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情境教学的运用可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帮助学生迅速而有效地理解教材内容,深刻地领悟文章主旨,在轻松愉悦的浓厚情境氛围中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情境的创设使初中语文课堂妙趣横生,必将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中散发出无穷的独特魅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 课堂教学 情境创设
一、问题的提出
在传统教学中,一篇课文,老师往往从时代背景﹑作者介绍﹑生字生词﹑文章结构﹑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一路讲来;分析课文时,老师往往搞架空分析,把鲜活生动的文章搞得支离破碎,简直就是“碎尸万段”的讲法。如此刻板烦琐、枯燥乏味的课堂,使大多数学生刚开始上课就盼着快点下课了。
新课程的实施,使传统教学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对新课程,师生间如何在教学中找到新的契合点?我觉得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我们的教师应转变传统教学观念,重新确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构建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从根本上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动力源泉。只有学生学习有了动力,才能彻底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面貌,使他们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我乐学”,“我巧学”。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那么,如何激活语文课堂,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在新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我积极尝试各种教学方法,觉得情境教学在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语文学科素养方面可收到喜人的效果。
二、情境教学的基本原则
情境教学法,就是在教学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创设或营造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场景或氛围,从而引起学生的深切的情感体验的一种教学方法。它的运用可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帮助学生迅速而有效地理解教材内容,深刻地领悟文章主旨。
情境教学法在一堂课中能否发挥作用和收到效果,关键在于教学情境的设置。设置得法则可使课堂妙趣横生,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促进教学双边活动的最优化,否则情境只会落入画蛇添足的俗套,使得课堂表面上看似繁荣而实质深处则是萧条,偏离甚至完全达不到既定的教学目的。怎样巧妙创设合理有效的教学情境呢?我认为,基本原则是依据“文章特点”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以“文章情”为基调,以“教师情”引发“学生情”,三情合一,展现多层次、多形态的情感场,使学生在感染熏陶﹑潜移默化中提高语文学科素养。倘若如此,我们昔日沉闷的语文课堂就会焕发出无限生机,散发出独特魅力。
三、案例
【案例】《石壕吏》一课的教学片断:
师:(用深沉缓慢的声音导入)公元758年,为平息安史之乱,郭子仪等九位节度使,率兵20万围攻安禄山的儿子——安庆绪所占的邺郡,胜利在望。但在第二年春天,由于史思明派来援军,加上唐军内部矛盾重重,形势发生逆转。在敌人两面夹击下,唐军全线崩溃。郭子仪等退守河阳,并四处抽丁补充兵力。顿时,人人自危,白天人们躲进山中才幸免于难,差役抓人不着,恼羞成怒,使出了更为歹毒的诡计——半夜捉人。他们打算趁人们熟睡之机,来个“瓮中捉鳖”。夜深了,只听见辽远的天际传来几声夜鹰的声音。这一夜将又有什么可怕的事情发生呢?(学生们深受感染,不禁挺直身子,侧耳倾听)
教师播放录音片断——狗叫声。由远而近的狗叫声打破了夜的沉静,渲染出紧张的气氛,紧接着便由学生们上演一部差役夜捉人的情景剧。巧妙的情境设置,再加上逼真的表演使得全班同学“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見其影”,引起强烈的共鸣。有的人为“老妇”落泪,有的人向“差役”扔东西,有的个子高大的男同学甚至捋起袖子准备上前打抱不平。教师适时播放录音片断(狗叫声)才使学生们慢慢平静。狗叫声由近而远,其中夹杂着差役的骂声,老妇的哭声,渲染出悲凉凄惨的气氛,渐渐地外面又归于死一般的沉静(学生们大多低头沉思)。如此学生既在“玩”中掌握了课文内容,又在“思”中深刻地领悟文章的主旨,还在我的“导”中真正领略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爱党﹑爱国的高尚情感。
四、反思
在课堂上巧妙地设置情境并结合角色扮演既能激活语文课堂,又能寓教于乐,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陶冶情操,发展个性,但要取得如此成效并非易事。它需要我们教师在上课前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如选择与课文内容相匹配的音乐或录音,为了让学生表演成功,你得花大量的精力﹑时间编剧本,指导学生排练剧本,真可谓“课上十分钟,课前一年功”了。
同时,要使一节课真正获得圆满成功,情境表演中的偶发细节也不容忽视。如我们在利用情境教学法上课时经常会遇到意想不到的“突发事件”。对“事件”处理得是否及时恰当,将直接关系到上课成败。
当然,情境教学中设置情境的方法不只这些,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运用实物演示情境,移植蒙太奇联想情境,运用语言美美化情境。究竟选择何种方法设置情境,这主要取决于教材的内容特点和教学目的。
五、结束语
如果我们能巧妙设置符合教学目的且适合教学内容特点的情境来辅助教学,使学生从老师巧设的情境中形成有效思维,深刻理解课文内容,深入领悟文章主旨,在轻松愉悦的浓厚情境氛围中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那么,新课程下的语文课堂必将不再沉闷,而将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中散发出无穷的独特魅力。
参考文献
[1]赵福祺、李菀,《语文教学实施指南》
[2]徐林祥、张悦群,《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技能训练》
关键词:初中语文 课堂教学 情境创设
一、问题的提出
在传统教学中,一篇课文,老师往往从时代背景﹑作者介绍﹑生字生词﹑文章结构﹑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一路讲来;分析课文时,老师往往搞架空分析,把鲜活生动的文章搞得支离破碎,简直就是“碎尸万段”的讲法。如此刻板烦琐、枯燥乏味的课堂,使大多数学生刚开始上课就盼着快点下课了。
新课程的实施,使传统教学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对新课程,师生间如何在教学中找到新的契合点?我觉得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我们的教师应转变传统教学观念,重新确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构建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从根本上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动力源泉。只有学生学习有了动力,才能彻底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面貌,使他们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我乐学”,“我巧学”。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那么,如何激活语文课堂,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在新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我积极尝试各种教学方法,觉得情境教学在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语文学科素养方面可收到喜人的效果。
二、情境教学的基本原则
情境教学法,就是在教学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创设或营造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场景或氛围,从而引起学生的深切的情感体验的一种教学方法。它的运用可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帮助学生迅速而有效地理解教材内容,深刻地领悟文章主旨。
情境教学法在一堂课中能否发挥作用和收到效果,关键在于教学情境的设置。设置得法则可使课堂妙趣横生,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促进教学双边活动的最优化,否则情境只会落入画蛇添足的俗套,使得课堂表面上看似繁荣而实质深处则是萧条,偏离甚至完全达不到既定的教学目的。怎样巧妙创设合理有效的教学情境呢?我认为,基本原则是依据“文章特点”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以“文章情”为基调,以“教师情”引发“学生情”,三情合一,展现多层次、多形态的情感场,使学生在感染熏陶﹑潜移默化中提高语文学科素养。倘若如此,我们昔日沉闷的语文课堂就会焕发出无限生机,散发出独特魅力。
三、案例
【案例】《石壕吏》一课的教学片断:
师:(用深沉缓慢的声音导入)公元758年,为平息安史之乱,郭子仪等九位节度使,率兵20万围攻安禄山的儿子——安庆绪所占的邺郡,胜利在望。但在第二年春天,由于史思明派来援军,加上唐军内部矛盾重重,形势发生逆转。在敌人两面夹击下,唐军全线崩溃。郭子仪等退守河阳,并四处抽丁补充兵力。顿时,人人自危,白天人们躲进山中才幸免于难,差役抓人不着,恼羞成怒,使出了更为歹毒的诡计——半夜捉人。他们打算趁人们熟睡之机,来个“瓮中捉鳖”。夜深了,只听见辽远的天际传来几声夜鹰的声音。这一夜将又有什么可怕的事情发生呢?(学生们深受感染,不禁挺直身子,侧耳倾听)
教师播放录音片断——狗叫声。由远而近的狗叫声打破了夜的沉静,渲染出紧张的气氛,紧接着便由学生们上演一部差役夜捉人的情景剧。巧妙的情境设置,再加上逼真的表演使得全班同学“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見其影”,引起强烈的共鸣。有的人为“老妇”落泪,有的人向“差役”扔东西,有的个子高大的男同学甚至捋起袖子准备上前打抱不平。教师适时播放录音片断(狗叫声)才使学生们慢慢平静。狗叫声由近而远,其中夹杂着差役的骂声,老妇的哭声,渲染出悲凉凄惨的气氛,渐渐地外面又归于死一般的沉静(学生们大多低头沉思)。如此学生既在“玩”中掌握了课文内容,又在“思”中深刻地领悟文章的主旨,还在我的“导”中真正领略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爱党﹑爱国的高尚情感。
四、反思
在课堂上巧妙地设置情境并结合角色扮演既能激活语文课堂,又能寓教于乐,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陶冶情操,发展个性,但要取得如此成效并非易事。它需要我们教师在上课前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如选择与课文内容相匹配的音乐或录音,为了让学生表演成功,你得花大量的精力﹑时间编剧本,指导学生排练剧本,真可谓“课上十分钟,课前一年功”了。
同时,要使一节课真正获得圆满成功,情境表演中的偶发细节也不容忽视。如我们在利用情境教学法上课时经常会遇到意想不到的“突发事件”。对“事件”处理得是否及时恰当,将直接关系到上课成败。
当然,情境教学中设置情境的方法不只这些,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运用实物演示情境,移植蒙太奇联想情境,运用语言美美化情境。究竟选择何种方法设置情境,这主要取决于教材的内容特点和教学目的。
五、结束语
如果我们能巧妙设置符合教学目的且适合教学内容特点的情境来辅助教学,使学生从老师巧设的情境中形成有效思维,深刻理解课文内容,深入领悟文章主旨,在轻松愉悦的浓厚情境氛围中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那么,新课程下的语文课堂必将不再沉闷,而将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中散发出无穷的独特魅力。
参考文献
[1]赵福祺、李菀,《语文教学实施指南》
[2]徐林祥、张悦群,《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技能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