款软件的就是该科的医生刘融,他为此耗时3年。  对于医生来说,3D动画有助于更深入地了解病情,比如前踝骨折,十分隐秘,很多时候光靠看片子,连医生也看不出断裂处。此外,该软件还有其他功能,包括调阅医疗行业的文献资料;与手术室监控连接实况直播手术;与医院网站连接,调阅病人
期刊
很多人喜欢煎煮中药前先用沸水浸泡一下,认为这样做既能缩短煎煮时间,又能使中药有效成分尽可能地溶出,实际上这是种认识误区。  中药所含的蛋白质遇沸水会因骤然受热而凝固,并使药物外层形成紧密的包膜,阻碍药物有效成分充分溶出。  中药所含的高分子物质遇沸水后易形成胶体,亦不利于有效成分渗出。  中药切制、粉碎时,表面所留粉末因突然受热而糊化,使水分难以渗入,成分溶解后又难以向外扩散,最终影响成分煎出。 
期刊
想知道自己是否有患心脏病或者中风的危险,一种简单方法就管用,查看一下握力。加拿大研究人员在知名医学杂志《柳叶刀》上发表最新研究报告,揭示握力与健康的关系。  在为期4年的实验中,他们调查十几个国家近14万名患者,年龄从35岁至70岁,发现握力每减弱5公斤,患者死亡的几率就上升16%;心脏病发作的可能性增加7%;中风的危险升高9%。  实验同时考虑了多方面导致疾病的可能因素,包括年龄、吸烟、饮酒。 
期刊
◎肾脏是人体血液唯一的过滤器,是人体最重要的排毒器官,人体80%的毒素是通过肾脏排出的。  ◎科学研究表明:人不吃饭可以活20天,肾脏不排毒,人只能活5天。  ◎正常人30岁以后肾脏开始萎缩,肾脏功能开始减退。  ◎研究表明:一个正常人每年约有1.52克毒素沉积在肾脏不能排出,必须使用药物促使其排出。  ◎科学表明:人体70%的疾病与肾脏有关。  ◎全球45岁以上的人群中,72%的人存在肾功能不全
期刊
你是不是一到夏天就觉得神采奕奕总想出门度假,而冬天就无精打采只愿“宅”在家里?英国剑桥大学研究人员在《自然·通讯》杂志上发表文章说,人在夏天的确更健康。  他们研究了1.6万人的DNA后发现,人体内有超过四分之一的基因在夏天更活跃,这些基因中有不少与免疫系统有关。临床数据也显示,每当严寒季节到来,会有更多人患上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硬化症以及精神分裂症等,心脏病的致死率也更高。当前尚不清楚为何会存在
期刊
生活中,我们常会见到这样的高血压病患者:看过一次门诊后,就一直服用医生开的降压药,剂量不变,不复诊,也不太注意监测血压。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心脏科主任医师李静强调,降压方案一用到底很不科学,也很危险。李静称,血压具有一定的波动性,必须根据血压水平调整治疗方案。如果不注意,血压过高会诱发脑出血、脑卒中,血压过低则会引起心绞痛和脑血栓等。此外,某些药物长期服用还可能引起血钾、血糖等的变化。  血压达标
期刊
近年来,针灸、推拿、拔罐、刮痧等绿色疗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尤其是夏天,刮痧者众多。很多人认为刮痧作为保健的一种手段,谁都可以做。其实不然,刮痧也有禁忌,十类人不易进行刮痧。  1. 病因不明之重病者  中医治病讲究“辨证论治、对证下药”,在下药施治之前要先对病人进行诊断,以明确疾病种类、发展程度、发病原因等,从而采取对应的治疗方法。在病人发病原因不明且病情较重的情况下,不可直接刮痧,以防病情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