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初中语文课堂散发独特魅力

来源 :祖国·建设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_k_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情境教学的运用可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帮助学生迅速而有效地理解教材内容,深刻地领悟文章主旨,在轻松愉悦的浓厚情境氛围中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情境的创设使初中语文课堂妙趣横生,必将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中散发出无穷的独特魅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 课堂教学 情境创设
  一、问题的提出
  在传统教学中,一篇课文,老师往往从时代背景﹑作者介绍﹑生字生词﹑文章结构﹑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一路讲来;分析课文时,老师往往搞架空分析,把鲜活生动的文章搞得支离破碎,简直就是“碎尸万段”的讲法。如此刻板烦琐、枯燥乏味的课堂,使大多数学生刚开始上课就盼着快点下课了。
  新课程的实施,使传统教学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对新课程,师生间如何在教学中找到新的契合点?我觉得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我们的教师应转变传统教学观念,重新确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构建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从根本上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动力源泉。只有学生学习有了动力,才能彻底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面貌,使他们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我乐学”,“我巧学”。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那么,如何激活语文课堂,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在新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我积极尝试各种教学方法,觉得情境教学在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语文学科素养方面可收到喜人的效果。
  二、情境教学的基本原则
  情境教学法,就是在教学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创设或营造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场景或氛围,从而引起学生的深切的情感体验的一种教学方法。它的运用可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帮助学生迅速而有效地理解教材内容,深刻地领悟文章主旨。
  情境教学法在一堂课中能否发挥作用和收到效果,关键在于教学情境的设置。设置得法则可使课堂妙趣横生,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促进教学双边活动的最优化,否则情境只会落入画蛇添足的俗套,使得课堂表面上看似繁荣而实质深处则是萧条,偏离甚至完全达不到既定的教学目的。怎样巧妙创设合理有效的教学情境呢?我认为,基本原则是依据“文章特点”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以“文章情”为基调,以“教师情”引发“学生情”,三情合一,展现多层次、多形态的情感场,使学生在感染熏陶﹑潜移默化中提高语文学科素养。倘若如此,我们昔日沉闷的语文课堂就会焕发出无限生机,散发出独特魅力。
  三、案例
  【案例】《石壕吏》一课的教学片断:
  师:(用深沉缓慢的声音导入)公元758年,为平息安史之乱,郭子仪等九位节度使,率兵20万围攻安禄山的儿子——安庆绪所占的邺郡,胜利在望。但在第二年春天,由于史思明派来援军,加上唐军内部矛盾重重,形势发生逆转。在敌人两面夹击下,唐军全线崩溃。郭子仪等退守河阳,并四处抽丁补充兵力。顿时,人人自危,白天人们躲进山中才幸免于难,差役抓人不着,恼羞成怒,使出了更为歹毒的诡计——半夜捉人。他们打算趁人们熟睡之机,来个“瓮中捉鳖”。夜深了,只听见辽远的天际传来几声夜鹰的声音。这一夜将又有什么可怕的事情发生呢?(学生们深受感染,不禁挺直身子,侧耳倾听)
  教师播放录音片断——狗叫声。由远而近的狗叫声打破了夜的沉静,渲染出紧张的气氛,紧接着便由学生们上演一部差役夜捉人的情景剧。巧妙的情境设置,再加上逼真的表演使得全班同学“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見其影”,引起强烈的共鸣。有的人为“老妇”落泪,有的人向“差役”扔东西,有的个子高大的男同学甚至捋起袖子准备上前打抱不平。教师适时播放录音片断(狗叫声)才使学生们慢慢平静。狗叫声由近而远,其中夹杂着差役的骂声,老妇的哭声,渲染出悲凉凄惨的气氛,渐渐地外面又归于死一般的沉静(学生们大多低头沉思)。如此学生既在“玩”中掌握了课文内容,又在“思”中深刻地领悟文章的主旨,还在我的“导”中真正领略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爱党﹑爱国的高尚情感。
  四、反思
  在课堂上巧妙地设置情境并结合角色扮演既能激活语文课堂,又能寓教于乐,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陶冶情操,发展个性,但要取得如此成效并非易事。它需要我们教师在上课前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如选择与课文内容相匹配的音乐或录音,为了让学生表演成功,你得花大量的精力﹑时间编剧本,指导学生排练剧本,真可谓“课上十分钟,课前一年功”了。
  同时,要使一节课真正获得圆满成功,情境表演中的偶发细节也不容忽视。如我们在利用情境教学法上课时经常会遇到意想不到的“突发事件”。对“事件”处理得是否及时恰当,将直接关系到上课成败。
  当然,情境教学中设置情境的方法不只这些,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运用实物演示情境,移植蒙太奇联想情境,运用语言美美化情境。究竟选择何种方法设置情境,这主要取决于教材的内容特点和教学目的。
  五、结束语
  如果我们能巧妙设置符合教学目的且适合教学内容特点的情境来辅助教学,使学生从老师巧设的情境中形成有效思维,深刻理解课文内容,深入领悟文章主旨,在轻松愉悦的浓厚情境氛围中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那么,新课程下的语文课堂必将不再沉闷,而将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中散发出无穷的独特魅力。
  参考文献
  [1]赵福祺、李菀,《语文教学实施指南》
  [2]徐林祥、张悦群,《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技能训练》
其他文献
体验式教学是顺应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是时代的要求,是新课改倡导的教学方法之一。   语文体验式教学       体验式教学是顺应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是时代的要求,是新课改倡导的教学方法之一。那么,如何建构初中语文的体验式教学呢?笔者对此浅谈如下几点:   一、体验式教学的内涵  体验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 通过创造实际的或重復经历的情境和机
期刊
三维目标是感知历史、学习历史、理解评价历史的有机结合,是由浅入深过程中不可分割的整体。知识和能力目标的实现的过程,就是学生初步感知历史的过程,是学生历史知识的储备阶段;过程和方法目标的实现过程是学生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是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的必经阶段;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是学生对历史理性认识的升华,也是实现“教书育人”的终极目标。因此只有整合落实三维目标,才能实现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期刊
在我国的电力企业建设施工中,从安全的角度来说,电气调试工作具有其特殊性。因为,电气调试工作者的工作环境造成他们一方面面临物体塌方、高空坠落等一些机械性的危险和伤害;另一方面操作对象自身具有易触电,易发生操作不当等增加事故频发机会的危险。   电气项目电气调试措施        电气工程是一个系统的项目,其中隐含着不可预测的危險性。在进行电气调试时,需要专业的人员才能进行,否则很容易出现事故,造成人
期刊
教育家巴班斯基指出:教学应遵循“可接受原则”,“可接受原则要求教学的安排要符合学生的实际学习的可能性,使他们在智力、体力、精神上都不会感到负担过重”。承认学生的差异性,并根据差异性的原则组织教学,就是我们所说的因材施教。在教学实践中,如何让优等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学困生“吃得了”,这就决定了教学必须遵循因材施教原则,实行分层教学。分层教学既注重学生在同一班级中学习的共同特征,又重视学生
期刊
教师语言的运用是有声无形的榜样。作为一名高中政治教师,要在政治教学中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任务,“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教师自身就应具备较强的语言运用能力和良好的习惯。本文拟就高中政治教师口头语言的特色问题,浅谈一点个人的见解。   高中政治教学语言       一、运用教学语言时,力求生动形象  思想政治课中的原理、观点、概念是极其多的,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单纯从原理到原理、观点到
期刊
课堂教学提问是课堂教学的必备环节,它是课堂教学经常采用的一种教学形式,是课堂教学中的“常规武器”,也是影响课堂教学的重要因素之一。   政治课堂教学提问       课堂教学提问是课堂教学的必备环节,它是课堂教学经常采用的一种教学形式,是课堂教学中的“常规武器”,也是影响课堂教学的重要因素之一。那么,如何进行初中政治课堂教学提问呢?  一、初中政治课堂教学提问的原则  1、课堂教学的提问要精心设计
期刊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那么老师如何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取并掌握所学知识,尽可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與质量,我想这是值得我们每一个老师深思和有待解决的问题。下面我就我的高中英语教学实践,谈点心得体会与感悟。  一、老师做好表率,当好学生的引路人  要实施有效课堂教学,教师是关键。甘地说“教师是学生最好的课本。”所以老师要做好表率,要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和影响学生,使其“亲
期刊
对于学生,我想他们是幸运的,因为他们在广文这片土地上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学到了如何做人。他们时刻受到广文文化的熏陶,同时他们得到了可以让他们收益终身的品质。孩子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和对母校的怀恋离开了学校,告别了他们的初中生活,去迎接他们更美好的明天。   学生毕业牵挂        今年我最幸福的时候,也许应该是学生毕业那一天。那一天,孩子们给了我太多的惊喜和幸福。其实面对面对这一天,我的心情是矛盾
期刊
摘要:所谓创新思维,是指人们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增长开拓新领域的思维能力,亦即在人们的思维领域中追求最佳,最新知识独創的思维。按爱因斯坦所说,“创新思维只是一种新颖而有价值的,非传统的,具有高度机动性和坚持性,而且能清楚地勾画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创新思维不是天生就有的,它是通过人们的学习和实践而不断培养和发展起来的,尤其是把这种意识渗透到我们的小学英语教学中,是我们当代小学英语教师面临的一个大难
期刊
摘要:站在时代的讲台,手执新教材的语文教师,应该义不容辞地担当起这历史使命:充分发挥语文学科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特殊功能,让学生在祖国的灿烂的文化长河中游弋、翱翔,使中华文化传统得以光大。  关键词:初中语文 古诗文 教学 传统文化 教育 渗透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门,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强调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