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腹腔髓系肉瘤(myeloid sarcoma,MS)伴腹水形成较为罕见,本文总结其临床病理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 报道江苏省中医院1例确诊的以腹水为首发症状的腹腔髓系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检查、腹水细胞学、免疫组化、骨髓穿刺、治疗预后和随访结果.分别在万方数据库和PubMed检索到6篇中文和8篇英文腹腔髓系肉瘤伴腹水形成文章共14例,且均为个案报道.结果 患者,女性,49岁,因“无明显诱因出现腹胀、腹痛”就诊,CT示小肠占位伴大量腹水.胸部磁共振示:两肺及前纵隔多发实性小结节,转移不除外.腹水细
【机 构】
: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苏省中医院病理科,南京210029;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苏省中医院血液科,南京210029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腹腔髓系肉瘤(myeloid sarcoma,MS)伴腹水形成较为罕见,本文总结其临床病理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 报道江苏省中医院1例确诊的以腹水为首发症状的腹腔髓系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检查、腹水细胞学、免疫组化、骨髓穿刺、治疗预后和随访结果.分别在万方数据库和PubMed检索到6篇中文和8篇英文腹腔髓系肉瘤伴腹水形成文章共14例,且均为个案报道.结果 患者,女性,49岁,因“无明显诱因出现腹胀、腹痛”就诊,CT示小肠占位伴大量腹水.胸部磁共振示:两肺及前纵隔多发实性小结节,转移不除外.腹水细胞涂片光镜可见大量弥散分布的圆形、卵圆形肿瘤细胞,大小相对一致;细胞质少,嗜碱性;部分细胞可见核沟和小核仁,核分裂象少见;背景中见少量前体嗜酸性粒细胞.细胞蜡块免疫组化示肿瘤表达弥漫MPO、CD34、CD68.患者后续行骨髓穿刺示原始粒细胞占21.6%,遂行联合化疗,腹水消退,症状明显改善.回顾中英文文献并结合本病例发现,腹腔髓系肉瘤伴腹水形成极易导致临床误诊,腹水细胞学结合细胞蜡块免疫组化,能进一步病理确诊.多数髓系肉瘤伴腹水形成伴有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针对粒细胞肉瘤化疗通常有效,然而整体预后较差.结论 腹腔髓系肉瘤通常伴腹水形成且比较罕见,对于既往史无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临床和影像容易误诊.腹水细胞学结合细胞蜡块免疫组化能够作出准确的病理诊断.
其他文献
患者女,74岁.因“10天前无诱因右上腹胀痛伴停止排气、排便”就诊,病程中常伴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查体:腹部膨隆,右上腹压痛,Murphy征(+),腹部叩诊呈鼓音,肠鸣音活跃,可闻及气过水声,无血管杂音.血常规:白细胞15.14×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0.50%,中性粒细胞计数12.17×109/L.既往胆囊结石3年.
患者女,50岁.主诉:转移性右下腹痛1个月,伴有恶心及呕吐.CT表现为盆腔后方不规则的混杂密度影,边界不清,增强后病灶呈中度明显强化(图1A~1F).行全子宫切除+双侧附件切除术,术中见盆腔多发肿物,质硬,边界不清,彼此融合固定,肿物与阑尾中段分界不清,与右侧输卵管分界不清,子宫及左侧附件区未见明显异常.术后病理(图1G~1H).病理免疫组化:CK(部分+)、CK5/6(小灶状区+)、Vimentin(+)、S-100(少部分+)、PAX-8(大部分+)、MOC31(小灶状区+)、Ber-EP4(小灶状区
目的 探讨卵巢Sertoli-Leydig细胞瘤(SLCTs)的临床表现、病理学特征,并研究其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及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研究2006-02-2020-0613例卵巢SLCTs病例,分析其临床特点,进行病理形态观察、免疫组化标记及基因突变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13例患者年龄28~83岁,平均年龄(50.6±16.1)岁,12例阴道异常出血、1例闭经,3例血清AFP升高,均发生于单侧卵巢,肿瘤最大径2~17 cm,平均最大径(8.61±4.66) cm.肿瘤切面实性或囊实性,质中,鱼肉样
肝癌是临床常见的一类恶性度高、死亡率高、预后差的恶性肿瘤,其中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占75%~85%,肝内胆管细胞癌占10%~15%.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在2020 年全球1929.28 万新发肿瘤患者中, 肝癌患者占4.70%(90.6 万);在989.44 万例新增肿瘤性死亡者中,肝癌患者占8.39%(83.00 万).目前,肝癌是全世界癌症相关死亡的第三大原因,以东亚、东南亚国家高发[1].
目的 研究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p53蛋白的表达及临床病理特征的分析.方法 研究对象选取2006-07-2017-09期间收治并确诊的224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收集患者临床及病理学资料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石蜡组织中p53蛋白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资料及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寻找预后相关最佳CUT OFF值.结果 肿瘤细胞阳性比≥30%时p53预后相关意义最显著(x2=8.174,P=0.004),p53蛋白表达阳性率约37.5% (84/224),阳性组PFS(x2=8.174,P=0.004)及O
造血干细胞移植(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HSCT)是目前能根治多种恶性血液疾病的唯一方法,同时也是自身免疫病、遗传和代谢性疾病的重要治疗手段[1-2].根据供受者的关系, HSCT可分为自体和异体移植两大类.迄今为止,全世界每年有近7万例患者接受HSCT,且逐年增加[3].然而,肺部并发症仍是移植后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占死亡原因的半数左右,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近年来,病原体检测技术的进步及广谱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已有效减少了移植术后患者发生感染性肺
目的 探讨甲状腺梭形细胞化生的临床特点、组织病理学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以及生物学行为.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对4例甲状腺的梭形细胞化生,涉及3例结节性甲状腺肿和1例包膜血管浸润型滤泡癌,进行染色,并结合文献分析其临床病理学特点、免疫组化特征及预后.结果 4例中女性2例,男性2例,年龄45~67岁.临床表现:2例发现颈部包块,2例咳嗽、咳痰.肿块最大径3~8 cm.肉眼检查肿瘤包膜完整,切面灰红灰黄色,中央可见灰白区,占肿瘤的28% ~ 40%不等,可囊性变.光镜下表现为梭形细胞呈束状
目的 分析结直肠帽状息肉病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思路及预后.方法 收集北京市肛肠医院病理科2018-2020年间病理诊断为结直肠帽状息肉病的全部病例,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及文献回顾.结果 本组共有结直肠帽状息肉病病例15例,男女比例2∶1,平均年龄40岁,最小年龄17岁,最大年龄68岁.病例全部出现便血,5例出现直肠炎,10例出现直肠脱垂,便秘.肿瘤直径0.3~3.0 cm,14例为多发,1例为单发,其中1例帽状息肉病伴有管状腺瘤,1例帽状息肉病伴鳞状上皮低级别上皮内瘤变.12例发生在直肠,2例在乙状结肠,1例
目的 通过检测E2F3、E2F4蛋白在透明细胞性肾细胞癌(ccRCC)及相应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E2F3、E2F4蛋白与ccRCC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47例ccRCC及相应癌旁组织中E2F3、E2F4蛋白的表达情况,进一步分析与ccRC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E2F3蛋白在ccRCC组织中的阳性率(76.19%)明显高于癌旁组织(18.37%),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E2F4在ccRCC组织中的阳性率(68.71%)明显高于相应的癌旁组织阳性
目的 探讨浆膜腔积液细胞蜡块在免疫细胞化学和分子病理技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191例浆膜腔积液均制作细胞蜡块,细胞蜡块切片中发现非典型细胞、可疑恶性肿瘤细胞或典型恶性肿瘤细胞的,将进一步进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别细胞良恶性、识别病变细胞的组织来源,必要时行分子病理检测,指导临床靶向治疗.结果 1191例浆膜腔积液中,检出恶性肿瘤356例,肿瘤原发灶来源以肺癌为主,占56.18% (200/356);病理类型以腺癌为主,占86.80% (309/356).细胞蜡块切片诊断为Ⅰ级者710例,Ⅱ级者131例,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