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诩甚为“洋派”,自小喜欢冰淇淋、巧克力乃至西点甜食,更因自小耳濡目染,并经祖母妈妈两位“严格管教”,深谙西餐礼仪,因而也特别喜欢吃西餐,一听哪有正宗够格的西餐,定要去开下洋荤见识一番。此次的意大利之行,令我原形毕露——自己是真正的叶公好龙。以前之所以钟情西餐,只是喜欢西餐的氛围情调、餐具的精美雅致,难得尝个鲜自然意犹未尽,时日一多(其实也只不过持续了一个礼拜之久),我的肠胃就强烈地提醒我——我是米饭喂养大的。
出国不是第一次,但次次都有中国朋友或华人陪同,不时有中餐调剂口味,因此也不大觉得有什么不适。此次全部行程只有我和同去的另一位教授两个中国人,其他都是清一色的意大利人陪同。
意大利美食享誉世界,除了意大利面,还有众多我这个好吃之辈听也没听到的美餐。特别在著名风景区召开的本届GRINZANE电影节上,一连几天晚上都是包括有两道主食的意大利各地名菜的盛宴。初时令我食指大动,特别是其压轴戏——甜点,吃了方才明白,为什么意大利男人如此多情女人如此娇媚,原来世世代代都是在这样可口的甜点中浇制出来的,难怪意大利语的发音都是那么甜腻腻如糖丝般黏乎乎的。但如是一个礼拜之后,我嗜之如命的浇着沉甸甸的奶油的热巧克力和那精工细作盆装如画的我叫不出名的意大利名菜再也引不起我的食欲,甚至发展到一坐上餐桌就想哭。那日好容易从餐单上发现一道意大利饺子,脑海顿时浮现出飘出葱花香的馅如翡翠绿的上海菜肉大馄饨的幻景——吃不上馄饨吃饺子也好。岂知端上来的意大利饺子根本是另一回事,称为“饺子”原来只是中西文字翻译中的一个误解。我开始强烈地思念起……白饭!过惯了饭来张口的日子,又软又白的米饭按时送入口已成理所当然,一下子几日不见,心里真有点惶然。
一日无端端想念起上海的猪油菜饭。这种十二月的寒丝丝的日子,正合吃猪油菜饭的时令。肥猪油对健康不利,但吃菜饭就要加上肥腾腾的四喜肉熬出来的猪油,一颗颗饭粒都是肥润剔透如翡翠,不用菜只需一碗浓稠滚烫的黄豆猪爪汤,这才叫吃饭,多过瘾!哪像西餐,再属意大利精品,光吃菜不吃饭,只有胀的感觉没有饱的感觉:我总算体会到为什么有的人在宴席上最后还是要点饭说“压压肚”,原来餐中无饭总觉空虚。
意大利友人见我如此思念米饭,忙热情推荐他们的米饭。我试了一口差点没吐出来——这也叫饭!明明是夹生的烂饭,再浇上各种调料。
那日在佛罗伦萨,陪同的意大利友人极力以“从柴火灶里而不是电炉里”烘焙出来的比萨饼来唤醒我的食欲。我眼角一扫,意外在同一条小街不远处发现一排熟悉的大红灯笼——如同有海水的地方一定有中国人一样。果然,那是一家名为“北京饭店”的中国餐馆,刹时如久旱逢甘露,立马迎了上去。
说是“北京饭店”,其实是福建人开的。不管北京福建,菜单上一连串平时视为老土落伍的菜名已令我垂涎三尺:咕肉、宫保鸡丁、榨菜肉丝、肉末豆腐……每只售价3.5欧元起,合人民币35元以上,但与意大利一份三明治价钱差不多。
一面后悔没早发现这方宝地,一面匆忙地坐下,意大利朋友在一边有点上心事:“我对味精过敏的。”我却装聋作哑,在国内时还有条件挑剔,在国外还讲究什么!再说上海人称味精为“魂灵头”,可见国人对味精早已习以为常。
我们点了两荤一素:糖醋虾仁(从来只吃清炒虾仁,从未听有糖醋虾仁),宫保鸡丁也是平时不大理会的大路菜和一个汪着油的清炒菠菜。
待盛得冒尖的白花花米饭端上桌,我几乎要高呼“万岁”了。说真的,不用菜光白饭我都能吃下。
那淡淡的饭香令我闭了几天的食欲大开,饭粒充塞着我齿舌之间,泛着隐隐的甘味,这才叫“吃饭”,是一种实实在在的“质”的感受,一如我们的人生,简简单单,平安就是福,不必太刻意追求荣华富贵。再稀罕的美食如意大利大餐,吃多了也会生厌,唯有那热腾腾的米饭,我们非但不会生厌,几日不见就会想念它了。我们常说的粗茶淡饭,意味着一种平实的随遇而安的本份和满足。我以为,这是最好的人生态度,知足常乐!
我吃了满满两碗冒尖的米饭!
接下来我们开始有意找中国餐馆,从翡冷翠到罗马,在下半个行程中我们餐餐中国菜。生了心才发现,意大利中国餐馆原来多得是,光在罗马,就有500家之多。
由于竞争激烈,中餐店在意大利价格十分低,通常只是一份外卖三明治的价钱。
意大利的中餐店,特别如罗马和佛罗伦萨,做的大多为游客生意。如在罗马有家“杭州饭店”,因为近斗兽场景点,中午吃饭的人龙排到店门外,店堂里的桌椅排得很紧,几个大个子洋人身子塞进去都很辛苦。
而在罗马我们酒店近处有一家叫“飞龙”,因开在高级住宅区,客源就是当地居民。
意大利人偶尔会吃中国菜,但意大利是个很骄傲很自信的民族(她有一千一万个理由骄傲),因此吃中国菜也只是偶尔为之。
“飞龙”的老板是一对温州人。浙江温州人的拼搏耐劳全国皆知。老板夫妇约40岁出头,在意大利拼搏已有20多年。这家餐厅也维持了18年,房子还是租的,一个月房租8000欧元(因在高级住宅区),全靠3.5~4.5欧元一客的饭菜挣出来。
老乡见老乡分外亲,他们坦言钱是挣了不少,在乡间甚至上海都置了业,但在这里过日子却是“煎熬”,意大利人很骄傲,很排外,你永远无法融入。十几年前最苦,现在好多了,有中文报纸,还可收中央四套节目,唯一的娱乐是打麻将,逢年过节邀几个华人老乡一起吃饭。
意大利是文化之国,音乐会、博物馆、美术馆比比皆是,但这似与他们毫不相干。他们没那个兴致去感受。
一连几天我们两餐都在这家“飞龙”解决,米饭令我元气恢复。只是那餐单,老是“甜酸××”、“宫保××”,这种老掉牙的餐单在上海早已淘汰,老板无奈地苦笑:“全世界中餐厅几乎都用同一张餐单——都是‘甜酸’‘宫保’,因为外国人口味偏重,我们中国人喜欢的清蒸、上汤他们不喜欢。”说话间,边上一桌意大利人要了一盘铁板牛排,这已根本不是中餐了,但为了市场,在外国的中菜也不得不变种,不变的,唯有那白白的米饭!
民以食为天,食之中,洋溢着浓郁的无可替代的民族文化,一如那已深深融入我血液中的米饭情结。
出国不是第一次,但次次都有中国朋友或华人陪同,不时有中餐调剂口味,因此也不大觉得有什么不适。此次全部行程只有我和同去的另一位教授两个中国人,其他都是清一色的意大利人陪同。
意大利美食享誉世界,除了意大利面,还有众多我这个好吃之辈听也没听到的美餐。特别在著名风景区召开的本届GRINZANE电影节上,一连几天晚上都是包括有两道主食的意大利各地名菜的盛宴。初时令我食指大动,特别是其压轴戏——甜点,吃了方才明白,为什么意大利男人如此多情女人如此娇媚,原来世世代代都是在这样可口的甜点中浇制出来的,难怪意大利语的发音都是那么甜腻腻如糖丝般黏乎乎的。但如是一个礼拜之后,我嗜之如命的浇着沉甸甸的奶油的热巧克力和那精工细作盆装如画的我叫不出名的意大利名菜再也引不起我的食欲,甚至发展到一坐上餐桌就想哭。那日好容易从餐单上发现一道意大利饺子,脑海顿时浮现出飘出葱花香的馅如翡翠绿的上海菜肉大馄饨的幻景——吃不上馄饨吃饺子也好。岂知端上来的意大利饺子根本是另一回事,称为“饺子”原来只是中西文字翻译中的一个误解。我开始强烈地思念起……白饭!过惯了饭来张口的日子,又软又白的米饭按时送入口已成理所当然,一下子几日不见,心里真有点惶然。
一日无端端想念起上海的猪油菜饭。这种十二月的寒丝丝的日子,正合吃猪油菜饭的时令。肥猪油对健康不利,但吃菜饭就要加上肥腾腾的四喜肉熬出来的猪油,一颗颗饭粒都是肥润剔透如翡翠,不用菜只需一碗浓稠滚烫的黄豆猪爪汤,这才叫吃饭,多过瘾!哪像西餐,再属意大利精品,光吃菜不吃饭,只有胀的感觉没有饱的感觉:我总算体会到为什么有的人在宴席上最后还是要点饭说“压压肚”,原来餐中无饭总觉空虚。
意大利友人见我如此思念米饭,忙热情推荐他们的米饭。我试了一口差点没吐出来——这也叫饭!明明是夹生的烂饭,再浇上各种调料。
那日在佛罗伦萨,陪同的意大利友人极力以“从柴火灶里而不是电炉里”烘焙出来的比萨饼来唤醒我的食欲。我眼角一扫,意外在同一条小街不远处发现一排熟悉的大红灯笼——如同有海水的地方一定有中国人一样。果然,那是一家名为“北京饭店”的中国餐馆,刹时如久旱逢甘露,立马迎了上去。
说是“北京饭店”,其实是福建人开的。不管北京福建,菜单上一连串平时视为老土落伍的菜名已令我垂涎三尺:咕肉、宫保鸡丁、榨菜肉丝、肉末豆腐……每只售价3.5欧元起,合人民币35元以上,但与意大利一份三明治价钱差不多。
一面后悔没早发现这方宝地,一面匆忙地坐下,意大利朋友在一边有点上心事:“我对味精过敏的。”我却装聋作哑,在国内时还有条件挑剔,在国外还讲究什么!再说上海人称味精为“魂灵头”,可见国人对味精早已习以为常。
我们点了两荤一素:糖醋虾仁(从来只吃清炒虾仁,从未听有糖醋虾仁),宫保鸡丁也是平时不大理会的大路菜和一个汪着油的清炒菠菜。
待盛得冒尖的白花花米饭端上桌,我几乎要高呼“万岁”了。说真的,不用菜光白饭我都能吃下。
那淡淡的饭香令我闭了几天的食欲大开,饭粒充塞着我齿舌之间,泛着隐隐的甘味,这才叫“吃饭”,是一种实实在在的“质”的感受,一如我们的人生,简简单单,平安就是福,不必太刻意追求荣华富贵。再稀罕的美食如意大利大餐,吃多了也会生厌,唯有那热腾腾的米饭,我们非但不会生厌,几日不见就会想念它了。我们常说的粗茶淡饭,意味着一种平实的随遇而安的本份和满足。我以为,这是最好的人生态度,知足常乐!
我吃了满满两碗冒尖的米饭!
接下来我们开始有意找中国餐馆,从翡冷翠到罗马,在下半个行程中我们餐餐中国菜。生了心才发现,意大利中国餐馆原来多得是,光在罗马,就有500家之多。
由于竞争激烈,中餐店在意大利价格十分低,通常只是一份外卖三明治的价钱。
意大利的中餐店,特别如罗马和佛罗伦萨,做的大多为游客生意。如在罗马有家“杭州饭店”,因为近斗兽场景点,中午吃饭的人龙排到店门外,店堂里的桌椅排得很紧,几个大个子洋人身子塞进去都很辛苦。
而在罗马我们酒店近处有一家叫“飞龙”,因开在高级住宅区,客源就是当地居民。
意大利人偶尔会吃中国菜,但意大利是个很骄傲很自信的民族(她有一千一万个理由骄傲),因此吃中国菜也只是偶尔为之。
“飞龙”的老板是一对温州人。浙江温州人的拼搏耐劳全国皆知。老板夫妇约40岁出头,在意大利拼搏已有20多年。这家餐厅也维持了18年,房子还是租的,一个月房租8000欧元(因在高级住宅区),全靠3.5~4.5欧元一客的饭菜挣出来。
老乡见老乡分外亲,他们坦言钱是挣了不少,在乡间甚至上海都置了业,但在这里过日子却是“煎熬”,意大利人很骄傲,很排外,你永远无法融入。十几年前最苦,现在好多了,有中文报纸,还可收中央四套节目,唯一的娱乐是打麻将,逢年过节邀几个华人老乡一起吃饭。
意大利是文化之国,音乐会、博物馆、美术馆比比皆是,但这似与他们毫不相干。他们没那个兴致去感受。
一连几天我们两餐都在这家“飞龙”解决,米饭令我元气恢复。只是那餐单,老是“甜酸××”、“宫保××”,这种老掉牙的餐单在上海早已淘汰,老板无奈地苦笑:“全世界中餐厅几乎都用同一张餐单——都是‘甜酸’‘宫保’,因为外国人口味偏重,我们中国人喜欢的清蒸、上汤他们不喜欢。”说话间,边上一桌意大利人要了一盘铁板牛排,这已根本不是中餐了,但为了市场,在外国的中菜也不得不变种,不变的,唯有那白白的米饭!
民以食为天,食之中,洋溢着浓郁的无可替代的民族文化,一如那已深深融入我血液中的米饭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