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课堂教学应该追求的永恒主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落实涉及的因素很多,本文仅从生物课堂教学的价值取向、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优化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影响,本文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关键词:高中生物;高效课堂;创设建立
一、成功导入新课
一个成功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和谐的教学情景,师生共同愉快地进入教学主体内容。那么,如何做到成功的导入呢?
1.采用多媒体手段导入
这种方式主要是先让学生观看一段录像或影片,甚至听一段解说等等,由此创设一定的情境,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他们的热情,在一种和谐、愉悦的氛围中转入正题。
2.通过当地的资源特产导入
学生对家乡的资源特产都比较熟悉,如果以此来导入新课,不仅能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还能促进他们了解家乡,关心家乡。比如在讲《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一节时,我以泰山植被的历史变迁导入新课,起到了很好的效果。现在泰山上的茂密森林在建国前夕曾遭到人们的严重破坏,森林几乎荡然无存,并通过展示图片,激发了学生热爱泰山、保护泰山的情感。
3.以旧拓新,“启发式”导入
高中生物内容较多,知识间的联系较为紧密,因此在授课时常常采用“启发式”导入。例如,在讲授“生物的基本特征”和“内环境与稳态”时,可以引导学生回顾初中所学知识,以生活中常见的事例做为桥梁,引出新课内容。这种方式能利用旧知识,过渡到新知识,真正做到有启有发,从而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另外还可以借教具导入,以名人轶事或科学家生平导入,通过练习导入等等。
二、有效教学需要教学手段的合理使用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多媒体等已走进课堂,这些手段使得宏观与微观、静态与动态、抽象与直观等能够方便地实现相互的转化,通过声音、图画、色彩形状等多种刺激,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从而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落实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例如细胞分裂、蛋白质合成等微观世界的生命活动,基因工程、克隆等生物技术,借助于多媒体的手段,可使这些技术变得直观明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正在逐渐走向常规化。但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并不意味着课堂教学的高效,合理的使用才能促进有效课堂教学的落实。
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首先需要解决怎么用的问题。对于一些公开课、评优课来讲,多媒体的使用有些已走向了极致,动画、色彩、声音等等,能用的都用上了。笔者以为这样的课是不具有普遍适用性的,只具有表现与展示的功能,带有做秀的成分,或只适合于少数课例,普遍的应用教师难以投入巨大的制作成本(指时间与精力)。如果运用现成的课件则其运用的针对性必然要打折扣。教学手段的合理使用还应注意把握使用的时机。例如,对于一些生理过程的教学,如果我们一开始便出示动画进行讲解,对于学生的理解来说无疑是高效的,但学生同时也就失去了抽象思维的过程和机会。对于实验性的内容,如果我们开始就将其操作过程及结果进行清晰的展示,那么学生的实验就成了照方抓药,这对实验的顺利完成无疑是十分有帮助的,但学生却失去了在实验过程中进行尝试,在观察结果中进行真伪辨别的机会。相对于得到的,学生失去的是更重要的科学素养构成的训练。
一节课中有不同的内容,不同的环节,可以选择不同的教法。如有些内容可能采用探索式最好,有些采用谈话法最好,而有些可能适于启发式。在选择时要充分考虑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特点和教学条件等因素,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着眼于学生的整体发展。
比如我在设计《植物组织培养》一节的教学内容时,对于原理部分,第一次讲课时利用了学生自学法和谈话法,先让学生自学课本有关内容,然后通过提问讲解。听课的指导老师建议这一部分直接切入就可以,因为学生在必修一中已经学习过细胞的全能性,而且原理部分不是这节课的重点,因此不必在课堂上留出时间让学生看课本,直接用谈话法启发学生思考有关问题就可以。后来我改用了这种教法,果然学生能对答如流,教学效果很好,看来要根据教材内容、学生特点选择教法。
三、灵活驾驭课堂
“教师的生命在于课堂”,课前要精心备课,而在课堂中能否顺利发挥还要看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一个好的教师在讲课的时候会时刻注意学生的变化,观察他们是否对讲解的内容感兴趣,是否在认真听讲,听懂的程度如何等等,相应地来调整课堂内容和节奏。当学生的积极性不高时,教师可以适当调节一下课堂气氛,鼓舞学生振奋起来;当观察到学生不太懂的时候,可以用更明了的方法去讲解;当某个学生表现不错时,还可以让全体同学为他鼓掌,这些都是营造良好课堂气氛的好方法。
有时候学生并不像预想的那样顺利回答出问题,这时教师可以先自问一下:是不是问题超出了学生知识的范围?是不是问题过于宽泛?还是问题指向不明确?然后采取相应的措施应对。比如还是我在讲《植物组织培养》时,让学生从这样一段资料中总结出影响愈伤组织再分化的因素之一:“在快速繁殖植物时,如果我们将一个枝条平均分成三段,结果发现,靠近顶端的那一段枝条的侧芽离体培养时繁殖系数最高,中间的次之,基部的最低。”很多学生回答是生长素的浓度,就是想不到外植体的遗传特征。当时我很着急,事先并没有想到学生答不出来,那怎样引导学生呢?我灵机一动,又问:“是什么造成了生长素浓度的高低呢?”这时学生就能想到是芽体所在的位置了,从而总结出外植体的遗传特征是影响再分化的因素之一。在这里不是直接把答案和盘托出,而是让学生换个角度思考,逐步引导学生得出结论,也避免了课堂的尴尬。
四、讲究课堂教学艺术
课堂教学本身就是一门艺术。当一个老师站在讲台上时,首先要自信,这样才能以饱满的热情、良好的状态去讲课,也才能赢得学生的佩服。当然,自信是要有基础的,一个老师只要拥有深厚的专业知识,自然就会在言谈举止间流露出自信来。一个优秀的教师还善于与学生进行目光交流,在讲课时会面向全体学生,与每个学生都有目光接触,与个别学生的目光接触时还可以告诉学生老师对他的期待、鼓励或信任。
关键词:高中生物;高效课堂;创设建立
一、成功导入新课
一个成功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和谐的教学情景,师生共同愉快地进入教学主体内容。那么,如何做到成功的导入呢?
1.采用多媒体手段导入
这种方式主要是先让学生观看一段录像或影片,甚至听一段解说等等,由此创设一定的情境,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他们的热情,在一种和谐、愉悦的氛围中转入正题。
2.通过当地的资源特产导入
学生对家乡的资源特产都比较熟悉,如果以此来导入新课,不仅能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还能促进他们了解家乡,关心家乡。比如在讲《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一节时,我以泰山植被的历史变迁导入新课,起到了很好的效果。现在泰山上的茂密森林在建国前夕曾遭到人们的严重破坏,森林几乎荡然无存,并通过展示图片,激发了学生热爱泰山、保护泰山的情感。
3.以旧拓新,“启发式”导入
高中生物内容较多,知识间的联系较为紧密,因此在授课时常常采用“启发式”导入。例如,在讲授“生物的基本特征”和“内环境与稳态”时,可以引导学生回顾初中所学知识,以生活中常见的事例做为桥梁,引出新课内容。这种方式能利用旧知识,过渡到新知识,真正做到有启有发,从而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另外还可以借教具导入,以名人轶事或科学家生平导入,通过练习导入等等。
二、有效教学需要教学手段的合理使用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多媒体等已走进课堂,这些手段使得宏观与微观、静态与动态、抽象与直观等能够方便地实现相互的转化,通过声音、图画、色彩形状等多种刺激,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从而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落实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例如细胞分裂、蛋白质合成等微观世界的生命活动,基因工程、克隆等生物技术,借助于多媒体的手段,可使这些技术变得直观明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正在逐渐走向常规化。但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并不意味着课堂教学的高效,合理的使用才能促进有效课堂教学的落实。
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首先需要解决怎么用的问题。对于一些公开课、评优课来讲,多媒体的使用有些已走向了极致,动画、色彩、声音等等,能用的都用上了。笔者以为这样的课是不具有普遍适用性的,只具有表现与展示的功能,带有做秀的成分,或只适合于少数课例,普遍的应用教师难以投入巨大的制作成本(指时间与精力)。如果运用现成的课件则其运用的针对性必然要打折扣。教学手段的合理使用还应注意把握使用的时机。例如,对于一些生理过程的教学,如果我们一开始便出示动画进行讲解,对于学生的理解来说无疑是高效的,但学生同时也就失去了抽象思维的过程和机会。对于实验性的内容,如果我们开始就将其操作过程及结果进行清晰的展示,那么学生的实验就成了照方抓药,这对实验的顺利完成无疑是十分有帮助的,但学生却失去了在实验过程中进行尝试,在观察结果中进行真伪辨别的机会。相对于得到的,学生失去的是更重要的科学素养构成的训练。
一节课中有不同的内容,不同的环节,可以选择不同的教法。如有些内容可能采用探索式最好,有些采用谈话法最好,而有些可能适于启发式。在选择时要充分考虑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特点和教学条件等因素,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着眼于学生的整体发展。
比如我在设计《植物组织培养》一节的教学内容时,对于原理部分,第一次讲课时利用了学生自学法和谈话法,先让学生自学课本有关内容,然后通过提问讲解。听课的指导老师建议这一部分直接切入就可以,因为学生在必修一中已经学习过细胞的全能性,而且原理部分不是这节课的重点,因此不必在课堂上留出时间让学生看课本,直接用谈话法启发学生思考有关问题就可以。后来我改用了这种教法,果然学生能对答如流,教学效果很好,看来要根据教材内容、学生特点选择教法。
三、灵活驾驭课堂
“教师的生命在于课堂”,课前要精心备课,而在课堂中能否顺利发挥还要看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一个好的教师在讲课的时候会时刻注意学生的变化,观察他们是否对讲解的内容感兴趣,是否在认真听讲,听懂的程度如何等等,相应地来调整课堂内容和节奏。当学生的积极性不高时,教师可以适当调节一下课堂气氛,鼓舞学生振奋起来;当观察到学生不太懂的时候,可以用更明了的方法去讲解;当某个学生表现不错时,还可以让全体同学为他鼓掌,这些都是营造良好课堂气氛的好方法。
有时候学生并不像预想的那样顺利回答出问题,这时教师可以先自问一下:是不是问题超出了学生知识的范围?是不是问题过于宽泛?还是问题指向不明确?然后采取相应的措施应对。比如还是我在讲《植物组织培养》时,让学生从这样一段资料中总结出影响愈伤组织再分化的因素之一:“在快速繁殖植物时,如果我们将一个枝条平均分成三段,结果发现,靠近顶端的那一段枝条的侧芽离体培养时繁殖系数最高,中间的次之,基部的最低。”很多学生回答是生长素的浓度,就是想不到外植体的遗传特征。当时我很着急,事先并没有想到学生答不出来,那怎样引导学生呢?我灵机一动,又问:“是什么造成了生长素浓度的高低呢?”这时学生就能想到是芽体所在的位置了,从而总结出外植体的遗传特征是影响再分化的因素之一。在这里不是直接把答案和盘托出,而是让学生换个角度思考,逐步引导学生得出结论,也避免了课堂的尴尬。
四、讲究课堂教学艺术
课堂教学本身就是一门艺术。当一个老师站在讲台上时,首先要自信,这样才能以饱满的热情、良好的状态去讲课,也才能赢得学生的佩服。当然,自信是要有基础的,一个老师只要拥有深厚的专业知识,自然就会在言谈举止间流露出自信来。一个优秀的教师还善于与学生进行目光交流,在讲课时会面向全体学生,与每个学生都有目光接触,与个别学生的目光接触时还可以告诉学生老师对他的期待、鼓励或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