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技术工人的需求加大,职业教育在全国得到推广,理论实践一体化已经作为专业课的实用授课模式得到推广。本文主要以《数字移动通信系统》一章为教学案例,从教学目标、教法学法出发,创新设计了教学过程,从传统教室教学移植到实验室实训,阐明“理实一体化”教学理念。
【关键词】理实一体化;职业教育;教学设计
随着职业教育在全国的推广,各专业课的教学方法已经是作为一项新的教研课题在各级展开,目前比较热推的教学重头是理论实践一体化这一类课程,从职业教育的对象来看,现在的“90后”学生民主意识和主体意识都较强,因此不愿接受传统训导式的教育,喜欢在实践中学习知识,乐于以平等的探讨式的态度接受教育,因而这类新的教学模式正符合了他们通过自我探讨的兴趣式学习方法来接受新知识的渴望。
但是,“理论实践一体化”这个看似简单的新名词,到底应当如何实施,没有先例,也没有定论。究竟如何来将它良好的实现,是我们每个专业老师研究的课题。在近几年的教学中,本人接触的比较多的是移动通信这一门课程,这是通信专业系列课程中综合使用基础技术、与实际联系紧密的一门课程。为了尝试将其开设为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我必须对授课内容重新进行整合安排,按说课的形式[1]就《数字移动通信系统》[2]这一章为例说明教学思想。
一、教学目标的设定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作为基于项目活动的研究性学习,是高职教育阶段所适用的项目教学法,旨在把学生融入有意义的任务完成的过程中[3]。学习移动通信的学生,必然都学过通信原理,对通信技术有一定了解,这对于后续学习起到了较好的作用。不过由于学生的专业课学习没出过校门,对移动设备没有实际感性认识,相对理解能力较弱,教学中要避免纯理论的灌输,整个数字移动通信系统的学习注意切和实际来引导学习。
本文所举的《数字移动通信系统》一章,是移动通信课程的核心章节,它在前面三章介绍了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及通用组网配置原理后,具体突出介绍了当前移动通信系统——数字移动通信系统的相关知识。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上就必须要注意让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实践来帮助掌握课堂知识:
1.知识目标:了解数字移动通信系统的地位,理解两大主流系统(GSM、CDMA)的结构、技术和特点;
2.技能目标:能完成数字通信技术的仿真设计,通过实践掌握技术原理;
3.情感目标:通过使学生亲历动手实践操作,使其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其良好的合作精神。
二、教法学法的设定
不同于教室当中的纯粹理论教学,理实一体化的教学过程是需要精心设计的,始终要强调的就是“以学生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打破专业限制、围绕实践增加课堂探讨。
据此所定的主要教学教法是:1.对于新概念:采用讲授法、启发式教学法。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学习。2.对于设计实践,按任务驱动法,采取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策略,以目标展示-学生试做-演示点评-思考修改的思路进行教学。要体现“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围绕知识点由浅入深,以分析任务-接受任务-小组讨论-操作演练-归纳总结的学法模式,通过自主式和合作式学习,掌握本章内容。
在教材处理上,把它拆分合并为四个任务,共安排20个学时。考虑到学生的专业基础和接受能力,本章知识以讲练结合、精讲多练的模式,鼓励学生主动学,并辅以多媒体课件和实物展示,加深学生印象。
三、教学过程设计
把教法学法定好,只是一个上课思路的确定,关键还是每个环节的具体实施,毕竟这种课程没有任何先例可供参考,“要实践”这个口号,对于每门课程、不同硬件配置的老师来说,只有靠自己真正的创新,如果设置的成功,当然是皆大欢喜,但是一旦有任何问题,则可能是一个全盘推翻、重头做起的过程。
最终按照项目式教学法的设计要求,对本章内容重新整合安排,主要划分为四个任务,层层渐进:
任务一:为第一第六节,共同介绍了整个移动通信发展的传承和展望,原理性较强。以讲授法为主,安排2个课时。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数字移动通信系统在整个移动通信中的地位。本任务学习结束,留下思考,这代系统的技术与原模拟系统比有何不同?引出任务二。
任务二:为第二节,数字移动通信技术。重点介绍了在这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常用技术,要求学生能明白各项技术引起的信号变化。相关的基本原理在学生三年级的《通信原理》课程中已有涉及,这里以精讲多练为宗旨,按数字调频、数字调相和信道编码三项技术划分,各分配2个学时(共6个学时)。数字调频、数字调相技术的学习,对原理进行逐步分析讲解后,要求学生进行仿真设计(高频环境,实验箱操作信号状态难追踪,不适用)。设计是本章学习的难点,为保证学习效果,学生的设计以分组形式进行。一方面,便于学生讨论学习,培养合作精神。另一方面,便于教师进行指导。最后要求学生通过实践观察信号情况,进而分析原理的实用性。为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设计成果的评价我安排了学生演示研讨、教师讲评、学生互评等多种评价形式。而编码技术比较复杂,主要通过引入一段手机生产商公布的各点信号测试视频,使学生对该知识产生直观印象。
同样,任务学习结束时提问,这些技术究竟可以用在哪些系统中,具有什么特色?引出两大主流系统,即任务三GSM系统和任务四CDMA系统。关于这两个系统的学习是本章重点,各分配6个学时。
任务三:GSM系统。首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让学生对于GSM系统的结构框架有个全面印象,然后通过与模拟移动通信系统对比,举一反三,让学生理解GSM系统所采用的各项技术,其中穿插实验箱上的对比实验,着重使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分析、推论出GSM系统的特点,加深印象。例如:通过对模拟系统的信号放大和数字系统的信号再生两种信号处理技术的传输效果对比,得出GSM系统具有可靠性高、抗干扰性能好的特点。由学生自己总结出技术与特点的对应关系,比传统的讲授法更容易让学生掌握知识重点。 任务四:CDMA系统。CDMA系统和GSM系统同属于数字移动通信系统。教学中,应注意递进式学习,直接与GSM系统对比,突出其区别所在。先引入CDMA手机的宣传广告,引起学生对该系统特点的兴趣。然后,整个教学内容都直接从系统的结构框图上引出,逐步推进。
四、教学反思
专业技术在不断的发展,做专业课老师同样也是一个不断尝新的职业,碰到的学生情况各不相同,周围老师的教育形式也在不断翻新,教育内容日益深化,自己也不断有新的领悟。当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识慢慢走上正途之际,也正是需要我们不断开动脑筋,采取各类积极措施去帮助教育我们的学生,真正实现职业教育为社会输送合格的工作者的目标之时。
由于在课堂上一个教师要面对众多的学生,每个学生在学习上除了表现出诸多共性外,还有许多“个性化”的问题。如每个学生对学习中不理解的方面可能不尽相同,理解问题的角度、感兴趣的方面也可能各有所异,甚至有的学生会对教学中的某些问题有自己不同的看法。但学生与教师进行交流、寻求帮助、进行辩论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有些学生可能会出现由于当前问题得不到很好的解决而影响了后续章、节的学习,更为可惜的是,传统的课堂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积极性。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大大增加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也便于学生自己收集资料、讨论问题,学习反馈的机会增多,学生掌握知识的全面性也就随之加大。
当然,在教学中更需要大胆改进教学模式,创设良好的授课环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课堂交流多运用表扬语句、允许在学生分析自己所收集的与本课有关的资料时采用小品等非常规资料、采用自评互评等多种评价模式综合打分。可以说,本人把自己在这几年教学中所总结出来的经验想方设法的综合应用到了理实一体化的教学过程中去了,目前来看,效果很好。
参考文献:
[1]夏雪刚.论高职院校专业课程说课[J].职业技术,2009(2):40.
[2李延廷.移动通信设备原理与维修[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1.
[3]贺平.项目教学法的实践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22):
43-44.
作者简介:蔡妍娜(1982—),女,江苏无锡人,学士,工程硕士,讲师,现供职于无锡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主要研究方向:电子与通信工程。
【关键词】理实一体化;职业教育;教学设计
随着职业教育在全国的推广,各专业课的教学方法已经是作为一项新的教研课题在各级展开,目前比较热推的教学重头是理论实践一体化这一类课程,从职业教育的对象来看,现在的“90后”学生民主意识和主体意识都较强,因此不愿接受传统训导式的教育,喜欢在实践中学习知识,乐于以平等的探讨式的态度接受教育,因而这类新的教学模式正符合了他们通过自我探讨的兴趣式学习方法来接受新知识的渴望。
但是,“理论实践一体化”这个看似简单的新名词,到底应当如何实施,没有先例,也没有定论。究竟如何来将它良好的实现,是我们每个专业老师研究的课题。在近几年的教学中,本人接触的比较多的是移动通信这一门课程,这是通信专业系列课程中综合使用基础技术、与实际联系紧密的一门课程。为了尝试将其开设为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我必须对授课内容重新进行整合安排,按说课的形式[1]就《数字移动通信系统》[2]这一章为例说明教学思想。
一、教学目标的设定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作为基于项目活动的研究性学习,是高职教育阶段所适用的项目教学法,旨在把学生融入有意义的任务完成的过程中[3]。学习移动通信的学生,必然都学过通信原理,对通信技术有一定了解,这对于后续学习起到了较好的作用。不过由于学生的专业课学习没出过校门,对移动设备没有实际感性认识,相对理解能力较弱,教学中要避免纯理论的灌输,整个数字移动通信系统的学习注意切和实际来引导学习。
本文所举的《数字移动通信系统》一章,是移动通信课程的核心章节,它在前面三章介绍了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及通用组网配置原理后,具体突出介绍了当前移动通信系统——数字移动通信系统的相关知识。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上就必须要注意让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实践来帮助掌握课堂知识:
1.知识目标:了解数字移动通信系统的地位,理解两大主流系统(GSM、CDMA)的结构、技术和特点;
2.技能目标:能完成数字通信技术的仿真设计,通过实践掌握技术原理;
3.情感目标:通过使学生亲历动手实践操作,使其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其良好的合作精神。
二、教法学法的设定
不同于教室当中的纯粹理论教学,理实一体化的教学过程是需要精心设计的,始终要强调的就是“以学生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打破专业限制、围绕实践增加课堂探讨。
据此所定的主要教学教法是:1.对于新概念:采用讲授法、启发式教学法。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学习。2.对于设计实践,按任务驱动法,采取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策略,以目标展示-学生试做-演示点评-思考修改的思路进行教学。要体现“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围绕知识点由浅入深,以分析任务-接受任务-小组讨论-操作演练-归纳总结的学法模式,通过自主式和合作式学习,掌握本章内容。
在教材处理上,把它拆分合并为四个任务,共安排20个学时。考虑到学生的专业基础和接受能力,本章知识以讲练结合、精讲多练的模式,鼓励学生主动学,并辅以多媒体课件和实物展示,加深学生印象。
三、教学过程设计
把教法学法定好,只是一个上课思路的确定,关键还是每个环节的具体实施,毕竟这种课程没有任何先例可供参考,“要实践”这个口号,对于每门课程、不同硬件配置的老师来说,只有靠自己真正的创新,如果设置的成功,当然是皆大欢喜,但是一旦有任何问题,则可能是一个全盘推翻、重头做起的过程。
最终按照项目式教学法的设计要求,对本章内容重新整合安排,主要划分为四个任务,层层渐进:
任务一:为第一第六节,共同介绍了整个移动通信发展的传承和展望,原理性较强。以讲授法为主,安排2个课时。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数字移动通信系统在整个移动通信中的地位。本任务学习结束,留下思考,这代系统的技术与原模拟系统比有何不同?引出任务二。
任务二:为第二节,数字移动通信技术。重点介绍了在这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常用技术,要求学生能明白各项技术引起的信号变化。相关的基本原理在学生三年级的《通信原理》课程中已有涉及,这里以精讲多练为宗旨,按数字调频、数字调相和信道编码三项技术划分,各分配2个学时(共6个学时)。数字调频、数字调相技术的学习,对原理进行逐步分析讲解后,要求学生进行仿真设计(高频环境,实验箱操作信号状态难追踪,不适用)。设计是本章学习的难点,为保证学习效果,学生的设计以分组形式进行。一方面,便于学生讨论学习,培养合作精神。另一方面,便于教师进行指导。最后要求学生通过实践观察信号情况,进而分析原理的实用性。为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设计成果的评价我安排了学生演示研讨、教师讲评、学生互评等多种评价形式。而编码技术比较复杂,主要通过引入一段手机生产商公布的各点信号测试视频,使学生对该知识产生直观印象。
同样,任务学习结束时提问,这些技术究竟可以用在哪些系统中,具有什么特色?引出两大主流系统,即任务三GSM系统和任务四CDMA系统。关于这两个系统的学习是本章重点,各分配6个学时。
任务三:GSM系统。首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让学生对于GSM系统的结构框架有个全面印象,然后通过与模拟移动通信系统对比,举一反三,让学生理解GSM系统所采用的各项技术,其中穿插实验箱上的对比实验,着重使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分析、推论出GSM系统的特点,加深印象。例如:通过对模拟系统的信号放大和数字系统的信号再生两种信号处理技术的传输效果对比,得出GSM系统具有可靠性高、抗干扰性能好的特点。由学生自己总结出技术与特点的对应关系,比传统的讲授法更容易让学生掌握知识重点。 任务四:CDMA系统。CDMA系统和GSM系统同属于数字移动通信系统。教学中,应注意递进式学习,直接与GSM系统对比,突出其区别所在。先引入CDMA手机的宣传广告,引起学生对该系统特点的兴趣。然后,整个教学内容都直接从系统的结构框图上引出,逐步推进。
四、教学反思
专业技术在不断的发展,做专业课老师同样也是一个不断尝新的职业,碰到的学生情况各不相同,周围老师的教育形式也在不断翻新,教育内容日益深化,自己也不断有新的领悟。当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识慢慢走上正途之际,也正是需要我们不断开动脑筋,采取各类积极措施去帮助教育我们的学生,真正实现职业教育为社会输送合格的工作者的目标之时。
由于在课堂上一个教师要面对众多的学生,每个学生在学习上除了表现出诸多共性外,还有许多“个性化”的问题。如每个学生对学习中不理解的方面可能不尽相同,理解问题的角度、感兴趣的方面也可能各有所异,甚至有的学生会对教学中的某些问题有自己不同的看法。但学生与教师进行交流、寻求帮助、进行辩论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有些学生可能会出现由于当前问题得不到很好的解决而影响了后续章、节的学习,更为可惜的是,传统的课堂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积极性。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大大增加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也便于学生自己收集资料、讨论问题,学习反馈的机会增多,学生掌握知识的全面性也就随之加大。
当然,在教学中更需要大胆改进教学模式,创设良好的授课环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课堂交流多运用表扬语句、允许在学生分析自己所收集的与本课有关的资料时采用小品等非常规资料、采用自评互评等多种评价模式综合打分。可以说,本人把自己在这几年教学中所总结出来的经验想方设法的综合应用到了理实一体化的教学过程中去了,目前来看,效果很好。
参考文献:
[1]夏雪刚.论高职院校专业课程说课[J].职业技术,2009(2):40.
[2李延廷.移动通信设备原理与维修[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1.
[3]贺平.项目教学法的实践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22):
43-44.
作者简介:蔡妍娜(1982—),女,江苏无锡人,学士,工程硕士,讲师,现供职于无锡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主要研究方向:电子与通信工程。