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张爱玲文学作品的语言风格

来源 :文学教育·中旬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jbfg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张爱玲是一位对中国古典文学和外国文学写作技巧都孰稔于心的现代作家。在她的作品中,大量地运用了白话文和方言,她描述的市井百态呈现了俗风俗语,她将自己的人生缩减和点点滴滴细细描摹。时代的变革,個人文学创作的成熟,个性和传统的完美融合,形成了张爱玲独特的语言风格。
   关键词:张爱玲 艺术 语言 古典
  张爱玲很多优秀作品是对封建制度下的真实描绘,刻画了当时社会状态下人物的颓废和对现实的恐惧,显示出人失去了理想之灯和前进的梦想之后,找不到自己前进的方向和属于自己的人生港湾。在张爱玲的很多作品中,都描述了在那段历史中憔悴失去信心的女性,她们败给了当时的时代和传统的思想,一次又一次地折服于男权主义,直到最后完全屈膝于命运,不再反抗,令人可悲可叹。
  一.文学素养
  (一)古典文学底蕴。张爱玲的作品一直向我们传达着深厚的古典小说功底,这也是源于她出身于书香世家,从小就受各种文化气息的培养和熏陶。仔细深读张爱玲的作品,能够发现她所刻画的女性人物如同我们身边的人一般,都有十分熟悉的相似感,除此之外,这些人物还与《红楼梦》中所刻画的女子有异曲同工之妙,其中的人物性格、气质、家世等等都有说不出来的妙处和相似感。在她的小说《沉香屑》中,她对女孩们之间的称谓定为“小蹄子”,这在《红楼梦》一书中也经常能看到,也就是当女孩们之间发生争吵的时候经常会出现的话语。同样的交谈方式,类似的戏谑语气使我们感受到了张爱玲的艺术古典底蕴。
  有人评价说,张爱玲的后期作品和前期作品形成了较大的改变和对比。只要我们深入地研究张爱玲的作品,你会发现作者还是那个热衷于红楼梦故事的张爱玲,只是这种红楼梦的思想和写作风格已经逐渐深入她的骨髓,并对她的人生导向和作品的质量带来巨大的改变和引导。无论是《倾城之恋》还是《小团圆》,张爱玲都能无处不在地表达她的古典韵味,随着时间的推移,曹雪芹的描述风格已经消失不在了,逐渐转换为张爱玲专属的写作风格,这是她的文学特色,也是古典文学史上的宝贵财富,更是她自己的个人标签。
  (二)市井文学的运用。张爱玲对市井的百态叙述内容特别多,归结其原因主要是张爱玲的人生经历,她出生在封建的大家庭中,她不仅对封建王朝和家庭着更深刻的看法和意识外,还能将自己的所见所闻刻画在自己的作品中。这种所见所感是她生活和人生的感悟,是描绘平常百姓生活的市井描写。市井无时无刻不在改变着,使得张爱玲更加用心地去观察和感受它,在这段人生旅途中,张爱玲女士感受到了生活的磨难和困苦,这是在富贵人家中难以感受和体会的。在平时的时候,坐在路边的台阶上,观察男女老少的一言一行,观察卖茶小铺上的热闹的人群,在乡下的坐台上看一出戏曲,都是宝贵的积累和财富。即使最终生活在凡处,即使市井的生活没有那么斑斓有趣,但也没能让她失去对生活的乐趣和渴望,这些难得的经历最终化为了她的写作素材和复杂感情纠结在一起的生活源头。
  (三)西方写法的运用。张爱玲的小说不仅大幅度地刻画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各种弊端同时引入了西方古典文学的写作手法。通过对外国小说技巧和叙述方式的学习,使得张爱玲的作品在创新和守旧两者中交融而出,充满惊奇和大胆的写作痕迹。张爱玲的母亲是一个思想前卫、充满时代感的新时代女性,张爱玲在小的时候学习钢琴,学习英文。在她的作品中,出现了很多新颖的概念和写作方法,如《金锁记》一文,她以月亮和镜子作为指代的意象,表达主人公长安的内心变化和真实想法,赋予月亮和镜子人的感受和行为,令人不得不惊叹张爱玲的写作功底和奇特的思维。
  二.文学语言创新
  在“五四”期间发生的文字语言革命中,白话文的普及对当时的文化艺术改革造成了较大的冲击力,在这个时期长大的张爱玲,并没有单纯地拘泥于白话文的传播和书写,她主张将方言文化加入进去,并对其以一己之力进行宣传。
  (一)方言文学。在张爱玲的很多作品中都能发现方言文学的影子,以《海上花列传》为例,明显地看到张爱玲对方言描述方式的热衷和喜爱程度。张爱玲在描述人物的同时,更注重细节和语言表达的斟酌,使读者更好地理解人物心情并且更容易感受当时的历史。《海上花列传》在文中用苏白写出来沈小红和王莲生两者之间复杂交错的感情,将两者的性格弱点和事情经过交代地极为清楚,给读者更好的代入感。
  张爱玲的小说作品和《红楼梦》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通过方言的刻画将不同等级的人物区分清楚。如对保姆的语音,采用合肥方言,读者在阅读的时候感到其中蕴含的幽默和诙谐之感。在后期采访张爱玲的时候,她还能清楚地回忆起每本书籍中的方言,还能够将原话一五一十、一字不漏的叙述出来,这足以看出张爱玲对方言的热衷和喜爱程度。
  张爱玲在写作过程中,充分学习和感受到方言独一无二的特性,大量地俗语使用,成就了张爱玲文学作品的独特性、原生态,与“五四”运动诞生的各种文学主流形成鲜明的对比,没有融于市。
  (二)时代精神的表达。郁达夫曾经对张爱玲给予了很高的赞美,他说现代作家很少有人能够像她一样表达出如此强烈的个性,并且将自己的行为、性格和信仰及生活习惯等表达的很全面,这是十分宝贵的。郁达夫认为一个作家能够将世俗百态表达得淋漓尽致是作家真正的个性化创作,是这个作家的个人能力和生活中的经历,这些复杂丰富的人生感悟才汇成她难得的艺术宝藏。在《金锁记》中,曹七巧为了得到大量的金钱,不惜自己宝贵的青春和容颜,嫁入大家庭中,开始了腐朽的生活;而她的女儿想办法嫁出去,不断地逃离,不向封建的恶势力低头。小说使用具有压力语言表述方法,为读者传述了一个黑暗没有活力的封建迷信王朝下的百姓生活。这篇小说的语言,脱离了些世故,多了单纯的生命气息。
  当张爱玲彻底地与旧时代告别后,毅然地向新时代靠拢。她的很多作品无不传达出作为新时代的女性应该具有的态度和风格,为了展现出这种精神,她不惜使用大量的素材和文笔,去表现自己,在新旧交替的时代下的所作所为,想通过这样的方式唤醒这个时代下沉睡的女性。她的作品不仅是在书写自己的人生经历,更是代表了一个时代的普遍现象,传达了时代的声音和追求。张爱玲的女性权利主张,是对一个时代转变的刻画,显示了女性应该具有的风采。所谓的“出名要趁早”就是对这个新旧时代最有能量的新型口号。   张爱玲的作品,不仅学习延续了五四时期的文字书写方式,还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张爱玲对古典白话小说的临摹使她形成了屬于自己的文化特色。白话文让她得到了读者的喜爱,个性张扬的性格,使张爱玲的作品独一无二,形成了特有的语言风格。
  三.内容特色
  (一)对爱的追求。在张爱玲的小说中有很大篇幅都在讲述感情,可以看出其对感情有着美好的追求。在作品中,能够感受到她对父亲复杂的态度和感情,充满着爱与恨,这样复杂的态度也是造成她细腻思维的主要原因。正因为张爱玲想淡化这样的感情,因此不断地隐藏这种对爱的渴望和追求,所以使用的词汇都是十分平淡的,需要用心的去感受作品和挖掘主人公内心的感受变化,才能感受到那热烈的向往。
  以《茉莉香片》为例,她在文中叙述了杜鹃花飞落的场景,虽然如此简单,但是显示出了人心中的思绪万千,即使一个很小的动作“伸”也能体会出其心中对美好感情的追求。在文中孙传清想成为言传身教的子女,这是一种身处病态家庭的病态心理,是反过来展示出美好父爱追求的最好方法。
  (二)对旧式生活的怀恋。由于张爱玲从小就生活在封建大家庭中,这些难忘的经历是她写作事业中的宝贵财富,如在《金锁记》中,她用沉重的色彩描述了已经逝去的生命,用复杂的画笔描绘了旧式家庭已经失去人心的画面,用了很多笔墨书写了黑白的色彩,已然失去了鲜活的灵动和人心的跳跃。这是在张爱玲心中一直闪烁的画面,因此一直会让她去追忆和书写,同时那个时代也像一个影子一直追随着她,无法摆脱。如同《倾城之恋》所书写的一样。“这一代被吸收到看朱红洒金的辉煌的背景里去,一点一点的淡金是从前的人的怯怯的眼睛。”
  旧式的生活总带着一层淡淡的光晕,有一层朦胧的美好。张爱玲的文字和她个人的生活方式是十分统一的。她那弥足珍贵的前清宽袍,标新立异的怀旧服饰语言是作家和外界进行情感交流和思想对话的,富丽堂皇的旧时语言,无一不显示出《红楼梦》式的华丽与苍凉。文如其人,正是如此。
  张爱玲正是用其新奇、舒缓而又华美的语言向我们展现了她高超的语言技巧和个性特点,并流露出她内心深处迷茫的、热烈的、哀伤的情绪。张爱玲的特色化语言以少有的执著和优美吸引了我们,同时也使我们看到了她作为创作主体的情感传达、投射和表现。也许正像人们说的那样,张爱玲即使盛开了也不过是一朵萎靡的罂粟,但毕竟那样鲜艳华美地存在过,所以成为文坛上一个不朽的传奇。
  参考文献
  [1]邓娟,马帅.张爱玲小说中悲剧意识探析[J].文学教育(上),2019(02):19-21.
  [2]刘静,吕向阳,张楠.张爱玲作品的女性意识研究[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01):156-157.
  [3]杜莎.张爱玲与白先勇小说艺术观比较——以《传奇》和《台北人》为例[J].东南传播,2019(01):140-142.
  [4]胡明贵.张爱玲小说中电影时空转换技巧的运用[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5(01):86-92.
  (作者单位:沈阳广播电视大学文法学院)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宠儿》是美国著名作家托尼·莫里森的代表作,流传至今已经成为现代文学史的经典。在《宠儿》发表后,就在美国文化界引起了巨大轰动,各大媒体报刊给予了该小说赞美、高规格评价,将其视为美国黑人历史的里程碑。同时,在《宠儿》中也将非凡而疼痛的母爱表现得淋淋尽致。本文就对托尼·莫里森《宠儿》中的母爱表现进行分析。   关键词:托尼·莫里森 《宠儿》 母爱表现  《宠儿》一书挑战了母爱价值观,其所阐述
期刊
内容摘要:党的十八大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提高文化产品的质量,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精神食粮”,体现了我们党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正确理解和全面把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这一文艺思想,对于坚持正确文艺创作方向,推动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文艺工作 创作导向  我们党对文艺工作非常重视,《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中明
期刊
内容摘要: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方法,而且是人类普遍的思维方式和认知手段。本文以鲁迅小说《狂人日记》的翻译文本为基础,运用认知语言学中的概念隐喻理论来研究翻译技巧,运用概念隐喻理论对语料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找出其中的隐喻,探讨如何将这些英语语料准确地翻译成中文,使译文更加符合原文的意思。隐喻是认知语言学的重要概念,鲁迅的小说大量运用了隐喻的写作手法。鲁迅的作品被许多人翻译过,这里选取的是由杨宪益和戴乃
期刊
《岁月绵长》是出版家周百义先生的第一部散文集,他将几十年来自身真实的人生轨迹和生命体验以散文的形式传递给每一位读者朋友,书中虽无华丽辞藻的言语修饰,素材也都来源于平常生活,但却描绘了一幅直达读者内心深处的生命图景,给人一种亲切真实的美感。周百义先生借《岁月绵长》追忆往昔岁月,自然流淌出对人生价值和意义的思考,书中他以乐观豁达的笔触记录了大别山区的淳朴与可爱,记录了对理想生活的追寻,记录了天地万物的
期刊
内容摘要:二十世纪以来,人们对经典教育展现出愈来愈浓厚的兴趣。经典教育对于当代教育有极大的弥补作用与人文教化意义。其中包括对人们品德的建立,对人们思维的提升、审美素养的提升以及启迪心灵的作用。本文尝试讨论经典教育对于当代社会的重要性及其人文教化意义。   关键词:经典教育 人文素养 人文教化 德育  经典是历史流传下来的伟大作品,它延续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要把经典作品所蕴含的生命的客观化物返回到它
期刊
内容摘要:《特洛伊罗斯和克瑞西达》讲述了特洛伊战争期间特洛伊王子特洛伊罗斯和克瑞西达之间的爱情悲剧。剧作采取了战争与感情双线并行的架构,展示了如忠诚与背叛、磊落与奸诈等对立元素。本文通过分析处于“二元对立”中的元素在关键情节里的独特作用,来挖掘这部作品的张力美。   关键词:《特洛伊罗斯和克瑞西达》 二元对立 情节  特洛伊战争期间,特洛伊城的王子特洛伊罗斯与克瑞西达在女方舅父潘达勒斯的撮合下成为
期刊
内容摘要:蒙太奇原本是一种电影艺术,文学作品的写作广泛借鉴并运用了这一艺术手法,恰当并巧妙地应用蒙太奇手法可以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引起强烈的审美效应。   关键词:蒙太奇 写作 艺术手法  蒙太奇是法语montage的音译,建筑学名词,原义为“装配”、“构成”。电影艺术把它用来表示镜头的“剪辑与组接”,即“把许多分散的、不同的镜头有机地组接起来,使其通过形象间相辅相成的关系,产生连贯、呼唤、思念、对
期刊
内容摘要:顾之川先生是我国著名的语文教育家,在语文教材建设中的突出贡献为我国基础教育界所瞩目。他的语文课程观、教材观、教师观,对我国语文新课程建设和改革具有深远的影响,所以认真研究顾之川语文教育思想对我国语文教育教学改革和教材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顾之川 语文 教育思想  新课改后,教育研究者们对于语文课程的性质与目的、教材内容的选择与使用以及教师的成长与发展的讨论高涨。本文主要研
期刊
雨时下时停。停了的时候,窗外的那只蝉就开始唱歌。  入夏以来,这只蝉就一直在窗外唱。可之前,我总是充耳不闻,即使听见了,也没往心里去。直到今天,我才真正听见,听懂。因为此时,我手上捧着一册纸本读物。在我栖息的这个都市小区,手捧纸本读物阅读的人似乎越来越少,路上遇见的行人,都拿着手机,走路看,闲聊看,甚至蹲厕所也看。我上公用厕时曾碰到过类似风景。  我听懂了蝉语,全缘于手上这本叫《小魂灵》的书。  
期刊
内容摘要:当今社会家庭教育出现许多误区,必须让家庭教育回归理性和科学,可以从四个维度思考,将家长、学校、社会和政策法律四驱形成合力,并把握几大原则。   关键词:家庭教育 维度 四驱 原则  古人云“子不教,父之过”。俗语说“从小看看,到老一半”。古往今来,人们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家庭教育,对于孩子人格的形成心智的成熟意义重大,与孩子的未来休戚相关,事关家庭的和谐幸福,也与人才的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