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校为本”的管理,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是一线教育的呼唤。新形势下,作为管理者的校长能否立足本校,从学校的实际、从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出发,解决本校教师专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学校的发展路径进行提升活力,于是“校本管理”便在21世纪初应运而生。“校本管理”立足学校自己的办学思想和目标自主规划,以学校管理为核心,紧密结合本校的教育教学实践,提升办学活力。近年来,我校经过前身伊山中学的异地搬迁重组,创建了灌云县第一中学,使学校实现跨越式发展。我校紧紧抓住新一轮课改的机遇,把校本管理与提升办学活力作为灌云县第一中学管理基础。根据我校在发展中不同阶段的实际需要,将校本管理工作分类推进,分层次进行,努力向“四星级”高中目标迈进。
一、当前我国教育管理中校本理论的薄弱
由于我国特有的文化背景和长期存在的管理体制影响,我国的教育管理带有严重的行政管理的痕迹,计划经济、非专业化倾向十分严重。无论是教育管理体制和行政管理体制,都明显地体现出机构庞大、效率低下、职责不明、人员过剩等缺陷,具体表现如下。
1.实际管理中,学校“力不从心”
办学的许多权力,包括职称评审、人事任免、干部聘用、工资制度等实际最后决定权并不在学校,其中要经过好几道与学校无关的程序。现实情况是,最有发言权的学校却没有最终决定权。
2.管理的法规不健全
“依法治校”是学校有序发展的基础。对一个学校的拔款标准和程序、干部任用标准和程序、工资制度和聘用制的基本法规等应该是十分明确的,可以操作的。但目前我们许多教育行为包括评优晋级,其标准和程序都是模糊的,而这些行为的最终决定权又不在学校,实际上影响了学校管理的健康发展。
3.校长负责制尚不成熟
1985年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决定》指出“学校逐步实行校长负责制”。但从实际情况看,在学校内部,党政关系的界定、工会组织的职能、校长的权限到对“重大问题”“校务会议”等等概念的解释,其实是欠完善的。
4.民主化程度不高
长期以来,我们学校的民主化在两方面存在着缺陷。一是参与人员。例如,职称评定、工资改革方案等的参与人员都必须作理性和科学的选定,而我们的大量行政人员或非专业人员参与了专业化程序,其实是对民主办学的曲解;二是程序。决策程序应该是科学化的程序,一般要经历政策学习、材料收集、信息论证、民主讨论等,而我们以往的决策,往往把所谓集体讨论当作了民主的唯一程序。
以上现象的存在已经历了几十年,这些现象的克服和改变,需要时间。传统的学校教育以及管理中的体制化、制度化越位、错位和缺位已成为制约学校从传统走向现代、从依附走向民主、从封闭走向开放的最大障碍。我们必须有一种改革创新的意识,大胆地实践与探索,这样才能使教育管理改革“与时俱进”,适应整个教育改革的发展。
二、实施校本管理,提升办学活力
校本管理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发达国家在教育改革中不断予以实现的一种改革措施。它强调了学校的改革从教室里的教学层面提升到学校组织的层面,改革学校的结构系统、学校的管理风格和类型,它作为一个新的管理模式,对激发当前学校的办学活力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1.校本管理是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办学活力的催化剂
校本管理是以学校的实际情况、学校教育自身的客观规律为依据,结合学校周边社区环境,自主确定学校发展方向、办学特色,确定学校的组织行为和管理行为,优化资源配置,从而提高办学活力。校本管理主要是实现学校管理自主化、管理人本化和管理个性化。校本管理机制,就是教育行政机关把学校的日常管理权交还给学校。学校管理机制的形成和运行,学校课程设置、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的采用,都要从学校具体的条件、学校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及学校所在社区的实际需要出发,突出本校特色,逐渐建立起具有本校浓厚文化特质的现代教育制度和体系。
2.建立一支专业化程度较高的校长队伍
校长是提升办学活力的关键。“一个好校长,决定一所好学校”。校长的知识、能力、品行、智商等都达到现代教育的要求,才能真正实现校本办学的理想。对校长的选拔和培训,必须按专业化要求,按专业化的标准来进行。对校长的考核要坚持政治考核和专业考核相结合。
3.校长的决策权和责任权,应尽快法规化。依法治校重要内涵应该是校长的决策权限和校长责任权限的法规建设。也就是要明确在什么法律下校长拥有决策权,一旦制订,校长的决定权必须保证使用。校长坚持了标准并完成了程序,校长就有权决定谁来担任学校部门的负责人。反之,校长有决策权,必须有责任权。如在决策和实施过程中,出现差错和严重失误,从经济上、责任上追究并接受相应处罚。这样才能保证校长权力行政的畅通,也保证对校长的监督。
4.把办学理念与办学特色作为样本与提升办学活力的灵魂
长久以来,我校从前身的伊山中学到现在的灌云第一中学,学校坚持“人人获得发展,不让一人掉队”的教育理念,确立了“建设人文和谐校园,冲刺四星级高中”的奋斗目标,打造出了“开发潜能、发展个性”为育人理念的办学特色。学校特色是学校办学个性的具体体现,也是学校优势的集中反映,对于发展优质教育,提升办学活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几年来,我校以办学理念为依托,加强学校文化建设,重视全校教师人文素质的提高。我校通过开展《学人文讲修养》活动,尤其是每周一全校千余名师生齐聚国旗下,在语文组老师饱含激情的《要育人先修行》的宣讲下,全校师生深受感染。一位高二学生在日记中写道:“灌云第一中学我的母校,我的老师,今生我成长的助推器,你是我们学习生活的指南针……”现在,这一活动已成为一种惯例保留下来,成为我校实施人文教育的特色活动。我们努力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习惯,在优秀传统文化中,学习做人的道理;在优秀传统文化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用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再塑全校师生的人格;“做有灵魂、有本事的中国人”。全校师生加强学习传统文化,不仅有助于强化我校的“开发潜能、发展个性”的育人理念,也为提升办学活力起到强劲的推动作用。
三、走向“校本”是学校活力提升的核心
基础教育是衡量一个国家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尺度,只有基础教育办好了,整个社会文明才能表现出高水平,国家的整体力量才能得到有力保障。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许多教育工作者对开展校本办学、提升办学活力的理论和实践作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国家各级政府正在调整各项政策,改革政府职能,取消一大批审批项目,并逐渐淡化评先等非专业化行为,为学校实施校本管理创造了宽松的环境。在现有校长负责制的框架下,校长相对权力得到了保证。具有了一定的办学自主权、人事任免权和财政权。校长的办学思想、办学理念能充分体现。
目前,校本课程全面实施。让更多的学校根据社区、学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需求编制学校课程,使学校在执行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基础上,把课程权力下放到学校来,这正是激活办学活力的重要内容。家长、社会日益关注学校管理。随着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接受教育的程度逐渐成为决定人们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家长们更多关注子女的教育,他们的意见对学校的发展产生了影响,这就使他们参与学校管理成为可能。同时,终身教育观念被人们逐渐认同,建立一种学习型社会成为人们追求的理想,于是社会与学校的结合越来越显得突出,校本管理正适应了当前的这种需求。
当然,“校本”课题是一个复杂而深层次的课题,有许多理论和实际的问题,需要我们去学习、去研究、去行动。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从现在做起,大胆实践,积极探索,为提升学校办学活力作出应有的贡献。我们有理由相信,教育真正走向校本,必将提升学校办学活力,为我校冲刺“四星级”高中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当前我国教育管理中校本理论的薄弱
由于我国特有的文化背景和长期存在的管理体制影响,我国的教育管理带有严重的行政管理的痕迹,计划经济、非专业化倾向十分严重。无论是教育管理体制和行政管理体制,都明显地体现出机构庞大、效率低下、职责不明、人员过剩等缺陷,具体表现如下。
1.实际管理中,学校“力不从心”
办学的许多权力,包括职称评审、人事任免、干部聘用、工资制度等实际最后决定权并不在学校,其中要经过好几道与学校无关的程序。现实情况是,最有发言权的学校却没有最终决定权。
2.管理的法规不健全
“依法治校”是学校有序发展的基础。对一个学校的拔款标准和程序、干部任用标准和程序、工资制度和聘用制的基本法规等应该是十分明确的,可以操作的。但目前我们许多教育行为包括评优晋级,其标准和程序都是模糊的,而这些行为的最终决定权又不在学校,实际上影响了学校管理的健康发展。
3.校长负责制尚不成熟
1985年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决定》指出“学校逐步实行校长负责制”。但从实际情况看,在学校内部,党政关系的界定、工会组织的职能、校长的权限到对“重大问题”“校务会议”等等概念的解释,其实是欠完善的。
4.民主化程度不高
长期以来,我们学校的民主化在两方面存在着缺陷。一是参与人员。例如,职称评定、工资改革方案等的参与人员都必须作理性和科学的选定,而我们的大量行政人员或非专业人员参与了专业化程序,其实是对民主办学的曲解;二是程序。决策程序应该是科学化的程序,一般要经历政策学习、材料收集、信息论证、民主讨论等,而我们以往的决策,往往把所谓集体讨论当作了民主的唯一程序。
以上现象的存在已经历了几十年,这些现象的克服和改变,需要时间。传统的学校教育以及管理中的体制化、制度化越位、错位和缺位已成为制约学校从传统走向现代、从依附走向民主、从封闭走向开放的最大障碍。我们必须有一种改革创新的意识,大胆地实践与探索,这样才能使教育管理改革“与时俱进”,适应整个教育改革的发展。
二、实施校本管理,提升办学活力
校本管理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发达国家在教育改革中不断予以实现的一种改革措施。它强调了学校的改革从教室里的教学层面提升到学校组织的层面,改革学校的结构系统、学校的管理风格和类型,它作为一个新的管理模式,对激发当前学校的办学活力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1.校本管理是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办学活力的催化剂
校本管理是以学校的实际情况、学校教育自身的客观规律为依据,结合学校周边社区环境,自主确定学校发展方向、办学特色,确定学校的组织行为和管理行为,优化资源配置,从而提高办学活力。校本管理主要是实现学校管理自主化、管理人本化和管理个性化。校本管理机制,就是教育行政机关把学校的日常管理权交还给学校。学校管理机制的形成和运行,学校课程设置、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的采用,都要从学校具体的条件、学校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及学校所在社区的实际需要出发,突出本校特色,逐渐建立起具有本校浓厚文化特质的现代教育制度和体系。
2.建立一支专业化程度较高的校长队伍
校长是提升办学活力的关键。“一个好校长,决定一所好学校”。校长的知识、能力、品行、智商等都达到现代教育的要求,才能真正实现校本办学的理想。对校长的选拔和培训,必须按专业化要求,按专业化的标准来进行。对校长的考核要坚持政治考核和专业考核相结合。
3.校长的决策权和责任权,应尽快法规化。依法治校重要内涵应该是校长的决策权限和校长责任权限的法规建设。也就是要明确在什么法律下校长拥有决策权,一旦制订,校长的决定权必须保证使用。校长坚持了标准并完成了程序,校长就有权决定谁来担任学校部门的负责人。反之,校长有决策权,必须有责任权。如在决策和实施过程中,出现差错和严重失误,从经济上、责任上追究并接受相应处罚。这样才能保证校长权力行政的畅通,也保证对校长的监督。
4.把办学理念与办学特色作为样本与提升办学活力的灵魂
长久以来,我校从前身的伊山中学到现在的灌云第一中学,学校坚持“人人获得发展,不让一人掉队”的教育理念,确立了“建设人文和谐校园,冲刺四星级高中”的奋斗目标,打造出了“开发潜能、发展个性”为育人理念的办学特色。学校特色是学校办学个性的具体体现,也是学校优势的集中反映,对于发展优质教育,提升办学活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几年来,我校以办学理念为依托,加强学校文化建设,重视全校教师人文素质的提高。我校通过开展《学人文讲修养》活动,尤其是每周一全校千余名师生齐聚国旗下,在语文组老师饱含激情的《要育人先修行》的宣讲下,全校师生深受感染。一位高二学生在日记中写道:“灌云第一中学我的母校,我的老师,今生我成长的助推器,你是我们学习生活的指南针……”现在,这一活动已成为一种惯例保留下来,成为我校实施人文教育的特色活动。我们努力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习惯,在优秀传统文化中,学习做人的道理;在优秀传统文化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用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再塑全校师生的人格;“做有灵魂、有本事的中国人”。全校师生加强学习传统文化,不仅有助于强化我校的“开发潜能、发展个性”的育人理念,也为提升办学活力起到强劲的推动作用。
三、走向“校本”是学校活力提升的核心
基础教育是衡量一个国家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尺度,只有基础教育办好了,整个社会文明才能表现出高水平,国家的整体力量才能得到有力保障。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许多教育工作者对开展校本办学、提升办学活力的理论和实践作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国家各级政府正在调整各项政策,改革政府职能,取消一大批审批项目,并逐渐淡化评先等非专业化行为,为学校实施校本管理创造了宽松的环境。在现有校长负责制的框架下,校长相对权力得到了保证。具有了一定的办学自主权、人事任免权和财政权。校长的办学思想、办学理念能充分体现。
目前,校本课程全面实施。让更多的学校根据社区、学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需求编制学校课程,使学校在执行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基础上,把课程权力下放到学校来,这正是激活办学活力的重要内容。家长、社会日益关注学校管理。随着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接受教育的程度逐渐成为决定人们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家长们更多关注子女的教育,他们的意见对学校的发展产生了影响,这就使他们参与学校管理成为可能。同时,终身教育观念被人们逐渐认同,建立一种学习型社会成为人们追求的理想,于是社会与学校的结合越来越显得突出,校本管理正适应了当前的这种需求。
当然,“校本”课题是一个复杂而深层次的课题,有许多理论和实际的问题,需要我们去学习、去研究、去行动。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从现在做起,大胆实践,积极探索,为提升学校办学活力作出应有的贡献。我们有理由相信,教育真正走向校本,必将提升学校办学活力,为我校冲刺“四星级”高中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