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思想教育于语言文字之中

来源 :心事·教育策划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yuc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什么是思想教育?思想教育是社会或社会个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思想教育又称道德品质教育,文中简称“道”。语文课在塑造学生灵魂,培养“四有”新人方面,有着特殊的重要作用。
  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是“文”与“道”的辩证统一,我们小学语文教材中所蕴含的“道”是极丰富的。我们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反抗外国侵略、反抗剥削压迫、英勇奋斗、前赴后继的光荣传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歌颂真善美,鞭挞假恶丑的形象;以及观察世界,认识社会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这一切,对学生来说,是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如果在我们的教学中,能够充分的挖掘出来,利用它们进行思想教育,用来抵制不正确的思想的影响,这对学生的成长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抓住语言因素,深入体会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感情,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关建。应从如下几方面入手:
  一、制定学习目标时注意思想性
  在语文教学中,想把思想教育渗透到课堂上去,首先在制定学习目标时,应把这点考虑进去。不仅要考虑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而且要有一个“渗透”的意识,要从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高度来考虑每课应该怎样“渗透”文中之“道”。在备课中,自觉而又充分地去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性,把握住课文的“道”落在哪一点上,才能在教学中,时时注意发挥教材的德育功能,才能在引导学生由表及里的探讨课文中的字、词、句的含义的同时,层层发掘课文之“道”,最终激发学生的思想感情,只有促使学生真正的动情,才能收到思想教育的最佳效果。
  二、抓住字、词、句,品味文中之道
  每一篇文章都贯穿作者的细想,渗透着作者的观点,蕴含着作者的感情。我们小学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从不同的角度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好教材。在课文的字里行间,每一字、词、句、段中都蕴含着作者的思想、观点和感情,也就是“道”之所在。这些字、词、句、段,就是“文”与“道”的联系点。在教学中,紧紧抓住对重点词语的分析和理解,然后学生通过读,去理解作者的观点、感情,随着作者感情的起伏变化,使学生真正了解这些词的内涵,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例如,在教学《草地夜行》—课时,紧紧抓住“一沉”、“一顶”这两个词,体会老红军在天黑、路滑、风狂、雨大的险境中,在泥泞的草地上,背着小战士艰难地前进。当老红军掉进泥潭往下“一沉”的危险的一瞬间,他忘记了自己危险的存在,首先想到的是小战士的安全,用最大声音喊着“快离开我!”的同时用尽全身力气“一顶”,把小战士托到安全是地方。这时让学生思考:老红军在两个人都可能下沉的千钧一发之际,他这“一顶”将意味著自己“沉入”泥潭更快,意味着小战士将脱离危险,在这“一沉”时用力的“一顶”将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说明老红军舍己救人的精神,学生在体会这些词语的同时,把老红军高达的形象深深的印在自己的心中。这种巨大感染力和教育作用是通过挖掘重点词语的内涵来达到的。
  三、推敲标点符号,体会文中之道
  在语文教学中,注意有选择地引导学生体会、推敲标点符号的用法,使学生不仅理解了语言文字的含义,通过标点符号又补充了语言文字不能充分表达的意思,使人物的形象更加丰满,课文的教育意义和教育作用也能更充分的显示出来。如《穷人》里描写桑娜心理活动的句子: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这里省略号的连续运用,表明桑娜当时心理活动的时断时续,她先是激动,继而紧张、担忧甚至责备自己,最后坚定的复杂心理。学生围绕省略号进行合理想象,体会生活给桑娜带来的压力,感受到桑娜疼爱丈夫,同情孤儿和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纯朴、善良的品质。
  四、加强朗读,在读中悟道
  我们在学习每一篇文章时,首先要读,从读入手去认识文章中的人物,了解文章中所叙述的事物,去体会作者喜怒哀乐的情感。由于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对一些表情达意比较明确的显露于字面的意思,比较容易理解,对那些比较含蓄的,需要透过字面做深究的地方,则感到困难。这就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读,在读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读出不同的语调,读出词语之间、句子之间的停顿,注意抑扬顿挫,注意轻重缓急,读出课文的内在的情感,体会课文的思想性,从而使学生备受教育和感染。
  总之,语文教材中所蕴含的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是很广泛的,因此,在教学实际中,教师在深钻教材的同时,努力挖掘思想教育的因素,做到一课一得,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动机,潜移默化地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生活中的文明行为。教师从实际出发,根据教材特点,把得、智、体、美、劳诸多因素的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去,使我们的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云南马关县花枝格小学)
  (责任编校:白水)
其他文献
自从计算机进入到高中生的课堂,在短短的十多年,学科的地位、学习的内容、指导思想、课程的性质,甚至学科的名称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一切归因于信息技术的迅速普及。对信息收集、处理和发布能力已经成为新时代每个公民的必备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通过教学实践,下面谈谈我的一些体会。  一、把握全局的教学法  (一)消除神秘感,树立信心,激发兴趣。由于中小学各校条件不等,有些学生在小学就已接触计算机,有些学生初中
期刊
一、设计好课堂演示实验,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培养健康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是人的整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但与其它因素关系密切,而且对其它素质的提高能起到保障作用。在课堂教学中,应多设计与学生生活有关的热点问题,以激发其求知欲,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如结合光学内容讲照相机的原理,让学生学会照相。结合力学知识,讲“拔河比赛中如何巧取胜?”让学生给小组之间、班级之间的拔河比赛献计献策,当好教练和指挥。结
期刊
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是教育教學链条中是最重的一环。“向四十分钟要质量”是我们一直追求的目标。学生能主动学习、乐于探究、敢于创新、勇于发现和解决问题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在新课改下,面临着开设课程多、上课的时间缩短、自习时间的增多等问题,我校借鉴课改先进经验,在科学理念的引领下,大力推行“学案导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一、“学案导学”的含义  “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以学案为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