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从单一开发模式向多元开发模式转变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q12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改革开放30多年,我国社会经济得到较快发展,但“三农”问题仍突出,城乡两级分化、农村经济上不去、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农民生活水平得不到提高等问题,严重影响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度,党中央充分认识我国“三农”问题的严重性,在十六届五中全會正式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关键词:三农建设多元开发模式转变
  中图分类号:O212.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现阶段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
  各地政府积极响应中央号召,纷纷搞新农村试点,经过几年的摸索,取得一定的成绩,同时也暴露出不少问题,主要涉及以下几方面:
  1、对中国农村现状缺乏系统思考。我国是多民族国家,地域广博,农村的经济、社会、生活方式差异大。因此,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能统一模式一概而论,也不能照搬城市建设模式。
  2、新农村规划修编频繁。目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尚处于探索阶段,各地的新农村规划均未成熟,有些地方虽已经过几轮修改,但规划最终是否可行,还需根据实践经验的反馈。
  3、建设用地指标紧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般采取“先建后拆”的模式,“建”意味着建设用地指标尚未从新农村改造中整理出来,就得先从本来的指标中占用一部分。换而言之,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初期,非但不能从农村建设用地中整理出多余的建设用地指标补给城市建设用地的不足,甚至还需占用城市建设的用地指标,这一矛盾在东部沿海地区尤为突出。
  4、开发模式单一、建设资金缺乏。现阶段,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主要以政府及其授权单位组织实施,政府既要出台相关的新农村建设政策,又要进行新农村建设规划,还得组织宣传、建设及监督管理,这一系列工作耗费政府部门大量的人力、物力,不但扩充人员需要政府财政支出,同时新农村点仅就基础设施投入就已经让各级政府财政不堪负荷。虽然每年国家财政支出1000多亿元用于新农村建设,但分摊至全国每个新农村建设点上也微乎其微,资金仍存在较大缺口。
  5、法规政策不完善、保障措施不到位。中央虽从十六大甚至更早就提出应逐步解决“三农”问题,但从具体操作层面上来看,目前法律政策还不完善,极大地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和广大农民的积极性。
  以上几项都是现阶段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急需解决的问题,其中开发模式单一、资金紧缺这一项尤为重要。倘若没有建设资金,即便其他问题都已解决,新农村建设仍无法进行下去;倘若仍是以政府为主的开发模式,筹措足够资金进行新农村建设又成政府一大难题。因此,目前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从单一开发模式向多元开发模式转变,这也可以从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似领域得到一些启示。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似领域简介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性质可归属为公益类,不以盈利为主,为的是改善农村居住环境、提高农村生产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现以政府为主导进行开发建设,资金来源主要以各级政府财政为主、银行借贷为辅,从这几方面进行筛选,发现我国城乡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及保障性住房建设领域在其起步阶段也是类似情况。
  1、城乡基础设施建设领域1978-1989年,是城乡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起步阶段,该阶段主要以国家为主导进行开发建设,资金主要以国家财政投资为主。到了上世纪90年代,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该阶段除开政府财政投资外,大力发行国债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引入大量的社会闲余资本进入,使用于该领域的建设投资快速增长。到了2003年以后,城乡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已进入稳固发展阶段,这一时期该领域建设资金来源呈现多样化,国家一方面采取积极措施,加大政府财政对该领域建设的资金投入,另一方面,鼓励外资、国有资本、民营资本对该领域建设项目的投资,使我国在该领域上能及时吸纳国际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引进国际先进的设备,提高服务水平,最终实现有效改善城乡面貌和提升人民生活环境。从上述资料可知,我国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同样经历过开发模式单一、资金紧缺这一过程,然而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在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已经采取银行贷款、银团贷款、外国政府贷款、发行股票和债券、项目融资、利用外资、特许经营、公私合营、民间资本投资等多种融资渠道多元开发模式来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建设,这些方式方法均可与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际相结合,提出适合我国新农村建设的融资渠道及开发模式。
  2、保障性住房建设领域保障性住房建设属准经营性项目,其投资主要由政府财政承担,从1998年住房改革以来,在国家层面一直强调大力进行保障房建设,确保中低收入家庭住房,但由于中央财政资金供给有限,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大,社会资本因盈利微薄、保障制度不完善而投资积极性不高,导致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紧缺,建设步伐缓慢,甚至出现倒退现象。虽然近两年在中央一再强调和督促下,保障房建设有了明显起色,但尚未解决资金紧缺问题,在此提出是因为现国内已经有很多专家学者对保障性住房领域的开发与融资模式进行了深入研究,也有一些比如利用公积金制度及基于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REITs)等融资方式应用于保障房建设领域,这些均可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开发与融资模式的参考。
  
  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从单一开发模式向多元开发模式转变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1、转变政府职能的需要。现阶段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政府不但是组织者,更是实施者、投资者、监管者,集多角色于一体,就整个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来说,分工不够细化,非但不能更好地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也占用了政府大量的人力、物力。政府应就目前新农村建设停滞不前总结经验教训,及时转变职能,更好地突出政府在整个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监管作用。
  2、引入多元开发主体的需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以政府及其授权单位作为开发主体,未能有效利用国外团体、外资企业、国资企业、民营企业、社会团体、甚至是农民组成的团队参与新农村建设。政府作为单一开发主体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集权,在遇到问题时不会遇到多方不同意见,利于决策阶段可顺利推进,但集权的同时是否存在不尽科学的决断,也是值得我们深思的。同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涉及面非常广,且因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农村情况各不相同,新农村建设完全依靠各级政府开发建设,对各级政府造成的压力颇大,目前我们已经遇到这种窘况,因此,应及时改变这种单一的开发主体,及时引入社会专业团体引入社会多方力量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但为缓解政府压力,目的是更好地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3、融资的需要。资金紧缺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停滞不前的主要原因。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保障性住房建设领域也均是利用开发性金融、债券、公司合作、房地产信托基金等多种途径向全世界、全社会进行融资,所得资金远远超过政府财政投入,有效缓解政府在建设过程中的财政压力。因此,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根据我国实际,研究适合其开发建设的融资模式,来突破目前资金紧缺这一瓶颈。
  综上所述,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若要顺利进行,势必改变目前单一的开发模式,尽快寻找突破口,向多元开发模式转变。
  
  
  
  参考文献:
  [1] 孙娟.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实践与启发[J].城市规划通讯,2006.6
  [2] 祝辉,罗红安.当前新农村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的探讨[J] .科技信息,2007
  [3] 李建桥.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模式研究:[博士学位论文],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6
  [4] 秦虹.城市建设融资[M] .中国发展出版社,2007.4
  [5] 邓燕.保障性住房建设融资困境及其破解建议[J]。住宅产业,2011.11
  [6] 唐志新.保障性住房建设融资困境与实现途径[J].宏观经济与金融,2011.6
其他文献
摘要:在现代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大众物质与精神生活水平持续发展的背景之下,各行业领域对于电能的需求有增无减。由于需求的广泛性,使得电力系统的发展备受各方关注。为了能够更加良好与可靠的面向各终端对象提供电能商品,就需要做好电力工业建设工作,当中又以变电站的设计与建设最为关键。本文基于这一情况,以我国变电站设计为研究对象,就现阶段变电站设计的现状与特点进行了简要概括,进而详细阐述了变电站设计
期刊
摘要:伴随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工民建筑也在逐渐增多,屋面防水技术也取得了相应的进步,但在许多工民建筑工程中依旧存在屋面漏水的情况。由于屋面防水施工的质量将会对建筑物使用寿命产生直接的影响,所以对屋面防水施工予以重视也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文中就工民建筑工程中的屋面防水技术作了大致的探讨,以其为我国屋面防水技术的发展提供可供参考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字:工民建筑;屋面防水技术  Abstract: wi
期刊
摘要: 湿陷性黄土在我国分布较为广泛,其分布面积约为我国黄土总面积的60%左右。黄土湿陷性对工程的危害很大,如不及时处理或处理不当,必对工农业建设及人民生活造成严重危害。本文简要介绍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工程特性及处理方法。  关键词: 湿陷性湿陷性黄土地基 处理方法  Abstract: in our country are widely distributed in collapsible loes
期刊
中图分类号: TH140.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概述  1.1测量方法:根据检定规程JJG304-2003《邵氏硬度计检定规程》的规定,使用中的检定硬度计的试验力误差,试验力重复性误差,所以试验力是硬度计使用和检定的最主要技术指标(实际使用中以度数HA表述)。   数学模型    式中:e------被检邵氏硬度计示值误差;  Hm -------邵氏硬度计的显示值;  Hb----
期刊
摘要: 通过对不同石材在不同类别防护剂和不同防护处理状态下的石材吸水率进行试验研究,得出不同防护剂及不同的处理方式对石材吸水率的影响,为建筑装饰工程中石材防护提供了直观、定量的数据依据,初步完善了石材防护应用技术的理论依据,对施工更具指导意义。  关键词:建筑装饰工程石材防护剂防护处理吸水率防护性能  中图分类号: TQ1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前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类建筑装饰
期刊
摘要:十二五期间,国家统计局提出,要加快“四大工程”建设。进一步深化统计改革、积极推进统计建设的中心任务。解决基层统计工作中存在问题,落实基层统计调查的标准化管理,实现统计资源共享,有效发挥政府统计在宏观调控和社会管理中的基础性作用。  关键词:四大工程建设基层统计 作用  Abstract: during the 12th five-year plan, the National Bureau
期刊
摘要:阐述了绿色照明的重要性,并介绍了照明节能的各种方式,并重点地介绍了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在民用建筑中的应用。关键词:绿色照明 照明节能 智能照明控制  中图分类号: TE0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概述:  目前,我国电力工业发展速度很快,但是电力供应不足和用电效率低的状况依然比较严峻。据中国国际照明网统计,中国照明用电已占全国电力消费总量的12%以上,并以平均每年15%的速度递增。以200
期刊
摘要:介绍如何对沥青路面的施工过程进行控制,使铺筑质量符合设计要求,更好地提高其路用性能。  关键词: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 U416.2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合理选用工程材料  1.1沥青材料  对进场的沥青应严格检查装运数量、记录装运日期、试验报告,同时,需抽样检测沥青的技术指标,检测的项目有针入度、延度、软化点、含蜡量、密度等,检测结果必须满足相应的道路等
期刊
摘要:通过分析稳定轻烃和凝析油的差别,探讨了轻烃深加工装置处理凝析油的方法,通过对轻烃深加工装置进行工艺改造,建立脱液化气塔和脱色塔,脱出凝析油中的C3、C4等轻组分和C7以上的重组分,实现凝析油中轻重组分的分离,从而获得大量的无色轻烃。  关键词:凝析油 稳定轻烃 轻烃深加工装置 组分分离  Abstract: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stability and ligh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电力企业发展脚步的不断加快,实现变电站智能化已经成为了电力部门的一项重要任务,智能一次设备是实现变电站智能化的一个重要依据,其不仅是整个系统的典型部件,而且还是智能变电站的结构基础。因此,相关部门对于智能一次设备框架的设计应该给予高度的重视。本文通过对智能一次设备框架的设计方案进行介绍,在此基础上根据变电站智能化运行的需求对智能单元进行设计,并选择合理的配置方案,以此来确保智能一次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