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双减”改革的持续深入进行,高中教育作为学生成长过程中重要阶段的教育,受到人们的广泛關注,如何提高高中阶段学生的教育成为家长、教师和学校工作的重点,而家校共育“五育并举”的教学模式为学生的成长与成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本文通过对“双减”背景下高中生家校共育“五育并举”的意义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双减”背景下高中生家校共育“五育并举”的措施,希望对提高对学生的教育水平做出积极贡献。
关键词:“双减”;家校共育“五育并举”;实践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对于学生的成长作用是潜移默化的,“双减”背景下,在重视学生的学校教育的过程中,也不要忽视家庭教育的作用,只有二者有机结合在一起,共同提高对高中生的教育,才能为学生的成长与成才奠定良好的基础和保证。因此作为学生教育的两个重要场所,家庭和学校要探讨家校共育“五育并举”的教学模式,为了学生的成长,共同努力,发挥联动作用,多学生进行全方位、全天候、综合立体式的教育,实现学生全面发展与进步。
一、“双减”背景下家校共育“五育并举”的意义
家庭教育主要通过家长的言行来进行,对孩子产生影响和示范作用,使孩子能够以家长和其他家庭成员的思想、行为和情感为指导,从而使孩子得以发展自己的思想、观念以及技能。在过去的教育过程中,许多家长过分依赖学校教育而忽视了家庭教育,这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整体发展。“双减”背景下,家校共育“五育并举”的教学能够有效提高教育质量,满足高质量的教育要求,从而扩大了教育范围,也扩大了学习范围,并且使学生拥有更广阔的视野。同时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目标和出发点是一致的,他们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并为学生提供发展才华的机会。彼此的结合与合作可以成为学习的目标,执行各种教育任务,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双减”背景下高中生家校共育“五育并举”的措施
(1)家庭教育必须与学校教育保持一致
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关系是家庭教育要与学校教育相一致,二者不能同时实现。“双减”背景下,学校教育应指导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应与学校教育积极互动,并且保持有效联系。简而言之,家庭教育必须服从于学校教育的教育目标、要求、核心内容和基础教育措施,紧跟学校教育,同时履行其独特的职能。在兼顾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过程中,高中班主任还应通过家访的形式,加强与家庭的互动。在进行家访时,高中班主任要了解学生的家庭氛围、成长环境和家长的教育环境等。同时,家访也是进行家庭教育和学校教学有机结合的最直接方法。在进行家访时,班主任应与家长和学生讨论学生在学校的教育状况,改善的机会和学习困难等。进行有效对话,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在家庭教育中的状况,并为班主任开展针对性的教学打下基础。
(2)组织亲子活动
“双减”背景下在家校共育“五育并举”中,学校还可以从校园文化出发,组织亲子活动,让学生家长参与学校教学过程,为学生家长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渠道来了解学校教育,以及开展家庭教育的合作。例如,学校可以组织亲子体育比赛,使家长和学生可以一起参加体育运动,拉近家长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帮助家长从不同的角度和领域了解学生,然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家庭生活的引导可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同时学校也可以组织主题演讲,例如感恩演讲等,让学生对家长表示感谢,尊重家长并了解家长,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学校还可以允许家长走进教室,观察老师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活动等,并提出相关的意见或建议,以帮助教师在教学中的不足之处,通过相互合作和协作来提高学习质量,优化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机结合。
(3)家校结合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当学生遇到压力时,如果压力比较大以至于威胁到他们的自由感,他们就会在心理产生抵触情绪。因此,当家长从学校教育中获得相关信息时,尤其是在学业表现方面,高中班主任应增加一些分析,鼓励家长通过与子女的沟通来积极引导学生,并放弃殴打、谩骂和指责,以有效应对学生的叛逆,以减少学生的抵触心理。使高中班主任和家长成为学生的可靠朋友。高中生不是独立的个体。他们生活在群体中,并受到群体意识的影响。他们希望得到认可,也希望属于某个群体。因此,针对“双减”背景下高中生家校共育“五育并举”,当孩子有从众行为,而负面影响更为明显时,高中班主任和家长应适当进行一些有关通俗文化和人格文化的知识,注意孩子的心理变化,同时与孩子进行有效的聊天,使学生做出正确的选择,做出减少其从众心理。
结论
综上所述,面对“双减”改革,高中班主任要做好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沟通桥梁的作用,有效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结合起来,加强对高中生的全面教育,提升学生的教育水平,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和铺垫。家庭教育要紧跟学校教育,与学校教育保持一致,加强对学生心理的教育,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与水平。
参考文献
[1]朱江.新课程背景下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整合的研究[J].学周刊,2020(01):163.
[2]金娟.对高中生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结合途径的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9(46):26.
[3]杨海清.新课程背景下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整合的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34):52-53.
[4]柳正赟,邢瑾.浅谈新时期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之关系[J].中国校外教育,2019(15):23+28。
关键词:“双减”;家校共育“五育并举”;实践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对于学生的成长作用是潜移默化的,“双减”背景下,在重视学生的学校教育的过程中,也不要忽视家庭教育的作用,只有二者有机结合在一起,共同提高对高中生的教育,才能为学生的成长与成才奠定良好的基础和保证。因此作为学生教育的两个重要场所,家庭和学校要探讨家校共育“五育并举”的教学模式,为了学生的成长,共同努力,发挥联动作用,多学生进行全方位、全天候、综合立体式的教育,实现学生全面发展与进步。
一、“双减”背景下家校共育“五育并举”的意义
家庭教育主要通过家长的言行来进行,对孩子产生影响和示范作用,使孩子能够以家长和其他家庭成员的思想、行为和情感为指导,从而使孩子得以发展自己的思想、观念以及技能。在过去的教育过程中,许多家长过分依赖学校教育而忽视了家庭教育,这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整体发展。“双减”背景下,家校共育“五育并举”的教学能够有效提高教育质量,满足高质量的教育要求,从而扩大了教育范围,也扩大了学习范围,并且使学生拥有更广阔的视野。同时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目标和出发点是一致的,他们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并为学生提供发展才华的机会。彼此的结合与合作可以成为学习的目标,执行各种教育任务,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双减”背景下高中生家校共育“五育并举”的措施
(1)家庭教育必须与学校教育保持一致
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关系是家庭教育要与学校教育相一致,二者不能同时实现。“双减”背景下,学校教育应指导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应与学校教育积极互动,并且保持有效联系。简而言之,家庭教育必须服从于学校教育的教育目标、要求、核心内容和基础教育措施,紧跟学校教育,同时履行其独特的职能。在兼顾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过程中,高中班主任还应通过家访的形式,加强与家庭的互动。在进行家访时,高中班主任要了解学生的家庭氛围、成长环境和家长的教育环境等。同时,家访也是进行家庭教育和学校教学有机结合的最直接方法。在进行家访时,班主任应与家长和学生讨论学生在学校的教育状况,改善的机会和学习困难等。进行有效对话,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在家庭教育中的状况,并为班主任开展针对性的教学打下基础。
(2)组织亲子活动
“双减”背景下在家校共育“五育并举”中,学校还可以从校园文化出发,组织亲子活动,让学生家长参与学校教学过程,为学生家长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渠道来了解学校教育,以及开展家庭教育的合作。例如,学校可以组织亲子体育比赛,使家长和学生可以一起参加体育运动,拉近家长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帮助家长从不同的角度和领域了解学生,然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家庭生活的引导可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同时学校也可以组织主题演讲,例如感恩演讲等,让学生对家长表示感谢,尊重家长并了解家长,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学校还可以允许家长走进教室,观察老师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活动等,并提出相关的意见或建议,以帮助教师在教学中的不足之处,通过相互合作和协作来提高学习质量,优化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机结合。
(3)家校结合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当学生遇到压力时,如果压力比较大以至于威胁到他们的自由感,他们就会在心理产生抵触情绪。因此,当家长从学校教育中获得相关信息时,尤其是在学业表现方面,高中班主任应增加一些分析,鼓励家长通过与子女的沟通来积极引导学生,并放弃殴打、谩骂和指责,以有效应对学生的叛逆,以减少学生的抵触心理。使高中班主任和家长成为学生的可靠朋友。高中生不是独立的个体。他们生活在群体中,并受到群体意识的影响。他们希望得到认可,也希望属于某个群体。因此,针对“双减”背景下高中生家校共育“五育并举”,当孩子有从众行为,而负面影响更为明显时,高中班主任和家长应适当进行一些有关通俗文化和人格文化的知识,注意孩子的心理变化,同时与孩子进行有效的聊天,使学生做出正确的选择,做出减少其从众心理。
结论
综上所述,面对“双减”改革,高中班主任要做好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沟通桥梁的作用,有效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结合起来,加强对高中生的全面教育,提升学生的教育水平,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和铺垫。家庭教育要紧跟学校教育,与学校教育保持一致,加强对学生心理的教育,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与水平。
参考文献
[1]朱江.新课程背景下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整合的研究[J].学周刊,2020(01):163.
[2]金娟.对高中生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结合途径的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9(46):26.
[3]杨海清.新课程背景下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整合的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34):52-53.
[4]柳正赟,邢瑾.浅谈新时期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之关系[J].中国校外教育,2019(15):2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